首页 > 职责大全 > 煤矿灾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灾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2024-07-23 阅读 8142

一、矿井瓦斯防治

矿井瓦斯是指煤矿井下从煤、岩层中涌出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单独指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轻。风速较低时,瓦斯会积聚在巷道顶部及冒顶处上部,因此,必须加强这些地方瓦斯的检查和处理。瓦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即在一定的瓦斯压力和地压力共同作用下,瓦斯能从煤岩体中向采掘空间涌出,甚至喷出或突出。

1.矿井瓦斯的危害

矿井瓦斯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井下空气中瓦斯浓度较高时,会相对地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使人窒息死亡。

(2)瓦斯爆炸后产生高温,即爆炸产生的热量迅速加热周围空气,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850℃以上;瓦斯爆炸后产生高压,即周围气体温度急剧升高时,就必然引起气体压力的突然增大,一般爆炸后的压力可以达到爆炸前的9倍;瓦斯爆炸后产生正向及反向冲击,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巷道破坏;瓦斯爆炸后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人中毒而亡;瓦斯爆炸要消耗大量氧气,使爆炸现场氧气浓度急剧下降,使人窒息而亡。

(3)某些地区煤(岩)体内的瓦斯量较大时,瓦斯会因采掘活动的影响而以突然的、猛烈的形式被释放出来,同时带出大量的煤(岩),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或巷道的破坏。

2.矿井瓦斯涌出及瓦斯等级

(1)瓦斯涌出的概念

矿井在生产或建设过,煤体受到破坏,贮存在煤体内的部分瓦斯就会离开煤体而涌入采掘空间,这种现象叫做瓦斯涌出。

(2)瓦斯涌出的形式

1)普通涌出。瓦斯沿着煤、岩体内的微细空隙缓缓地、连续地涌向采掘空间的现象,称为矿井瓦斯的普通涌出。

2)特殊涌出。如果煤岩层中含有大量瓦斯,采掘工作进入这些地段时,这些瓦斯就会在极端内,突然大量地涌出,可能还伴有碎煤或岩块,这种现象叫特殊涌出。它包括瓦斯喷出及煤与瓦斯突出。

(3)瓦斯涌出量

矿井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涌进巷道的瓦斯量。表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方法有两种。

1)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涌进采掘巷道的瓦斯量,称为绝对瓦斯涌出量。用m3/min或m3/d表示。

2)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用m3/t表示。

(4)影响瓦斯涌出的因素。

1)开采规模。开采范围越大,瓦斯涌出量越大。

2)开采深度。开采深度越深,瓦斯涌出量越大。

3)煤层瓦斯含量。它是影响瓦斯涌出量的决定因素。瓦斯含量越高,其涌出量就越大。

4)地面大气压力的变化。地面大气压力增大,矿井瓦斯涌出量减少;相反,则瓦斯涌出量增大。

5)生产工艺。打眼、放炮、落煤时,瓦斯涌出量增加;其余时间瓦斯涌出量减少。

6)矿井通风压力。抽出式通风的矿井,瓦斯涌出量大;压入式通风的矿井,瓦斯涌出量见效。

7)开采顺序、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空区管理以及开采层的地质构造都对瓦斯涌出量的影响较大。

因此,可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5)矿井瓦斯等级的确定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划分的类型有:

1)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40m3/min。

2)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矿井按照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和瓦斯涌出的不同形式,划分成不同类型的瓦斯矿井,以便于矿井开采设计、便于矿井的安全管理、便于矿井设备的选择和资金投入。

3.瓦斯爆炸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三者缺一不可。

(1)瓦斯浓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我们在把空气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为5%—16%,5%为爆炸下限,16%为爆炸上限。

瓦斯爆炸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1)可燃气体的混入,使瓦斯爆炸界限扩大。

2)惰性气体的混入,降低了氧浓度,使瓦斯爆炸的危险性和爆炸界限降低。

3)煤尘掺入可降低瓦斯爆炸下限。

4)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越大,爆炸界限范围越大。

5)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界限范围越大。

(2)引火温度

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是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当瓦斯含量在7%—8%时,最易引燃;当混合气体的压力增高时,引火温度降低;在引火温度相同时,火源面积越大、点火时间越长,越易引燃瓦斯。

(3)氧气浓度

当氧浓度低于12%时,混合气体中的瓦斯失去爆炸性。正确认识氧含量对瓦斯爆炸的作用,对密闭或启封火区及对封闭火区灭火时,判断火区内有无瓦斯爆炸性均有指导意义。

4.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预防爆炸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氧浓度不能低于20%,因此,预防瓦斯爆炸的有效措施,主要从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着手。

(1)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所谓瓦斯积聚是指瓦

斯浓度超过2%,其体积超过0.5m3的现象。防止瓦斯积聚的方法有:

1)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的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强通风。矿井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矿井通风现象,做到稳定、可靠、连续地向井下所有用风地点输送足够数量的新鲜空气,以保证及时排除和冲淡矿井瓦斯和粉尘,使井下各处的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2)严格检查和监测井下瓦斯浓度。严格检查矿井的通风状况及瓦斯浓度的变化是瓦斯矿井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它是防止瓦斯事故的前提。为了防止漏检,除加强管理,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者的责任心之外,还必须应用现代化装备,采用先进的瓦斯自动检测报警装置。

3)及时处理积聚瓦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必须从采掘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当发生瓦斯积聚时,必须及时处理,这是矿井日常瓦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预防瓦斯爆炸的关键工作。

生产中容易积聚瓦斯的地点有: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独头掘进工作面的巷道隅角、采煤机附近、顶板冒落的空洞内、停风的盲巷中、低风速巷道的顶板附近、综采工作面放煤口及采空区边界处、发生瓦斯喷出的地点等。处理局部积聚瓦斯的方法主要:加大风速及风量、密闭隔离和抽放瓦斯三种。

4)抽放瓦斯。对于采用一般通风方法不能解决瓦斯超限的矿井或工作面,可以采用抽放瓦斯的方法,将瓦斯抽至地面加以储存利用或排除。

(2)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则:禁止一切非生产需要的火源下井;对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热源严加管理;防止热源产生或限制其引燃瓦斯的能力。

1)加强明火管理。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严禁烟火进入井下;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或使用电炉;井下禁止打开矿灯外壳;井口房、瓦斯抽放站及通风机房周围20m内禁止使用明火;井下焊接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格井下火区的管理等。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直接灭火,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2)消除电器火花。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及供电网络,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要保证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好,消除电器火花的产生。

3)防止静电火源。矿井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树脂)制品,其表面电阻应低于规定值。洒水、排水用塑料管壁表面电阻应小于109ω,压风管、喷浆管壁表面电阻应小于108ω,抽放瓦斯用管壁表面电阻应小于106ω。

4)防止摩擦火花。由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摩擦、冲击火花引起的燃烧危险增加了。为防止由此而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采取的措施有:在摩擦发热的部件上安设过热保护装置(如液压联轴器上的易熔合金塞),温度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利用难引燃性合金工具,在摩擦部件的金属表面溶敷活性小的金属(如铬),使形成的摩擦火花难以引燃瓦斯。

5)严格放炮制度。有瓦斯爆炸危险的煤层中,采掘工作面只准使用煤矿安全炸药和瞬发电雷管,在使用毫秒烟气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打眼、放炮和封泥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严禁放糊炮、明火放炮和一次装药分次放炮。

5.采掘工作面的瓦斯管理与突出预防措施

(1)采掘工作面瓦斯管理

1)加强对通风专业队伍的管理,层层建立安全责任制。

2)加强工作面瓦斯监测,严格执行各项瓦斯管理制度。

3)加强掘进工作面通风管理。

4)搞好隔爆设施管理。

5)加强火源管理,消除引爆条件。

①采掘工作面电气设备检修维护要实行包机、包片和定期检修制度,保证综合保护灵敏可靠;严禁带电作业;杜绝“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等。②严格放炮管理,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制”“三人连锁放炮制”。

(2)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实践中,我国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突措施,习惯上称为“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即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

突出危险性预测。分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其任务是确定井田内煤层和煤层区域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区域预测是对新矿井、新采区或新水平进行突出危险性的分类,将其分为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危险区。因被预测的煤层还未被揭露,只能通过钻孔、煤样进行测定煤层中的瓦斯压力和化验煤样的物理力学性质,或用上水平、邻近矿井的瓦斯、地质资料进行类比,得出结论。目前,采用单向指标法、地质统计法和综合指标法进行区域预测,近几年又研究使用物探的方法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预测。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其预测工作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又称为日常预测。包

括石门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目前,我国大多采用接触式预测方法,以钻孔排粉量、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或者钻屑瓦斯解吸特征作为日常预测突出危险性的判断依据。近几年来,我国已开展了非接触式预测突出危险性的方法,如煤体温度变化监测、瓦斯涌出动态检测等的研究和应用。

2)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是在预测突出危险性的基础上实施防突工作极其重要的环节。防突措施分为区域性措施和局部性防突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预抽突出煤层瓦斯、突出煤层注水等。这些措施的作用在于消除与减弱应力集中,使突出层卸压

与排放瓦斯,从而消除大面积的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

局部性防突措施包括超前抽放钻孔、松动爆破、水力冲孔、卸压槽、金属骨架等。这些措施的作用在于使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前方煤体产生地应力减弱、集中应力解除与瓦斯抽放的效果,从而消除突出危险性。

3)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防突措施的检验就是根据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有关规定,

对采取措施后的煤层再进行一次突出危险性指标的测定,根据实测的指标值判断是否降到临界值以下、有无突出危险。如果检验结果表明防突措施有效,就可以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继续采掘作业。如果检验该防突措施无效或效果不好,就必须采取附加措施并经检验有效后,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继续作业。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与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基本相同。

4)安全防护措施。其目的在于预测失误或防突措施失效后发生突出时,避免造成人员伤害,从而建立起防止突出事故的第二道保障线。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岩巷揭穿突出煤层的震动放炮、远距离放炮、反向风门、避难所、挡栏设施、压风自救系统和隔离式自救器等。

实践证明,“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体系,使我们防突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矿井火灾防治

1.矿井火灾的危害

火灾是矿山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井下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损失、设备设施的损坏,导致生产中断,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会直接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矿井火灾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井下发生火灾后,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高温烟流德众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使人员窒息、中毒,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

(2)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火灾不仅会直接导致瓦斯、煤尘爆炸,就是在处理火灾事故中,也极易诱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从而扩大灾情。

(3)产生再生火源。炽热的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接巷道新鲜风流交汇燃烧,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若干再生火源,使煤炭资源大量被烧毁或冻结、损坏机械设备。

(4)产生火风压。火风压是指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流流经有标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火风压常会造成风流紊乱,使某些井巷的风流方向发生逆转现象,导致受灾范围扩大,容易使灭火人员陷入获区。

2.矿井火灾的分类

根据发生火灾的原因不同,一般把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1)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指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

外因火灾的特点是突然发生、火势凶猛、可防性差,可能发生在井下任何地点,但多数发生在井口房、井筒、机电硐室、火药库以及安装有机电设备的巷道或工作面内,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往往可能酿成重特大事故。

(2)内因火灾

内因火灾又称自然火灾。由于煤炭或其他易燃物自身氧化积热,发生燃烧引起的火灾。内因火灾的特点是发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有预兆,燃烧过程较为缓慢,伴生有害气体,不易早期发现,且火源隐蔽,有些发火地点很难接近,灭火难度大,时间长。内因火灾大多数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冒高处以及浮煤堆积的地点。

3.外因火灾的防治

(1)防止火源的产生

1)加强明火管理。严格杜绝火源。严禁将烟火带入井下,严禁井下吸烟,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严禁烟火,也不准用火炉取暖。井下严禁使用灯泡或电炉取暖。

2)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电焊作业,必须作业时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执行。

3)地面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与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80m。不得将矸石山或炉灰场在进风井的主导风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范围内。

4)严禁在井下存放用完后剩下的汽油、没有和变压器油。

(2)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井筒、平硐与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3)防止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是指发生在各种电气设备上的火灾,常因供电过负荷、电气元件接触不良、操作失误产生电弧火花引起。

预防电气火灾的措施是:机电设备应正确选用熔断器(片),正确使用检漏继电器,当电流短路、过载或接地时能及时切断电源;电缆接头必须使用防爆接线盒,严禁使用“鸡爪子”和“羊尾巴”接头;严禁违章使用和操作井下电气设备等。

(4)防止摩擦火花引起火灾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必须做好井下机械运转部分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防止摩擦和冲击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5)防止火灾扩大

1)设置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的作用是储存消防材料以便发生火灾时迅速而有效地灭火。因此,每一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符合要求的消防材料库。

2)设置防火门。在进风井口、井底车场与井筒连接处、部分专用硐室出口处等位置都必须设置防火铁门。防火铁门必须易于关闭严密,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关闭。

3)设置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水管系统。每一矿井必须在地面设置消防水池和在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

4)及时发现初起火灾。及时发现初起外因火灾是防止其发展和控制其危害的一个重要措施。除用感觉器官(眼睛、鼻子、皮肤等)来察觉初起火灾外,还可用标志性气体、火灾监测器、温升变色涂料等来科学地判断。

(6)外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常用的灭火方法有三种:直接灭火法、隔绝灭火法和联合灭火法。

1)直接灭火法。直接灭火法包括以下几种:

①清除可燃物。将着火带及附近已发热或正燃烧的可燃物挖出并运出井外。这是扑灭火灾最彻底的方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火灾处于初起阶段,涉及范围不大;火区无瓦斯、无煤尘爆炸危险;火源位于人员可直接到达的地点。

②用水灭火。用水灭火,简单易行,经济有效。其作用是:强力水流把燃烧物的火焰压灭,使燃烧物充分浸湿而阻止其继续燃烧;水有很

大的吸热能力,能使燃烧物冷却降温;水遇火蒸发成大量水蒸气,能冲淡灾区空气中氧的浓度,并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因此水有较强的灭火作用。

用水灭火应注意的问题:供水量要充足,否则,高温火源会使水分解成具有爆炸性和氢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又称水煤气),带来新的危险;灭火人员一定要站在火源的上风侧,并应保持正常通风,回风道要通畅以便将火烟和水蒸气引入回风道排出;当火势旺时,应先将水流射向火源外围,不要直射火源中心;水能导电,因此,用水扑灭电器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灭火;水比油密度大,油浮在水的表面,可以随水流动而扩大火灾面积,因此,不能用水扑灭油类火灾;灭火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火区附近的瓦斯、一氧化碳浓度。

③用砂子(或岩粉)灭火。把砂子(或岩粉)直接撒在燃烧物体上能隔绝空气,将火扑灭。通常用来扑灭初起的电气设备火灾与油类火灾。

④用划分灭火器灭火。目前矿山使用的化学灭火器有两类:

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使内外瓶中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互相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大量充满二氧化碳的气泡喷射出去,覆盖在燃烧物体上隔绝空气。在扑灭电器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干粉灭火器。目前矿用干粉灭火器以磷酸铵粉为主药剂。在高温作用下磷酸铵粉末进行一系列分解吸热反应,将火灾扑灭。目前适合于井下使用的干粉灭火器有灭火手雷和喷粉灭火器。

⑤高倍数泡沫灭火。远距离高倍数泡沫灭火是将高倍数起泡剂与压力水混合后在风扇的吹动下,经过两层锥形发泡线网,形成大量的泡沫涌向火源扑灭火灾。其原理是泡沫遇到高温而蒸发成水蒸气,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迅速下降,同时,大量的水蒸气能降低火源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泡沫又迅速包围燃烧物,使火与空气隔绝而熄灭。

2)隔绝灭火法。当井下火灾发展到不能直接被扑灭时,应在所有通往火区的巷道内砌筑密闭墙,使火源与外界隔绝,当火区内的氧气消耗完后,火灾自行熄灭。

在建筑密闭墙时,一般先建进风侧,后建回风侧。在有瓦斯涌出的火区,为防止瓦斯积聚,进回风两侧要同时建筑密闭墙,同时封闭。对有发生瓦斯爆炸危险的火区,为保证救灾人员和建筑密闭墙人员的安全,应尽快地建筑一道防爆墙。防爆墙一般用砂子、黄土、炉灰等装在编织袋或麻袋内,建成5—6m厚砂袋墙。

3)联合灭火法。在单独采用一种方法达不到灭火目的,或灭火时间太长时,可将直接灭火法和隔绝灭火法联合起来运用,称为联合灭火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①先隔绝,然后打开密闭墙用水直接灭火。

②包围缩小火区,然后进行封闭。

③移动密闭墙逐渐缩小火区,分段灭火。

④先封闭再灌浆灭火。

⑤封闭火区后注入惰性气体,加速灭火。

⑥封闭火区,采用均压(火区进风侧和回风侧的风压差接近于零)灭火。

三、矿尘防治

1.矿尘的产生及其危害

(1)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如钻眼工作、炸药爆破、掘进机和采煤机作业、矿物的装载及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矿尘。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尘量比例大致是:采煤工作面占45%—80%,掘进工作面占20%—30%,锚喷作业点占10%—15%,运输通风巷道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增大。

矿尘按其成分可分为岩尘、煤尘和水泥粉尘三类。按其存在状态分为浮尘和落尘,浮尘是悬浮于矿内空气中的矿尘,落尘是从矿内空气中沉落下来的矿尘。

(2)矿尘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人长期吸入矿尘后,轻者会患呼吸道炎症,重者会患尘肺病。矿尘对人体的危害还有皮肤病、眼病和慢性中毒(如矿尘中含有铅、汞等有毒粉尘)。

2)煤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煤尘能够在完全没有瓦斯存在的情况下爆炸,对于瓦斯矿井,煤尘则有可能与瓦斯同时爆炸。

3)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在一些综采工作面割煤时,工作面煤尘浓度高达4000—8000mg/m3,工作面能见度极低,往往会导致人员误操作或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增加了发生人身事故的可能性。

4)加速机械磨损,缩短设备使用寿命。随着煤矿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矿尘对设备性能及其使用寿命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2.煤尘爆炸及预防

(1)煤尘爆炸的条件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并在空气中有一定浓度;存在能引燃煤尘爆炸的热源;有足够氧浓度的空气。

1)具有一定浓度的能够爆炸的煤尘云。有的煤尘具有爆炸性,有的不具有爆炸性。具有爆炸性的煤尘只有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浓度时才能发生爆炸。

能形成爆炸的浮游煤尘浓度的范围,叫煤尘爆炸界限。试验表明,煤尘爆炸下限为45g/m3,上限为1500—2000g/m3。爆炸力最强的煤尘浓度为300—400g/m3。

2)高温的热源。能够引燃煤尘爆炸的热源温度变化的范围是比较大的,它与煤尘中挥发分含量有关。我国煤尘爆炸的引燃温度变化大约在610—1050℃之间,烟煤一般650—900℃。煤矿井下能点燃煤尘的高温火源主要为:爆破时出现的火焰、电气火花、电弧、静电放电、冲击火花、摩擦高温、井下火灾和瓦斯爆炸等。

3)空气中氧浓度。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煤尘就不会爆炸。但必须注意,空气中氧浓度虽然减至18%以下,并不能完全防止瓦斯与煤尘在空气中的混合物爆炸。

(2)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防尘措施、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和各报措施三个方面。

1)防尘措施

①煤层注水湿润煤体。在采煤和掘进之前,利用钻孔向煤层注入压力水,使水沿着煤层的层理、节理或裂隙向四周扩散并渗入到煤体的微孔中去,增加煤的水分,使煤体和其内部的原生煤尘都预先湿润。同时,使煤体的塑性增

强,以减少采煤时生成煤尘的数量。这是防治煤尘的一项根本措施。

②采空区灌水。采空区灌水也是一种预先湿润煤体的防尘方法,当采用下行垮落法分层开采活煤层、近距离且无隔水层法开采煤层群或急倾斜水平分层法采煤时,可以利用往采空区灌水的方法,以润湿下分层下组煤的煤层,防止开采时生成大量的煤尘。

③湿式打眼。在工作面使用电钻或风钻打炮眼时,将压力水经过钻杆中央的水孔送到炮眼底部,将粉尘湿润后从炮眼中冲洗出来,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

④水封爆破和水炮泥。水封爆破和水炮泥都是由钻孔注水湿润煤体演变而来的,它是将注水和爆破联合起来,不仅起到消除炮烟和防尘作用,而且还提高了炸药的爆破效果。

⑤喷雾洒水降尘。喷雾撒水是将压力水通过特制的喷嘴喷出,使水流雾化成细小的水滴散布在空气中,将漂浮的尘粒湿润下沉,防止飞扬。喷雾洒水简单方便,广泛应用于采掘机械切割、工作面爆破、煤炭装载、运输转载、液压支架前移、单体支柱放顶等井下作业过程中。

⑥合理的风速。风速同空气中含尘量的关系比较密切,风速太小,不能把悬浮的煤尘及时吹出工作面,使空气中含尘量增加;风速太大,虽然将浮尘吹走,但是也把大量的落尘吹扬起,增加工作面的煤尘浓度。因此,工作面的风速以控制在1.2—1.6m/s为宜。

⑦消除落尘。沉积在巷道四周的煤尘,一旦受到振动和冲击会再度飞扬起来,为煤尘爆炸创造条件。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定期散布岩粉,定期对主要大巷刷浆。

2)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与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基本相同,参见“矿井瓦斯防治”。

3)隔爆措施。隔爆措施就是将已发生的煤尘爆炸或瓦斯煤尘爆炸限制在一定区域,尽量减少爆炸产生的危害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其主要措施是设置被动式隔爆装置和采用自动抑爆装置。

①被动式隔爆装置。被动式隔爆装置是借助于爆炸冲击波的动力使隔爆装置动作(岩粉槽、水槽破碎,水袋脱钩),并抛洒消焰剂形成抑制带,扑灭滞后于冲击波传播的爆炸火焰,以阻止爆炸的传播。最早采用的撒布岩粉和设置普通岩粉棚方法,虽然防止传播效果好,但岩粉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极易受潮而失去消焰剂功效,频繁更换岩粉的工作量较大。因此我国矿山已几乎不采用这两种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发使用了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以水为消焰剂,方便安装和使用,得到了广泛应用。

②自动抑制装置。自动抑爆装置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测量煤尘爆炸所产生的各种物理参数并迅速转换成电信号,指令机构的演算器根据这些电信号准确地计算出爆炸火焰的传播速度,并在最恰当的时间发出动作信号,喷洒机构及时喷出消焰剂,准确可靠地扑灭爆炸火焰,阻止爆炸的传播。

四、矿井水灾防治

1.矿进水灾的原因及危害

(1)矿井火灾的概念

1)矿井突水。井巷、工作面与含水层、被淹巷道、地表水体和含水的裂隙带、溶洞、洞穴、陷落柱、顶板冒落带、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而导致的突然出水事故,称为矿井突水(亦称矿井透水)。

2)矿井水灾。矿区内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井下,称为矿井涌水。当矿井涌水量超过矿井正常的排水能力时,将发生水灾。

凡是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活动、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增加生产成本和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矿井涌水事故,称为矿井水灾(亦称矿井水害)。

(2)矿井实在发生的条件。

1)矿山常见的水源。①大气降水。从天空降到地面的雨和雪、冰、雹等融化的水,称为大气降水。②地表水。地球表面江、湖、河、海、水池、水库、沼泽、积水洼地等处的水均为地表水。③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融水层以上的地下水称为潜水。潜水一般分布在地下浅部第四纪松散沉积层的空隙和出露地表的岩石裂隙中。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④承压水。处于两个隔水层中间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或称自流水)。石灰岩裂隙及溶洞中的水为承压水,它具有很大的水量和压力,对矿山生产威胁极大。⑤老空积水。已经采掘过的采空区和废弃的旧巷道或溶洞,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称为老空积水。⑥断层水。处于断层破碎带中的水,称为断层水。断层带往往是许多含水层的通道,因此,断层水往往水源充足,对矿井的威胁极大。

2)矿井水灾的通道。水源进入矿井的可能通道有:井筒、断层破碎带、采掘形成的裂缝、陷落柱、采空区、井下巷道和封堵不严的钻孔等。

(3)矿井水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造成矿井水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因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雨季山洪由井筒或塌陷裂隙大量灌入井下造成在

2)水文地质情况不清。对老空积水、充水断层、陷落柱、钻孔、强含水层水量和水压等情况不清楚,因而在施工中造成水害事故。

3)井巷位置设计不合理。将井巷置于不良的地质条件中或距强含水层太近,导致透水。

4)乱采乱挖破坏了防水煤柱或岩柱造成透水。

5)排水设备失修,水仓不按时清挖,突水时,失去排水能力而淹井。

6)没有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或者探放水措施不严密,盲目施工造成突水淹井事故。

7)测量工作失误,导致巷道穿透积水区而造成透水。

8)出现透水征兆未察觉、未重视,或处理方法不当而造成透水。

9)施工措施不力,工程质量低劣,致使井巷严重坍塌冒顶,导致地下水或地表水灌入矿井。

10)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需要安设防水闸门而未安设,或防水闸门安设不合格以及年久失修关闭不严而造成淹井。

11)钻孔封闭不合格或没有封孔,成为各水体之间的垂直联络通道。当采掘工作面和这些钻孔相遇时,便发生透水事故。

(4)矿井水灾的危害

矿井水灾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如果排水系统不完善,会造成涌水四溢,巷道到处是泥水,使作业环境恶化,给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2)顶板淋水、煤壁渗水,使巷道内空气湿度加大,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

3)矿井水量越大,排水设备和排水费用越高,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管理工作难度。

4)矿井水对机器设备和金属材料产生腐蚀作用,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

5)矿井涌水量一旦超过排水能力或突然涌水,轻则造成井巷或采区被淹,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地面防治水

地面防治水是指在地面修筑一些防排水工程,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

地表水涌入工业场地或通过渗漏区流入井下,它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这对于以降雨和地表水为主要涌水来源的矿井尤为重要。对于雨季受水威胁的矿井,应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并应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质。井口及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

3.井下防治水

防治矿井水灾的原则,是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矿井水灾的防治方法,可归纳为“查、探、放、截、堵、排”六个字的综合防治措施。

(1)掌握矿井的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资料是制定防水措施的依据。因此,必须查明矿井水源和可能涌水的通道从而编制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地面气象、降水量与河流水文资料,查明地表水体分布、水量和补给、排泄等情况,查明洪水对矿井的影响程度。

2)掌握井田范围内冲击层、含水层的情况。

3)掌握断层和裂隙的分布情况。

4)调查老窑和现采小窑的开采范围、采空区的积水和分布状况。

5)掌握采动后顶板破碎及地表陷落情况。

(2)井下探水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采掘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预防井下水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方法。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有突水危险区域时,必须采用探放水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前方的水情,并将水有控制地放出,以保证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

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矿时。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或导水陷落柱时。

3)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6)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7)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3)放水(疏干)

掌握和探明地下水源之后,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有计划地将威胁性水源全部或部分放出,并排出地面。它是消除水患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不同类型的水源,可采取不同的疏放水方法和措施。

(4)截水

截水是利用水闸墙、水闸门和防水煤(岩)柱等物体,临时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使某一地点突水不致危及其他地区、减轻水灾危害的重要措施。

1)留设防水煤(岩)柱。在水体下、含水层下、承压含水层上或导水断层附近采掘时,在可能发生突水处的外围留设一定宽度的煤(岩)柱,以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涌入工作地点,形成水灾。在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防水煤柱。矿井以断层分界时,必须在断层两侧留有防水煤柱。

2)防水闸门。防水闸门一般设置在可能发生涌水需要堵截,而平时仍需运输合行人的巷道内。如:井底车场出入口、井下水泵房、变电所以及有涌水互相影响的区域之间,都必须设置防水闸门。一旦发生水患,立即关闭闸门,将水堵截,把水患限制在局部地区。

3)水闸墙。在需要永久截水而平时无运输、无行人的地点设置水闸墙,有临时水闸墙和永久水闸墙两种。临时水闸墙一般用木料或砖料砌筑,永久水闸墙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浇灌。

(5)注浆堵水

注浆堵水就是将配制的浆液压入井下岩层空隙、裂隙或巷道中,使其扩散、凝固和硬化,使岩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密实性和不透水性而达到封堵截断补给水源和加固地层的作用,是矿井防治水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多个钻孔注浆形成隔水帷幕带时称帷幕注浆。矿井注浆堵水通常用于下列情况:

1)当涌水水源与强大水源有密切联系,单纯采用排水的方法不可能或不经济时。

2)井巷必须穿过一个或若干个含水丰富的含水层或充水断层,若不隔离水源就无法掘进时。

3)涌水量大的矿井,为了减少矿井的涌水量,降低排水费用。

(6)矿井防排水系统

目前,我国煤矿在防排水方面应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新设备,例如,水泵自动化控制技术、密闭水泵房以及采用大孔径直通式排水孔分散排水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国在煤矿防治水探查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发展,如水化学探查技术、地球物理探查技术。一些学者还提出了“煤矿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结合”的管理模式。

4.采掘工作面透水事故的处理

采掘工作面透水前,一般有如下预兆:

(1)挂红。因地下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煤岩表面,呈现暗红色水锈。

(2)挂汗。积水区的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煤岩壁上凝结成许多水珠,称“挂汗”。但井下空气中水分遇到低温煤体也会聚结水珠,这是假汗。区别真汗、假汗的方法是: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湿,若潮湿则是“真汗”即透水征兆。

(3)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进入工作面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4)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5)水叫。一种是高压积水向煤岩裂隙强烈羁押于两壁摩擦而发出的“嘶嘶”声,另一种是空洞泄水声,这些都是离水源很近的危险预兆。

(6)顶板淋水加大。原有裂隙淋水突然增大。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在地下水压作用下,顶底板弯曲变形,有时伴有潮湿、渗水现象。

(8)水色发浑、有臭味。老空水一般发红、味涩;断层水一般发黄、味甜;溶洞水常带有臭味;冲击层水呈黄色并夹有沙子。

(9)有毒有害气体增加。工作面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溢出。

以上征兆不一定同时出现,要认真辨别。当发现工作面出现透水预兆时,说明已接近水体,此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矿调

度室,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的事故。顶板事故按冒顶范围分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按力学原因分为压垮冒顶、漏冒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

1.采取局部冒顶的原因、预兆及防治

(1)采取局部冒顶的原因

采场局部冒顶常发生在上下出口、煤壁线、放顶线、地质构造处及采煤机附近。其原因主要有:

1)采空区顶板支撑不好,悬顶面积过大。

2)顶板中存在断层、裂隙、层理等地质构造,将顶板切割成不连续的岩块,回柱后岩块失稳,推倒支柱造成冒顶。

3)回柱操作顺序不合理。

4)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好,支护密度不够、出撑力低、迎山角不合理等。

5)在遇见未预见的地质构造时,没及时采取措施。

6)工作面上、下出口连接风巷和运输巷,控顶面积大。两巷掘进时经受压力重新分布的影响,同时由于巷道初撑力一般较小,使直接顶下沉、松动甚至破坏;特别是在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作用下,顶板大量下沉,又在移动设备时反复支撑顶板,结果造成顶板更加破碎。如果又有老顶来压影响,工作面上、下出口更易冒落。

7)煤壁线附近易形成“人字”“锅底”“升斗”等劈理,有游离岩块、易冒落。

(2)采场局部冒顶的预兆

1)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木支架有劈裂声;金属支柱活柱下缩,支柱钻底严重都可能发出响声。

2)掉碴。

3)煤体压酥,片帮煤增多。

4)顶板裂隙增多,裂缝变大。

5)顶板出现离层。

6)漏顶。

7)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8)顶板淋水明显增加。

(3)采场局部冒顶的主要预防措施

1)防止煤壁附近冒顶,应及时支护悬露顶板,加强敲帮问顶。

2)炮采时合理布置炮眼,控制药量,避免崩倒支架。

3)防止两出口冒顶时,首先支架必须有足够强度,其次系统应具有一定阻力,防止老顶来压时推倒支架。

4)防止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要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在大块岩石范围内加强支护,必要时用木支架代替单体金属支架。

5)随时注意地质构造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2.采场大型冒顶的预兆及防治

(1)采场大型冒顶的预兆

采场大型冒顶一般包括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和大块游离顶板旋转型冒顶等。一般大型冒顶主要预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顶板的预兆。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离层或顶板断开而发出的响声。

2)两帮的预兆。由于压力增加,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片帮增多。

3)支架的预兆。使用木制家时被大量折断。使用金属支柱时活柱快速下沉,连续发出“咯咯”声。

4)瓦斯涌出量增多,淋水加大。

(2)采场大型冒顶的主要防治措施

1)经常检查巷道支护情况,加强维护,发现有变形或折损的支架,应及时加固修复。

2)维修巷道时,必须保证在发生冒顶时有人员撤退的出口。独头巷道维护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撤掉指甲钳,应加固工作地点支架。

3.巷道冒顶事故防治

1)掌握地质资料与开采条件。通过地质钻孔、岩层柱状图等多种途径,摸清地质构造及顶板结构、岩性变化、水文地质情况;在地质图上标明地质构造、裂隙发育带的位置、产状、层厚等;弄清与采煤工作面相对空间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受采动的程度等。

2)严格顶板安全检查制度。巷道掘进施工的全过程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坚持进行敲帮问顶,发现活矸和伞檐要及时处理。

3)加强支护质量管理。选择合理的支护技术,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是防治冒顶事故的主要措施。

①检查支架规格尺寸。支架的架型、形状、尺寸、结构件搭接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支架间距、支架间连接是否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②提高支护质量和保证支护阻力。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措施。要严格防止支架支设在浮矸上,不见实底不能架设。使用摩擦式金属支柱时,必须使用液压升柱器架设,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

③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柱径为100mm不得小于90kn,柱径为80mm不得小于60kn。

④搞好支架与围岩间的充填。支架与围岩间的空间必须及时填严背实,改善支架承载状态,提高其支撑能力,减少围岩变形,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⑤提高支架的稳定性。在放炮前应加固迎头支架,使靠近迎头10m内支架之间的连接杆联锁稳固,防止放炮崩倒;对围岩裂隙发育较成熟或较松软的地段、受采动影响强烈的地区或掘进倾斜巷道时,应在支架间用连接杆联锁稳固,预防冒顶或片帮范围的扩大。

⑥及时支护。根据作业循环和围岩条件,尽可能及时支护,缩小空顶作业面积与延续时间。

4)进行临时支护。巷道顶板事故大都是在空顶作业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对掘进迎头新悬露的顶板,应采用及时或超前支护的临时支架,以保证作业安全。

(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

1)老顶来压时压垮型冒顶预防措施

①合理设计采煤工作面支护,使支护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量,当老顶来压比较强烈时,要选用可缩量较大的支柱,有时要选用具有大流量安全阀的支柱,并加强后排支柱的支撑强度。

②要进行顶板断层情况的预测预报。遇到平行于工作面的断层时,当断层刚露出煤壁,就要加强该段工作面的支护,并扩大该段工作面的控顶距;如果工作面用的是金属支柱,还要用木支柱替换金属支柱。

2)厚煤层难垮顶板大面积冒顶预防措施

①采用煤柱支撑法(即刀柱采煤法)时,如果煤柱上方顶板需悬露大面积才垮落,则应在刀柱之间的采空区内用钻孔爆破法强制放

顶。

②采用长壁法采煤时,或超前工作面用钻孔爆破法、高压注水法预先松动或弱化顶板,也可用在采空区用循环浅孔及步距式深孔法崩落顶板。

3)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预防措施

①采煤工作面支护强度要能自始自终平衡直接顶或垮落带岩层的重量,底软时必须穿鞋,力求以支柱的支撑力就能平衡直接顶或垮落带的岩重,以避免直接顶或垮落带离层。

②开采下分层时不要留煤皮,以免增加支架的载荷,如因条件限制非留煤皮不可,要相应增加执著的初撑力或支柱密度。

③在构造或采动破坏严重的区域,除应缩小控顶距及加强放顶支柱的初撑强度外,应采用绞车远距离回柱。

4)大面积漏垮型冒顶预防措施

①选用合适的支护,使工作面支护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量。

②顶板必须背严接实。

③严防放炮、移输送机等工序推倒支架,防止出现局部冒顶。

5)局部漏冒型冒顶预防措施

①对每一工作面进行实地观测,根据统计规律分析影响端面顶板冒落稳定性指标,对支护质量与顶板进行动态监测,使顶板在形成冒顶事故前消除其隐患。

②采用能及时支护悬露顶板并能减少端面距的支架;要使支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尤其应避免顶梁过分抬头或低头;提高第一排支柱的初撑力,以减小直接顶的下沉量。

③炮采时,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应合理,尽量避免崩倒支架。

④尽量使工作面与煤层的主节理方向垂直或斜交,避免煤壁片帮,一旦片帮应超前支护。

⑤尽可能保证工作面具有较快的推进速度。

⑥机头机尾应各采用四对八梁支护;巷道与工作面出口相接的一侧要架设一对长钢梁抬棚,托住原巷道支架的梁头;距工作面煤壁20m范围内的巷道要超前进行处理。

⑦在工作面的地质破坏带要特别加强支护。

⑧放顶线要支设墩柱。

⑨分段回柱回拆最后两根支柱时,如果工作面用的是摩擦支柱,可以在这些柱子的上下各支一根木支柱作为替柱,然后回拆摩擦支柱,最后用绞车回木替柱;采用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面,工人也可以在有支护的工作空间,用带链条的工具来卸载,并用机械远距离拉柱;如果工作面用的是木支柱,则可以直接用绞车回柱。

(3)掘进片帮、冒顶事故的防治

为防止掘进顶板事故的发生,在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对掘进工作面和巷道支护的有关规定得到基础上,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切掌握地质资料,认真编制施工作业规程,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顶板管理措施;坚持一次成巷,缩小围岩暴露时间和面积;严格执行爆破规定,保持围岩的稳定性;特殊地段压力大时,采取加强支护等强化支护手段;倾斜巷道要采取防止推倒支架的措施;加强巷道围岩的观测和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出现质量问题及时返工处理;出现漏顶必须彻底处理,接顶背严,不得留有空顶隐患。

(4)冲击地压的防治

冲击地压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引起煤(岩)体内所积聚的弹性变形能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影响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有采深、地质构造、煤(岩)体结构及开采技术。

防治冲击地压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大范围内避免形成高应力集中的条件;二是在局部范围内改变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减缓已形成的应力集中的程度。前者称防危措施,后者称解危措施。

主要防危措施有:开采解放层;合理确定开采方法;无煤柱开采。

主要解危措施有:高压注水;放松动炮;钻孔槽卸压;强制放顶。

生产中应结合实际,加强预测工作,总结冲击地压规律。同时提高支护质量,严禁刚性支护。

六、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一)装、卸车安全技术措施

1、对于较小的部件,可用人力装车;人力装车时要注意动作协调和空间位置。

2、做好自主保安,注意不要碰伤人员及碰坏设备、设施。

3、将装车部件摆正、重心与车一致,尽量使设备的重心靠近车辆的载物中心。并捆绑牢固。

4、停车装卸货时,司机必须拉紧驻车制动器,检查车轮是否掩好,确认安全后,方可装卸车。

5、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装卸车地点。

6、车辆投入使用前,必须由司机进行严格检查,不完好不准投入使用。车辆投入使用后,每次装车前必须认真检查车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安全使用。

7、设备运至指定地点卸车时,必须在专人指挥下进行卸车处理,严禁野蛮卸车或随意卸车,卸车时人员要躲开设备下滑或倾倒的波及范围,吊起的重物下不许有人作业,严禁从人头上经过,确保人员及设备安全。

8、车装完后,对较大、较重、超高、超长等车辆,必须用钢丝绳扣和花栏螺丝捆车,再用手拉葫芦加固捆绑。

(二)起吊物件的安全技术措施

1、根据被起吊物的重量,选择完好的起吊设备及工具,要事先检查起吊用具的安全可靠性,要先检查起重机是否滑链、检查起吊绳扣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安全施工。

2、起吊前要检查顶板和起吊锚杆是否符合规定的安全状况以及周围情况,确认顶板支护完好。挂40t链子要将锚杆螺丝上满扣(如果使用制作的起吊环,起吊环必须上满扣)。不准将手拉葫芦挂在钢带或金属网上起吊。

3、起吊时,作业人员要站在安全位置操作并注意周围人员,要及时通知人员躲闪。脱钩波及的范围、起吊的物件下不准有人。

4、起吊过程中,要设专人观察起吊用具的安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起吊人员停止起吊,并进行处理。

5、吊装设备时,严禁碰撞其仪表显示器,对外露易损件要加防护措施,以防受损。

6、用液压支架起吊设备时,必须选用安全可靠的起吊绳索,先观察周围人员及顶板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由专人指挥,不许其他人随意动操纵阀。

7、严禁在未支稳的悬空物下作业。

(三)无轨胶轮车安全技术措施

1、井下运输必须使用无轨防爆胶轮车。设备装好后在开车前,司机及跟车人员必须对紧固、捆绑情况、装车次序和方向、装车数量、装车高度和宽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进行运输。

2、入井车辆驾驶员必须证件齐全[车辆驾驶证、入井许可证等],证件不全者严禁入井。司机严禁酒后驾车;司机身体状况不好严禁驾车。

3、车辆入井前,必须做车辆安全检查,司机必须配戴矿灯、自救器,穿好工作服、严禁带烟火、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检查车辆的车况、灭火器、接地装置是否完好;严格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4、车辆在所有巷道行驶时,注意沿线通风设施及电缆、管路的安全,严禁撞坏通风及井巷设施。运行车辆必须喇叭完好,倒车时应有警示信号,长距离倒车时,不准取消倒车信号。

5、运输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认真操作,在辅运大巷中重载车行驶速度不超过20km/h,空车行驶速度不超过30km/h,车辆在巷道中转弯时,速度不超过10km/h。运输途中遇有行人,要发出信号,减速通过。能见度低时,也必须减速行驶;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车,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减少影响,保证安全。不许在坡上停车,特殊情况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6、两车相会,升井一方要停靠一旁,关掉大灯,待对方车辆通过后再行车。支架搬运车运行时必须放好警戒,严禁人员进入通道。

7、行车中遇有路基不好或道路上有障碍物时,不得强行通过,待清除路障后再通过,车辆通过风门和拐弯必须减速慢行,并发出声光信号。

8、车辆转弯、倒车时,要预先观察来去方向是否有异常情况,转弯或倒车时要操作自如,不可手忙脚乱突然加速或刹车。

9、物件运至指定地点卸车时,必须在专人指挥下进行,严禁野蛮卸车或随意卸车。

10、装车时,随时注意车厢的变化,避免发生危险。

11、行车中遇有锚索或长锚杆,车辆要减速通过,避免刮伤车辆及使顶板破碎。车辆在运行时不得进行检修。

12、地面运输车辆,司机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和《驾驶员管理条例》,空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重载车行驶速度不得40km/h,遇有行人和车辆要鸣笛示意。

13、车载物件发生散脱、窜位等问题时,司机要及时停车,经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行驶。

14、不可抢行争路,互不相让,必须遵守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礼让三先”的行车原则。

(四)大型设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除严格遵守上述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必须执行以下规定:

1、需要派专人跟车时,跟车人员必须坐在副驾驶位置,二人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做好自保、联保,发现问题立即停车处理。

2、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严防碰撞巷道中的其他辅助设施。在易发生刮卡的地点必须指派专人在此接车、送车,进行指挥,对于司机看不到的地方,用灯光等信号与司机联系,指挥人员必须作好自主保安。

(五)采煤机割煤安全措施

1.采煤机和运输机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69条、72条之规定。开机前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截齿是否锋利齐全,确保人员躲至安全地点。开机前发出警报信号,开机后空载运行1~3分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带病作业,严禁无喷雾割煤。

2.采煤机在割煤运行中,适当调整顶底刀,保证不留顶、不破底。严禁采煤机割支架顶梁、运输机铲煤脚等。

3.采煤机运行中,司机要集中精力,注意顶板、煤壁及输送机运转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机身前后3m严禁闲杂人员逗留,防止甩块伤人。

4.采煤机运行中,要注意拖拉电缆,严禁刮卡电缆、水管,防止挤、刮电缆和水管,防止电缆夹断或掉出槽外。

5.采煤机割到前后三角点要慢行,班组长现场指挥,铁器等杂物及时捡出,并派专人在顺槽监护,严禁无关人员靠近。顺槽出口不得有人正对滚筒,以防甩出物品伤人。到上帮捡铁器时,采煤机必须离开3m以上安全距离或停机,运输机必须停电闭锁。

6.采煤机操作中,要坚持做到先开水后开机,停机必停水。

7.采煤机斜切进刀时,必须等采煤机返回到直线段方准割第二遍三角煤。

8.停机时,要经常检查截齿情况,及时更换补全。

9.采煤机上必须装有能停止工作面输送机的闭锁装置,发现问题要及时停止工作面输送机,同时停止采煤机进行处理。

10.随时注意各部位油位、温度,发现问题及时停机。

11.割煤时顶板来压必须立即停止割煤,待顶板压力稳定后方可继续割煤。

12.采煤机司机采作时注意个体防护,戴防护眼镜,防止飞块伤人

(六)移架推刮板输送机安全措施

1.操作前,认真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各处销子是否齐全完好,推移千斤顶与刮板输送机连接是否可靠,达不到规定不得操作。

2.工作面移架要追机作业,移架前清货工要清净架前浮货,不得有阻碍支架前进的杂物。移架距采煤机底刀滚筒2-3架,顶板破碎必须带压擦顶移架,移架时要随时调正支架,达到良好状态。当移架滞后割煤距离大于10架时,支架工必须立即向采煤机司机警示停机慢行,防止因空顶面积大而发生冒顶。

3.保证支架与顶板接触严密,升架达到初撑力。

4.调整好支架立柱活柱伸出量,防止出现活柱伸出超长和压死架现象。

5.及时处理歪架、咬架,保证支架处于良好支护状态。

6.拉完支架后,跟着推刮板输送机,间隔不大于10个支架。

7.工作面片帮较宽的地段及时超前拉架,即推刮板输送机后,还要拉支架,使支架能够及时支护顶板。

8.推移时要在刮板输送机运行中进行,不许急推,保持弯曲过度段不小于23米,特殊情况要均匀的推移,防止损坏采煤机行走部齿轮或溜槽连接销。

9.推刮板输送机和拉架时要严防挤、刮电缆、水管。

10.当分段移架时,两段移架距离不得小于6m。

11.移架时,操作人员要观察好是否有人员作业和通过,如有人,不许作业。操作时身体躲开操纵阀下面。

(七)移运输机头、移转载机和皮带机尾、拉端头架安全措施

1.拉端头架时,班组长必须现场把关,并有专人在顺槽监护转载机运行情况,保证安全移架,发现问题及时闭锁。

2.拉端头支架时,距端头支架3m范围内不得有其他人工作,且设专人监护;支架未拉完,顶板未护好,严禁人员入内。两道相距端头架6m范围内不得有人。

3.推移运输机头、机尾前,必须将机头、机尾及其过渡槽前面的浮煤、杂物清净,减少推移阻力,推上去的过渡槽要保证平滑过渡,防止出现机头(尾)飘起或落下。

4.工作面输送机机头与转载机应搭接合理,卸载高度合适。

5.在输送机正常运行时,机头正前方严禁有其他人员逗留或进行其他工作。

6.推移转载机前,要认真检查机身行程范围是否有刮卡及障碍物,架桥段下方不许有人,只有将支撑缸活塞杆推出,抬起转载机落地段后才能推移转载机。

7.推转载机操作规程如下:将支撑缸活塞杆推出,抬起转载机落地段;再以地面为支点,利用导轨和地面的摩察力,将推移缸活塞杆推出,这样在推力的作用下,转载机沿着导轨前进一个进程,然后将支撑缸活塞杆收缩,转载机落回地面,同时导向轮架将导轨抬离地面,然后将推移缸活塞杆收缩,导轨前进一个行程,这样往复循环,从而实现迈步自移。

8.推移皮带尾操作如下:

(1)、随着采煤机割煤的推进,转载机沿着本机导轨逐渐前移,当转载机前进到极限位置时,操纵操作阀将调平油缸收缩使滑撬抬起、如果底板局部不平,部分调平油缸可以不完全收缩,以保证整机水平,然后将推移缸活塞杆伸出,这样本机以转载机为支点前进一个行程。同时安装在机架上的皮带机机尾滚筒随之前移,胶带松弛,此时带式输送机应随着张紧胶带。

(2)、推移前先将行程范围内的皮带架子拆掉。

(3)、推到位后,用调平缸和侧推缸调正,防止皮带跑偏。

(八)机电检修安全技术措施

1.采煤班收工前,必须将运输机、转载机上的货拉空,采煤机停在顶板完好的地点,机身上的浮货清净,机窝扫净,检修设备长度范围内两侧各延长1.5m,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如果煤帮和顶板不好,必须采取支护措施,保证安全检修。

2.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作业前必须把待修设备上一级开关断电,并给好断电闭锁,挂好停电作业牌,严格执行自停、自检、自送原则,严禁带电搬迁、拆接、检修电气设备及线路。

3.检修电气设备时,待修设备周围瓦斯浓度低于1%,否则不能开盖检修。开盖后,先用验电笔验电,高压设备须放电,确认无电后,方可作业,检修完毕,测试绝缘合格,且附近瓦斯浓度不超限,方可送电试运。

4.严格按厂家说明书要求和有关设备检修规定维护保养机电设备,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5.按要求定期对设备过载、短路、过流、漏电等保护进行整定。

6.检修采煤机时必须将滚筒离合摘开,需试运时人员必须远离滚筒3m以外安全地点。

7.检修采煤机牵引部或截割部需开盖作业时,上方吊挂好遮矸大布。

8.如需进入采煤机底部作业时,运输机、采煤机必须断电。

9.运输机、转载机不准同时上刮板,其中一部上刮板或检修传动部分时,另一部必须断电。

10.检修地点相对应的液压支架未经允许严禁乱动。

11.调运大型部件时,要严格检查起吊梁及支护是否完好,如支护有损坏时,必须先修复,然后从事其它工作。

12.停、开泵时,坐台工必须用电话通知工作面人员,经允许后方可操作。乳化液泵站压力在28--29mpa。乳化液浓度保持在3%~5%之间。

13、喷雾泵压力不大于3mpa。经电机和减速机出来的冷却水温度一般不高于30度,达到80度以上时,要查找原因进行妥善处理。喷雾泵必须在冷却水管路“开路”的情况下,即能循环回来或沿线有放水口的情况下,方可启动,不许“闭路憋压”启动。

14.开泵前,必须认真检查泵箱并联的截止阀开、闭状态以及出液、回液、吸液阀的状态是否正确,经确认正确后,在液压系统完好的状态下,方可开泵。开泵前还比须用扩音载波电话向工作面喊话,听到允许开泵的回话后再开泵。

15.检修作业时,必须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防止误操作。

(九)更换大型机械配件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换大件必须有队干部现场把关,首先创造好作业空间和环境,维护好作业地点的顶板和煤帮。

2..用慢速绞车牵引大件时,绞车必须稳好。认真检查好所用的绞车基础(戗顶子及防跑链装置)钢丝绳、闸、声光信号等,确保安全作业,并选择适当位置挂好导向滑轮。大件牵引过程中专人指挥,专人监护,信号必须清晰准确,钢丝绳两侧严禁有人,并注意观察好周围环境,防止大件刮卡其它物体,严禁蛮拉硬拽。

3.工作面用运输机运大件时,大件必须用大拌或圆木垫好,防止刮卡。并设专人监护,设专人把住闭锁,作业人员躲至安全地点,如发现意外情况,立即闭锁。

5.人员到上帮作业,必须停机闭锁,帮顶不完好时必须首先要把帮顶维护好,作业地点对应的支架设专人操纵,防止误操作发生意外,并严格执行上帮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6.换大件时,由班组长统一指挥,其它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协调统一。

7.换完大件后,收拾好作业地点环境卫生。经开机试运转正常后,方可离开现场。

8.当起吊高度不够时,采用打眼放炮挑顶。当宽度不够时,采用采煤机割刀过后,只推运输机不拉架,然后采煤机再割刀,将运输机拉回来的办法;特殊情况采用放炮开帮办法。放炮前用旧皮带等物,掩盖好放炮地点两侧3米内的支架和机电设备。炮眼布置不许交叉透孔,最小抵抗线和封泥长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严格执行;的有关规定。

9、在挑顶开帮后,支架顶梁前端到煤壁空顶达到1.5m以上时,宽度2m以上时,在每个支架顶梁上面插入2m以上梁子(铁道、工字钢、圆木等)背顶;当空顶达到2.0m以上、宽度3m以上时,除按上述办法控制顶板外,还必须靠煤壁在梁头打单体支柱维护。并编制专门安全措施。

(十)井下电气设备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工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煤矿电气试验规程》、《管理制度汇编》的规定及有关机关所发的规定和指令。

2、从事电气作业的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效证件上岗。电气作业时,不得少于二人,设专人监护。必须熟悉工作范围内供电系统、设备分布、设备性能、电缆及设备运行状况。

3、电气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所带的工具、仪器、仪表、零部件、材料、电工仪器、仪表、验电笔和标有单位及操作者姓名的停电作业牌。另外,其他参加检修的有关人员需停电作业时,必须对停电开关实行闭锁并挂停电作业牌。

4、在同一供电系统和同一控制系统有两个及以上多点同时作业时,对停电开关要分别悬挂停电作业牌,并应有一个总负责人,负责联络各相关环节的工作进度,恢复送电前,总负责人确认各处工作完毕、一切可靠无误且停电人员摘掉各自停电作业牌后,再统一联系送电。

5、停送电操作必须遵守自停、自检、自送的原则,不得预约停送电或委托他人停送电,更不得借机作业。

6、影响其他单位用电或工作的高低压电气设备、三专电源及非本单位所管辖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停送电操作,必须执行停送电工作票制度,经机电科、矿分管领导审批后的停送电工作票提前送至矿调度室,由矿调度将停电时间、影响范围及有关注意事项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停送电前必须请示矿调度,由矿调度联系有关事宜,经同意后方可操作,不得私自停送电。凡属临时出现的问题,需立即停送电操作,由矿调度临时组织安排。

7、本单位所管辖的且停送电不影响其它单位用电或工作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停送电操作可以不办理停送电工作票,但本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停送电操作制度。停送电前,必须请示本单位领导,经同意后方可进行。

8、电气作业完毕后,应做好自检并清理现场,认真清点材料、配件、工具等,不应落在设备内或线路上,确认无误后,汇报施工负责人,经施工负责人统一检查,验收质量,拆除临时短路接地线。确认可靠无误后方可按照程序联系送电,送电试运正常后方可离开现场.

9、禁止带电搬迁、检修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搬迁或检修前,必须停下前级电源开关、挂牌、上锁。

10、井下动用火电焊、电气设备、电缆绝缘保护试验及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按规定进行审批后,方可施工。

11、各单位所管辖的电气设备、开关、电缆必须实行包机制,责任到人,搞好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工作。对于出现的电气事故不得隐瞒,要及时汇报矿调度和机电科并认真做好事故追查、分析工作。

12、各电气设备、电缆、开关、电线禁止超载使用,必须根据负荷情况进行选用,开关整定值合理,要根据负荷变动情况,对电气保护整定值进行跟踪调试和整定。增加、减少负荷或变更工作地点必须执行用电申请审批制度,经机电科审批后方可进行。

13、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必须戴合格的高压绝缘手套,并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安装有高压电气设备的地点应摆放高压绝缘手套、高压试电笔、绝缘靴或绝缘台。

14、井上下无人值班的变电所、配电室、变压器室及高低压开关、配电箱门均应上锁,并应设有有电危险警示标志。

15、地面所有电气设备、井下高压电气设备、井下有两台以上电气设备的配电点,设备外壳都应与接地网相连,并设局部接地极。

16、井下高压开关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跳闸试验,每半年进行一次整定值校验;井下低压开关每月进行一次跳闸试验,超过半年进行一次整定值校验;井上高压开关继电保护每半年进行一次整定值校验;井上下高低压开关如遇负荷变化,应及时跟踪调整保护整定值。

(十一)综采1140v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一、一般规定

1、电器操作、检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发证后,方可持证上岗。任何无证人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

2、各电器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了解供电系统。每台设备应有标志牌,注明型号、电压、容量、用途、功率及过流整定值。每台设备必需有包机牌,并明确包机人。

3、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

4、操作电气设备主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并必须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5、供电系统所有继电保护装置均应符合要求,灵敏可靠、不准甩掉,当任何一种保护失灵时,都应立即停电处理,处理不好不准送电。严禁拆除、短接、甩掉保护装置运行。

6、综采工作面的各个配电点均应设置可靠的局部接地极和移变以及照明综保的辅助接地装置,并和主接地型成可靠接地网。

7、综采工作面的配电点、整体移动的设备及电缆,必须由专人检查,确认无误时方可移动,注意在移动前必须切断电源。

8、动力电缆在更换后必须检查相序,以免电动机反向运转。

9、停送电前应检查确认所需操作的开关是否与停电指令相符,只有在停止断路器后,才能切断隔离开关,合闸时,操作程序相反。严禁带负荷操作隔离开关。

10、停电后应使用与电源等级相适应的验电笔验电,检验无误后,再进行导体对地完成放电(必须检查瓦斯,当瓦斯浓度在百分之一以下时方准放电)。

11、停电后必须吊挂“有人工作,不得送电”的警示牌,并闭锁或专人看守,非执行该工作人员,严禁摘牌送电。

12、送电前必须检查撤除放电导体接地装置,确认无误后方可送电。

三、电器设备的检修与维护

1、电器设备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操作。

2、检查电器设备的绝缘性能时,必须使用与其电压等级相适应的仪表测试。

3、检查维护设备的防爆性能及工作性能时,必须保证设备完好,检查各种仪表及显示,指示正常,操作手把、按钮等灵活可靠。

4、设备发生漏电、短路跳闸或其它任何故障,必须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送电。

5、对各种不同型号设备应严格按照设备有关规定进行检修试验。

6、采煤机所有动力电缆插销联接、拆卸、安装时,必须停电闭锁,必须在接触器断电后,并将隔离刀闸打在“off(关)”的位置时方可工作。插销未压紧前严禁送电试车。

四、电缆

1、电缆的吊挂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2、每更换一次电缆,要注意相序连接,要检查电机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3、盘放电缆应成“8”字形,各类电缆应有足够的弯曲半径。

4、所有移动电缆或待收电缆必须盘放整齐,严禁损伤电缆。

5、电缆护套损伤时,应按标准进行硫化热补或同等效应的冷补。

6、电缆接线盒、连接器的放置高度应略高于电缆悬挂高度,以防电缆上的水滴沿电缆渗入。

7、各种电缆只能在规定的电压等级及条件下使用,严禁超过安全载流量。

8、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各类设备的电缆绝缘测试,对绝缘值低于安全值以下的电缆应检查、处理。需要更换时必须更换。

9、拆除、移动电缆时,电缆插销应妥善保管,严禁损坏。不用的电缆插销座应加以封堵。

10、生产班要安全专人看护采煤机活动电缆,防止电缆跑出电缆槽,损坏电缆。

11、运输机尾处的电缆要用皮带全部包裹,防止电缆被飞浅的煤块砸伤;单轨吊上每个滑轮之间必须用小于电缆长度的ф8钢丝连接,防止电缆受力过大损坏电缆,引发机电安全事故。

五、移动变压器的操作

1、故障断电后,要认真查看高低压侧的状态显示,故障处理后进行复位,复位后确认无人工作时方可送电。

2、严禁在带电的情况下打开移变高低压开关的各部盖板,进行检查、检修。

3、必须严格执行对移动变电站先送高压电后再送低压电的操作规定。

4、在运行中要注意各个指示仪表的显示情况。

七、爆破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防治放炮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早爆事故预防措施

在正式通电起爆前,雷管、炸药突然爆炸,最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预防早爆措施:①降低电动机车牵引网路产生的杂散电流,加强井下设备和电缆的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②采用电雷管起爆时,杂散电流不得超过30ma;③电雷管脚线、爆破母线在连线以前扭结成短路,不得同任何导电体或潮湿的煤、岩壁相接触;④存放炸药、电雷管和装配起爆卷的地点安全可靠,严防煤、岩块或硬质器件撞击电雷管和炸药;⑤发爆器及其把手、钥匙应妥善保近,严禁交给他人;⑥对杂散电流较大的地点也可以使用电磁雷管;⑦在爆破区出现雷电时,受雷电影响的地方应停止爆破作业。

2、拒爆(瞎炮)事故预防措施

爆破时,通电后出现爆破未爆炸的现象,即为全网路拒爆。爆破后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部分或单个雷管拒爆的现象即为丢炮。拒爆、丢炮的爆破作业中经常发生的爆破故障,且极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拒爆、丢炮的预防:①不领用变质炸药和不合格的电雷管;②不使用硬化到不能手揉松的硝酸铵类炸药,也不使用破乳和不能揉松的乳化炸药;③有水和潮湿的炮眼应使用抗水炸药;同一爆破网路中,不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或同一厂家生产的但不同批次的电雷管;④不领取、不使用未经导通、全电阻测试或管口松动的电雷管;⑤向孔内装药或封泥时,脚线要紧贴孔壁;⑥按操作规程进行装药,防止把药卷压实或把雷管脚线折断,绝缘皮破损而造成网路不通、短路或漏电的现象;⑦装药前应认真把炮眼内的煤、岩粉清干净;⑧网路连接时,连线接头必须扭紧牢固,尤其雷管脚线裸露处的锈在连线时应进行处理;连线后认真检查,防止出现接触不良、错连、漏连,连线方式合理,严格按爆破说明书要求的方式进行连接;⑨爆破网路连接的电雷管数量不超过发爆器的起爆能力;⑩炮眼布置应合理,尽量采取减少或消除间隙效应的措施;11不准装盖药、垫药,不准采用不合理的装药方式。

3、残爆、爆燃和迟爆事故预防措施

残爆是指炮眼里的炸药引爆后,发生爆破中断而是残留部分不爆药卷的现象。爆燃是指炮眼里的药卷未能正常起爆,没有形成爆炸而发生快速燃烧,或形成爆破后又衰减为快速燃烧的现象。迟爆是指在通电后,炸药延迟一段时间才爆炸的现象。迟爆时间可长达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爆破人员以为是拒爆而进入工作面检查,最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残爆、爆燃和迟爆事故预防:①采用合理的装药方法;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炸药、雷管;③装药前,清除炮眼内的杂物;④装药时应把药卷轻轻送入,炮眼内的各药卷间彼此密接;⑤避免把炸药捣实;⑥合理布置炮眼,不装盖药和垫药;⑦采取措施,减弱和消除管道效应;⑧起爆药卷内的雷管聚能穴和装配位置应符合要求,并且电雷管应全部插入药卷内;⑨按《规程》规定正确处理残爆。

4、放空炮事故的预防措施

炮眼内装药,其爆破时未能对周围介质产生破坏作用,而是沿炮眼口方向崩出的现象称为放空炮。

放空炮的预防:①充填炮眼的炮泥质量要符合《规程》的规定,水炮泥水量充足,粘土炮泥软硬适度;②保证炮泥的充填长度和炮眼封填质量符合《规程》的规定;③要根据煤、岩层的硬度、构造发育情况和施工要求布置炮眼,炮眼的间距、角度要合理,装药量要适当。

5、爆破伤人及炮烟熏人事故预防措施

(1)预防爆破崩人的措施:①爆破母线要有足够的长度;②躲避处选择能避开飞石、飞煤袭击的安全地点;③掩护物体要足够的强度;④爆破时,安全警戒必须执行《规程》的规定;⑤通电以后装药炮眼不响时,不能提前进入工作面,以免炮响崩人;⑥爆破工应最后一个离开爆破地点,并按规定发出数次爆破信号,爆破前应清点人数;⑦采取措施,避免杂散电流造成突然爆炸崩人;⑧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按《规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操作。

(2)预防炮烟熏人的措施:①工作面爆破后,作业人员要待炮烟吹散吹净后,方可进入爆破地点作业;②控制一次爆破量,避免产生的炮烟量超过通风能力;③装药时要清理干净炮眼内的煤、岩粉和水;④炮眼封泥时应使用水炮泥,并且封泥的质量和长度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⑤爆破时,除警戒人员以外,其他人员都要在进风巷道内躲避等候;⑥作业人员通过较高浓度的炮烟区时,要用潮湿的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通过;⑦爆破前后,爆破地点附近应充分洒水,以利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和煤岩粉。

6、爆破崩倒支架及造成冒顶事故预防措施

(1)爆破崩倒支架事故的预防措施:①爆破前,必须检查支架并对爆破地点附近10m内的支护进行加固;②掘进工作面的顶帮要插严背实,并打上拉条、撑木,实行必要的加固;③掘进工作面要选择合理的掏槽方式、炮眼布置、角度、个数等参数;④打眼应靠近支架开眼,使眼底正处于两支架的中间;⑤采煤工作面支架除加强背顶外,要用木楔和打撑木的办法进行必要的加固;⑥采煤工作面要留有足够宽的炮道,掘进工作面要有足够的掏槽深度;⑦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装药量进行装药,避免出现装药量过大现象。

(2)爆破造成冒顶事故的预防:①采掘工作面遇到地质构造,顶板破碎、松软、裂隙发育时,应采用少装药放小炮,或直接挖过去的办法,减少对顶板的震动和破坏;②炮眼布置的角度、位置要合理,顶眼眼底要与顶板离开0.2~0.3m的距离;③一次爆破的炮眼数和装药量应控制在作业规程规定的范围内;④爆破前,应对爆破地点及其附近的支护进行加固,防止崩倒支架,崩倒的支架应及时扶起;⑤空顶时,严禁装药爆破。

(二)放炮事故的应急预案

井下采掘爆破时,由于早炮、瞎炮(拒爆)、残爆、爆燃迟爆等极易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爆破伤人(崩人)及炮烟熏人事故也时有发生,爆破崩倒支架和造成冒顶事故偶尔有会出现。

1、井下爆破事故主要是人员伤害事故和崩倒支架和造成冒顶事故两类。

2、人员伤害事故多以崩伤、炮烟熏人等为主,爆破造成人员伤害时以现场急救为主。

3、作业人员因早爆而炸伤,处理瞎炮(拒爆)、残爆、迟爆或爆燃等极易受到伤害,主要是肌肉拉伤、软组织受伤、骨折、出血、烧伤等。

4、肌肉拉伤,软组织受损等程度较低,自己或他人用力推揉,消除肿块和痛疼,待能站立或行走时,由他人陪护或搀扶出井。

5、受到骨折、出血等较为严重伤害时,骨折时,首先用毛巾或衣服作衬垫,然后就地取用木棍、木板、排材等材料做成临时夹板,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后,抬送医院,对受挤压的肢体,不得按摩、热敷或绑电缆皮,以免加重伤情。对出血者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6、若遇燃爆而造成人员烧伤,必须首先扑灭伤害身上的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缩短烧伤时间,检查伤员呼吸、心跳情况,检查是否有其他外伤或有害气体中毒,对爆破冲击烧伤的伤员,应特别注意有无颅脑或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要防止休克、窒息、创面污染。用较干净的衣服将其包扎起来,防止感染,把严重伤员送往医院。

7、运送伤员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衡,并随时观察伤情。

8、对炮烟熏人事故按照中毒、窒息事故现场急救方法立即实施抢救。

9、爆破崩倒支架及造成冒顶时,由上向下逐架扶起,重新架设,架设必须牢固可靠。

10、爆破若造成冒顶时,应观察顶板冒落范围、高度等情况,然后看其是否稳定,若稳定后,方可处理,处理后必须准备充足的支护材料,由外向内,由上向下逐架进行支护,必须对可采用带帽点柱进行临时支护,每支护一架必须将空顶、空帮按实墓坚,确保劫掠有力,并视现场情况将矸石清理一部分。

11、待冒落范围内支护全部到位后,必须用木料等空顶接实,必须对架设木垛进行接顶,接顶木垛必须抵紧、抵牢。两帮必须木楔楔紧。

篇2:煤矿生产与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一、煤矿生产

(一)煤的形成

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变化而成的。在矿区煤层和顶底板岩层中经常见到植物枝叶等化石。煤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泥炭化阶段

该阶段是由植物遗体变成泥炭的阶段。在古代泥炭沼泽中,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植物不断地繁殖、生长和死亡,其遗体倒在水中,被水淹没而隔绝了空气,不断聚积加厚;同时又不断分解、化合,形成了泥炭。

2、煤化阶段

该阶段是由泥炭变成褐煤的阶段。泥炭层形成以后,由于地壳下降,被泥沙等沉积物复盖掩埋,在压力和地热的作用下,泥炭层开始脱水、压紧,体积缩小,密度和硬度增加,碳含量逐渐增加,氧含量进一步减小,从而形成褐煤。

3、变质阶段

该阶段是由褐煤变成无烟煤的阶段。褐煤形成以后,如果地壳继续下沉,则在温度和压力更大的条件下,褐煤内部成份将进一步变化,最终变成了烟煤,烟煤继续变质就形成了无烟煤。

(二)煤的埋藏特征

1、煤层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夹石层,可把煤层分为简单和复杂结构两种。简单结构煤层不含夹石层;复杂结构煤层含夹石层。夹石层有的为一层,有的有多层,而且夹石层厚度也不一样。

2、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煤层厚度差别很大,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有的厚达几十米,甚至百余米。根据采煤方法的需要,将煤层厚度分为三类:

(1)薄煤层:煤层厚度小于1.30米。

(2)中厚煤层:煤层厚度在1.30-3.50米

(3)厚煤层:煤层厚度大于3.50米。

在生产工作中,习惯将厚度在6米以上煤层称为特厚煤层。

3、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是指煤层倾斜面相对水平面的夹角。根据煤层倾角大小将煤层分为四类:

(1)近水平煤层:煤层倾角小于8度。

(2)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8-25度。

(3)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25-45度。

(4)急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于45度。

(三)煤层顶底板

位于煤层上面的岩层称为顶板,煤层下面的岩层称为底板。

煤层顶板自下而上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

煤层底板自上而下分为直接底和基本底。

煤层顶底板岩性及赋存条件与顶板安全管理关系十分密切。顶板破碎容易冒顶;顶板过于坚硬,放顶时不冒落,采煤工作面形成很大的压力,常常将工作面摧垮,使附近巷道塌冒,甚至造成矿毁人亡。对这些特殊的顶板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顶板安全。

(四)地质构造

煤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运动作用力的结果,使其形态发生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质构造。煤田地质构造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单斜构造

单斜构造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煤层大致向同一方向倾斜。煤层倾斜的方向称为倾向;煤层倾斜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方向称为走向。

2、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指的是煤层因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力,被挤成弯弯曲曲的状态,但仍保持完整性。其中每一个弯曲部分称为“褶皱构造”,褶曲又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指的是煤层向上凸起的褶曲;向斜指的是煤层向下?的褶曲。

3、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就是煤层因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力而遭到断裂,失去了原来的连续完整性。断裂构造又可分为裂隙和断层。

裂隙指的是断裂面两侧的煤层没有发生显著的错动。

断层指的是断裂面两侧的煤层已经发生了显著的错动。

断层对采掘安全影响极大。

断层根据断裂面两侧煤层错动的方向分为三种类型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3)平移断层:两侧煤层沿断层面做水平移动。

(五)巷道掘进

为了开采地下煤炭,需要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巷道通达煤层以后,需要形成采煤工作面,才能对煤炭进行开采。开采出来的煤炭需要运到井底,然后由井底提升到地面。这些环节涉及到矿井一系列系统,如开拓系统、采煤系统、运输提升系统和通风系统、供电系统、防排水系统等。(详见掘进工艺)

(六)工作面回采

采煤的基本工序是: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回柱放顶。

由于使用的采煤工艺和支护设备不同,采煤工作面分为三种类型:

1、炮采工作面。指的是使用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人工装煤的工作面。

2、普采工作面。指的是使用采煤机破煤和装煤的工作面。

3、综采工作面。指的是使用液压自移支架的工作面。其采煤工序为:割煤--降柱--移架--升柱--移溜,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综采工作面安全好、产量高、效率高、消耗低,是实现煤炭工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二、顶板灾害防治

顶板事故是指:在井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因为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止等事故。任何一个井下作业人员每时每刻都在和顶板打交道,疏忽了就要挨砸。

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它的特点是:占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的比例和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最高;在特大事故中所占比例较小和一次死亡人数较少。据统计,2005年全国煤矿顶板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的52.92%;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33.33%;顶板事故一次死亡平均人数为1.13人。

(一)冒顶原因

井下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采煤过程中因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采煤方法选择不当和巷道布置位置不合理,所需支承压力大于支护的支撑力,从而造成顶板垮落冒顶事故。

(2)工作面遇到突然出现的地质构造,在按章作业情况下,因设计时资料不全,也会发生冒顶现象。如采煤工作面出现小断层,工作中没有注意分析与观察,采取通常的支护方法往往发生冒顶事故。

2、主观原因

(1)采掘工作面规格质量低劣。作业时不坚持敲帮问顶,发现隐患不及时排除;控顶距离掌握不当;空顶作业;违章放炮;冒险回柱作业。

(2)管理不善。煤矿生产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井下生产条件随时有所变化,生产管理者不深入现场,不带班作业,不严格按三大规程办事,盲目开采、违章指挥、纪律松驰等,常常会造成事故。

(二)冒顶预兆

(1)响声: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支架或支柱下缩发生很大声响,有时还会出现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即煤炮、板炮)。

(2)掉碴:顶板严重破裂时,出现顶板掉碴现象,掉碴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3)片帮:冒顶前,煤壁所承受的支承压力增加,煤变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增多,甚至还有煤的压出和突出。

(4)裂隙:一旦出现新的裂隙或裂隙加宽加深时,就有冒顶的可能。

(5)漏顶: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在大面积冒落以前,有时会因背顶不严或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漏顶后,支架棚梁托空,支架松动,当岩石继续冒落时,就会出现大面积冒顶事故。

(6)脱层:顶板将要冒落时,往往出现顶板脱层现象,采用敲帮问顶法不容易发现,当基本顶冒落时,则将发生没有预兆的大面积冒顶或切顶。

(三)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

按照发生冒顶事故的力学原因分析,可将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分为三大类。它们的防治措施也不相同。

1、坚硬顶板压垮型冒顶

坚硬顶板压垮型冒顶是指采空区内大面积悬露的坚硬顶板在短时间内突然塌落,将工作面压垮而造成的大型顶板事故。

坚硬顶板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是:改变顶板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减小顶板悬露面积,加强工作面支护。

(1)顶板高压注水。从工作面平巷向顶板打深孔,进行高压注水,通过顶板注水可以弱化顶板和扩大岩体中的裂隙及弱面,使顶板岩石强度显著降低。

(2)强制放顶。采用爆破方法人为地将顶板切断,控制顶板悬露和冒落面积,减弱顶板冒落时对工作面产生的冲击力。爆破时主要在工作面内向放顶线处进行钻孔,也有的在工作面上下平巷内向顶板钻孔。

(3)加强支护。在工作面加打木垛、抬棚、戗柱等特殊支护,加密支柱等。或选择工作阻力大的液压自移支架。

2、破碎顶板漏垮型冒顶

在采煤工作面某个地点由于支护失效而发生局部漏冒,破碎顶板就有可能从该处开始沿工作面往上全部漏完,造成支架失稳,导致漏垮型冒顶事故。

破碎顶板漏垮型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是:首先要求支护完整,不致出现顶板局部漏洞;若出现局部漏洞;立即加以堵塞,以防其进一步扩大。

(1)选用合适的支柱,使工作面支护系统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性。

(2)顶板必须插严背实。

(3)严禁因放炮、移输送机、回柱放顶和移绞车等工序撞、刮倒工作面基本支护,防止出现局部冒顶。

(4)一旦出现局部冒顶,即使是很小范围内的一个漏洞,也必须及时将其维护好,不再漏冒碎矸。

3、复合顶板摧垮型冒落

所谓复合顶板就是由下软上硬多层岩石组成的顶板。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于下部软岩下沉,与上部硬岩离层,支架处于失稳状态。一旦遇有外力作用,工作面支架因水平方向的推力而发生倾倒,造成摧垮型冒顶事故。

复合顶板摧垮型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是:

(1)在工作面上下平巷掘进时不要破坏其复合顶板,应托伪顶施工。

(2)工作面初次回采时不要向采空区侧前进。

(3)避免上下平巷与工作面斜交形成三角形。

(4)严禁仰斜开采。

(5)提高支柱的初撑力。

(6)用拉钩器将工作面支架上下连成一体。

(7)灵活地应用戗柱或戗棚,使它们迎着顶板岩层可能推移的方向支设。

(四)巷道顶板灾害防治

井下巷道常发生冒顶的部位有三处,冒顶原因和预防措施如下。

1、掘进工作面碛头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碛头支架架设时间短,未压上劲,容易被爆破崩倒;人员作业经常在空顶条件下进行;同时受到地质构造变化影响,所以掘进碛头冒顶事故较多。

(1)根据掘进工作面顶板岩石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坚持使用超前支护(前探梁)。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

(3)在地质破碎带或层理裂隙发肓区等压力较大处要缩小棚距。

(4)合理布置炮眼和装药量,以防崩倒支架或崩冒顶板。

(5)在掘进碛头10米范围内采用金属拉杆或木拉条把棚子连成一体,必要时还须打中柱以抵抗顶板突然来压和爆破冲击。

2、巷道交叉处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巷道交叉处控顶面积大,支护复杂,是预防巷道冒顶的重点部位。

(1)开岔口应尽量避开原来巷道冒顶范围、废弃巷道和硐室。

(2)必须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

(3)注意选用抬棚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保证其强度。

(4)当开口处围岩尖角被压坏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抬棚稳定性措施。

(5)抬棚上顶空洞必须堵塞严实,空洞高度较大时必须码木垛接顶。在码木垛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地点,并设专人看安全。

3、锚杆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锚杆支护巷道发生冒顶事故,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是由于锚杆支护的锚固力不足所造成的。提高锚杆的锚固力的措施有:

(1)合理选择锚杆间、排距。

(2)科学选择锚杆支护材料。

(3)提高锚杆支护施工质量。

(五)冒顶处理

1、冒顶处理的一般原则

在处理冒顶时,首先必须注意防止冒顶范围继续扩大,确保抢救人员自身安全,做到“五先五后”

(1)先外后里。先检查冒落带以外5米范围内支架的完整性,有问题先处理。如巷道一段范围冒顶,坚持先处理外面的,再逐渐向里处理。

(2)先支后拆。更换巷道支护时,先加打临时支护或架设新支架,再拆除原有支架。

(3)先上后下。处理倾斜巷道冒顶事故时,应该由上端向下端进行,以防矸石、物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砸人。

(4)先近后远。一条巷道内多处冒顶时,必须先处理离安全出口较近的一处,再向前处理离安全出口较远的一处。

(5)先顶后帮。在处理顺序上,必须注意先维护、支撑好顶板,再护好两帮,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

2、冒顶处理的方案

(1)全断面处理,即整巷法或一次成巷法。当冒顶范围不大,垮落矸石块较小时可采取全断面处理方案。这时,沿冒顶范围的两端,由外向里,一次架设的新棚子与原棚子断面基本一致。它的优点是可避免多次松动原已破碎的顶板,缺点是进度较慢。

(2)小断面处理。如果顶板冒落的矸石非常破碎,采取全断面处理方案不易通时,可沿煤壁在底部先刷出一条小巷,以此作为临时通风、运输和行人之用,然后再扩大为原断面永久支架。它的优点是处理冒顶进度快,缺点是需要二次支护。

(3)绕道处理。在冒顶范围很大、冒落高度很大和顶板岩石极不稳定的条件下,采用(1)和(2)两种处理方案相当困难、危险时,可采用开补绕道,然后由绕道向冒落带进行处理的方案。

3、冒顶处理的特殊施工方法

冒顶处理要根据冒顶的范围、冒顶高度、顶板岩性和当时当地的采掘设备等因素而确定最佳施工方法。

(1)撞楔法。当冒落范围内仍在冒落顶板岩石,或者一动顶板碎矸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应该采取撞楔法。撞楔法是交预先制定的楔棍(铁或木)用力撞进冒落的碎矸中,抢救人员在撞楔保护下清除煤矸等物,然后进行支架。

(2)探板法。在冒顶范围不大,顶板没有冒落且矸石暂时停止下落时可采用探板法。这时先观察顶板,加固冒落带附近的支架,然后探木板,木板上方的空隙要背严。在木板保护下清除煤矸等物。

(3)木垛法。当冒落高度较大、原支架基本完整和冒落范围内顶板比较稳定,不再继续冒落矸石时,可采用木垛法。这时在原支架上方码放木料,直至接顶。码木垛时要注意顶要接实背好,防止掉矸,并抵住冒落周边,以防止片帮掉矸。

(4)搭凉棚法。当冒顶高度不大,顶板岩石不再继续冒落、冒顶范围又不大时,可用采搭凉棚法。这时用5-8根长木料搭在冒落区两端完好的支架上,抢救人员在凉棚保护下进行清理煤矸、架棚等工作,架好棚子后,再在凉棚上用木料把顶板接实。

?

篇3:煤矿灾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瓦斯是指煤矿井下从煤、岩层中涌出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单独指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轻。风速较低时,瓦斯会积聚在巷道顶部及冒顶处上部,因此,必须加强这些地方瓦斯的检查和处理。瓦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即在一定的瓦斯压力和地压力共同作用下,瓦斯能从煤岩体中向采掘空间涌出,甚至喷出或突出。1.矿井瓦斯的危害矿井瓦斯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井下空气中瓦斯浓度较高时,会相对地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使人窒息死亡。(2)瓦斯爆炸后产生高温,即爆炸产生的热量迅速加热周围空气,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850℃以上;瓦斯爆炸后产生高压,即周围气体温度急剧升高时,就必然引起气体压力的突然增大,一般爆炸后的压力可以达到爆炸前的9倍;瓦斯爆炸后产生正向及反向冲击,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巷道破坏;瓦斯爆炸后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人中毒而亡;瓦斯爆炸要消耗大量氧气,使爆炸现场氧气浓度急剧下降,使人窒息而亡。(3)某些地区煤(岩)体内的瓦斯量较大时,瓦斯会因采掘活动的影响而以突然的、猛烈的形式被释放出来,同时带出大量的煤(岩),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或巷道的破坏。2.矿井瓦斯涌出及瓦斯等级(1)瓦斯涌出的概念矿井在生产或建设过,煤体受到破坏,贮存在煤体内的部分瓦斯就会离开煤体而涌入采掘空间,这种现象叫做瓦斯涌出。(2)瓦斯涌出的形式1)普通涌出。瓦斯沿着煤、岩体内的微细空隙缓缓地、连续地涌向采掘空间的现象,称为矿井瓦斯的普通涌出。2)特殊涌出。如果煤岩层中含有大量瓦斯,采掘工作进入这些地段时,这些瓦斯就会在极端内,突然大量地涌出,可能还伴有碎煤或岩块,这种现象叫特殊涌出。它包括瓦斯喷出及煤与瓦斯突出。(3)瓦斯涌出量矿井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涌进巷道的瓦斯量。表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方法有两种。1)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涌进采掘巷道的瓦斯量,称为绝对瓦斯涌出量。用m3/min或m3/d表示。2)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用m3/t表示。(4)影响瓦斯涌出的因素。1)开采规模。开采范围越大,瓦斯涌出量越大。2)开采深度。开采深度越深,瓦斯涌出量越大。3)煤层瓦斯含量。它是影响瓦斯涌出量的决定因素。瓦斯含量越高,其涌出量就越大。4)地面大气压力的变化。地面大气压力增大,矿井瓦斯涌出量减少;相反,则瓦斯涌出量增大。5)生产工艺。打眼、放炮、落煤时,瓦斯涌出量增加;其余时间瓦斯涌出量减少。6)矿井通风压力。抽出式通风的矿井,瓦斯涌出量大;压入式通风的矿井,瓦斯涌出量见效。7)开采顺序、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空区管理以及开采层的地质构造都对瓦斯涌出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可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5)矿井瓦斯等级的确定《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划分的类型有:1)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40m3/min。2)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按照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和瓦斯涌出的不同形式,划分成不同类型的瓦斯矿井,以便于矿井开采设计、便于矿井的安全管理、便于矿井设备的选择和资金投入。3.瓦斯爆炸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三者缺一不可。(1)瓦斯浓度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我们在把空气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为5%—16%,5%为爆炸下限,16%为爆炸上限。瓦斯爆炸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可燃气体的混入,使瓦斯爆炸界限扩大。2)惰性气体的混入,降低了氧浓度,使瓦斯爆炸的危险性和爆炸界限降低。3)煤尘掺入可降低瓦斯爆炸下限。4)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越大,爆炸界限范围越大。5)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界限范围越大。(2)引火温度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是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当瓦斯含量在7%—8%时,最易引燃;当混合气体的压力增高时,引火温度降低;在引火温度相同时,火源面积越大、点火时间越长,越易引燃瓦斯。(3)氧气浓度当氧浓度低于12%时,混合气体中的瓦斯失去爆炸性。正确认识氧含量对瓦斯爆炸的作用,对密闭或启封火区及对封闭火区灭火时,判断火区内有无瓦斯爆炸性均有指导意义。4.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预防爆炸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氧浓度不能低于20%,因此,预防瓦斯爆炸的有效措施,主要从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着手。(1)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所谓瓦斯积聚是指瓦斯浓度超过2%,其体积超过0.5m3的现象。防止瓦斯积聚的方法有:1)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的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强通风。矿井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矿井通风现象,做到稳定、可靠、连续地向井下所有用风地点输送足够数量的新鲜空气,以保证及时排除和冲淡矿井瓦斯和粉尘,使井下各处的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2)严格检查和监测井下瓦斯浓度。严格检查矿井的通风状况及瓦斯浓度的变化是瓦斯矿井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它是防止瓦斯事故的前提。为了防止漏检,除加强管理,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者的责任心之外,还必须应用现代化装备,采用先进的瓦斯自动检测报警装置。3)及时处理积聚瓦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必须从采掘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当发生瓦斯积聚时,必须及时处理,这是矿井日常瓦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预防瓦斯爆炸的关键工作。生产中容易积聚瓦斯的地点有: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独头掘进工作面的巷道隅角、采煤机附近、顶板冒落的空洞内、停风的盲巷中、低风速巷道的顶板附近、综采工作面放煤口及采空区边界处、发生瓦斯喷出的地点等。处理局部积聚瓦斯的方法主要:加大风速及风量、密闭隔离和抽放瓦斯三种。4)抽放瓦斯。对于采用一般通风方法不能解决瓦斯超限的矿井或工作面,可以采用抽放瓦斯的方法,将瓦斯抽至地面加以储存利用或排除。(2)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则:禁止一切非生产需要的火源下井;对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热源严加管理;防止热源产生或限制其引燃瓦斯的能力。1)加强明火管理。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严禁烟火进入井下;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或使用电炉;井下禁止打开矿灯外壳;井口房、瓦斯抽放站及通风机房周围20m内禁止使用明火;井下焊接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格井下火区的管理等。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直接灭火,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2)消除电器火花。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及供电网络,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要保证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好,消除电器火花的产生。3)防止静电火源。矿井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树脂)制品,其表面电阻应低于规定值。洒水、排水用塑料管壁表面电阻应小于109Ω,压风管、喷浆管壁表面电阻应小于108Ω,抽放瓦斯用管壁表面电阻应小于106Ω。4)防止摩擦火花。由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摩擦、冲击火花引起的燃烧危险增加了。为防止由此而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采取的措施有:在摩擦发热的部件上安设过热保护装置(如液压联轴器上的易熔合金塞),温度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利用难引燃性合金工具,在摩擦部件的金属表面溶敷活性小的金属(如铬),使形成的摩擦火花难以引燃瓦斯。5)严格放炮制度。有瓦斯爆炸危险的煤层中,采掘工作面只准使用煤矿安全炸药和瞬发电雷管,在使用毫秒烟气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打眼、放炮和封泥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严禁放糊炮、明火放炮和一次装药分次放炮。5.采掘工作面的瓦斯管理与突出预防措施(1)采掘工作面瓦斯管理1)加强对通风专业队伍的管理,层层建立安全责任制。2)加强工作面瓦斯监测,严格执行各项瓦斯管理制度。3)加强掘进工作面通风管理。4)搞好隔爆设施管理。5)加强火源管理,消除引爆条件。①采掘工作面电气设备检修维护要实行包机、包片和定期检修制度,保证综合保护灵敏可靠;严禁带电作业;杜绝“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等。②严格放炮管理,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制”“三人连锁放炮制”。(2)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实践中,我国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突措施,习惯上称为“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即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突出危险性预测。分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其任务是确定井田内煤层和煤层区域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是对新矿井、新采区或新水平进行突出危险性的分类,将其分为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危险区。因被预测的煤层还未被揭露,只能通过钻孔、煤样进行测定煤层中的瓦斯压力和化验煤样的物理力学性质,或用上水平、邻近矿井的瓦斯、地质资料进行类比,得出结论。目前,采用单向指标法、地质统计法和综合指标法进行区域预测,近几年又研究使用物探的方法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其预测工作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又称为日常预测。包括石门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目前,我国大多采用接触式预测方法,以钻孔排粉量、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或者钻屑瓦斯解吸特征作为日常预测突出危险性的判断依据。近几年来,我国已开展了非接触式预测突出危险性的方法,如煤体温度变化监测、瓦斯涌出动态检测等的研究和应用。2)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是在预测突出危险性的基础上实施防突工作极其重要的环节。防突措施分为区域性措施和局部性防突措施。区域性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预抽突出煤层瓦斯、突出煤层注水等。这些措施的作用在于消除与减弱应力集中,使突出层卸压与排放瓦斯,从而消除大面积的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局部性防突措施包括超前抽放钻孔、松动爆破、水力冲孔、卸压槽、金属骨架等。这些措施的作用在于使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前方煤体产生地应力减弱、集中应力解除与瓦斯抽放的效果,从而消除突出危险性。3)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防突措施的检验就是根据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有关规定,对采取措施后的煤层再进行一次突出危险性指标的测定,根据实测的指标值判断是否降到临界值以下、有无突出危险。如果检验结果表明防突措施有效,就可以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继续采掘作业。如果检验该防突措施无效或效果不好,就必须采取附加措施并经检验有效后,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继续作业。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与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基本相同。4)安全防护措施。其目的在于预测失误或防突措施失效后发生突出时,避免造成人员伤害,从而建立起防止突出事故的第二道保障线。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岩巷揭穿突出煤层的震动放炮、远距离放炮、反向风门、避难所、挡栏设施、压风自救系统和隔离式自救器等。实践证明,“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体系,使我们防突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矿井火灾防治1.矿井火灾的危害火灾是矿山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井下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损失、设备设施的损坏,导致生产中断,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会直接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矿井火灾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井下发生火灾后,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高温烟流德众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使人员窒息、中毒,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2)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火灾不仅会直接导致瓦斯、煤尘爆炸,就是在处理火灾事故中,也极易诱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从而扩大灾情。(3)产生再生火源。炽热的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接巷道新鲜风流交汇燃烧,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若干再生火源,使煤炭资源大量被烧毁或冻结、损坏机械设备。(4)产生火风压。火风压是指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流流经有标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火风压常会造成风流紊乱,使某些井巷的风流方向发生逆转现象,导致受灾范围扩大,容易使灭火人员陷入获区。2.矿井火灾的分类根据发生火灾的原因不同,一般把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1)外因火灾外因火灾是指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外因火灾的特点是突然发生、火势凶猛、可防性差,可能发生在井下任何地点,但多数发生在井口房、井筒、机电硐室、火药库以及安装有机电设备的巷道或工作面内,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往往可能酿成重特大事故。(2)内因火灾内因火灾又称自然火灾。由于煤炭或其他易燃物自身氧化积热,发生燃烧引起的火灾。内因火灾的特点是发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有预兆,燃烧过程较为缓慢,伴生有害气体,不易早期发现,且火源隐蔽,有些发火地点很难接近,灭火难度大,时间长。内因火灾大多数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冒高处以及浮煤堆积的地点。3.外因火灾的防治(1)防止火源的产生1)加强明火管理。严格杜绝火源。严禁将烟火带入井下,严禁井下吸烟,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严禁烟火,也不准用火炉取暖。井下严禁使用灯泡或电炉取暖。2)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电焊作业,必须作业时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执行。3)地面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与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80m。不得将矸石山或炉灰场在进风井的主导风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范围内。4)严禁在井下存放用完后剩下的汽油、没有和变压器油。(2)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井筒、平硐与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3)防止电气火灾电气火灾是指发生在各种电气设备上的火灾,常因供电过负荷、电气元件接触不良、操作失误产生电弧火花引起。预防电气火灾的措施是:机电设备应正确选用熔断器(片),正确使用检漏继电器,当电流短路、过载或接地时能及时切断电源;电缆接头必须使用防爆接线盒,严禁使用“鸡爪子”和“羊尾巴”接头;严禁违章使用和操作井下电气设备等。(4)防止摩擦火花引起火灾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必须做好井下机械运转部分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防止摩擦和冲击产生火花,引起火灾。(5)防止火灾扩大1)设置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的作用是储存消防材料以便发生火灾时迅速而有效地灭火。因此,每一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符合要求的消防材料库。2)设置防火门。在进风井口、井底车场与井筒连接处、部分专用硐室出口处等位置都必须设置防火铁门。防火铁门必须易于关闭严密,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关闭。3)设置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水管系统。每一矿井必须在地面设置消防水池和在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4)及时发现初起火灾。及时发现初起外因火灾是防止其发展和控制其危害的一个重要措施。除用感觉器官(眼睛、鼻子、皮肤等)来察觉初起火灾外,还可用标志性气体、火灾监测器、温升变色涂料等来科学地判断。(6)外因火灾的灭火方法常用的灭火方法有三种:直接灭火法、隔绝灭火法和联合灭火法。1)直接灭火法。直接灭火法包括以下几种:①清除可燃物。将着火带及附近已发热或正燃烧的可燃物挖出并运出井外。这是扑灭火灾最彻底的方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火灾处于初起阶段,涉及范围不大;火区无瓦斯、无煤尘爆炸危险;火源位于人员可直接到达的地点。②用水灭火。用水灭火,简单易行,经济有效。其作用是:强力水流把燃烧物的火焰压灭,使燃烧物充分浸湿而阻止其继续燃烧;水有很大的吸热能力,能使燃烧物冷却降温;水遇火蒸发成大量水蒸气,能冲淡灾区空气中氧的浓度,并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因此水有较强的灭火作用。用水灭火应注意的问题:供水量要充足,否则,高温火源会使水分解成具有爆炸性和氢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又称水煤气),带来新的危险;灭火人员一定要站在火源的上风侧,并应保持正常通风,回风道要通畅以便将火烟和水蒸气引入回风道排出;当火势旺时,应先将水流射向火源外围,不要直射火源中心;水能导电,因此,用水扑灭电器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灭火;水比油密度大,油浮在水的表面,可以随水流动而扩大火灾面积,因此,不能用水扑灭油类火灾;灭火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火区附近的瓦斯、一氧化碳浓度。③用砂子(或岩粉)灭火。把砂子(或岩粉)直接撒在燃烧物体上能隔绝空气,将火扑灭。通常用来扑灭初起的电气设备火灾与油类火灾。④用划分灭火器灭火。目前矿山使用的化学灭火器有两类: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使内外瓶中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互相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大量充满二氧化碳的气泡喷射出去,覆盖在燃烧物体上隔绝空气。在扑灭电器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干粉灭火器。目前矿用干粉灭火器以磷酸铵粉为主药剂。在高温作用下磷酸铵粉末进行一系列分解吸热反应,将火灾扑灭。目前适合于井下使用的干粉灭火器有灭火手雷和喷粉灭火器。⑤高倍数泡沫灭火。远距离高倍数泡沫灭火是将高倍数起泡剂与压力水混合后在风扇的吹动下,经过两层锥形发泡线网,形成大量的泡沫涌向火源扑灭火灾。其原理是泡沫遇到高温而蒸发成水蒸气,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迅速下降,同时,大量的水蒸气能降低火源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泡沫又迅速包围燃烧物,使火与空气隔绝而熄灭。2)隔绝灭火法。当井下火灾发展到不能直接被扑灭时,应在所有通往火区的巷道内砌筑密闭墙,使火源与外界隔绝,当火区内的氧气消耗完后,火灾自行熄灭。在建筑密闭墙时,一般先建进风侧,后建回风侧。在有瓦斯涌出的火区,为防止瓦斯积聚,进回风两侧要同时建筑密闭墙,同时封闭。对有发生瓦斯爆炸危险的火区,为保证救灾人员和建筑密闭墙人员的安全,应尽快地建筑一道防爆墙。防爆墙一般用砂子、黄土、炉灰等装在编织袋或麻袋内,建成5—6m厚砂袋墙。3)联合灭火法。在单独采用一种方法达不到灭火目的,或灭火时间太长时,可将直接灭火法和隔绝灭火法联合起来运用,称为联合灭火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①先隔绝,然后打开密闭墙用水直接灭火。②包围缩小火区,然后进行封闭。③移动密闭墙逐渐缩小火区,分段灭火。④先封闭再灌浆灭火。⑤封闭火区后注入惰性气体,加速灭火。⑥封闭火区,采用均压(火区进风侧和回风侧的风压差接近于零)灭火。三、矿尘防治1.矿尘的产生及其危害(1)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如钻眼工作、炸药爆破、掘进机和采煤机作业、矿物的装载及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矿尘。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尘量比例大致是:采煤工作面占45%—80%,掘进工作面占20%—30%,锚喷作业点占10%—15%,运输通风巷道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增大。矿尘按其成分可分为岩尘、煤尘和水泥粉尘三类。按其存在状态分为浮尘和落尘,浮尘是悬浮于矿内空气中的矿尘,落尘是从矿内空气中沉落下来的矿尘。(2)矿尘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人长期吸入矿尘后,轻者会患呼吸道炎症,重者会患尘肺病。矿尘对人体的危害还有皮肤病、眼病和慢性中毒(如矿尘中含有铅、汞等有毒粉尘)。2)煤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煤尘能够在完全没有瓦斯存在的情况下爆炸,对于瓦斯矿井,煤尘则有可能与瓦斯同时爆炸。3)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在一些综采工作面割煤时,工作面煤尘浓度高达4000—8000mg/m3,工作面能见度极低,往往会导致人员误操作或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增加了发生人身事故的可能性。4)加速机械磨损,缩短设备使用寿命。随着煤矿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矿尘对设备性能及其使用寿命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应引起高度的重视。2.煤尘爆炸及预防(1)煤尘爆炸的条件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并在空气中有一定浓度;存在能引燃煤尘爆炸的热源;有足够氧浓度的空气。1)具有一定浓度的能够爆炸的煤尘云。有的煤尘具有爆炸性,有的不具有爆炸性。具有爆炸性的煤尘只有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浓度时才能发生爆炸。能形成爆炸的浮游煤尘浓度的范围,叫煤尘爆炸界限。试验表明,煤尘爆炸下限为45g/m3,上限为1500—2000g/m3。爆炸力最强的煤尘浓度为300—400g/m3。2)高温的热源。能够引燃煤尘爆炸的热源温度变化的范围是比较大的,它与煤尘中挥发分含量有关。我国煤尘爆炸的引燃温度变化大约在610—1050℃之间,烟煤一般650—900℃。煤矿井下能点燃煤尘的高温火源主要为:爆破时出现的火焰、电气火花、电弧、静电放电、冲击火花、摩擦高温、井下火灾和瓦斯爆炸等。3)空气中氧浓度。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煤尘就不会爆炸。但必须注意,空气中氧浓度虽然减至18%以下,并不能完全防止瓦斯与煤尘在空气中的混合物爆炸。(2)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防尘措施、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和各报措施三个方面。1)防尘措施①煤层注水湿润煤体。在采煤和掘进之前,利用钻孔向煤层注入压力水,使水沿着煤层的层理、节理或裂隙向四周扩散并渗入到煤体的微孔中去,增加煤的水分,使煤体和其内部的原生煤尘都预先湿润。同时,使煤体的塑性增强,以减少采煤时生成煤尘的数量。这是防治煤尘的一项根本措施。②采空区灌水。采空区灌水也是一种预先湿润煤体的防尘方法,当采用下行垮落法分层开采活煤层、近距离且无隔水层法开采煤层群或急倾斜水平分层法采煤时,可以利用往采空区灌水的方法,以润湿下分层下组煤的煤层,防止开采时生成大量的煤尘。③湿式打眼。在工作面使用电钻或风钻打炮眼时,将压力水经过钻杆中央的水孔送到炮眼底部,将粉尘湿润后从炮眼中冲洗出来,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④水封爆破和水炮泥。水封爆破和水炮泥都是由钻孔注水湿润煤体演变而来的,它是将注水和爆破联合起来,不仅起到消除炮烟和防尘作用,而且还提高了炸药的爆破效果。⑤喷雾洒水降尘。喷雾撒水是将压力水通过特制的喷嘴喷出,使水流雾化成细小的水滴散布在空气中,将漂浮的尘粒湿润下沉,防止飞扬。喷雾洒水简单方便,广泛应用于采掘机械切割、工作面爆破、煤炭装载、运输转载、液压支架前移、单体支柱放顶等井下作业过程中。⑥合理的风速。风速同空气中含尘量的关系比较密切,风速太小,不能把悬浮的煤尘及时吹出工作面,使空气中含尘量增加;风速太大,虽然将浮尘吹走,但是也把大量的落尘吹扬起,增加工作面的煤尘浓度。因此,工作面的风速以控制在1.2—1.6m/s为宜。⑦消除落尘。沉积在巷道四周的煤尘,一旦受到振动和冲击会再度飞扬起来,为煤尘爆炸创造条件。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定期散布岩粉,定期对主要大巷刷浆。2)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与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基本相同,参见“矿井瓦斯防治”。3)隔爆措施。隔爆措施就是将已发生的煤尘爆炸或瓦斯煤尘爆炸限制在一定区域,尽量减少爆炸产生的危害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其主要措施是设置被动式隔爆装置和采用自动抑爆装置。①被动式隔爆装置。被动式隔爆装置是借助于爆炸冲击波的动力使隔爆装置动作(岩粉槽、水槽破碎,水袋脱钩),并抛洒消焰剂形成抑制带,扑灭滞后于冲击波传播的爆炸火焰,以阻止爆炸的传播。最早采用的撒布岩粉和设置普通岩粉棚方法,虽然防止传播效果好,但岩粉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极易受潮而失去消焰剂功效,频繁更换岩粉的工作量较大。因此我国矿山已几乎不采用这两种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发使用了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以水为消焰剂,方便安装和使用,得到了广泛应用。②自动抑制装置。自动抑爆装置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测量煤尘爆炸所产生的各种物理参数并迅速转换成电信号,指令机构的演算器根据这些电信号准确地计算出爆炸火焰的传播速度,并在最恰当的时间发出动作信号,喷洒机构及时喷出消焰剂,准确可靠地扑灭爆炸火焰,阻止爆炸的传播。四、矿井水灾防治1.矿进水灾的原因及危害(1)矿井火灾的概念1)矿井突水。井巷、工作面与含水层、被淹巷道、地表水体和含水的裂隙带、溶洞、洞穴、陷落柱、顶板冒落带、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而导致的突然出水事故,称为矿井突水(亦称矿井透水)。2)矿井水灾。矿区内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井下,称为矿井涌水。当矿井涌水量超过矿井正常的排水能力时,将发生水灾。凡是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活动、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增加生产成本和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矿井涌水事故,称为矿井水灾(亦称矿井水害)。(2)矿井实在发生的条件。1)矿山常见的水源。①大气降水。从天空降到地面的雨和雪、冰、雹等融化的水,称为大气降水。②地表水。地球表面江、湖、河、海、水池、水库、沼泽、积水洼地等处的水均为地表水。③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融水层以上的地下水称为潜水。潜水一般分布在地下浅部第四纪松散沉积层的空隙和出露地表的岩石裂隙中。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④承压水。处于两个隔水层中间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或称自流水)。石灰岩裂隙及溶洞中的水为承压水,它具有很大的水量和压力,对矿山生产威胁极大。⑤老空积水。已经采掘过的采空区和废弃的旧巷道或溶洞,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称为老空积水。⑥断层水。处于断层破碎带中的水,称为断层水。断层带往往是许多含水层的通道,因此,断层水往往水源充足,对矿井的威胁极大。2)矿井水灾的通道。水源进入矿井的可能通道有:井筒、断层破碎带、采掘形成的裂缝、陷落柱、采空区、井下巷道和封堵不严的钻孔等。(3)矿井水灾发生的主要原因造成矿井水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因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雨季山洪由井筒或塌陷裂隙大量灌入井下造成在2)水文地质情况不清。对老空积水、充水断层、陷落柱、钻孔、强含水层水量和水压等情况不清楚,因而在施工中造成水害事故。3)井巷位置设计不合理。将井巷置于不良的地质条件中或距强含水层太近,导致透水。4)乱采乱挖破坏了防水煤柱或岩柱造成透水。5)排水设备失修,水仓不按时清挖,突水时,失去排水能力而淹井。6)没有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或者探放水措施不严密,盲目施工造成突水淹井事故。7)测量工作失误,导致巷道穿透积水区而造成透水。8)出现透水征兆未察觉、未重视,或处理方法不当而造成透水。9)施工措施不力,工程质量低劣,致使井巷严重坍塌冒顶,导致地下水或地表水灌入矿井。10)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需要安设防水闸门而未安设,或防水闸门安设不合格以及年久失修关闭不严而造成淹井。11)钻孔封闭不合格或没有封孔,成为各水体之间的垂直联络通道。当采掘工作面和这些钻孔相遇时,便发生透水事故。(4)矿井水灾的危害矿井水灾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如果排水系统不完善,会造成涌水四溢,巷道到处是泥水,使作业环境恶化,给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造成不利影响。2)顶板淋水、煤壁渗水,使巷道内空气湿度加大,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3)矿井水量越大,排水设备和排水费用越高,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管理工作难度。4)矿井水对机器设备和金属材料产生腐蚀作用,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5)矿井涌水量一旦超过排水能力或突然涌水,轻则造成井巷或采区被淹,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地面防治水地面防治水是指在地面修筑一些防排水工程,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涌入工业场地或通过渗漏区流入井下,它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这对于以降雨和地表水为主要涌水来源的矿井尤为重要。对于雨季受水威胁的矿井,应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并应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质。井口及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3.井下防治水防治矿井水灾的原则,是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矿井水灾的防治方法,可归纳为“查、探、放、截、堵、排”六个字的综合防治措施。(1)掌握矿井的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是制定防水措施的依据。因此,必须查明矿井水源和可能涌水的通道从而编制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地面气象、降水量与河流水文资料,查明地表水体分布、水量和补给、排泄等情况,查明洪水对矿井的影响程度。2)掌握井田范围内冲击层、含水层的情况。3)掌握断层和裂隙的分布情况。4)调查老窑和现采小窑的开采范围、采空区的积水和分布状况。5)掌握采动后顶板破碎及地表陷落情况。(2)井下探水“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采掘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预防井下水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方法。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有突水危险区域时,必须采用探放水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前方的水情,并将水有控制地放出,以保证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矿时。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或导水陷落柱时。3)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6)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7)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3)放水(疏干)掌握和探明地下水源之后,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有计划地将威胁性水源全部或部分放出,并排出地面。它是消除水患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不同类型的水源,可采取不同的疏放水方法和措施。(4)截水截水是利用水闸墙、水闸门和防水煤(岩)柱等物体,临时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使某一地点突水不致危及其他地区、减轻水灾危害的重要措施。1)留设防水煤(岩)柱。在水体下、含水层下、承压含水层上或导水断层附近采掘时,在可能发生突水处的外围留设一定宽度的煤(岩)柱,以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涌入工作地点,形成水灾。在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防水煤柱。矿井以断层分界时,必须在断层两侧留有防水煤柱。2)防水闸门。防水闸门一般设置在可能发生涌水需要堵截,而平时仍需运输合行人的巷道内。如:井底车场出入口、井下水泵房、变电所以及有涌水互相影响的区域之间,都必须设置防水闸门。一旦发生水患,立即关闭闸门,将水堵截,把水患限制在局部地区。3)水闸墙。在需要永久截水而平时无运输、无行人的地点设置水闸墙,有临时水闸墙和永久水闸墙两种。临时水闸墙一般用木料或砖料砌筑,永久水闸墙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浇灌。(5)注浆堵水注浆堵水就是将配制的浆液压入井下岩层空隙、裂隙或巷道中,使其扩散、凝固和硬化,使岩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密实性和不透水性而达到封堵截断补给水源和加固地层的作用,是矿井防治水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多个钻孔注浆形成隔水帷幕带时称帷幕注浆。矿井注浆堵水通常用于下列情况:1)当涌水水源与强大水源有密切联系,单纯采用排水的方法不可能或不经济时。2)井巷必须穿过一个或若干个含水丰富的含水层或充水断层,若不隔离水源就无法掘进时。3)涌水量大的矿井,为了减少矿井的涌水量,降低排水费用。(6)矿井防排水系统目前,我国煤矿在防排水方面应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新设备,例如,水泵自动化控制技术、密闭水泵房以及采用大孔径直通式排水孔分散排水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在煤矿防治水探查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发展,如水化学探查技术、地球物理探查技术。一些学者还提出了“煤矿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结合”的管理模式。4.采掘工作面透水事故的处理采掘工作面透水前,一般有如下预兆:(1)挂红。因地下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煤岩表面,呈现暗红色水锈。(2)挂汗。积水区的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煤岩壁上凝结成许多水珠,称“挂汗”。但井下空气中水分遇到低温煤体也会聚结水珠,这是假汗。区别真汗、假汗的方法是: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湿,若潮湿则是“真汗”即透水征兆。(3)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进入工作面有凉爽、阴冷的感觉。(4)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5)水叫。一种是高压积水向煤岩裂隙强烈羁押于两壁摩擦而发出的“嘶嘶”声,另一种是空洞泄水声,这些都是离水源很近的危险预兆。(6)顶板淋水加大。原有裂隙淋水突然增大。(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在地下水压作用下,顶底板弯曲变形,有时伴有潮湿、渗水现象。(8)水色发浑、有臭味。老空水一般发红、味涩;断层水一般发黄、味甜;溶洞水常带有臭味;冲击层水呈黄色并夹有沙子。(9)有毒有害气体增加。工作面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溢出。以上征兆不一定同时出现,要认真辨别。当发现工作面出现透水预兆时,说明已接近水体,此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矿调度室,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的事故。顶板事故按冒顶范围分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按力学原因分为压垮冒顶、漏冒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1.采取局部冒顶的原因、预兆及防治(1)采取局部冒顶的原因采场局部冒顶常发生在上下出口、煤壁线、放顶线、地质构造处及采煤机附近。其原因主要有:1)采空区顶板支撑不好,悬顶面积过大。2)顶板中存在断层、裂隙、层理等地质构造,将顶板切割成不连续的岩块,回柱后岩块失稳,推倒支柱造成冒顶。3)回柱操作顺序不合理。4)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好,支护密度不够、出撑力低、迎山角不合理等。5)在遇见未预见的地质构造时,没及时采取措施。6)工作面上、下出口连接风巷和运输巷,控顶面积大。两巷掘进时经受压力重新分布的影响,同时由于巷道初撑力一般较小,使直接顶下沉、松动甚至破坏;特别是在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作用下,顶板大量下沉,又在移动设备时反复支撑顶板,结果造成顶板更加破碎。如果又有老顶来压影响,工作面上、下出口更易冒落。7)煤壁线附近易形成“人字”“锅底”“升斗”等劈理,有游离岩块、易冒落。(2)采场局部冒顶的预兆1)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木支架有劈裂声;金属支柱活柱下缩,支柱钻底严重都可能发出响声。2)掉碴。3)煤体压酥,片帮煤增多。4)顶板裂隙增多,裂缝变大。5)顶板出现离层。6)漏顶。7)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8)顶板淋水明显增加。(3)采场局部冒顶的主要预防措施1)防止煤壁附近冒顶,应及时支护悬露顶板,加强敲帮问顶。2)炮采时合理布置炮眼,控制药量,避免崩倒支架。3)防止两出口冒顶时,首先支架必须有足够强度,其次系统应具有一定阻力,防止老顶来压时推倒支架。4)防止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要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在大块岩石范围内加强支护,必要时用木支架代替单体金属支架。5)随时注意地质构造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2.采场大型冒顶的预兆及防治(1)采场大型冒顶的预兆采场大型冒顶一般包括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和大块游离顶板旋转型冒顶等。一般大型冒顶主要预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顶板的预兆。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离层或顶板断开而发出的响声。2)两帮的预兆。由于压力增加,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片帮增多。3)支架的预兆。使用木制家时被大量折断。使用金属支柱时活柱快速下沉,连续发出“咯咯”声。4)瓦斯涌出量增多,淋水加大。(2)采场大型冒顶的主要防治措施1)经常检查巷道支护情况,加强维护,发现有变形或折损的支架,应及时加固修复。2)维修巷道时,必须保证在发生冒顶时有人员撤退的出口。独头巷道维护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撤掉指甲钳,应加固工作地点支架。3.巷道冒顶事故防治1)掌握地质资料与开采条件。通过地质钻孔、岩层柱状图等多种途径,摸清地质构造及顶板结构、岩性变化、水文地质情况;在地质图上标明地质构造、裂隙发育带的位置、产状、层厚等;弄清与采煤工作面相对空间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受采动的程度等。2)严格顶板安全检查制度。巷道掘进施工的全过程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坚持进行敲帮问顶,发现活矸和伞檐要及时处理。3)加强支护质量管理。选择合理的支护技术,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是防治冒顶事故的主要措施。①检查支架规格尺寸。支架的架型、形状、尺寸、结构件搭接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支架间距、支架间连接是否符合作业规程要求。②提高支护质量和保证支护阻力。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措施。要严格防止支架支设在浮矸上,不见实底不能架设。使用摩擦式金属支柱时,必须使用液压升柱器架设,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③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柱径为100mm不得小于90kN,柱径为80mm不得小于60kN。④搞好支架与围岩间的充填。支架与围岩间的空间必须及时填严背实,改善支架承载状态,提高其支撑能力,减少围岩变形,提高围岩的稳定性。⑤提高支架的稳定性。在放炮前应加固迎头支架,使靠近迎头10m内支架之间的连接杆联锁稳固,防止放炮崩倒;对围岩裂隙发育较成熟或较松软的地段、受采动影响强烈的地区或掘进倾斜巷道时,应在支架间用连接杆联锁稳固,预防冒顶或片帮范围的扩大。⑥及时支护。根据作业循环和围岩条件,尽可能及时支护,缩小空顶作业面积与延续时间。4)进行临时支护。巷道顶板事故大都是在空顶作业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对掘进迎头新悬露的顶板,应采用及时或超前支护的临时支架,以保证作业安全。(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1)老顶来压时压垮型冒顶预防措施①合理设计采煤工作面支护,使支护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量,当老顶来压比较强烈时,要选用可缩量较大的支柱,有时要选用具有大流量安全阀的支柱,并加强后排支柱的支撑强度。②要进行顶板断层情况的预测预报。遇到平行于工作面的断层时,当断层刚露出煤壁,就要加强该段工作面的支护,并扩大该段工作面的控顶距;如果工作面用的是金属支柱,还要用木支柱替换金属支柱。2)厚煤层难垮顶板大面积冒顶预防措施①采用煤柱支撑法(即刀柱采煤法)时,如果煤柱上方顶板需悬露大面积才垮落,则应在刀柱之间的采空区内用钻孔爆破法强制放顶。②采用长壁法采煤时,或超前工作面用钻孔爆破法、高压注水法预先松动或弱化顶板,也可用在采空区用循环浅孔及步距式深孔法崩落顶板。3)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预防措施①采煤工作面支护强度要能自始自终平衡直接顶或垮落带岩层的重量,底软时必须穿鞋,力求以支柱的支撑力就能平衡直接顶或垮落带的岩重,以避免直接顶或垮落带离层。②开采下分层时不要留煤皮,以免增加支架的载荷,如因条件限制非留煤皮不可,要相应增加执著的初撑力或支柱密度。③在构造或采动破坏严重的区域,除应缩小控顶距及加强放顶支柱的初撑强度外,应采用绞车远距离回柱。4)大面积漏垮型冒顶预防措施①选用合适的支护,使工作面支护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量。②顶板必须背严接实。③严防放炮、移输送机等工序推倒支架,防止出现局部冒顶。5)局部漏冒型冒顶预防措施①对每一工作面进行实地观测,根据统计规律分析影响端面顶板冒落稳定性指标,对支护质量与顶板进行动态监测,使顶板在形成冒顶事故前消除其隐患。②采用能及时支护悬露顶板并能减少端面距的支架;要使支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尤其应避免顶梁过分抬头或低头;提高第一排支柱的初撑力,以减小直接顶的下沉量。③炮采时,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应合理,尽量避免崩倒支架。④尽量使工作面与煤层的主节理方向垂直或斜交,避免煤壁片帮,一旦片帮应超前支护。⑤尽可能保证工作面具有较快的推进速度。⑥机头机尾应各采用四对八梁支护;巷道与工作面出口相接的一侧要架设一对长钢梁抬棚,托住原巷道支架的梁头;距工作面煤壁20m范围内的巷道要超前进行处理。⑦在工作面的地质破坏带要特别加强支护。⑧放顶线要支设墩柱。⑨分段回柱回拆最后两根支柱时,如果工作面用的是摩擦支柱,可以在这些柱子的上下各支一根木支柱作为替柱,然后回拆摩擦支柱,最后用绞车回木替柱;采用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面,工人也可以在有支护的工作空间,用带链条的工具来卸载,并用机械远距离拉柱;如果工作面用的是木支柱,则可以直接用绞车回柱。(3)掘进片帮、冒顶事故的防治为防止掘进顶板事故的发生,在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对掘进工作面和巷道支护的有关规定得到基础上,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切掌握地质资料,认真编制施工作业规程,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顶板管理措施;坚持一次成巷,缩小围岩暴露时间和面积;严格执行爆破规定,保持围岩的稳定性;特殊地段压力大时,采取加强支护等强化支护手段;倾斜巷道要采取防止推倒支架的措施;加强巷道围岩的观测和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出现质量问题及时返工处理;出现漏顶必须彻底处理,接顶背严,不得留有空顶隐患。(4)冲击地压的防治冲击地压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引起煤(岩)体内所积聚的弹性变形能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影响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有采深、地质构造、煤(岩)体结构及开采技术。防治冲击地压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大范围内避免形成高应力集中的条件;二是在局部范围内改变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减缓已形成的应力集中的程度。前者称防危措施,后者称解危措施。主要防危措施有:开采解放层;合理确定开采方法;无煤柱开采。主要解危措施有:高压注水;放松动炮;钻孔槽卸压;强制放顶。生产中应结合实际,加强预测工作,总结冲击地压规律。同时提高支护质量,严禁刚性支护。六、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一)装、卸车安全技术措施1、对于较小的部件,可用人力装车;人力装车时要注意动作协调和空间位置。2、做好自主保安,注意不要碰伤人员及碰坏设备、设施。3、将装车部件摆正、重心与车一致,尽量使设备的重心靠近车辆的载物中心。并捆绑牢固。4、停车装卸货时,司机必须拉紧驻车制动器,检查车轮是否掩好,确认安全后,方可装卸车。5、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装卸车地点。6、车辆投入使用前,必须由司机进行严格检查,不完好不准投入使用。车辆投入使用后,每次装车前必须认真检查车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安全使用。7、设备运至指定地点卸车时,必须在专人指挥下进行卸车处理,严禁野蛮卸车或随意卸车,卸车时人员要躲开设备下滑或倾倒的波及范围,吊起的重物下不许有人作业,严禁从人头上经过,确保人员及设备安全。8、车装完后,对较大、较重、超高、超长等车辆,必须用钢丝绳扣和花栏螺丝捆车,再用手拉葫芦加固捆绑。(二)起吊物件的安全技术措施1、根据被起吊物的重量,选择完好的起吊设备及工具,要事先检查起吊用具的安全可靠性,要先检查起重机是否滑链、检查起吊绳扣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安全施工。2、起吊前要检查顶板和起吊锚杆是否符合规定的安全状况以及周围情况,确认顶板支护完好。挂40T链子要将锚杆螺丝上满扣(如果使用制作的起吊环,起吊环必须上满扣)。不准将手拉葫芦挂在钢带或金属网上起吊。3、起吊时,作业人员要站在安全位置操作并注意周围人员,要及时通知人员躲闪。脱钩波及的范围、起吊的物件下不准有人。4、起吊过程中,要设专人观察起吊用具的安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起吊人员停止起吊,并进行处理。5、吊装设备时,严禁碰撞其仪表显示器,对外露易损件要加防护措施,以防受损。6、用液压支架起吊设备时,必须选用安全可靠的起吊绳索,先观察周围人员及顶板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由专人指挥,不许其他人随意动操纵阀。7、严禁在未支稳的悬空物下作业。(三)无轨胶轮车安全技术措施1、井下运输必须使用无轨防爆胶轮车。设备装好后在开车前,司机及跟车人员必须对紧固、捆绑情况、装车次序和方向、装车数量、装车高度和宽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进行运输。2、入井车辆驾驶员必须证件齐全[车辆驾驶证、入井许可证等],证件不全者严禁入井。司机严禁酒后驾车;司机身体状况不好严禁驾车。3、车辆入井前,必须做车辆安全检查,司机必须配戴矿灯、自救器,穿好工作服、严禁带烟火、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检查车辆的车况、灭火器、接地装置是否完好;严格按照规定路线行驶。4、车辆在所有巷道行驶时,注意沿线通风设施及电缆、管路的安全,严禁撞坏通风及井巷设施。运行车辆必须喇叭完好,倒车时应有警示信号,长距离倒车时,不准取消倒车信号。5、运输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认真操作,在辅运大巷中重载车行驶速度不超过20km/h,空车行驶速度不超过30km/h,车辆在巷道中转弯时,速度不超过10km/h。运输途中遇有行人,要发出信号,减速通过。能见度低时,也必须减速行驶;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车,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减少影响,保证安全。不许在坡上停车,特殊情况必须采取安全措施。6、两车相会,升井一方要停靠一旁,关掉大灯,待对方车辆通过后再行车。支架搬运车运行时必须放好警戒,严禁人员进入通道。7、行车中遇有路基不好或道路上有障碍物时,不得强行通过,待清除路障后再通过,车辆通过风门和拐弯必须减速慢行,并发出声光信号。8、车辆转弯、倒车时,要预先观察来去方向是否有异常情况,转弯或倒车时要操作自如,不可手忙脚乱突然加速或刹车。9、物件运至指定地点卸车时,必须在专人指挥下进行,严禁野蛮卸车或随意卸车。10、装车时,随时注意车厢的变化,避免发生危险。11、行车中遇有锚索或长锚杆,车辆要减速通过,避免刮伤车辆及使顶板破碎。车辆在运行时不得进行检修。12、地面运输车辆,司机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和《驾驶员管理条例》,空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重载车行驶速度不得40km/h,遇有行人和车辆要鸣笛示意。13、车载物件发生散脱、窜位等问题时,司机要及时停车,经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行驶。14、不可抢行争路,互不相让,必须遵守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礼让三先”的行车原则。(四)大型设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除严格遵守上述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必须执行以下规定:1、需要派专人跟车时,跟车人员必须坐在副驾驶位置,二人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做好自保、联保,发现问题立即停车处理。2、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严防碰撞巷道中的其他辅助设施。在易发生刮卡的地点必须指派专人在此接车、送车,进行指挥,对于司机看不到的地方,用灯光等信号与司机联系,指挥人员必须作好自主保安。(五)采煤机割煤安全措施1.采煤机和运输机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69条、72条之规定。开机前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截齿是否锋利齐全,确保人员躲至安全地点。开机前发出警报信号,开机后空载运行1~3分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带病作业,严禁无喷雾割煤。2.采煤机在割煤运行中,适当调整顶底刀,保证不留顶、不破底。严禁采煤机割支架顶梁、运输机铲煤脚等。3.采煤机运行中,司机要集中精力,注意顶板、煤壁及输送机运转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机身前后3m严禁闲杂人员逗留,防止甩块伤人。4.采煤机运行中,要注意拖拉电缆,严禁刮卡电缆、水管,防止挤、刮电缆和水管,防止电缆夹断或掉出槽外。5.采煤机割到前后三角点要慢行,班组长现场指挥,铁器等杂物及时捡出,并派专人在顺槽监护,严禁无关人员靠近。顺槽出口不得有人正对滚筒,以防甩出物品伤人。到上帮捡铁器时,采煤机必须离开3m以上安全距离或停机,运输机必须停电闭锁。6.采煤机操作中,要坚持做到先开水后开机,停机必停水。7.采煤机斜切进刀时,必须等采煤机返回到直线段方准割第二遍三角煤。8.停机时,要经常检查截齿情况,及时更换补全。9.采煤机上必须装有能停止工作面输送机的闭锁装置,发现问题要及时停止工作面输送机,同时停止采煤机进行处理。10.随时注意各部位油位、温度,发现问题及时停机。11.割煤时顶板来压必须立即停止割煤,待顶板压力稳定后方可继续割煤。12.采煤机司机采作时注意个体防护,戴防护眼镜,防止飞块伤人(六)移架推刮板输送机安全措施1.操作前,认真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各处销子是否齐全完好,推移千斤顶与刮板输送机连接是否可靠,达不到规定不得操作。2.工作面移架要追机作业,移架前清货工要清净架前浮货,不得有阻碍支架前进的杂物。移架距采煤机底刀滚筒2-3架,顶板破碎必须带压擦顶移架,移架时要随时调正支架,达到良好状态。当移架滞后割煤距离大于10架时,支架工必须立即向采煤机司机警示停机慢行,防止因空顶面积大而发生冒顶。3.保证支架与顶板接触严密,升架达到初撑力。4.调整好支架立柱活柱伸出量,防止出现活柱伸出超长和压死架现象。5.及时处理歪架、咬架,保证支架处于良好支护状态。6.拉完支架后,跟着推刮板输送机,间隔不大于10个支架。7.工作面片帮较宽的地段及时超前拉架,即推刮板输送机后,还要拉支架,使支架能够及时支护顶板。8.推移时要在刮板输送机运行中进行,不许急推,保持弯曲过度段不小于23米,特殊情况要均匀的推移,防止损坏采煤机行走部齿轮或溜槽连接销。9.推刮板输送机和拉架时要严防挤、刮电缆、水管。10.当分段移架时,两段移架距离不得小于6m。11.移架时,操作人员要观察好是否有人员作业和通过,如有人,不许作业。操作时身体躲开操纵阀下面。(七)移运输机头、移转载机和皮带机尾、拉端头架安全措施1.拉端头架时,班组长必须现场把关,并有专人在顺槽监护转载机运行情况,保证安全移架,发现问题及时闭锁。2.拉端头支架时,距端头支架3m范围内不得有其他人工作,且设专人监护;支架未拉完,顶板未护好,严禁人员入内。两道相距端头架6m范围内不得有人。3.推移运输机头、机尾前,必须将机头、机尾及其过渡槽前面的浮煤、杂物清净,减少推移阻力,推上去的过渡槽要保证平滑过渡,防止出现机头(尾)飘起或落下。4.工作面输送机机头与转载机应搭接合理,卸载高度合适。5.在输送机正常运行时,机头正前方严禁有其他人员逗留或进行其他工作。6.推移转载机前,要认真检查机身行程范围是否有刮卡及障碍物,架桥段下方不许有人,只有将支撑缸活塞杆推出,抬起转载机落地段后才能推移转载机。7.推转载机操作规程如下:将支撑缸活塞杆推出,抬起转载机落地段;再以地面为支点,利用导轨和地面的摩察力,将推移缸活塞杆推出,这样在推力的作用下,转载机沿着导轨前进一个进程,然后将支撑缸活塞杆收缩,转载机落回地面,同时导向轮架将导轨抬离地面,然后将推移缸活塞杆收缩,导轨前进一个行程,这样往复循环,从而实现迈步自移。8.推移皮带尾操作如下:(1)、随着采煤机割煤的推进,转载机沿着本机导轨逐渐前移,当转载机前进到极限位置时,操纵操作阀将调平油缸收缩使滑撬抬起、如果底板局部不平,部分调平油缸可以不完全收缩,以保证整机水平,然后将推移缸活塞杆伸出,这样本机以转载机为支点前进一个行程。同时安装在机架上的皮带机机尾滚筒随之前移,胶带松弛,此时带式输送机应随着张紧胶带。(2)、推移前先将行程范围内的皮带架子拆掉。(3)、推到位后,用调平缸和侧推缸调正,防止皮带跑偏。(八)机电检修安全技术措施1.采煤班收工前,必须将运输机、转载机上的货拉空,采煤机停在顶板完好的地点,机身上的浮货清净,机窝扫净,检修设备长度范围内两侧各延长1.5m,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如果煤帮和顶板不好,必须采取支护措施,保证安全检修。2.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作业前必须把待修设备上一级开关断电,并给好断电闭锁,挂好停电作业牌,严格执行自停、自检、自送原则,严禁带电搬迁、拆接、检修电气设备及线路。3.检修电气设备时,待修设备周围瓦斯浓度低于1%,否则不能开盖检修。开盖后,先用验电笔验电,高压设备须放电,确认无电后,方可作业,检修完毕,测试绝缘合格,且附近瓦斯浓度不超限,方可送电试运。4.严格按厂家说明书要求和有关设备检修规定维护保养机电设备,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5.按要求定期对设备过载、短路、过流、漏电等保护进行整定。6.检修采煤机时必须将滚筒离合摘开,需试运时人员必须远离滚筒3m以外安全地点。7.检修采煤机牵引部或截割部需开盖作业时,上方吊挂好遮矸大布。8.如需进入采煤机底部作业时,运输机、采煤机必须断电。9.运输机、转载机不准同时上刮板,其中一部上刮板或检修传动部分时,另一部必须断电。10.检修地点相对应的液压支架未经允许严禁乱动。11.调运大型部件时,要严格检查起吊梁及支护是否完好,如支护有损坏时,必须先修复,然后从事其它工作。12.停、开泵时,坐台工必须用电话通知工作面人员,经允许后方可操作。乳化液泵站压力在28--29MPa。乳化液浓度保持在3%~5%之间。13、喷雾泵压力不大于3Mpa。经电机和减速机出来的冷却水温度一般不高于30度,达到80度以上时,要查找原因进行妥善处理。喷雾泵必须在冷却水管路“开路”的情况下,即能循环回来或沿线有放水口的情况下,方可启动,不许“闭路憋压”启动。14.开泵前,必须认真检查泵箱并联的截止阀开、闭状态以及出液、回液、吸液阀的状态是否正确,经确认正确后,在液压系统完好的状态下,方可开泵。开泵前还比须用扩音载波电话向工作面喊话,听到允许开泵的回话后再开泵。15.检修作业时,必须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防止误操作。(九)更换大型机械配件安全技术措施1.工作面换大件必须有队干部现场把关,首先创造好作业空间和环境,维护好作业地点的顶板和煤帮。2..用慢速绞车牵引大件时,绞车必须稳好。认真检查好所用的绞车基础(戗顶子及防跑链装置)钢丝绳、闸、声光信号等,确保安全作业,并选择适当位置挂好导向滑轮。大件牵引过程中专人指挥,专人监护,信号必须清晰准确,钢丝绳两侧严禁有人,并注意观察好周围环境,防止大件刮卡其它物体,严禁蛮拉硬拽。3.工作面用运输机运大件时,大件必须用大拌或圆木垫好,防止刮卡。并设专人监护,设专人把住闭锁,作业人员躲至安全地点,如发现意外情况,立即闭锁。5.人员到上帮作业,必须停机闭锁,帮顶不完好时必须首先要把帮顶维护好,作业地点对应的支架设专人操纵,防止误操作发生意外,并严格执行上帮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6.换大件时,由班组长统一指挥,其它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协调统一。7.换完大件后,收拾好作业地点环境卫生。经开机试运转正常后,方可离开现场。8.当起吊高度不够时,采用打眼放炮挑顶。当宽度不够时,采用采煤机割刀过后,只推运输机不拉架,然后采煤机再割刀,将运输机拉回来的办法;特殊情况采用放炮开帮办法。放炮前用旧皮带等物,掩盖好放炮地点两侧3米内的支架和机电设备。炮眼布置不许交叉透孔,最小抵抗线和封泥长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严格执行的有关规定。9、在挑顶开帮后,支架顶梁前端到煤壁空顶达到1.5M以上时,宽度2M以上时,在每个支架顶梁上面插入2M以上梁子(铁道、工字钢、圆木等)背顶;当空顶达到2.0M以上、宽度3M以上时,除按上述办法控制顶板外,还必须靠煤壁在梁头打单体支柱维护。并编制专门安全措施。(十)井下电气设备使用安全技术措施1、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工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煤矿电气试验规程》、《管理制度汇编》的规定及有关机关所发的规定和指令。2、从事电气作业的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效证件上岗。电气作业时,不得少于二人,设专人监护。必须熟悉工作范围内供电系统、设备分布、设备性能、电缆及设备运行状况。3、电气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所带的工具、仪器、仪表、零部件、材料、电工仪器、仪表、验电笔和标有单位及操作者姓名的停电作业牌。另外,其他参加检修的有关人员需停电作业时,必须对停电开关实行闭锁并挂停电作业牌。4、在同一供电系统和同一控制系统有两个及以上多点同时作业时,对停电开关要分别悬挂停电作业牌,并应有一个总负责人,负责联络各相关环节的工作进度,恢复送电前,总负责人确认各处工作完毕、一切可靠无误且停电人员摘掉各自停电作业牌后,再统一联系送电。5、停送电操作必须遵守自停、自检、自送的原则,不得预约停送电或委托他人停送电,更不得借机作业。6、影响其他单位用电或工作的高低压电气设备、三专电源及非本单位所管辖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停送电操作,必须执行停送电工作票制度,经机电科、矿分管领导审批后的停送电工作票提前送至矿调度室,由矿调度将停电时间、影响范围及有关注意事项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停送电前必须请示矿调度,由矿调度联系有关事宜,经同意后方可操作,不得私自停送电。凡属临时出现的问题,需立即停送电操作,由矿调度临时组织安排。7、本单位所管辖的且停送电不影响其它单位用电或工作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停送电操作可以不办理停送电工作票,但本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停送电操作制度。停送电前,必须请示本单位领导,经同意后方可进行。8、电气作业完毕后,应做好自检并清理现场,认真清点材料、配件、工具等,不应落在设备内或线路上,确认无误后,汇报施工负责人,经施工负责人统一检查,验收质量,拆除临时短路接地线。确认可靠无误后方可按照程序联系送电,送电试运正常后方可离开现场.9、禁止带电搬迁、检修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搬迁或检修前,必须停下前级电源开关、挂牌、上锁。10、井下动用火电焊、电气设备、电缆绝缘保护试验及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按规定进行审批后,方可施工。11、各单位所管辖的电气设备、开关、电缆必须实行包机制,责任到人,搞好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工作。对于出现的电气事故不得隐瞒,要及时汇报矿调度和机电科并认真做好事故追查、分析工作。12、各电气设备、电缆、开关、电线禁止超载使用,必须根据负荷情况进行选用,开关整定值合理,要根据负荷变动情况,对电气保护整定值进行跟踪调试和整定。增加、减少负荷或变更工作地点必须执行用电申请审批制度,经机电科审批后方可进行。13、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必须戴合格的高压绝缘手套,并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安装有高压电气设备的地点应摆放高压绝缘手套、高压试电笔、绝缘靴或绝缘台。14、井上下无人值班的变电所、配电室、变压器室及高低压开关、配电箱门均应上锁,并应设有有电危险警示标志。15、地面所有电气设备、井下高压电气设备、井下有两台以上电气设备的配电点,设备外壳都应与接地网相连,并设局部接地极。16、井下高压开关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跳闸试验,每半年进行一次整定值校验;井下低压开关每月进行一次跳闸试验,超过半年进行一次整定值校验;井上高压开关继电保护每半年进行一次整定值校验;井上下高低压开关如遇负荷变化,应及时跟踪调整保护整定值。(十一)综采1140V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措施一、一般规定1、电器操作、检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发证后,方可持证上岗。任何无证人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2、各电器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了解供电系统。每台设备应有标志牌,注明型号、电压、容量、用途、功率及过流整定值。每台设备必需有包机牌,并明确包机人。3、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4、操作电气设备主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并必须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5、供电系统所有继电保护装置均应符合要求,灵敏可靠、不准甩掉,当任何一种保护失灵时,都应立即停电处理,处理不好不准送电。严禁拆除、短接、甩掉保护装置运行。6、综采工作面的各个配电点均应设置可靠的局部接地极和移变以及照明综保的辅助接地装置,并和主接地型成可靠接地网。7、综采工作面的配电点、整体移动的设备及电缆,必须由专人检查,确认无误时方可移动,注意在移动前必须切断电源。8、动力电缆在更换后必须检查相序,以免电动机反向运转。9、停送电前应检查确认所需操作的开关是否与停电指令相符,只有在停止断路器后,才能切断隔离开关,合闸时,操作程序相反。严禁带负荷操作隔离开关。10、停电后应使用与电源等级相适应的验电笔验电,检验无误后,再进行导体对地完成放电(必须检查瓦斯,当瓦斯浓度在百分之一以下时方准放电)。11、停电后必须吊挂“有人工作,不得送电”的警示牌,并闭锁或专人看守,非执行该工作人员,严禁摘牌送电。12、送电前必须检查撤除放电导体接地装置,确认无误后方可送电。三、电器设备的检修与维护1、电器设备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操作。2、检查电器设备的绝缘性能时,必须使用与其电压等级相适应的仪表测试。3、检查维护设备的防爆性能及工作性能时,必须保证设备完好,检查各种仪表及显示,指示正常,操作手把、按钮等灵活可靠。4、设备发生漏电、短路跳闸或其它任何故障,必须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送电。5、对各种不同型号设备应严格按照设备有关规定进行检修试验。6、采煤机所有动力电缆插销联接、拆卸、安装时,必须停电闭锁,必须在接触器断电后,并将隔离刀闸打在“OFF(关)”的位置时方可工作。插销未压紧前严禁送电试车。四、电缆1、电缆的吊挂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2、每更换一次电缆,要注意相序连接,要检查电机旋转方向是否正确。3、盘放电缆应成“8”字形,各类电缆应有足够的弯曲半径。4、所有移动电缆或待收电缆必须盘放整齐,严禁损伤电缆。5、电缆护套损伤时,应按标准进行硫化热补或同等效应的冷补。6、电缆接线盒、连接器的放置高度应略高于电缆悬挂高度,以防电缆上的水滴沿电缆渗入。7、各种电缆只能在规定的电压等级及条件下使用,严禁超过安全载流量。8、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各类设备的电缆绝缘测试,对绝缘值低于安全值以下的电缆应检查、处理。需要更换时必须更换。9、拆除、移动电缆时,电缆插销应妥善保管,严禁损坏。不用的电缆插销座应加以封堵。10、生产班要安全专人看护采煤机活动电缆,防止电缆跑出电缆槽,损坏电缆。11、运输机尾处的电缆要用皮带全部包裹,防止电缆被飞浅的煤块砸伤;单轨吊上每个滑轮之间必须用小于电缆长度的Ф8钢丝连接,防止电缆受力过大损坏电缆,引发机电安全事故。五、移动变压器的操作1、故障断电后,要认真查看高低压侧的状态显示,故障处理后进行复位,复位后确认无人工作时方可送电。2、严禁在带电的情况下打开移变高低压开关的各部盖板,进行检查、检修。3、必须严格执行对移动变电站先送高压电后再送低压电的操作规定。4、在运行中要注意各个指示仪表的显示情况。七、爆破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一)防治放炮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1、早爆事故预防措施在正式通电起爆前,雷管、炸药突然爆炸,最容易造成伤害事故。预防早爆措施:①降低电动机车牵引网路产生的杂散电流,加强井下设备和电缆的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②采用电雷管起爆时,杂散电流不得超过30mA;③电雷管脚线、爆破母线在连线以前扭结成短路,不得同任何导电体或潮湿的煤、岩壁相接触;④存放炸药、电雷管和装配起爆卷的地点安全可靠,严防煤、岩块或硬质器件撞击电雷管和炸药;⑤发爆器及其把手、钥匙应妥善保近,严禁交给他人;⑥对杂散电流较大的地点也可以使用电磁雷管;⑦在爆破区出现雷电时,受雷电影响的地方应停止爆破作业。2、拒爆(瞎炮)事故预防措施爆破时,通电后出现爆破未爆炸的现象,即为全网路拒爆。爆破后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部分或单个雷管拒爆的现象即为丢炮。拒爆、丢炮的爆破作业中经常发生的爆破故障,且极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拒爆、丢炮的预防:①不领用变质炸药和不合格的电雷管;②不使用硬化到不能手揉松的硝酸铵类炸药,也不使用破乳和不能揉松的乳化炸药;③有水和潮湿的炮眼应使用抗水炸药;同一爆破网路中,不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或同一厂家生产的但不同批次的电雷管;④不领取、不使用未经导通、全电阻测试或管口松动的电雷管;⑤向孔内装药或封泥时,脚线要紧贴孔壁;⑥按操作规程进行装药,防止把药卷压实或把雷管脚线折断,绝缘皮破损而造成网路不通、短路或漏电的现象;⑦装药前应认真把炮眼内的煤、岩粉清干净;⑧网路连接时,连线接头必须扭紧牢固,尤其雷管脚线裸露处的锈在连线时应进行处理;连线后认真检查,防止出现接触不良、错连、漏连,连线方式合理,严格按爆破说明书要求的方式进行连接;⑨爆破网路连接的电雷管数量不超过发爆器的起爆能力;⑩炮眼布置应合理,尽量采取减少或消除间隙效应的措施;11不准装盖药、垫药,不准采用不合理的装药方式。3、残爆、爆燃和迟爆事故预防措施残爆是指炮眼里的炸药引爆后,发生爆破中断而是残留部分不爆药卷的现象。爆燃是指炮眼里的药卷未能正常起爆,没有形成爆炸而发生快速燃烧,或形成爆破后又衰减为快速燃烧的现象。迟爆是指在通电后,炸药延迟一段时间才爆炸的现象。迟爆时间可长达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爆破人员以为是拒爆而进入工作面检查,最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残爆、爆燃和迟爆事故预防:①采用合理的装药方法;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炸药、雷管;③装药前,清除炮眼内的杂物;④装药时应把药卷轻轻送入,炮眼内的各药卷间彼此密接;⑤避免把炸药捣实;⑥合理布置炮眼,不装盖药和垫药;⑦采取措施,减弱和消除管道效应;⑧起爆药卷内的雷管聚能穴和装配位置应符合要求,并且电雷管应全部插入药卷内;⑨按《规程》规定正确处理残爆。4、放空炮事故的预防措施炮眼内装药,其爆破时未能对周围介质产生破坏作用,而是沿炮眼口方向崩出的现象称为放空炮。放空炮的预防:①充填炮眼的炮泥质量要符合《规程》的规定,水炮泥水量充足,粘土炮泥软硬适度;②保证炮泥的充填长度和炮眼封填质量符合《规程》的规定;③要根据煤、岩层的硬度、构造发育情况和施工要求布置炮眼,炮眼的间距、角度要合理,装药量要适当。5、爆破伤人及炮烟熏人事故预防措施(1)预防爆破崩人的措施:①爆破母线要有足够的长度;②躲避处选择能避开飞石、飞煤袭击的安全地点;③掩护物体要足够的强度;④爆破时,安全警戒必须执行《规程》的规定;⑤通电以后装药炮眼不响时,不能提前进入工作面,以免炮响崩人;⑥爆破工应最后一个离开爆破地点,并按规定发出数次爆破信号,爆破前应清点人数;⑦采取措施,避免杂散电流造成突然爆炸崩人;⑧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按《规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操作。(2)预防炮烟熏人的措施:①工作面爆破后,作业人员要待炮烟吹散吹净后,方可进入爆破地点作业;②控制一次爆破量,避免产生的炮烟量超过通风能力;③装药时要清理干净炮眼内的煤、岩粉和水;④炮眼封泥时应使用水炮泥,并且封泥的质量和长度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⑤爆破时,除警戒人员以外,其他人员都要在进风巷道内躲避等候;⑥作业人员通过较高浓度的炮烟区时,要用潮湿的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通过;⑦爆破前后,爆破地点附近应充分洒水,以利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和煤岩粉。6、爆破崩倒支架及造成冒顶事故预防措施(1)爆破崩倒支架事故的预防措施:①爆破前,必须检查支架并对爆破地点附近10m内的支护进行加固;②掘进工作面的顶帮要插严背实,并打上拉条、撑木,实行必要的加固;③掘进工作面要选择合理的掏槽方式、炮眼布置、角度、个数等参数;④打眼应靠近支架开眼,使眼底正处于两支架的中间;⑤采煤工作面支架除加强背顶外,要用木楔和打撑木的办法进行必要的加固;⑥采煤工作面要留有足够宽的炮道,掘进工作面要有足够的掏槽深度;⑦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装药量进行装药,避免出现装药量过大现象。(2)爆破造成冒顶事故的预防:①采掘工作面遇到地质构造,顶板破碎、松软、裂隙发育时,应采用少装药放小炮,或直接挖过去的办法,减少对顶板的震动和破坏;②炮眼布置的角度、位置要合理,顶眼眼底要与顶板离开0.2~0.3m的距离;③一次爆破的炮眼数和装药量应控制在作业规程规定的范围内;④爆破前,应对爆破地点及其附近的支护进行加固,防止崩倒支架,崩倒的支架应及时扶起;⑤空顶时,严禁装药爆破。(二)放炮事故的应急预案井下采掘爆破时,由于早炮、瞎炮(拒爆)、残爆、爆燃迟爆等极易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爆破伤人(崩人)及炮烟熏人事故也时有发生,爆破崩倒支架和造成冒顶事故偶尔有会出现。1、井下爆破事故主要是人员伤害事故和崩倒支架和造成冒顶事故两类。2、人员伤害事故多以崩伤、炮烟熏人等为主,爆破造成人员伤害时以现场急救为主。3、作业人员因早爆而炸伤,处理瞎炮(拒爆)、残爆、迟爆或爆燃等极易受到伤害,主要是肌肉拉伤、软组织受伤、骨折、出血、烧伤等。4、肌肉拉伤,软组织受损等程度较低,自己或他人用力推揉,消除肿块和痛疼,待能站立或行走时,由他人陪护或搀扶出井。5、受到骨折、出血等较为严重伤害时,骨折时,首先用毛巾或衣服作衬垫,然后就地取用木棍、木板、排材等材料做成临时夹板,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后,抬送医院,对受挤压的肢体,不得按摩、热敷或绑电缆皮,以免加重伤情。对出血者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急救处理。6、若遇燃爆而造成人员烧伤,必须首先扑灭伤害身上的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缩短烧伤时间,检查伤员呼吸、心跳情况,检查是否有其他外伤或有害气体中毒,对爆破冲击烧伤的伤员,应特别注意有无颅脑或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要防止休克、窒息、创面污染。用较干净的衣服将其包扎起来,防止感染,把严重伤员送往医院。7、运送伤员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衡,并随时观察伤情。8、对炮烟熏人事故按照中毒、窒息事故现场急救方法立即实施抢救。9、爆破崩倒支架及造成冒顶时,由上向下逐架扶起,重新架设,架设必须牢固可靠。10、爆破若造成冒顶时,应观察顶板冒落范围、高度等情况,然后看其是否稳定,若稳定后,方可处理,处理后必须准备充足的支护材料,由外向内,由上向下逐架进行支护,必须对可采用带帽点柱进行临时支护,每支护一架必须将空顶、空帮按实墓坚,确保劫掠有力,并视现场情况将矸石清理一部分。11、待冒落范围内支护全部到位后,必须用木料等空顶接实,必须对架设木垛进行接顶,接顶木垛必须抵紧、抵牢。两帮必须木楔楔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