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手足口病消毒工作方案范文(2)

手足口病消毒工作方案范文(2)

2024-07-15 阅读 4682

手足口病消毒工作方案范文(二)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手足口病,规范和指导全省手足口病防治消毒工作,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年版)、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湖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版)》的有关规定,特定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消毒原则

(一)消毒范围和对象:主要针对粪―口传播途径,一般不必对室内外环境开展大面积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等做重点消毒。

(二)消毒持续时间:以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确定消毒的持续时间。

(三)消毒剂的选择:应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碘伏、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进行消毒,并尽量

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常规的免洗手消毒液对肠道病毒无效。

(四)消毒方法选择:重点做好手卫生;一般污染物体表面主要采取擦拭消毒方式,空气消毒主要采取开窗通风的方式;为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托幼机构和学校不提倡安装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二、组织与执行

(一)病家的消毒由家属在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二)手足口病发生的重点场所(学校、托幼机构等)在疾病预防控制指导下,由单位负责进行消毒处理。

(三)医院消毒由医院安排专人负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指导。

(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疫点的终末消毒,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并及时提交消毒工作报告。

三、消毒措施

(一)随时消毒

1、随时消毒是指对患儿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患儿居家治疗的,不可在传染期前往托幼机构或学校,也不可与其他儿童接触,患病期间应做好病家的随时消毒。医疗机构应设立手足口病专门病区,患儿住院期间,做好随时消毒。随时消毒特别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场所:分泌物或排泄物(粪便、疱疹液等)及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生活用具、衣服、被褥、生活污水、污物。

2、医护人员和陪护应做好卫生防护,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

3、儿科门诊、儿科病房、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等诊疗患场所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二)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包括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家、托幼机构、小学和病房。

1、病家消毒当患儿住院、康复或死亡后,应及时做好病家的终末消毒。病家终末消毒的对象包括:住室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儿奶嘴、奶瓶、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厕所、卫生间,垃圾,污水等。

2、托幼机构和小学

发生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小学停课后应及时做好终末消毒,包括:室内地面、墙壁(墙壁可只消毒至2m高),门把手、楼梯及其扶手,场所内的各种物品表面,特别要注意患儿的衣服、被褥,学习用品,玩具、奶瓶和食饮具、厕所、卫生间,污水、垃圾等。

3、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发热门诊、手足口病门诊等每日工作结束

后,以及手足口病患者病房在患者康复、死亡或离开后,均应做好终末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墙壁,桌、椅、床头柜、床架等物体表面,患者衣服、被褥,洗脸盆、便盆等生活用品,厕所等。

(三)预防性消毒

1、家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和家庭的卫生和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本病传播的关键。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无患病儿童的家庭,应注意家庭成员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婴儿奶嘴、奶瓶煮沸消毒20min后使用。儿童玩具定期清洗。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彻底洗手。家庭成员回家后应及时洗手、更衣,有客来访后,对相关物品进行清洁处理,必要时进行消毒。

2、托幼机构和小学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没有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小学应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玩具、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幼儿食饮具和小毛巾等应每日消毒,搞好饮用水和食品卫生。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3、医疗机构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医疗机构应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年版)的要求做好常规消毒工作。儿科门诊、发热门诊、儿科病房等还要注意做到如下消毒工作。

⑴诊疗用品

体温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

泡15min,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压舌板应使用一次性压舌板;非一次性压舌板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一人一用一消毒。非一次性用品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医疗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可以浸泡消毒的医疗器械等物品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等浸泡,作用15min后用清水擦拭干净;需要灭菌的器械要做好清洗、灭菌工作。

⑵手消毒

医护、陪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均应严格洗手,手的消毒用0.5%碘伏溶液等涂擦或浸泡,作用2~3min。特别需要注意常规的免洗手消毒液对肠道病毒无效。

⑶环境表面消毒地面、墙壁、桌、椅、工作台面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15min。

四、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一)室内空气

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病家、托幼机构和小学以自然通风为主,无法自然通风的可采用空调等机械通风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通风,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二)地面、墙壁

对污染地面、墙壁用用0.2%~0.5%过氧乙

酸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喷湿为止,作用30min以上。

(三)物体表面

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15min,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四)污染物

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含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含有效氯5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盖,作用60min后清理。

(五)衣物、被褥等织物

患儿的衣服、被褥需要单独清洗,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min;患儿所用毛巾、擦手巾、尿布等每次清洗后煮沸20min。洗衣房的常规氯漂和加温程序可有效杀灭医务人员工作服中可能沾染的肠道病毒,也可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

(六)奶瓶和食饮具

患儿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min后使用。食饮具每天煮沸消毒20min,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浸

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七)玩具、学习用品

患儿接触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作用15min后用清水擦拭、冲洗干净。书本等可阳光下暴晒20min.

(八)手

手的消毒用0.5%碘伏溶液作用2~3min后清水冲洗干净。看护人在给患儿换尿片、处理粪便,或直接接触患儿分泌物、皮肤疱疹前后要按正确方法洗手或进行手消毒。特别需要注意常规的免洗手消毒液对肠道病毒无效。

(九)厕所、卫生间

患儿使用后的便盆、便池、坐便器先投入50g漂白粉,作用60min后再冲水。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喷雾、擦拭消毒,作用15min。厕所、卫生间使用的拖把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min后再用清水清洗,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十)垃圾

垃圾喷洒含有效氯10000mg/L消毒剂溶液,作用60min后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病区内所有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均按医疗废物处理,使用带有警示标识的双层包装物包装。

(十一)污水、粪便

无污水处理的单位,粪便可采用高温堆肥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旱厕可用生石灰覆盖;生活污水用250mg/L有效氯溶液作用30分钟。医院有污水处理系统的粪便及其污水可直接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标准。

五、注意事项

(一)使用获得卫生部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凡获批准的消毒产品在其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均有批准文号。

(二)使用消毒剂前详读说明书。一般消毒剂具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仅用于手、皮肤、物体及外环境的消毒处理,切忌内服。消毒剂应避光保存,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三)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疫点疫区现场消毒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及时有效地的进行,应避免盲目消毒,防止过度消毒,尽可能采取无害化处理,能采取物理方法达到消毒效果的不必采用化学方法。

篇2:某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应急预案方案

一、工作机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三、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四、应急处理措施

1.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员上报到保健老师处;

2.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教育局应急电话:(应老师)

疾病预防监控中心电话:

4.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篇3: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二)

为保障我园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等工作,我园按照国家、省、市、区防控手足口病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或蔓延,确保全园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成立城南新区**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加大管理力度,制定手足口病防控预案,严格落实晨检登记制度,发现手足口病有关症状及时就诊,发现病人及早隔离、治疗,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对公共场所、餐具、玩具等坚持定期消毒,以确保健康人群的身体健康。

2、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对广大师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水平,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知识水平。我园利用多种形式正面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4、疫情期间暂停一切集体活动,家长接送幼儿在门口,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5、加大卫生监督检查。我园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禁采购和使用不合格的食品和原材料;严格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

四、疫情处置

1、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逐级上报相关信息。

2、无论是发生个案还是暴发流行手足口病疫情,我园必须做到手足口病“零”报告,直到疫情结束。

3、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依据《省、市卫生局、区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托幼机构和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托幼机构发生2例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1例以上重症或死亡病例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由卫生部提出对托幼机构停课要求,并由区教育局下发停课通知,如有情况我园一定做好配合工作。

4、幼儿园经医疗机构部门确认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应立即启动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防控指导意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尤其是发生疫情的班级的消毒处理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根据疫情需要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5、各项防控措施必须落实具体负责人、实施者、检查者,并做好每日每项工作的实施记录。

五、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在幼儿手足口并多发季节,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儿教师及家庭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我园多次召开了关于手足口病的全体教职工专题会议和关于手足口的家长专题会议。并向家长发放了手足口病的知识问答和防空知识问卷。问卷回收率和答题正确率达100%。这说明了我园的防控工作引起了家长对手足口病极高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在手足口病疫情未到来之前,我园保健医生就做好了预防工作。各班教师在非常时期坚持做到紫外线空间消毒;幼儿用餐具按照常规坚持一餐一消毒的原则;孩子进门前坚持用高锰酸钾泡手,接受老师的严格晨午检后方可进入班级;坚持执行幼儿园室外玩具及室外空间消毒制度并落实到人责任到人;针对旷课或请假的幼儿,班主任必须及时跟踪调查、排查,并做好记录;针对有病三天或三以上未入园的孩子班主任必须向其家长所要医院的病例证明和健康证明;针对外出游玩的孩子需在家休息一周后方可入园。

目前为止,我园未出现一例手足口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幼儿园

201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