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氧气乙炔安全操作规程

氧气乙炔安全操作规程

2024-07-16 阅读 9413

1、目的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焊割安全,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消防安全及时消除焊割隐患。

2、范围

适用于工厂的氧气、乙炔的焊割作业,。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所管辖区域内的氧气、乙炔焊割作业;

3.2设备部人员负责定期对氧气、乙炔的减压阀、回火防止阀、管道进行检查与更换;

4、定义

5、管理内容

5.1氧气、乙炔焊割作业资质

5.1.1氧气、乙炔焊割作业是特种作业,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且取得相关资质证书方能进行一般的氧气、乙炔焊割作业;

5.1.2氧气、乙炔焊割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应受过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作业和消防灭火培训且应掌握相应的知识;

5.2氧气、乙炔的储存和运输

5.2.1氧气瓶的储存和运输

5.2.1.1氧气瓶存放处周围不得放置易燃物品;

5.2.1.2氧气瓶由于是高压容器,故存放和使用环境温度应小于30摄氏度;

5.2.1.3氧气瓶应远离热源,应距明火10米以上;

5.2.1.4氧气瓶、减压阀、压力计、接头、导管等应涂标记;

5.2.1.5氧气瓶的搬运和运输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5.2.1.6氧气瓶搬运和运输时需用专用的小推车,禁止同车装运其它易燃、易爆物品;

5.2.1.7氧气瓶在任何地方必须有明显的标识,并标示出“有气瓶”和“空瓶”;

5.2.2乙炔瓶的储存和运输

5.2.2.1乙炔瓶存放处周围不得放置易燃、助燃物品;

5.2.2.2乙炔瓶的存放和使用环境温度应小于40摄氏度;

5.2.2.3乙炔瓶应远离热源,应距明火10米以上;

5.2.2.4乙炔瓶、减压阀、压力计、接头、导管等应涂标记;

5.2.2.5乙炔瓶的搬运和运输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5.2.2.6乙炔瓶搬运和运输时需用专用的小推车,禁止同车装运其它易燃、易爆、助燃物品;

5.2.2.7乙炔瓶严禁倾倒运输;储存处必须有防倾倒措施;

5.3氧气、乙炔焊割作业的批准程序

5.3.1氧气、乙炔焊割作业是一种动用明火作业,故在进行作业前需填写《动火证》向公司主管安全领导进行申请审核并经总经理批准,取得动火作业证书方可进行作业;

5.4氧气、乙炔焊割作业的准备工作

5.4.1作业人员防护用品

5.4.1.1作业人员必须穿公司指定的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等;

5.4.2氧气、乙炔焊割作业相关器具的安装和检查

5.4.2.1作业人员检查焊割枪处于关闭的状态且完好,与管道连接良好;

5.4.2.2作业人员检查气瓶是否完好有无异常;减压阀与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回火防止器等是否正确安装等;

5.4.2.3氧气瓶、乙炔瓶将应忌油禁火;严禁让粘有油、脂的手套、棉纱和工具等同气瓶、瓶阀、减压器及管路等接触。

5.4.2.4氧气瓶的开启流程

5.4.2.4.1操作者应站在瓶阀气体喷出方向的侧面,氧气瓶正确安装减压阀后应先将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再手扳手将瓶阀微开2秒,检查气瓶压力表的指针读数(15Mpa以内)和有无泄漏等,如合格再正常开启瓶阀;

5.4.2.4.2氧气瓶瓶阀开启合格后再缓缓调节减压阀,观察管道压力表的指针读数,必须将管道压力控制在绿色区域内(0.5Mpa以内),同时应检查有无泄漏等情况;

5.4.2.5乙炔瓶的开启流程

5.4.2.5.1首先检查乙炔瓶的接口是否完好;乙炔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

5.4.2.5.2将减压阀的接口对准乙炔瓶的接口,再用扳手调节顶紧螺栓将减压阀接口与瓶口压紧;如乙炔瓶一旦倾倒,则应竖立20分钟后方可连接减压阀;

5.4.2.5.3再次检查乙炔减压阀处于关闭位置,再用专用乙炔瓶的扳手逆时针缓缓开启乙炔瓶,不要超过一转半,一般情况只开启四分之三转,同时观察乙炔减压阀的气瓶压力表的指针读数在(2Mpa)以下和有无泄漏等,如合格再正常开启,同时应保证乙炔瓶的开关扳手始终放在乙炔瓶的开关上;

5.4.2.5.4乙炔瓶瓶阀开启合格后再缓缓调节减压阀,观察管道压力表的指针读数,必须将管道压力控制在绿色区域内(0.05Mpa以内),同时应检查有无泄漏等情况;

5.4.2.6焊接、切割工作前,应检查胶管有无磨损、扎伤、刺孔、老化、裂纹等情况,并及时修理或更换;

5.4.2.7焊炬和割炬应符合GB108~5110射吸式和等压式焊炬、割炬标准的要求;

5.4.2.8焊炬、割炬内腔要光滑、气路通畅、阀门严密、调节灵敏、连接部位紧密不泄漏;

5.4.2.9焊工在使用焊炬、割炬前应检查焊炬、割炬的气路通过、射吸能力、气密性等技术性能。此外,并作定期检查维护;

5.4.3焊割环境的清理

5.4.3.1焊割周围10米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有时必须清理出规定安全范围;

5.5焊割时的安全保护措施

5.5.1焊割时应一人焊割,一人监护;

5.5.2焊割旁边应至少配备2个3kg干粉灭火器;

5.6焊割作业时的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5.6.1室内焊割时应有排风或通风措施;

5.6.2焊割工作地点移动或变动时应必须关闭气瓶的总阀和减压阀;

5.6.3任何时候发现任何一处有泄漏时应立即关闭减压阀和气瓶总阀;

5.6.4开、闭乙炔瓶的专用扳手应始终装在瓶阀上,暂时中断作业时应及时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及乙炔瓶瓶阀,严禁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减压阀和关闭瓶阀;

5.6.5禁止使用紫铜、银或含铜量超过70%的铜合金与乙炔接触;

5.6.6焊割工具点火时,应缓慢开启乙炔,并用点火工具点燃,再缓慢调节氧气来达到合适的火焰;点火时严禁枪口对人;

5.6.7焊、割炬零件烧损、磨损后,要用符合标准的合格零件更换;

5.6.8禁止在使用中把爆炬、割炬的嘴头与平面磨擦来堵塞物;

5.6.9减压器卸压的顺序是:先关闭高压气瓶的瓶阀,然后放出减压器内的全部余气,放松压力调节杆使表针降到0位;

5.6.10焊接完毕应首先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再关闭气瓶的阀门和调压阀,取下乙炔瓶的专用开闭工具,拧上气瓶安全防护罩;

5.6.11氧气、乙炔瓶不准用尽应留有一定的剩余压力,一般为0.05Mpa;

篇2:氧气乙炔仓库安全管理办法

为加强公司氧气、乙炔仓库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一、责任体系及职责

本部位安全保卫管理小组,由第一责任人(单位主管供应领导)、直接责任人(供应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仓库保管员)组成,全面负责仓库的安全保卫工作。其职责分别是:

1、安全员是本部位安全保卫管理和安全保卫措施的实施者和落实者;

2、直接责任人负责本部位安全保卫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3、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位安全保卫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二、氧气、乙炔仓库的安全保卫操作规程:

1、非本库人员禁止入内,确因工作需要,须经仓库保管员同意后,方可进入。

2、库内严禁烟火,严禁携带火种,穿带钉子的鞋,入内应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3、装卸氧气、乙炔瓶要按规定轻拿轻放,禁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收发有登记手续。

4、库内不得同时存放性质相抵触的爆炸物品和其它物品。

5、照明灯具及电器设施应达到防爆要求,并有良好的通风措施,定期检测,确保状态良好。

6、本部位配置?KG干粉灭火器?具,放置在?,仓库保管员要做到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每月进行一次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状态,仓库保管员必须熟悉掌握“三懂、三会”的内容(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火灾的方法;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及自救逃生的常识和方法,公司综合事务部要做好“三懂、三会”的培训工作。

三、本部位安全保卫检查

仓库保管员每天检查一次、直接责任人每周检查一次、第一责任人每月检查一次、公司综合事务部该业务管理人员要每半月检查一次,并有记录。

检查内容:

1、查仓库周边的防火情况,严禁一切烟火;

2、查仓库周围有无危及仓库安全的作业;

3、查仓库门窗和安全防范设施有无损坏;

4、查消防器材完好情况;

5、查仓库警示标识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仓库保管员要坚持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安全因素,重大问题立即向主管领导和公司综合事务部(电话:****)报告,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6、查安全保卫责任体系运行情况,查各类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

四、考核

1、因不执行本办法或玩忽职守,造成企业和职工个人财产损失在500元以下的,由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安全员及其他责任人按所负责任划分全额赔偿;500元以上超出部分按20%的比例赔偿,赔偿总额不超过5000元。

2、在仓库内违章吸烟的给予违章人经济处罚200元。

3、仓库保管员发现违章行为不制止,考核其100元。

4、违反本办法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追究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被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同时,公司仍追究内部管理责任。

篇3:油库火工库化工库氧气乙炔气库器材库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油库、火工库、化工库、氧气乙炔气库、器材库的安全防范工作,现制定出如下规定:

一、油库、火工库、化工库、氧气乙炔气库、器材库周围不准乱放烟花炮竹。

二、家长要教育小孩不要在仓库周围打闹、玩火、吸烟。不要损坏消防设施、消防器材,不要损坏仓库门、窗、玻璃,不要对仓库抛掷石块。

三、油库、火工库、氧气乙炔气库内及围墙以外50米不准开荒种植作物。

四、不准在仓库周围搭柴棚、堆放柴草或易燃易爆物品。

五、进入油库、火工库、化工库、氧气乙炔气库作业人员不准穿钉鞋、不准在工作场所更衣,不准穿化纤衣服。

六、加油车辆要听从油库工作人员指挥,按规定戴好防火罩。

七、非工作有关人员不准进入油库、火工库、化工库、氧气乙炔气库,库内不准接客、留宿。

八、违反以上规定者,按公司的安全生产奖惩条例处罚。

九、造成事故者,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