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脚手架上发生伤亡事故预防措施

脚手架上发生伤亡事故预防措施

2024-07-13 阅读 9314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杜绝违章作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企业要完善内部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对职工进行三级教育、定期培训,开展班组班前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事故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脚手架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安全培训。《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是防止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的第一道防线,是作业人员的“护身符”。

2.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有关规范和要求。

(1)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离开墙面120-150mm;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m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脚手板一般应至少两层,上层为作业层,下层为防护层。只设一层脚手板时,应在脚手板下设随层兜网。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向下宜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板。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内侧;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180mm;中栏杆应居中设置。密目网与兜网:脚手架外排立杆内侧,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网必须用符合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cm系牢在脚手管上。建筑物首层要设置兜网,向上每隔3层设置一道,作业层下设随层网。兜网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密目网和兜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

(2)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不应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否则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高度24m以下的单、双排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24m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3)剪刀撑设置要求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高度24m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

(4)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使用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5)脚手架拆除要求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拆除时应做到: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3.加强脚手架构配件材质的检查,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的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构配件流入施工现场,因安全防护用具及构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从进货的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必须是合格产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构配件不得使用。

脚手架上发生的伤亡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2)

脚手架钢管应采用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质量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冲压钢脚手板、连墙件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中Ⅱ级材质的规定。连墙件扣件材质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旧钢管使用前要对钢管的表面锈蚀深度、弯曲变形程度进行检查。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4.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防护方案是规定施工现场如何进行安全防护的文件,所以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方法及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编制,按照标准、规范的规定,确定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并认真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实际工作中。

篇2:电梯伤亡事故预防措施

电梯伤亡事故及预防措施

1、问题的提出

自从电梯发明100多年来,电梯的使用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不断被改进。安全钳一直被做为一个必需的也是最重要的设施安装在电梯系统中,防止各种原因的轿厢坠落事故发生,基本上保障乘用者的安全。现在的问题是在电梯外部打开厅门后因为各种原因而坠落于井道造成伤亡的事件却一直存在着,仅南京市而言去年1年就发生4起与电梯相关死亡事故,其原因就是1个:厅门打开后由于疏忽而跌入底坑。进一步分析实际情况要更加严重,这是因为电梯基站大都设在1楼,相关的操作也大都在这一层,如若跌入没有地下室的电梯底坑的话,大都会造成摔伤或是致残。

自从电梯大规模地使用以来,这一类型的伤亡事件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成为在用电梯相关死亡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至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根据以色列这一方面情况资料看,由厅门打开而坠入井道造成死亡的有12起,是主要的死亡事故原因。伤亡总数为31起,列第2位。第1位事故原因是乘员被卡在移动部件之间,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轿门的简易电梯情况下造成的(我国基本不存在)。

在我国,据专家粗略统计在电梯相关的事故中95%属于坠入井道这一类型,这一点与国外情况大体相似。分析以往事故,操作者大都是打开厅门后不加观察便以为电梯在本层,有的则是由于疏忽而造成跌入井道。问题是人类本身的生理特点无法完全消除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大意、疏忽和失误,此时的出错就酿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厅门在打开的情况下走梯、溜梯而造成的事故也时有出现。在这类电梯事故中,当事人的肢体被卡于电梯轿厢与地面或是厅门上框而造成伤亡。究其原因这类事故与电梯制动机械有关,或是制动电路失控,或是维修人员忘记去除短接的门锁电路的封线等。除安装、维修人员工作中出现的公伤事故外,就在用电梯出现事故的类型来看,基本上是这3种:

(1)轿厢冲顶或坠落造成乘梯人伤亡(已经很少);

(2)坠落井道事故;

(3)开门走梯、溜梯引起的事故。归结到一点,这些事故都与厅门有直接关系。

2对策

这些问题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已尽可能地完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但这一努力目前只能做到打开厅门后电梯立刻停止运行。从世界各大名牌电梯使用情况看也是如此,没有一个能很好地解决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能够预防操作者跌入井道的方法。例如有人提出在每层的厅、轿门之间加一横杆,当电梯在这一层时横杆自动落下,不在此层时横杆升起,挡着打开厅门的操作者,防止跌入井道事故的出现;有的提出引用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加在底坑;还有的在底坑铺一层安全网(确有这一授权的专利技术,并在极少数电梯底坑安装)。

这些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说明人们在不断地考虑怎样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预防坠入井道事故的发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都没有最终实现,人身伤亡事件始终还存在着。如果此时在厅门刚刚打开时就发出报警声响,并且井道内的灯光全部打开,强迫使操作者处于警觉状态,则可以消除操作者的疏忽大意,将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电梯控制制动电路而言,无论是短封着门锁电路或是其它情况,也不管电梯处于检修状态还是正常状态,电梯的任何一层厅门被打开,轿厢都立即停止运行(同时发出报警)。另外,当电梯平层后再启动运行,只要厅门是开着的,电梯便不能启动,消除开门走梯现象。从这两个环节消除产生事故的可能,这便是电梯层门安全报警系统对误入井道以及开门走梯产生事故的预防对策,可以认为是积极主动措施。

3条件

既然是轿厢非所在层的厅门被打开时的报警系统,那么轿厢非所在层的厅门数量就有可能是1层也可能是10层、二三十层甚至近百层。因为每一层厅门都有被操作者打开的可能,必须对每层厅门都进行检测。即使这样厅门又分成多种类型,有单开门、双开门、三折门、栅栏门……,实际上还要考虑到适合于正在设计制造中的电梯,也要适用于正在使用中的各种形式各个年代的电梯。并且还要满足下列条件:

(1)系统简单,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统本身产生故障的可能性;

(2)安装方便,尽力减少安装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各种使用工具、量具及测试设备;

(3)减少调试,降低安装人员的技术要求;

(4)适应性广,耐热耐寒,电压使用范围宽,抗尘埃,抗强电磁干扰;

(5)可靠性强,不易误报警;

(6)检修方便,包括在检修电梯的情况下,以及系统本身出现故障时的检修;

(7)造价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8)体积小,便于安装于电梯控制柜内;

(9)停电能用,虽然不能点亮井道灯,但仍有报警声;

(10)使用简捷,不需用户进行其他相关的操作

;(11)长期使用,至少满足电梯近千万次的使用寿命;

(12)具有独立性,与电梯原有的控制电路无关。

由于上述条件的十分苛刻,这就对电梯层门安全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实际上真正困难的是找到一种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以及停层时轿厢位置不在安全区域的检测方法。

4具体方案

经多次修改和不断改进,现采用的方案是在每层厅门安装检测机构,当检测到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的信号后,由控制电路进行处理,点燃井道内原有的全部照明灯,同时安装在井道内的蜂鸣器发出"嘀…嘀"报警声,这样迫使打开厅门的操作者处于警觉状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当电梯厅门未关闭而轿厢启动时,一旦离开门区,系统检测到厅门未关这一状态后,控制电路中发出指令,断开串接与电梯控制电路电机主接触器线圈及抱闸的供电回路,使电梯不再运行。实际上是在电梯原有的厅门安全保护触点电路基础上再增加1组厅门位置安全保护电路,形成厅门门锁电触点回路-厅门安全位置回路双重保护作用,只要有一个回路被打开,电梯就不能运行。该报警系统由4部分组成:

(1)检测部分是由设在每层厅门的检测机构完成;

(2)控制部分是将测检到的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刚刚打开时(<5cm)的信号加以处理控制;

(3)执行机构由加在每一层的蜂鸣器及井道照明控制开关以及一组继电器常闭触点组成;

(4)电源部分由整流电路及蓄电池组成,用以保证系统对蓄电池的充电,使该系统在停电的情况下能够发出报警声响。

5其他

对于电梯开门走梯、溜梯这一现象,一种是属于电路控制方面的问题(前面已论述过解决的方法),另一种则是抱闸制动机械出现了问题。机械故障而造成开门走梯则有3种可能:

(1)机械上出现金属材料突然损坏、断裂造成的失控;

(2)长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关机械的磨损造成制动力矩不够;

(3)相关制

动机械调整严重失当。从去年北京8月1日某住宅楼电梯溜梯造成田女士致残事故的报道中反映出该电梯事故前一星期就出现平层超差楼面±30mm,甚至达到80mm这种不正常情况,这显然属于第2种或是第3种情况。

如果在平层超差问题出现的初期有关人员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相关的调整,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一事故。该报警系统就有这一功能,当平层误差超过30mm就会下令电梯不再运行,迫使出现平层超差时令维修人员非维修调整不可。从这一角度来防止制动机械磨损或是调整不当而造成的开门溜梯现象的发生,达到防患未然的目的。实际上系统检测到平层超差时,发出报警并令电梯停止运行是完全可能的,例如当平层超差时,报警系统发出报警,提醒进出的乘员防止被高出的地坎绊倒。当乘员进出轿厢完毕后,只要电梯关好厅门,电梯依然正常运行,但在实际电梯运行中,如果三番五次地出现平层超差,引起系统经常报警的话,乘员或是管理人员也会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从这一点考虑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开门走梯、溜梯事故的发生。

根据己安装这一系统的江苏省妇幼卫生保健中心2台医梯、2台客梯的情况看,当厅门被打开不足5cm时以及平层超差3cm时系统便会发出不小于64dB的报警声响。该报警系统对电梯的运行及对电梯的维修工作都不产生影响。例如当需要检修电梯的各层厅门系统时,维修人员只要将位于电梯机房的该报警系统控制装置面板上的开关拨下或是电梯轿顶灯打开,井道灯便点亮,此时的检修过程中遇到打开非轿厢所在层厅门时,系统不再发出报警声响。当检修完毕之后,将开关拨回或是关闭轿顶灯,系统便恢复报警状态。整个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和各项要求。

篇3:防止人身伤亡事故预防措施范本

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应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严格执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及原水利电力部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

1.1工作或作业场所的各项安全措施必须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992)的有关要求。

1.2领导干部必须重视人身安全,认真履行自己安全职责。认真掌握各种作业的安全措施和要求,并模范地遵守安全规程制度。做到敢抓敢管,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制度,严格劳动纪律,并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3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技术防护水平。

1.3.1应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护意识,掌握安全防护方法。

1.3.2要对执行安全规程制度中的主要人员如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工作操作监护人等定期进行正确执行安全规程制度的培训,使其熟练地掌握有关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职责,严把安全关。

1.4加强对各种承、发包工程的安全管理,禁止对工程项目进行层层转包,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严格管理,安全措施完善,并根据有关规定严格考核。

1.5在防止触电、高处坠落、机器伤害、灼烫伤、化学品中毒、有毒有害气体等类事故方面,应认真贯彻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配备经国家或省、部级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可靠性高的安全工器具和防护用品。完善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从措施上、装备上为安全作业创造可靠的条件。淘汰不合格的工器具和防护用品,以提高作业的安全水平。

1.6提高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可靠性是减少人身事故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人的可靠性降低的表现,要通过对每次事故的具体分析,找出规律,从中积累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可靠性,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