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程序

2024-07-14 阅读 2692

一、目的

为了正确地进行本公司所有在生产、办公和生活活动中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确定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以便采取控制措施,中城投集团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特制定本程序。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施工(生产)活动及生活、办公区域及有关的相关方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三、职责

(一)?本程序主管领导为总工程师,主控部门为工程部/生产安全部,相关部门为各部门、分公司/项目经理部。

(二)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组织领导工作。

(三)?生产安全部具体负责组织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实施

工作。

各相关部门/项日经理部参与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控制和策划工作。

四、程序

(一)?公司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I.公司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指施由总工程师领导,工租都项目经

理负责自织。由生产安全部、综合部、预算合同部、财务部、项目部等部的

业技术人员和员工代表参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2.项日经理部由项目经理组织进行项目经理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

施策划,其成员由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工长、机管员、材料员、质检员等有

关人员参加。

(二)?危险源辨识的职责划分及流程:

..工程部/生产安全部负责基础施工、模板工程、脚手架、“三宝、四口”、“临

边防护”、施工临时用电、施工机具、消防、易燃气体等运行活动中及职业病

的危险源辩识的指导、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管理工作。

2.预算合同部负责物资采购活动川有毒有害物资采购、运输、贮存过程危险源

辩识的指导、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控制指施的管理工作。

3.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危

险源的辨识、评价利确定控制措施;。

4.办公室负贵办公区、生活区及公司总部办公区域的危险源辨识的指导、汇总、

分析、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沲工作;

5.项月经理部对所属施1现场(生产)?作业活动、生活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

风险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评价山币大风险因素,由项目经

理审核,上报公司批准。

6.生产“安全部对公司总部洲识的危险源和项片经理部上报的危险源、重大风险

因素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出公司重大风险因素。

(三)?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的泸围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日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的总目的在下,认

识和理解可能由组织活动过程所产的危险源,并确保对人员所产生的风险能够

得到评价、排序并控制至可接受程度

2.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组合本公司危险源类别为:

(1)?坠落、滚落,坠落主要指从高处坠落成从地面往坑中坠落,浪落主要指机

械、车辆滚落;

<2)?物体打击:主要指各种因素对人的打击政伤;

(3)?起重伤害:主要指因起重吊装时设备或起重指挥、操作不当造成对人的伤

害;

(4?)坍塌、倒塌:?主要指堆积物、脚手架、建筑物、起重吊装设备及塌方、滑坡等;

(5)?飞溅、落下:?包括物件落下伤人,砂轮的破裂,设备损坏零件飞溅等;

(6)?触电:?各作业场合、生活区用电和雷电击伤;

(7)?火灾;

(8)?交通事故:?包括办公车辆及成品、半成品运输车辆、场内机动车辆;

(9)?烫伤、冻伤;

(10)?爆炸;

(11)?机械伤害;

(12)?中毒窒息:?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13)?中暑;

(14)?安全管理缺陷;

(15)人的不安全行为:

(16)其它。

3.危险源辩识应考虑的因素:

(1)正常的作业活动和非正常活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程序》BHJG/C*004-2012非正常活动包括;

活动过程的临时更改、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

翻亲整修、极端(候条件、本公司基础设施或公用设施的损坏、临时安排的活动、其他

紧急情况。

(2)所有进入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相关方人员和来访者的活动;

(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

(4)已识别的源于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

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5)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6)由本作之或外界所提供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7)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8)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9)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法律义务;

(10)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

没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11)各作业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周围环境的干扰、影响,施工现场平面布

置及有毒有责作业部位,应急准备抢救设备、销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

(12)?工程所需成品、

半成品及原材料(?工具)?运输过程。

(四)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

1.询问和交流;

2.现场观察;

3.专家评议;

4.查阅有关记录;

5.安全检查表;

6.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评价法

7.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详见附求一:?LBC?法)等。

由公司生产安全部、项目经理部安全员分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评价,由

生产安全部汇总,报领导审批后,下发项目经理部。

(五)

危险源辨识的时间:

1.项目开工前和根据现场的情况变化随时辨识、完善;

2.公司在每年年初;

3.遇有特殊情况。

(六)?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的记录

1.各项目经理部对所属项目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安全员填写《危

险源辩识与风玲评价表》报送公司生产安全部,生产安全部对确定的重大危险

源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

2.公司生产安全部对汇总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表》及《重大危险源宵单》组织相关

部门讨论,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报送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分发

各相关部门、项目经理部。

3.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辩识与评价工作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将辩识与评价结

果填写《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表》,对确定的重大刚险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报送牛

产安全部,经生产安全部审定后,报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放给公司

各部门]。

(七)?重大风险因素的判定原则

1.直接判定:?以下几种情况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1)?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

(3?)相关方、员工合埋抱怨或要求;

(4)?紧急状态下的风险因素;

(5)?直接观察到的重大风险。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I.FC?法)?当D?160?时判定为重人风险。详见附录一:

1.EC?法。

(八)?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1.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的途径

(1)从根源上消除风险,不从事无法控制的危险作业;

(2)?用机械等其他方式代替人的危险作业;

(3)?制定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全可接受程度;

(4)?采用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5)?采用个体防护措施。

2.项月经理部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应体现在《施T组织设计》、传专项方案》与安全交底中,对重大风险因素需要制定月标和管理方案时,应制定月标或管理方案。对没有制定管理方案的重大风险因素需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了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具体体现在安全技术交底中。对一般风险需用《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评价法》程序、相关的耸理制度予以控制。

3.公司生“安全部、各级专(兼)?职安全员负责对本范围内的重大风险因素的控制进行监

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具体执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测量和监测控制程序》。

(?L?)对参加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人员的培训,由管理者代表聘请专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辩识与评价方法和专业知识的讲课、考核来完成,生产安全部负责做好记录,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十)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的更新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每年初进行评价更新,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及时更新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同时更新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1.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变化时;

2.公司体制变更、重组咐;

3.公司的生产活动内容或工艺发生重大变更时;

公经些宗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发生变更时:

5.项目经理部在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前,要预先辨识其存在

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

6.在新项日开工前或设i?发生重大变更时;

7.其它情况需要时。

五、附录:

附录一:危险源辨识、评价半定量分析LEC?评价法

附录二:?重大危险源清单

附录三:?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附录四:?秉大危险源监控情况登记表

?

中城投集团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危险源辨识、评价半定量分析LBC评价法

L?ikelihood?E*posure?Consequence)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

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为一且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

取半定量讣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

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1F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诚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

表1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正常

1

可能极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2?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表3?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

100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灾难、3~9?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15

严重,1~-2?人死亡或多人重伤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7

较重,一人重伤致残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

3

几人轻份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

1

轻伤,需要治疗救护,不造成财产损失。

D?(Danger)

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健是

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

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

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

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坏境;?分值在320?以

上的向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比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

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于以修正。

危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夜4?危险源危险程度(D)采用公式01.*E*C分分数值确定,其危险程度和等级

划分如下:

分数值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320

及其危险

5

160-320

高危危险

4

70-160

显著危险

3

20-70

一般危险

2

<20

稍有危险

1

评价实例:?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T序,为了评价这一

操作条什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内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

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阢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燥炸极限

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然气。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摩加热后使用,

致使三甘醇蒸气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宰内道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

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

生燃烧爆炸事故,斤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则

有:?D=?L,E?C=3*6*15=270?评价结论:?270?分处于160~320之间。危

险等级属“危险源等级为4?级,高度危险、制立即整改”的范畴。

篇2:项目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措施

项目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项目将采用专题会议的形式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操作程序执行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专题会议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安检总监、安全员、现场专业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和项目其他相关的管理人员参加,共同完成。项目组织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将参考本单位《常见危险源名录》,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

一、危险源辩识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考虑项目的各种活动:

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包括相关方提供部分)。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六种类型: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六种类型:物理性风险因素、化学性风险因素、生物性风险因素、生理及心理性风险因素、行为性风险因素、其他风险因素。

根据项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由项目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项目危险源台帐》,

并报项目经理审核确认。

二、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

直接判断法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相关方的合理要求、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直接察觉到的风险等。

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主要是以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性的大小,其表达式为: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风险性分值。

2.重大风险的判定依据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危险源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通过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评价总分≥160分的。

三、风险控制策划

项目针对评价出的重大风险采取响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选定从以下方面考虑:

首先是消除危险源;

其次是降低风险级次;

最后采取个体危险防护措施;

也可上述三种方式联合使用。

根据项目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由项目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项目重大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报项目经理审核确认。项目对未评价为重大风险的危险源维持本单位现有的运行控制,加强管理。

四、危险源与重大风险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项目应组织有关人员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

本单位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发生重大变化;

项目的产品、活动和服务发生较大变化;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

危险源与重大风险的更新工作参照上述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要求进行。

篇3: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

我矿存在瓦斯、煤尘、水、火、顶板、冲击地压六大矿井灾害的威胁,但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当前,我矿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矿井水1.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我矿为水文地质复杂型矿井,具有突水威胁。目前矿井开采的山西组7煤、9煤仍然受到灰岩水、顶板砂岩水、老空水和不良钻孔水等几类水害的威胁。某某煤矿在建井及投产以来,先后多次发生石盒子组分界砂岩、7、9煤顶板砂岩及太原组灰岩突水,其中水量较大的主要有:(1)主副井井筒揭露分界砂岩时,最大涌水量110m3/h,-500m东西石门及主副井清理斜巷揭露分界砂岩时,涌水量达60m3/h,目前主副井清理斜巷分界砂岩出水量仍然维持在25m3/h左右;(2)1991年5月7105工作面发生封闭不良的Z14钻孔导通4灰含水层突水事故,最大涌水量达80m3/h;1997年9105工作面揭露Z14钻孔时再次发生突水,最大涌水量50m3/h;(3)1994年10月9403工作面揭露水16钻孔发生4灰含水层突水,最大涌水量达120m3/h;(4)1994年9404工作面材料道掘进时,由于巷道靠近浅部,9煤顶板砂岩裂隙发育,富水性强,最大涌水量达45m3/h,该面回采时,工作面顶板砂岩涌水量达70m3/h以上;(5)2000年3月位于-500东翼延深采区的首采面7107回采到向斜轴部时,发生顶板砂岩及分界砂岩突水,最大涌水量达458m3/h,导致工作面两次被淹,在工作面顶水开采的4个多月内,正常涌水量在200m3/h左右,20**年5月、2004年2月及2005年10月位于该向斜部位的7109、7111工作面及7113工作面均发生了顶板砂岩掉水,最大涌水量达400m3/h;(6)20**年10月,位于F9大断层上盘附近的7413工作面发生顶板砂岩掉水,最大涌水量达150m3/h;(7)1997年4月西风井-290回风巷在9煤顶板层位发生陷落柱突水事故,突水水源位于4灰含水层,瞬时最大涌水量达1631m3/h,导致西风井被淹。(8)-500m水平F11以西区防构造突水。F11以西区是全矿井富水最好的区域,也是全矿井断层、陷落柱最发育的区域。因此,矿井水是我矿重点的危险源。1.2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我矿矿井水害隐患主要有七煤顶板砂岩水、老塘水、灰岩水、陷落柱水、断层水、不良钻孔水以及冲积层空隙水。根据二00七年矿采掘工作面生产计划,对各采掘工作面不同的水害要采取不同的防治工作方法。1、防顶板砂岩涌(突)水(1)研究东一采区7煤顶板砂岩“导水裂隙带”范围内砂岩含水层层数、厚度、水压及富水性,分析顶板砂岩涌(突)水规律。(2)对新采区的首采工作面和强富水区、强富水带回采工作面以及构造裂隙较为发育的回采工作面,回采前应认真编制探放顶板砂岩水工程设计,提前采取电法勘探的方法探明工作面顶板砂岩富水区,采取超前打钻疏放。(3)对新采区的首采工作面和富水区工作面,预计其回采期间的涌水量,根据涌水量的大小,因地制宜,布置专门放水巷,在工作面低点设临时排水系统。2、防老空(老硐)涌(突)水(1)采区、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在砌密闭墙时应留设放水口。(2)搞清楚老空(老硐)水的溢出量以及积存范围、积存水量、积存水压的图纸资料,圈定警戒线和探水线。(3)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探放水原则,编制探放水工程设计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认真组织施工并严格落实到位。3、封闭不良钻孔涌(出)水对穿过煤层顶底板主要含水层的封闭不良或未封闭的钻孔建立台帐,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对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威胁程度。采掘工作面遇到钻孔之前,可分别采取扫封孔、探放、留设防隔水煤柱等安全可靠的防治措施。4、防断层涌(出)水(1)预测或核准断层产状与采掘工作面的空间几何关系,及时分析断层带含(导)水性及其两盘含水层的富水性。(2)巷道掘进通过导水或可能导水断层之前,按规定均要编制专门探放水工程设计及安全施工措施,认真组织实施。(3)按规程规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按管理权限上报主管部门审批。5、防9煤底板太原组灰岩涌(突)水矿井开采西三、西四山西组9煤时,主要是预防底板太原组4灰承压含水层水的突水问题。由于目前西区4灰水头较高,开采9煤工作面与底板4灰承压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小于实际水头值时,回采前需采用物探、钻探手段探查,采用疏水降压的措施,把4灰水头值降到安全水头值以下,才能回采。到2007年元月底,在西四-290m回风道已经施工4个放水孔,计划到2007年年底施工完-376水平以上放水钻孔。开展9煤底板突水机理研究,在工作面回采之前,采用物探、钻探手段探查,查清该工作面9煤到4灰间距、4灰的富水点,确认底板无隐存导水沟、无导水陷落柱后,方可进行回采。6、防陷落柱突水根据矿井地质构造形态和陷落柱赋存情况,认真分析陷落柱的发育规律,并超前采取防探措施。对井田内地震勘探及开采揭露的陷落柱,研究其形成规律,分析其含水性。采取留设防隔水煤柱等措施进行处理。1.3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的评估根据某某煤矿井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类比已发生的水害事故的正反经验,结合我矿防治水工作实际情况,对我矿水害重大危险源评估为:1、冲积层空隙水水害危险度为Ⅰ,轻度危险2、矿井顶板砂岩涌(掉)水水害危险度为Ⅱ级,中度危险3、矿井老空(老硐)涌(突)水水害危险度为Ⅱ级,中度危险4、矿井封闭不良钻孔涌(出)水水害危险度为Ⅰ级,轻度危险5、矿井断层涌(出)水水害危险度为Ⅰ级,轻度危险6、矿井9煤底板太原组灰岩涌(突)水水害危险度为Ⅱ级,中度危险7、矿井陷落柱突水水害危险度为Ⅱ级,中度危险矿井主要水害是7煤顶板砂岩水、9煤底板4灰水、老空(老峒)水、陷落柱水,按矿井突水事故危险程度评价,其危险值为7,见附表1,矿井突水事故为Ⅱ级,中度危险。?附表某某煤矿突水事故危险程度评价表(1)序号评价因素矿井实际情况因素值1水灾预防计划水灾预防计划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但有少数次要内容不符《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12水文地质资料矿井水文地质图纸、台帐齐全,按《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要求,少数次要内容、参数、完整性欠规范。13水文地质构造状况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24排水能力矿井排水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运行情况良好。05领导执行安全第一方针五项制度(规定)齐全,其中个别项目基本落实。16矿井探水能做到有疑必探,老空(老硐)积水放水效果良好,但7煤矿井充水性图图幅不全。17工人对防治水知识掌握情况工人都经过了专业技术培训,但抽查考核中有个别不达标。18防水煤柱留设防水煤柱留设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0综合因素矿井属Ⅱ级,中度危险71.4矿井透水的预兆1、巷壁“挂汗”。2、巷壁“挂红”。3、水的气味和颜色有变化。4、空气变冷。5、煤层遇有积水渗透变得发潮、发暗、无光彩。6、发生雾气。7、水叫。8、巷道发生透水之前,岩石裂缝中往往夹有淤泥,顶板滴水和淋水,压力明显增加,岩石膨胀,底板鼓起,片帮冒顶,巷道断面变小,支架变形等等。1.5事故容易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1、事故容易发生的地点:7115工作面回采到向斜轴部时容易出现顶板掉水、西风井-290m回风道在掘进到导水断层或陷落柱时容易把掘进工作面淹没、临近断层、钻孔、老塘、溶洞和富水区的采掘工作面;在四灰中掘进的巷道,由于四灰为双楼矿一个主要含水层,在揭露四灰前必须提前探明其富水情况;采煤工作面初放期间;沿空留巷的掘进工作面等。2、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造成人员伤亡,工作面、采区甚至整个矿井被淹。1.6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1、现场人员如发现回采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出现有水情变化,必须迅速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避免水灾事故的发生。2、迅速将突水地点、性质、突水量、影响范围汇报调度室,调度室根据汇报情况,立即通知受灾威胁区人员撤离。3、若受灾人员位于独头上山巷道,下部巷道已基本充满水时,不可乱闯,应打开压风闸阀,等待救援,若人员在其他巷道,应沿水流流向的反方向撤至高标高的巷道,然后沿水灾避灾路线撤出威胁区。4、救灾指挥部根据灾情立即制定排水方案,并付诸实施。5、-500m水平中央泵房现有排水能力只能满足现有矿井生产的正常涌水量。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990m3/h,抗风险能力较低。2煤层自燃发火2.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我矿属于不易自燃煤层。根据鉴定报告,我矿7煤、9煤自燃倾向性均为三类、最短发火周期为1-3个月,为不易自燃发火的矿井。但从历史上看,我矿井下发生过自燃发火事故。2003年5月,我矿7414工作面结束回收时,发生了煤层自燃事故,经过抢险,安全地回收完毕,进行了封闭。因此煤层自燃发火是我矿一个危险源。2.2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针对我矿防灭火状况,我矿采取以下防灭火措施,杜绝自燃发火事故。1、矿井井下建有两个集中注浆站,即-500m水平东一注浆站和-500m水平西二注浆站,注浆系统管路直径均为100mm,敷设注浆管路计3922m,两注浆站各配有1台水枪;-500m水平东一注浆站浆池容积为33m3,制浆能力均为66m3/h;-500m水平西二注浆站浆池容积为22m3,制浆能力均为60m3/h;同时,井下还设有一个流动注浆站,配有注浆泵1台。井下消防系统与防尘系统共用同一条供水系统,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齐全。2、对穿层巷道见煤点作为防火重点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氧化自燃。3、工作面正常回采过程中,两道应及时回料,两道不得拖后于工作面切顶线,以便减少采空区漏风、缩短“三带”距离。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及时回料,以便通风部门在工作面结束45天内进行封闭、注浆。4、确定通风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采区的风压均衡,减少采空区漏风。5、根据井下采掘接续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火普查路线,严格按普查路线措施要求,逐条落实兑现。严格规定普查路线,做到月有重点、旬有分析、周有全面普查,责任到人。6、对有自然发火隐患的地点加强检查,必要时进行注浆、封闭、喷浆堵漏风、注氮等,防止煤炭自燃事故的发生。7、按规定设置了井上、下消防材料库,-500m水平和-750m水平各设立1个消防材料库。要管理好井下消防材料库,其消防材料种类和数量必须符合要求。但井下消防材料库没有配备消防列车。8、配备了专门的防火普查人员,并执行专用防火记录簿。坚持使用气相色谱分析仪,为井下发火疑点和回采工作面进行气体分析。严格执行发火预报制度。9、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编制综放工作面防火措施。10、采用均压措施,与回采工作面相邻的采空区保持压力平衡,减少漏风。11、进一步采用防灭火新材料,防治自燃发火。12、加强对防灭火的检查分析,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13、在工作面上、下隅角处挂风障、拆卸锚杆托盘、砌挡风墙、注防灭火剂、注浆、喷洒阻化剂等方法防止煤炭自燃,并加强检查。14、在工作面两道防尘管路末端安装2寸消防栓,并分别配备不少于工作面长度的消防水龙带。2.3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的评估某某煤矿开采煤层为7、9层煤,2004年由重庆煤科分院进行了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7、9层煤均为三类,均属于不易自燃煤层,但根据矿井实际情况,7414工作面有过自然发火史。矿井制定了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采掘作业规程中均编写了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制订了井上、下防火计划措施,编制了采区防灭火设计。建立了定期查火预测预报制度,对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发火可疑地点定期采集气样进行化验分析。防灭火系统评价:消防系统和注浆系统完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基本齐全;防灭火制度、措施计划齐全;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封闭注浆和高冒区注浆措施基本得到落实。因此我矿煤层自燃发火危险等级为Ⅰ级,轻度危险。见表2附矿井火灾事故危险程度评价表(2)名称评价因素矿井实际情况因素值?矿井火灾事故危险程度评价领导执行安全第一方针五项制度基本落实。1预防煤层自然发火预防煤层自然发火基本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1井下消防和洒水系统井下消防和洒水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1矿井可燃材料管理井巷支护材料完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没见乱仍用过的棉纱等可燃物的现象。1机电设备和硐室的安全保护装备机电设备和硐室的安全保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0机电工人素质符合规程要求。0机电设备失爆率机电设备失爆率=00放炮员素质放炮作业符合作业规程要求。0评价结论危险等级:Ⅰ级?轻度危险2.4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1、井下任何人员发现火灾,必须在第一时间利用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直接灭火。2、在采取灭火措施的同时,指定专人立即汇报调度室。3、切断受阻区域的电源(局部通风机不停止运转)。4、迅速撤离灾区,当人员位于火灾事故点上风侧,人员迎风撤离危险区,当人员位于火灾事故地点下风侧,迅速戴上自救器,绕捷径进入新鲜风流,,迎风撤离危险区。5、救灾指挥部根据火灾地点,影响范围,受灾人员分布状况,确定救灾通风方法。6、救护队根据指挥部命令立即实施灭火救灾,行动既快又轻,灭火顺序由外缘向中心逐步进行。3瓦斯3.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1、2006年7月鉴定结果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64m3/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17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45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1.61m3/min。为低瓦斯矿井。2、我矿虽为低瓦斯矿井,但我矿井下还有不少盲巷和采空区,盲巷和采空区内可能积聚大量的瓦斯,盲巷数量多,增加瓦斯管理的难度,启封盲巷有一定的危险性。采空区管理不好会造成瓦斯泄露。所以瓦斯管理不容忽视,特别是对盲巷、高冒区、采空区等易积聚瓦斯的地点,要加强瓦斯和氧气检查,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因此瓦斯是我矿一个危险源。3.2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1、矿井生产期间,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有关规定。2、严格执行“以风定产”原则,确保所有采掘工作面及机电峒室风量均符合规定要求。3、加强风门管理,井下所有的永久性风门全部安装风门弹簧连动闭锁装置和可视窗,主要风门安装风门语音报警装置,通车风门实现自动风门。4、在矿井检修期间进行反风演习,以便检验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提高矿井抗灾、救灾能力。5、矿井生产期间,必须做到每五天测定一次井下所有用风地点的风量,每两天巡回检查一次井下所有地点的通风设施,当班瓦斯员每班检查一遍本区域的通防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处理,确保井下所有地点“通防”设施齐全完好、风量符合规定要求,杜绝无风或微风巷道。6、加强回采工作面两道管理,确保回采工作面有足够的通风行人断面,杜绝两道风速超限现象。7、工作面回采期间,风量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风量不足,工作面严禁生产。8、工作面在回柱放顶或移架前必须将两道的锚杆螺母及托板提前卸掉,卸掉后及时打好中柱,防止上下隅角拖后于切顶线。回采工作面上(下)隅角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为有效的防止工作面上(下)隅角瓦斯超限现象,每一个回采工作面上、下隅角都必须配备风障,并正常使用。9、加强局部通风管理,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头风袋出口距迎头距离不大于5米,岩巷掘进头风袋出口距迎头距离不大于8米,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巷道的风速不得低于0.25米/秒,岩巷掘进巷道的风速不得低于0.15米/秒。10、一般情况下不得采用串联通风,无法避免的必须制定专门的措施,按规定报批并严格执行。串联通风次数不得超过规定。11、加强巷道贯通管理,每次巷道贯通前必须制定专门措施并严格审批。严格执行《规程》和原煤炭部153号文件规定。实行巷道贯通的三级管理,当巷道贯通后,必须及时合理的调整通风系统。12、必须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时,严格按《规程》有关规定检查汇报,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和“瓦斯员五合一责任制”,以及现场交接班、双汇报制度。13、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在所有的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头均使用轴流式局扇,安装“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双瓦斯传感器”,有效杜绝无计划停电停风现象发生,保证了安全生产。14、加强盲巷管理,巷道掘进时做到有掘必透,掘进巷道中严禁出现超过3米的独头,一经发现必须及时封闭或供风,防止造成瓦斯事故,严禁一台局扇同时向两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15、盲巷启封等恢复供风、排放瓦斯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并按排放瓦斯的三级管理规定严格执行。3.3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的评估我矿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三人联锁放炮制度”、“瓦斯员五合一责任制”、“工作面四点检查法”和瓦斯检查的相关规定,对瓦安员实行严格考核,制定瓦斯动态考核办法和瓦安员未位淘汰制度等。目前,我矿瓦安员人数能满足所有工作场所的瓦斯检查需要,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瓦斯报表按规定报送矿长、总工程师审阅、签字,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进行了处理。我矿制定并贯彻执行了《某某矿瓦斯检查制度》、《便携仪维修、检查管理制度》、《瓦斯断电仪维修、检查管理制度》。建立了安全监控系统,对安全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验及维护,并做好记录。便携仪设专人发放、维护,管理符合要求,有记录可查。我矿具有较完整的通风系统,矿井通风能力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矿井瓦斯管理制度完善,落实较好。我矿瓦斯危险程度为Ⅰ级,轻度危险,见表3。附矿井瓦斯事故危险程度评价表(3)名称评价因素矿井实际情况因素值矿井瓦斯事故危险程度评价领导执行安全第一方针五项制度基本落实1矿井等级低瓦斯矿井1井下通风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但有少数内容不符合要求1采区通风状况采区通风管理完善,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但有少数内容不符合要求1矿井瓦斯管理全部符合矿井瓦斯管理等级制度0栅栏管理井下所有盲巷、报废巷或采空区虽均打上栅栏、警示牌2机电设备失爆率机电设备失爆率=00放炮员素质放炮作业符合作业规程要求0瓦斯检查员素质瓦斯检查员全部经培训,责任心强、素质好。0评价结论危险等级:Ⅰ级轻度危险3.4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1、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立即切断灾区电源,注意停电操作应由灾区以外配电点进行,以防断电火花引爆瓦斯或煤尘。2、撤出事故威胁区域人员,现场撤人工作在现场管理人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下进行。处于进风侧人员迎风撤离危险区,处在回风侧人员立即戴上自救器,绕捷径进入新鲜风流,迎风撤出危险区。如果在自救器的有效使用时间内撤不出灾区时,应利用现场一切可利用的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护队救援。3、为避免冲击波和高温的伤害,危险区域人员应用湿毛巾保护面部和口鼻,躺在水沟一侧。4、救护队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立即实施救灾,救灾以抢险遇险人员为主,本着“先活后死,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救护队员行动要轻,以免扬起煤尘。5、发现火源,首先进行灭火,防止二次爆炸发生。6、救护队员穿过支架破坏地区或冒落堵塞地区时应架设临时支护,以保证队员在这些地点的往返安全。7、迅速恢复被破坏的通风系统,排除有毒有害气体。4煤尘4.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经煤科总院重庆分院鉴定,我矿山西组七、九煤煤尘均有爆炸性。这是我矿又一重大危险源。煤尘爆炸指数:7煤为36.55%,9煤为35.06%。4.2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1、认真执行集团公司规定的每月逢八除尘日活动,组织有关单位集中进行防尘活动,消除防尘死角、清除积尘、整理防尘设施。2、对易产生积尘的地点如转载点等,增加净化设施、缩短洒水防尘周期、以及定期冲刷等措施。3、煤机必须有完好的内外喷雾,无完好内外喷雾的煤机不得下井。对综采工作面架下喷雾加强管理,发现损坏、堵塞等必须及时更换和处理,工作面放顶、割煤期间坚持使用架下喷雾。4、皮带机道、工作面两道、掘进迎头及各机电峒室每季度进行一次喷水试验,保证其水量、水压符合《规程》要求。5、逐步推行防尘自动化,综放工作面移架放顶煤喷雾、转载点喷雾、放炮喷雾、耙装喷雾、净化喷雾均实现自动化。6、积极推行回采工作面超前深孔注水工作,对9113、7115、7421、9503等工作面采用长孔注水与短孔注水相结合的注水方式,保证煤层全水份基本达到要求。7、实行防尘区域包保管理办法,把防尘工作分单位、分区域进行承包,本着“靠近谁谁承包,谁使用谁承包管理”的原则,各单位要管好、用好本单位管理区域内的防尘设施,落实责任,提高防尘效果。8、我矿有防尘供水水源5个,总供水能力为170m3/h,满足矿井70m3/h的需要。矿井共有防尘管路67150m。主干路管路为一趟直径125mm的防尘管,从地面经东风井至-260总回风道,然后进入各个采区进行供水。西四采区暂时为开拓,用2寸管路供水。服务于综采工作面的防尘管路直径为100mm,服务于炮采工作面的防尘管路直径为75mm,供水管路敷设符合规定要求。井下各转载点全部安装自动喷雾,煤巷掘进安装放炮喷雾和净化喷雾两道,岩巷掘进安装放炮喷雾和扒装喷雾,采煤工作面两道距安全出口30mm各安装净化喷雾一道。所有的喷雾装置都达到封锁全断面的效果。制定并贯彻执行《综放工作面综合防尘措施》、《炮采面综合防尘措施》、《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措施》。井下各主要巷道、采区巷道、采煤工作面两道、煤和半煤巷掘进工作面都按规定安装隔爆水棚。4.3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的评估矿井综合防尘设施齐全、防尘设施状况基本完好,正常进行粉尘浓度测定。煤层注水采用长孔与短孔相结合的注水方式,长孔钻孔长度平均达40m,并按要求进行了水分化验,矿井防尘系统完善,防尘设施齐全,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我矿煤尘危险程度为Ⅰ级,轻度危险,见表4。附矿井煤尘事故危险程度评价表(4)名称评价因素矿井实际情况因素值矿井煤尘事故危险程度评价领导执行安全第一方针五项制度基本落实1煤尘爆炸性强爆炸性3矿井防尘洒水管路系统矿井防尘洒水管路系统齐全、完好0综合防尘措施综合防尘措施齐全1防尘管理制度防尘管理制度完善全部符合要求0隔爆措施隔爆设施的安装基本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1机电设备失爆率机电设备失爆率=00放炮员素质放炮作业符合作业规程要求0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健全,专业人员充足0评价结论危险等级:Ⅰ级轻度危险4.4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1、当发生煤尘爆炸时,立即切断灾区电源,注意停电操作应由灾区以外配电点进行,以防断电火花引爆瓦斯或煤尘。2、撤出事故威胁区域人员,现场撤人工作在现场管理人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下进行。处于进风侧人员迎风撤离危险区,处在回风侧人员立即戴上自救器,绕捷径进入新鲜风流,迎风撤出危险区。如果在自救器的有效使用时间内撤不出灾区时,应利用现场一切可利用的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护队救援。3、为避免冲击波和高温的伤害,危险区域人员应用湿毛巾保护面部和口鼻,俯卧在水沟一侧。4、救护队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立即实施救灾,救灾以抢险遇险人员为主,本着“先活后死,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救护队员行动要轻,以免扬起煤尘。5、发现火源,首先进行灭火,防止二次爆炸发生。6、救护队员穿过支架破坏地区或冒落堵塞地区时应架设临时支护,以保证队员在这些地点的往返安全。7、迅速恢复被破坏的通风系统,排除有毒有害气体。5顶板5.1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我矿现在开采7层煤和9层煤,7层煤顶板为砂质页岩、砂质泥岩。9层煤顶板为砂岩,顶板分类为:7层煤顶板为Ⅲ级3类,9层煤顶板为Ⅱ级2类。但由于我矿地质构造及其复杂,顶板岩性变化大,局部泥岩发育,断层多。因此顶板也是影响我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大危险源。5.2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1、矿要成立以生产矿长为组长,采掘、安全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有关部(科)室参加的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科);各基层区队的班组,均要设立安全检查员;各基层区队应根据地质部门提供的工作面地质预报,对月度顶板关键提出管理计划,并有总结。2、建立健全各级顶板管理的责任制⑴矿长对本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定期听取有关人员及部门对顶板管理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组织制定岗位责任制,主持召集顶板管理办公会及工作会议,及时作出决策和下达指令。(2)矿总工程师对本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负责配备技术力量,确定岗位责任、开展科研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组织编制顶板管理、矿压观测计划和安技措资金计划,参加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3)矿分管生产副矿长对顶板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督查各级顶板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组织实施顶板管理各项措施,不断改进顶板管理工作,参加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4)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工程师对本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和落实顶板管理的技术措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审查作业规程,审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按时组织召开顶板分析会。(5)矿安全监察部长对本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监察责任,健全和落实岗位责任制。(6)矿安全监察部技术负责人对本矿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监察责任;安监人员要按三大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认真检查顶板管理工作及规程措施的执行情况,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7)矿生产技术部是顶板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顶板管理技术指导;负责制定并落实集团公司顶板管理措施;协助矿井编制矿压观测方案,分析顶板活动规律,为科学管理顶板提供依据,定期分析顶板变化动态,有针对性地控制重点、难点;组织学习推广顶板管理先进经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参加矿副总工程师召开的顶板分析会,做好顶板管理的质量标准化工作;组织区、队开展顶板管理竞赛活动。(8)加强各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制,设计部门要把好设计关,设计方案要有利于顶板管理;地质部门要加强地质工作和水文预测预报,摸清地质变化,及时提供地质条件变化资料,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顶板管理措施;技术中心要把顶板管理及推广新技术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计划,对重大课题组织攻关;规划部门每年都要编制年度顶板管理安技措资金计划;供应部门要及时按质按量提供顶板管理所需的设备及材料;职工教育培训部门要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顶板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3、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顶板管理实施细则》、采掘工作面的作业规程。4、矿必须建立正常的顶板管理活动制度。矿每月召开一次顶板分析会;矿采煤、掘进、生产准备、巷修等专业与安监部门每周召开一次顶板分析会;区队每天分析一次顶板管理情况。每次顶板分析会议都要有记录。5、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省煤炭管理部门及集团公司等颁发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施工和检查验收,不合格工程必须立即整改。6、矿安全监察部要建立顶板管理统计分析表及事故档案,严格事故分析制度。工伤和死亡事故发生后,必须按规定向上级汇报。7、矿必须成立矿压观测机构,负责编制矿压观测设计及日常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及时为编制采区设计和工作面作业规程提供矿压观测资料。8、大倾角工作面的回采管理(1)倾角≥25°的工作面,在沿倾斜方向必须设挡网,防止煤(矸)窜出刮板输送机伤人;煤壁机道上方每隔20m(综采15架)必须设挡板或挡帘,并可靠生根;人行道每隔20m设挡板,档板高度不得低于0.6m,且能便于行人通过;下出口在运输顺槽正对工作面运输机头处必须设挡板或挡网,防止煤矸滚落伤人。(2)在倾角≥25°且采高≥1.6m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靠煤壁的两排正规支柱都必须使用钢性支柱联柱器;其余采高≥1.3m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靠煤壁的两排正规支柱必须有防倒柱措施。(3)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采高≥2.3m或倾角≥25°且采高≥1.6m时,在切顶线侧架设一趟首尾相接的倾斜架棚,架棚梁使用木料时,圆木一面剖成平面,厚度≥160mm,使用其它材质的架棚梁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并报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9、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柱径为100mm的不得小于90kN,柱径为90mm的不得小于75KN,柱径为80mm的不得小于60KN。对于软岩条件下初撑力确实达不到要求的,在制定措施、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必须报集团公司审批。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的支柱比例不得小于70%,严禁出现连续三棵及以上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低于规定值。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最低不得小于50kN,并有专职补液工二次补液,其泵站压力不得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压不得小于30MPa,初撑力不小于规定值的80%。测压时无压力显示的单体液压支柱视为失效支柱,必须立即更换。10、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要制定初放措施,并成立以生产矿长为组长的初放领导小组。初次放顶前,初放领导小组要组织有关人员现场会审,在确认现场条件符合放顶要求时,方可按措施进行初次放顶。下分层工作面、切眼曾大面积冒顶的工作面、切眼放出时间较长的工作面、大倾角等特殊地质条件的工作面初次放顶前要上报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和安全监察部备案。初放期间必须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分三班现场把关,并有初放记录。初放结束要由初放领导小组现场认定,批准后方可结束初放工作。11、采掘工作面遇下列情况之一现场施工人员应先撤离,并向当班区、班长和调度室汇报:工作面控顶区内顶板发出响声、掉碴、煤壁片帮增多、顶板出现裂缝、离层、漏顶、瓦斯涌出量增加、顶板淋水量明显增加。12、特殊条件下的顶板管理(1)当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或破碎,过老硐、断层、陷落柱、高冒区、含水钻孔、原有煤柱、留顶煤或托伪顶开采、停产以及调面时,都必须制定专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批准。区队干部应跟班把关,并组织有经验的工人进行操作。(2)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顶梁与顶板应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7°,并接顶严实,在处理支架上方冒顶、倒架以及更换支架或拆修支架顶梁、立柱、底座箱等大型部件时,都必须制订专门措施,报矿分管副总工程师批准。13、矿井要对顶板动态进行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结果报矿生产技术、安全部门及工区有关领导。生产技术、安全部门及工区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接到监测结果后,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监测结果中反映出的一般问题,要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责成工区实施。对监测结果中反映的重大问题,如老顶初次来压、支护质量差等,生产矿长或生产副总工程师要组织技术、安全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对监测中发现的紧急情况,如大面积支柱阻力上升较快,安全阀开启卸载,顶底板移近量突然大面积增加等,监测人员要立即通知当班区、班长采取措施并向调度室汇报,必要时先将工作人员撤出危险区。14、掘进工作面必须坚持使用撅顶道和安全点柱,支护必须及时跟到迎头,确保不空顶作业。15、要经常分析现场顶板情况,及时选择科学合理的支护工艺和技术参数,提高巷道支护工程质量。5.3发生顶板事故的征兆1、顶板发出响声。2、顶板掉渣。3、片帮煤增多。4、顶板裂缝。5、漏顶。6、顶板出现离层。7、有淋水。8、金属支柱活节下缩。9、支柱钻底量明显增大。5.4事故容易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1、顶板事故容易发生的地点有:过地质构造带的采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料期间、采煤工作面端面距和老塘悬顶超过规定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大倾角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采煤工作面初放和收作期间、失修的巷道等。2、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影响生产并造成人员伤亡。5.5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1、局部冒顶的处理方法(冒顶范围不大、工作面没有被堵死、矸石暂时停止冒落):(1)、先观察顶板动静,敲帮问顶,加固冒顶区域附近的支架,清理好退路。(2)、采取打撞楔、掏梁窝、加探板梁或铰接顶梁的方法进行处理,棚梁上的空隙要接实瞒严。(3)、清理好浮煤、浮矸,支护好棚梁,打好贴帮柱,将帮背严。(4)、施工时由上而下、由外向里进行,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观察顶板。1、较大型冒顶的处理方法:(1)、由外向里加固整理冒顶区域附近的支架,清理煤矸,保证后路畅通。如锚杆支护巷道,必须从冒顶区域起向外15米提前扶定型棚。(2)、如矸石破碎,可根据现场情况从一帮沿输送机清理出一条小巷道,用“人”字型棚支护,小巷道开通后,可开输送机出矸,再架棚。架棚由外向里逐棚进行,棚上用方木接实。2、如冒顶范围大,上述方法无法通过时,可重开一条巷道绕过冒顶区。6冲击地压6.1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我矿对7煤和7煤顶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及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表明,我矿7煤为具有强冲击倾向性的煤层;7煤顶板为弱冲击倾向性的岩层。6.2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一、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必须编制专门设计报集团公司批准。在有冲击地压的煤层中,采掘工作面临近大型地质构造、采空区或通过其它集中应力区以及回收煤柱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二、矿应有专人负责防治冲击地压的工作。同时应逐步装备微震、地音监测装置,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工作。三、开采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的采掘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防治冲击地压基本知识的教育,熟悉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条件和征兆及应急措施。四、每次发生冲击地压后,必须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记录好发生前的征兆、发生经过、有关数据以及破坏情况。(填写“严重冲击地压记录卡”)五、防治冲击地压的一般措施1、开拓开采和巷道及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要求:(1)、开拓集中巷道及永久峒室应布置在岩层或无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中,开采有严重冲击地压的厚煤层,所有巷道都应布置在应力集中圈外。(2)、开采煤层群时,首先开采无冲击地压或弱冲击地压煤层,作为保护层。(3)、采煤工作面应先采向斜轴部或盆地底部,背向断层。背向采空区推进,避免形成孤岛煤柱等应力集中。(4)、在一个或相邻的两个采区中,同一煤层的同一阶段在应力集中的影响范围内,不得布置两个工作面同时相向或相背回采。如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在相距30m时,必须停止其中一个掘进工作面,。以免引起严重冲击地压危险。(5)、停产3天以上的采煤工作面,恢复生产的前一个班内,应鉴定分析可能发生冲击地压危险程度,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6)、在三面或四面采空区所保围的地区和构造应力区、高应力区进行开采或回采煤柱时必须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的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7)、选择不留煤柱、少掘巷道避免大面积悬顶的陷落法管理顶板,并提高切顶支架的工作阻力。采空区中所有支柱都必须回净。(8)、对无自燃倾向的缓倾斜或倾斜煤层可采用无煤柱护巷。(9)在有严重冲击地压煤层中开采时,在采空区不得留有煤柱。如必须留有煤柱时,煤柱形状应规则,不得有锐角处,并应将煤柱的位置、尺寸以及影响范围标在采掘工程图上。(10)、掘进巷道应根据顶板岩性在顶板稳定地区可采用宽巷掘进(不小于6m)或沿采空区边缘掘进巷道。2、巷道支护和顶板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1)、巷道支护应采用带拉杆的可缩性金属支架,严禁采用混凝土支架和金属刚性支架,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支架间必须插严背实。(2)、采煤工作面应采用冒落法管理顶板,并尽可能地采用液压支架或液压支柱。(3)、采煤工作面必须加强上下端头支护和工作面前方巷道和后方切顶线地支护强度,在断层破碎处要垂直断层打戗柱,断层两侧加木垛,支柱要戴帽穿鞋。(4)、长壁单体支柱工作面,其支护密度必须保证满足顶板压力需要的最大支护强度和稳定性,并应有整体性结构。3、放炮工作必须符合下列规定要求:(1)、放炮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2)、延长躲炮时间,不少于30分钟。(3)、加大放炮撤人范围,放炮时在半径150m范围内,不准有人。(4)、躲炮地点必须在宽敞处,支架完整、牢固的安全地点。(5)、必须规定发生冲击地压时撤人避灾路线,人员不得撤至回风流或巷道交叉口处。六、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措施:(1)、建立冲击地压危险的预测预报制度,并规定煤粉指数法、微震法和地音法等预测方法的实施时间、地点、危险指标数值。(2)、采取煤层注水卸压、钻孔卸压、爆破卸压(包括超前松动爆破、诱发爆破)、顶板注水或强制放顶等减缓应力集中程度的各项具体措施,按《规程》规定执行。6.3发生冲击地压事故的征兆1、突发性:一般没有明显的宏观前兆而突然发生,难于事先准确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2、瞬间震动性:冲击地压发生过程急剧而短暂,象爆炸一样伴随有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震动,重型设备被移动,人员被弹起摔倒,震动波可以达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3、巨大的破坏性:冲击地压发生时,顶板有瞬间明显下沉,底板突然开裂甚至接顶;常有大量煤块和上百立方的煤体突然破碎并从煤壁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生产损失。6.4事故容易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1、事故容易发生的地点:冲击地压经常出现在采煤工作面向老采空区推进时,在距采空区15~40m的应力集中区内掘进巷道,两个工作面相向推进时及两个近距离煤层中的两个采煤工作面同时开采时;坚硬厚层基本顶折断时;开采煤柱容易引起冲击地压,特别是回收煤柱的工作面接近采空区时;冲击地压经常发生在向斜轴部,特别是构造变化区、断层附近、煤层倾角变化带、煤层褶皱、构造应力带。2、事故造成的后果:冲击地压发生时,顶板有瞬间明显下沉,底板突然开裂鼓起甚至接顶:常有大量煤块和上百立方的煤体突然破碎并从煤壁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生产损失。冲击地压还会引发或可能引发其它矿井灾害,尤其是瓦斯、煤尘爆炸、水灾以及火灾,干扰通风系统,严重时造成地面震动和建筑物破坏等。6.5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1、发生小型冲击地压时,即从煤壁抛洒出少量煤体,经矿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记录好发生前的征兆、发生经过、有关数据以及破坏情况。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时,即安排清理巷道内的积煤恢复生产;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时,安排调度室通知救护队抢救伤员,恢复损坏设备,及时安排生产,以将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2、当发生大型冲击地压时,即发生冲击地压时,抛洒出的大量煤体将巷道严重堵塞,且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在经矿防冲办人员现场鉴定无危险时组织恢复通风、供电,组织抢救伤员,恢复设备。当冲击地压造成巷道冒顶的情况下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⑴、发生冲击地压造成巷道局部冒顶的处理方法(冒顶范围不大、工作面没有被堵死、矸石暂时停止冒落):①先观察顶板动静,敲帮问顶,加固冒顶区域附近的支架,清理好退路。②采取打撞楔、掏梁窝、加探板梁或铰接顶梁的方法进行处理,棚梁上的空隙要接实瞒严。③清理好浮煤、浮矸,支护好棚梁,打好贴帮柱,将帮背严。④施工时由上而下、由外向里进行,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观察顶板。(2)、发生冲击地压造成巷道较大型冒顶的处理方法:①由外向里加固整理冒顶区域附近的支架,清理煤矸,保证后路畅通。如锚杆支护巷道,必须从冒顶区域起向外15米提前扶定型棚。②如矸石破碎,可根据现场情况从一帮沿输送机清理出一条小巷道,用“人”字型棚支护,小巷道开通后,可开输送机出矸,再架棚。架棚由外向里逐棚进行,棚上用方木接实。(3)、如冒顶范围大,上述方法无法通过时,可重开一条巷道绕过冒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