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微信公众号管理员岗位职责

微信公众号管理员岗位职责

2024-07-24 阅读 5206

1.独立运营微信公众号,负责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工作;内容编辑、定期发布、积极维护、有效管理、互动、提高影响力和关注度;

2.负责微信公众账号推广模式与渠道的探索;负责制定微信运营策略及活动策划;

3.负责运营与品牌营销策略,在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开展品牌营销工作;

4.负责建立与外部各渠道的良好关系,整合各渠道资源、获取用户资源,创造口碑;

5.利用微信平台推广企业的客户产品或服务的品牌、产品和互动;

6.定期与粉丝互动,策划并执行相关线上的微信推广活动;制定并实施清晰的用户互动策略,发展粉丝与好友,通过持续互动转化潜在客户,提升企业及产品口碑;

7.跟踪微信推广效果,分析数据并反馈,总结经验,建立有效运营手段提升用户活跃度,增加粉丝数量;

8.利用社会化新媒体沟通方式进行社会化营销,

9.监管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和评论,积极回复,删除不良言论及图片、视频,自觉维护公司形象;

10.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发送,务必遵守《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转发信息、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权。

任职资格:

1、国内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美术院校毕业者优先;

2、1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良好的英文表达能力;

3、思维活跃,文笔好,图文编排能力强,工作细致,善于沟通。

篇2:某施工项目公众闹事事件应急预案

1、编制目的及依据

1.1目的

为了迅速、有效地处理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所遭遇的公众闹事事件,尽可能的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救援和帮助,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正常施工秩序。

实现"五个工程"(质量精品、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和"六位一体"(安全、质量、环保、工期、效益、技术创新一体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应对公众闹事事件的能力和执行力。

1.2依据

依据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规定,编制本公众闹事事件应急预案。

2、组织机构

指挥部成立公众闹事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总预案中相同。

各经理部成立公众闹事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经理部经理任组长,副经理、书记、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安全、协调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公众闹事事件应急求援办公室设在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应急职责

3.1领导小组组长

1)全面负责公众闹事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3)领导督促小组成员做好公众闹事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求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组织指挥求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5)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求援请求;

6)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求援经验教训。

3.2领导小组副组长

1)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求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负责日常潜在闹事危险性的评估,发生重大事故时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10分钟内赶赴现场,稳定群众情绪,研究处理意见,疏散群众,妥善处理。

3.3保安或公安人员

1)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人员安全,维护现场秩序,治安保卫疏散工作。

2)接到突发性事件信息后,在5分钟内赶赴现场,立即制止事态的发展和一切过激言行,严防各种破坏活动、打架闹事伤人、挠乱正常施工等行为,并查缴各类破坏、伤人工具,追查幕后组织人员。

3)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做到及时妥善处理。

3.4综合科

1)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2)必要时代表本单位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3)对突发事件引发的人员伤亡,医疗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救助。

4)平时提前做好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准备工作。

5)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发事故时负责技术处理措施及督促措施落实情况。

6)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有重点的摸排调查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口前移,发现有可能发生群体性的闹事活动,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查清事发原因、动机和幕后参与组织人员,并做好疏导、劝阻、教育工作。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

3.5财务科

1)负责事故处理措施相关计划资金的落实,并收集、核算、计划、控制成本费用,降低资源消耗,对救援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2)编制处理事故的所需物质及费用报表,并对物资采购进行监督管理。

3.6治安联防队伍

1)为不脱产的专业队伍,是处理公众闹事事件的中坚力量。

2)针对危险事件,配备日常装备器材。

3)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能保证在5分钟内赶赴现场,立即制止事态的发展和一切过激言行,严防各种破坏活动、打架闹事伤人、挠乱正常施工等行为。

4)针对发生的突发事件和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内向当地派出所所长请示汇报,并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努力稳定现场人员情绪,严防打架伤人、破坏财物活动等,尽快引导疏散周围人员。

4、应急事故识别

为积极预防,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避免、减少恶性群体闹事事件的发生。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统筹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居安思危,积极开展情报调研,要及早发现、超前预警、及时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具体要开展好以下工作:

4.1广泛搜集情报信息,及时了解和严密掌握人员动态。

这是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前提,要及时准确地把握人员思想动向,消除引发公众闹事事件的不安定因素,更好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通过及时获取各种与治安问题直接有关的情报信息,及时掌握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带有倾向性、政策性和群体性的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问题,以便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把一些尚未形成气候的事件苗头迅速制止在萌芽状态,或为下一步的处置工作制定方案奠定基础。搜集情报信息必须广泛发动广大员工,调动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全方位、全时空的信息网络。保障情报信息的及时搜集、快速传递与准确应用。

4.2常备不懈,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是处理公众闹事突发事件的关键,因此平时必须做好处置力量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一声令下立即赶赴事件现场。要教育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和了解现阶段某些可能诱发或引发公众闹事突发事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及社会问题,在思想上做好随时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要严格加强日常作战训练,提高处置力量的作战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4.3教育疏导为主,综合科要认真、合理地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以缓解矛盾,把公众闹事事件制止在萌芽状态或预谋之中。要努力从源头上缓解冲突、减少对抗,切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

4.4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全面控制局势,防止事态发展、扩大和恶化。建立一套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先入为主,超前预警,及时获取相关的情报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力争把公众闹事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

5、应急管理

处置公众闹事事件必须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一负责、统一号令,各相关部门整体作战。

5.1听从指挥,遵守纪律。

处置公众闹事事件是一项特殊的任务,是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的果断措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执法性。凡是参与处置工作的所有人员,在行动之前必须遵守纪律,慎重行事,加强请示报告,依据上级的命令果断行动,尽快平息事态。在处置过程中,要坚持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工作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切忌自作主张,擅自行动。行动结束后,对事件的善后工作及有关人员处理,也要依据相关的政策与法律进行。不能因制止事件而侵害无辜群众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及公私财产权。

5.2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

要根据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起因和规模来决定是否使用、使用多少和如何使用警力,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来决定是否采取强制措施。要防止使用警力和强制措施不慎而激化矛盾,防止警力和强制措施使用不当而使事态扩大。

5.3慎用武器警械

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现场的民警和联防队员应当携带必要的警械装备。如要使用警械,应当严格依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执行。

5.4抓住时机,果断处置。

如果事态发展,形成非法*、*、*或聚众堵塞公共交通或者非法占据公共场所、包围、冲击经理部,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时,迅速出动宣传车和联防队员,赶赴现场,善言规劝、疏导有关人员和围观群众尽快离开,减少人员和车辆大量集结,防止事态扩大。对围堵、冲击经理部、阻断交通的活动,要抓住时机,果断处置,控制局势,尽快平息事态,防止事态扩大蔓延。

5.5如果事态继续发展,有发生大规模闹事的可能时,立即通知当地警察和武装人员控制现场。

5.6在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救治受伤人员。事件平息后,各有关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清理现场,撤除路障,解除现场管制和交通管制,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5.7群体性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并向上级报告。

6、应急原则和程序

6.1应急原则

公众闹事的应急原则是教育疏导,缓解矛盾;因事施策,区别对待;精心组织,统一指挥;控制全局,确保重点;迅速果断,不失时机;讲究策略,依法办事;加强领导,协调一致。

在处置公众闹事事件时讲法制,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和方法,针对不同事件和不同发展阶段,因情施策、妥善处理,防止因处置不及时或处置措施不当而造成矛盾激化,酿成更大事端。在具体工作中,要本着宜顺忌激、宜解忌结、宜散忌聚原则,根据公众闹事事件的性质、起因和规模,积极疏导,有效控制,迅速稳妥,坚决果断,依法办事,讲究策略,有理、有利、有节地抓住时机,坚决依法果断处置,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控制局势,尽快平息事态,防止事态扩大升级,将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6.2应急程序

7、应急响应

为科学、经济、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将根据事件的等级、发展趋势及控制程度,及时将情况上报公司,并按规定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调整响应级别或结束响应。应急响应级别如下:

7.1Ⅰ级响应:凡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全体成员应立即到现场处置,半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公司、****公安局。

7.2Ⅱ级响应: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以及成员单位立即到现场处置,半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公司、****公安局。

7.3Ⅲ级响应:发生较大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成员以及成员单位立即到现场处置,半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公司、当地派出所。

7.4Ⅳ级响应:凡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成员单位立即到现场处置,1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公司。

7.5事故及紧急情况得到遏制后,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并按国务院75号令开展事故调查处理。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将事故调查处理意见上报指挥部。

8、应急状态的解除

当确认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宣布进入应急状态的部门或者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状态的解除。

9、培训要求和演习

9.1培训要求

综合科应对所有员工进行日常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学习。对联防队人员必须进行岗前知识和技能培训,并检查其体检报告后方可上岗。

9.2演习

1)通过演习确定应急机构的反应时间,将伤者送医院的最短时间和最佳运送路线。

2)确定几种常见的闹事状况和处理方法,做到现场的控制为事件的进一步处理赢得时间。

3)通过演习让救援小组成员能正确履行自己的应急职责,规范自己的言行,掌握处置方法和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4)演练应保留相应记录,演练时间频率要求应急救援小组至少达到1-2次/年。

篇3: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学校、博物馆)人员密集的场所。公众聚集场所一般装修豪华,共享空间大,经营商品多且大多是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所以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设施不足和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火灾隐患十分突出,火灾频繁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也时有报道,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惨痛的教训不断向人们敲响警钟:水火无情,消防安全不容忽视。作为一名防火监督员,笔者认为首先应认识到这类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确定预防对策,加强对这类场所的管理,从而避免和减少群死群伤等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1、建筑空间大、火灾蔓延快

公众聚集场所绝大多数容纳人员多,建筑空间大,其建筑内楼梯井、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污水井等竖井林立,如同一座座大烟囟;通风管道,纵横交叉,延伸到建筑的各个角落,一旦发生火灾,竖井产生的烟囟效应,便会使火焰沿着竖井和通风管道迅速蔓延、扩大危及全楼。还有一些建筑耐火等级低,摊位柜台密度过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火烧连营,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2、经营使用的可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

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可燃物多,很容易发生火灾。如影剧院放映室常使用易燃液体丙酮作胶接剂,有些老影片是易燃的硝酸纤维片;戏剧演出过程中,用汽油、乙醚洗假发、剧装和施放烟火效果等使用的都是易燃易爆物品;文化宫、青少年宫的航海、航空模型室,为了使航模材料成形,需要用香蕉水、丙酮、塞璐璐等易燃品制成的快干胶作粘接剂,同时舞台上使用的各种布景、道具大都是可燃物。这些物质如若管理不善,遇到火源很容易引起火灾。尤其是现在的夜总会、舞厅、娱乐中心、卡拉OK歌舞茶座等,装修毫华,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材料做成各种装饰物,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势必猛烈燃烧、迅速蔓延。

大中型商场、集贸市场的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大部分是可燃物品。一旦失火,往往损失巨大。

3、使用电器具多、着火源多

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电热器具多,着火源多,如影剧院、歌舞厅、体育馆等场所,在营业过程中使用的台口灯、天幕灯、布景灯、面光灯达几十种,且数量多、功率大,加之各种间响设备等,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局部过载、线路短路等而引起火灾。

商场内电气照明设备大部分安装在商场顶、柱、墙上,照明灯、装饰灯,多采用分组安装的方式,灯具大多数都安装在吊顶内,镇流器具易发热起火。

4、人员高度集中,火灾危害大

公众聚集场所的最大特点是社会性强、人员集中。由于人员高度集中,需要疏散的时间长。在火灾情况下,人员惊慌失措,相互拥挤,疏散的时间更长。特别是在停电无照明和烟火威胁的情况下,更会造成一片混乱,人流易将出口堵塞,发生挤伤、踩伤、烧伤等人身事故。

一些初期火灾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扑救,最终酿成重大火灾。

二、防范措施

1、搞好建筑布局,提高结构的耐火等级,保证防火分隔,防止火灾蔓延。

(1)搞好建筑布局

一些公众聚集场所的建筑结构不合理,存在防火分隔过大或安全通道狭窄、出口少等问题,尤其是由地下建筑等改造的宾馆客房,这些问题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公众聚集场所在装修改造中,随意在防火墙上钻洞,敷设管道,破坏原有的防火分隔,加上建筑中有的电梯井、电缆井、垃圾井等,贯穿全部楼层,实际上形成了火灾时的一座座烟囱。还有的宾馆饭店随意改变房间使用性质,增加了火灾因素,因此公安消防机构在审核时,一定要把好“建审”源头关,搞好建筑布局。

(2)提高结构的耐火等级

公众聚集场所的建筑物本身不应低于一、二级耐火等级,最低不应低于三级。吊顶和其他装饰材料,不准使用可燃材料吊顶,宜采用轻钢龙骨装饰材料,并应选用经过防火测试合格,核准销售的防火装饰材料和绝缘隔热材料,对原有可燃的木结构建筑和耐火极限较低的钢架结构建筑,以及可燃的吊顶等,必须进行改建,提高其耐火极限。在钢屋架和钢柱上可喷涂防火涂料或敷贴防火隔热材料。

(3)进行防火分隔,防止火势蔓延

公众聚集场所一般装修豪华,共享空间大,经营商品多且大多为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将很快通过共享空间向上方蔓延,形成立体燃烧的局面。因此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划分防火分区,进行防火分隔,阻止火势蔓延,杜绝和减少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从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火灾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设置安全疏散设施,防止人员伤亡。

公众聚集场所人员高度集中,所以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安全疏散问题:疏散出口及门的布置;疏散走道的布置;事故照明的设置。另外工作人员为了平时管理上的方便,经常将通道往室外的紧急出口锁闭,只留一个入口,一旦发生火灾,安全门往往打不开,因此在设置安全疏散设施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的管理,保证其畅通。

3、加强可燃物品的使用、销售管理、减少火灾荷载。

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经常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一些可燃物品,还有一些企业单位建设的俱乐部或礼堂,平时使用不多,就作为仓库使用,更有甚者,将易燃易爆物品存入观众厅内,火灾隐患很大。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这类场所应尽量减少和限制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确时需要使用时,首先应到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报,经批准后方可使用,现场要采取严格的措施,使用时应由专人操作、专人负责监督,落实责任制,并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及《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确保消防安全。

4、加强电源与火源的管理,消除起火因素。

5、落实灭火措施,加强自动报警、灭火设施和器材设备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