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师生长需要有效引领

教师生长需要有效引领

2024-07-31 阅读 6126

从一名新教师生长为专家,需要多长时间?北京市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地理教研员王能智告诉我们:“三年就够了!”从1994年开始举办“全区青年地理教师培训班”算起,王能智已经进行了三轮半为期三年的教师培训试验,他带过的100多名青年教师迅速生长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全国教学大赛的冠军。

在我的认识中,一名新教师要生长起来,要经历“适应期”、“能力建立期”、“幼稚期”、“稳定期”、“后发展期”等阶段,没有七八年的磨炼是不大可能的。难道王能智带出的“徒弟”是“假性生长”,他们是被“催熟”吗?但是,认真分析一下王能智的培养方案,我们就会打消这种疑虑,因为他的新教师培养计划不同于常规的设计,突破了常规的教师发展思想,新教师之所以能获得迅速的生长,可以说是完全得益于他强有力的引领。

在王能智的试验班上,新教师第一年不当班主任,不代表学校参与竞赛,没有写作优秀论文的要求,不做把关老师,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会“讲课”。王能智认为,统领整个教学的是优秀教案,因此,第一年的培训重点是让教师具备设计教学的能力。王能智对新教师有八个讲座,它们分别是:怎么编制和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探究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与形成测试编制;怎样练习讲解;向其他学科拓展教学的窍门;新常规课的优秀教案;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不再说其他的培训内容,单看这八个讲座,就让人感到“引领”的针对性和高水平。讲座涉和的优秀教案思想、教学组织技能,不要说是新教师,即使是一个有着几年教学经历的教师,也未必能够掌握。

实际中,我们是不是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看成了教师“个人的私事”?一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要教师“多读书”、“多写教学反思”,比较重视的做法就是“传帮带”、“压担子”,而没有为教师的专业生长提供真正强有力的、持续不时的、有针对性的“引领”。20**年,《教育时报》刊发了“小鲁”老师的来信。刚刚走上讲台的“小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希望自身的教学得到同学的喜爱,应该说他充溢了教育热情,对自身的教育生涯有着美好的神往,可是,倒霉的是,学校只关心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快,“小鲁”老师就在教育的理想和实际面前徘徊起来。其实,“小鲁”老师的遭遇并非个案,很多青年教师起初都对自身的教育人生有着美好的设想,然而时间不久,就发生了职业倦态,放弃了教育理想和追求。我认为,出现这样的心理落差,完全是教师缺乏生长引领造成的。

教师生长,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引领更不可或缺,这种引领不只包括教学技能、艺术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教育精神、教育实质认识的引领。然而实际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生长似乎更多的还是处于“自生自灭”、“无人管理”、“单打独斗”的状态。在无人引领的情况下,假如一位教师能够忍受常人所无法忍受的“孤独”、“寂寞”、“不被他人的理解的痛苦”,不时学习、摸索、实践,或许几年之后他能够获得教育生涯的“新生”;但是,假如一位教师没有这样的毅力和执著精神,那么他也就只能归于“寂静”了。由此看来,引领缺失或许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问题。

在学校中,校长扮演着重要的教师发展引领角色,他能让教师走上专注教学之路,对自身的教育人生充溢期待。在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引领上,教研部门则责无旁贷。但愿这个问题能引起学校校长、教研部门的关注,真正承当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责任,把自身的学校、自身的教研区域也打造成名师生长的“基地”。

篇2:教师专业生长途径与战略

教师的专业生长,是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的完美产物,二者相辅相成,缺乏教学理论指导的课堂,是了无生机的机械的应试教育。没有经过课堂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无法实现的虚无飘渺的神话。因此,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干生成高效的教育。那么,针对农村教师,该如何空虚他们的教育理论呢?培训与学习,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

一、培训形式多样化。

1、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

近些年来,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高度重视,轰轰烈烈的进行了课程改革,加大对农村教师专业提升的扶持力度,先后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从而使一批农村骨干教师迅速得以生长。然而,对于资金紧张的农村学校来说,经常无法使参培活动难以成行。因此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资源共享。必需将这种高规格的校外培训与共享型的校内培训紧密结合,使得前者付出物有所值,后者生长如愿以偿。学校也应该采取措施提高这种培训与返培训的效益。

2、校级培训与组级培训相结合。

由于培训级别的不同,可能也会形成培训内容各有偏重。相比来说,校级培训体现整体性,其对象是全体教师,其目的是有助于学校管理,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其内容可以是思想政治培训,也可以是心理辅导培训,还可以是学校中层组织管理培训等,例如班主任培训等。组级培训注重学科性。其对象是不同学科教师,其目的是研究教师、研究教法、研究课堂、研究同学,通过教学理论的多元化来促进学科专业化和课堂教学的更新。其内容可以是教材教法培训,也可以是课标解读,还可以是优秀教案分析、课题研究相关辅导。培训者必需理清自身所选内容的范畴,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集中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

无论是校外、还是校级、组级培训,因参训人数较多,内容必需面对全体,均属于集中培训。教师的专业提升仅靠这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必需大力提倡教师的自我培训,假如说集中培训是通过“步伐统一”而实现“满园春色”的话,具有专业生长群体化。那么自我培训则是通过“另辟蹊径”而实现的“独树一帜”,具有专业生长特长化,更有助于教师“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理论雏形。

二、培训内容多元化。

1、以师德师风培训疏心理,塑师魂。

当今社会人们追求更广泛,文化形式更多元,对于一个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或是自身因素的影响,多多少少对自身从事的这份职业有着不同的看法,职业倦怠感经常无法防止,三尺讲台上的做法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心理的疏通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必需定时组织相关培训,端正师风、凝聚人心,规范教学行为,引导教师自我释压,坚持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情和教学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2、以岗前提高培训为新教师导航。

面对目前教师调动频繁的现象,几乎每学期都有教师调进各校,处于提高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考虑,学校可以在学期伊始听取摸底课之后,针对各个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点评和培训活动,这样有利于校本教研良好氛围的营造,也对学期教研活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3、以教材教法培训显目标,明方向。

处在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再资深的教师,也不敢轻易“手拿一本书,直接进课堂”。因此,必需对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通过培训,要能使教师明晰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特点,明白教材的发展方向,创新教学技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增强课堂实效性,使同学学得有效、学的愉快、学得主动。那么这种培训必需将“返培训”与教研组培训结合起来实施。

4、以经典选读渗透课堂,引发考虑。

教育家之所以是教育家,那是因为他的观点来自于教育实际,他的理论能够渗透人心,更能指导课堂走向。常用教育理论,激活心智;常读教育经典,经验引路;常思教育现象,创新教法。因此,培训中适当辅以教育经典解读,堪称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

5、以课题培训丰富教研活动。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教学现象,解决教学疑难,使教育教学活动有的放矢。这正好可以规范教研活动散乱无序的状态。因此,课题培训中必需使教师了解课题研究步骤,了解课题研究方法和措施,尝试实施课题研究,鼓励开展小课题试行研究,将教研与课研融为一体,以课题研究使教研活动更有目的,以教研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实验平台。

6、以写作技能培训积淀教师写作功底

要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就必需使教师自觉地、主动地研究课堂,反思课堂,但是,如何研究?如何反思?如何提取有研究价值的教学现象?学校可以通过校级培训和组级培训的方式,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理论培训,组织校内写作高手进行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看待每一个教学现象,锻炼教师的写作水平,并举办写作技能竞赛提高教师写作兴趣,让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7、以信息技术培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

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手段尽显得天独厚的优势,远程教育资源的灵活运用,不只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师教的更舒心,但是由于地区和教材内容等多方面的限制,紧紧依靠网络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根据本地本校的特点整合和开发出有效的课程资源,而这些工作缺乏了相应的技术指导是无法完成的。信息技术培训必需将这个重任担负起来,以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更高效。使我们的教师更专业,更多才。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生长的战略之一,它努力的为教师积淀理论基础。为了凸显它的功效,还必需制定相应的培训要求,做到培训活动有主题、有主持、有讲义、有演示、有记录,教师人人参与,做到有笔记、有反思、有小结,学校每学期培训内容装档成系列,使培训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加速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篇3:教师态度是影响同学生长呢?

在这里,教师的态度主要指教师对同学的态度,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和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同学,决定着同学的生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胜利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小朋友们活得愉快或凄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当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同学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身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同学,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同学,他们的心里会充溢幸福与喜悦,表示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同学,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繁重的乌云。

教师对同学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同学的关爱、尊重,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示方式主要有:

(1)语言方式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态度情感。如请同学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同学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同学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发生心灵上的共鸣。

2.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身对同学的态度,达到同学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同学的爱心和善意,使同学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微笑是最能表情达意的面部表情动作。微笑能表达友好态度,微笑能使同学的心里感到轻松。借助微笑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同学的积极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意味着:“我喜欢你们”,“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感兴趣”,“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和“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我”。相反,假如一个教师不懂得微笑,那么同学可能会认为这个教师对他们并无好感,或者认为这个教师冷漠无情,不好接近。如此,师生心灵交流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3.眼神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语说:“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送情感和态度。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同学,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同学坚持对流,使连坐在角落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请同学起来回答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亲切地注视着他(她)。有些教师讲课时,眼睛往往只看着他的几个最得意的同学而忽视其他同学,使这些同学感到受到了冷落;还有一些教师往往只习惯看着前排的同学,不注意看后排或角落的同学,使这些同学发生了自身不受重视的感觉。

在国内一次调查中,同学对不喜欢的教师进行了一番描述,其中有“不耐心”,“情绪不稳定”,“过于严厉”,“粗暴不讲理、讲话刻薄、讥讽挖苦人”,“表情严肃、不和蔼,整天脸无笑容”等内容。而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九万多名同学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

(1)友善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