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怎么才能让自己感受到幸福感存在

怎么才能让自己感受到幸福感存在

2024-07-31 阅读 4916

怎么才能让自己感受到幸福感的存在

1、勤奋工作

专注于某一项活动能够刺激人体内特有的一种荷尔蒙的分泌,它能让人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研究者发现,工作能发掘人的潜能,让人感到被需要和责任,这给予人充实感。

2、生活的理想

幸福的人总是不断地为自己树立一些目标,通常我们会重视短期目标而轻视长期目标,而长期目标的实现更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标写下来,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

3、给自己动力

通常人们只有通过快乐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够拥有轻松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从恐惧和愤怒中获得动力,他们不会因困难而感到沮丧。

4、规律的生活

幸福的人从不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条理清晰的,这有助于保持轻松的生活态度,他们会将一切收拾得有条不紊,整齐而有序的生活让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

5、珍惜时间幸福的人很少体会到被时间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另外,专注还能使身体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因为,每三十分钟大脑会有意识地花90秒收集信息,感受外部环境,检查呼吸系统的状况以及身体各器官的活动。

6、心怀感激

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对生活的不满之处,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上,所以,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因为对生活的这份感激,所以他们才感到幸福。

的,幸福感

篇2:教师工作论文构建快乐课堂提高职业幸福感

讲座材料构建快乐课堂提高职业幸福感

新郑市黄水路小学冯妍敏

教师披星戴月上班,辛辛苦苦备课;精心设计一节节课堂教学,细心批阅一份份学生作业;耐心教授知识要点,苦心劝导莘莘学子;心系教学一日日,牵念课堂一年年。有考试成绩的压力,有淘气学生的伤害,有自我效能感的缺失,有顾不得自己家庭与孩子的遗憾……教师的职业就是如此辛苦,教师的工作就是如此沉重;在辛苦而沉重的压力下,“幸福”二字似乎离教师很远,那么教师能否具有幸福感?教师的幸福又可以在哪里找到?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反观现实,一段时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在下降。时常听到有教师抱怨工作太辛苦,精神很疲惫,报酬有点低,缺少幸福感。

现在教育受到了社会的空前重视,在每个家庭孩子的教育被放在压到一切的头等位置,由此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几近于苛刻的要求。这种要求化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教学压力、职称压力、继续教育压力、竞聘压力等,幻化出七行八状的繁重而琐细而无多少实际意义的工作,你不做也得做,做也做不完,做得你汗流浃背,枯燥乏味,做得你身心交瘁,直到无力教学,不能教学。教师的工作很多时候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不停地往山上推石头,滚下来推上去。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幸福感一点点被偷了去。

没完没了的培训考试。时代发展,知识更新,教师要接受培训是有必要;但培训一窝蜂飞来,教师是吃不消的。陀螺旋转似地度日:从早晨走出家门开始,一直到晚上带着疲惫的身心走进家门:找个别学生谈话、召集全体学生讲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年级教研活动、到区里开会、和家长见面等等一系列事务,这就是我们教师一日生活的缩影。而且,似乎越认真负责的教师,其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越是如此,也越容易发出如前那些老师的感慨!从这不堪重负的疲惫中,我读出了教师们职业倦怠的征兆。更需重视的是,在现实中,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已不再是少数,而且呈现日趋上升的趋势。

紧张焦灼的精神状态。南京某报对教师有过调查,教师有“七怕”: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其中以怕考试为甚。很多老师比学生还怕考试。为什么?考试结果一公布,其实就是评价老师的时候到了。小到小学的一次期中调研测试排名,大到高考升学率,哪样不是在考老师?在教师心理危机形成的因素中,升学率、排名等各种考试评价衡量指标所占的比重最大,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有些老师在接受心理援助时就说,每次考完试,就都处于极端焦虑状态,班级在学校中的排名,学校在区里的排名,全都要公布,而这是考查老师绩效最重要指标,翻来覆去地考,翻来覆去地焦虑,真有点不堪重负。

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这种压力虽然可以让人提高工作效率,却从另一方面直接影响了教育者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教育者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并未得到和谐发展,那么构建快乐校园,提高教师幸福指数就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的问题。

一般认为,幸福感的构成成分应该包括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物质因素满足一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外在表现;精神因素满足一个人精神发展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内在依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幸福必须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和谐统一,不能因为精神因素的高尚而贬低物质因素。

教师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教师职业幸福感中的“职业”,是指“个性的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教师职业幸福感则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更多地指向精神世界,价值的实现,这种境界能够激励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关注和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深入探究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现问题,对确保广大教师身心健康、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构建快乐课堂,使教师的幸福感充盈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中。

快乐是一种心情,拥有快乐心情的人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美好的事物、去感受美好的生活、去创造美好的学习情绪。

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是师生个体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师生展示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舞台。充满生机的教育教学活动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充分激发师生的想象力,加深师生的感情,形成快乐和谐的课堂。

快乐课堂将使师生积极参与,愉快、高效地完成教学。快乐课堂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主动构建。和谐快乐的课堂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课堂中充满热情,从而使课堂气氛积极向上、充满生命力,师生也才会有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愉快教学呢?如何构建快乐课堂呢?

1、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快乐课堂的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那门课感兴趣、愿意学。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认为可以从自身的一些方面做起,让学生认识你、了解你,从而喜欢你。一是快乐的心情,因为教育过程的实质是师生间心理交往、情感沟通、精神共振、思想同构的过程,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师生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二是渊博的知识,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是赢得学生喜欢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老师要不段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善于表现出来,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敬佩之心、仰慕之情,上课尽量做到用眼神、表情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给学生情绪上的引导与启发;讲课时做到声情并茂地讲授;做游戏、律动、表演时尽量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做动作,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互相影响,共同快乐

学生是有着智慧与生命活力的自由的主体,是具有连续生成性的独立的生命存在。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首先必须保持一种积极快乐的心态,把自己的自由快乐的状态带到课堂中去,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精神状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学生的积极快乐的心态又会反过来影响教师。快乐课堂的建构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

教与学均是一种“历险”,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经验活动,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实现是以一定的教学自由和自主为前提的。只有把课堂还给师生,才能让教师乐其所“教”,学生乐其所“学”。理性知识在学生的经验之外,所以构建快乐课堂的一个要求就是使这种理性知识“感性化”,使这种“感性化”的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传授这样的知识才能使教学过程充满快乐。

3、适时鼓励,传递自信

教学中,对学生多奖励的心理价值就在于,它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给知识的学习带来趣味感,给学校生活带来意义感,因而奖励就无可争辩地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独特价值。

一堂优质课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调动。这就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控制策略中是否有效地运用了“适时鼓励”的艺术。有些教师急于求成,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作任何评价,或者只是“噢、噢”的应几声,或者就是两个字“是的”,或者不等学生回答完就让其坐下了……如果这时改变一下态度: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性的动作。如,信任的眼光、表扬的话语、热烈的掌声等等。这样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于鼓励而培养起来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也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斯蒂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启示、激励、引导及创设一系列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学习氛围,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投向学生一份爱、一份期望和鼓励,通过激励的语言,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在成功中体验欢乐,提高自信心和成功的勇气;从而获得再进一步的动力。这就要求每个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抓住闪光点,正面诱导、鼓励,要使学生感到我能学会。教师应杜绝使用讽刺、挖苦、讥笑、揭短、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语言。

总之,在快乐课堂中,“由于师生的生命价值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课堂也就成为了学生应用知识进行表演的舞台,成为了师生能力发展与智慧展示的场所、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课堂快乐了,教师心情愉悦了,幸福感油然而生。

(二)构建微笑课堂,使课堂中的成员和谐共处,积极创造愉悦的教书育人环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微笑是一种亲切的语言,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微笑是一缕柔和的阳光,温暖别人,明朗自己;微笑是一曲无声流淌的音乐,能调节紧张的气氛;微笑是心灵相通的七彩阳光,可融化你心中的冰雪,使生命更加灿烂。教师要用微笑来传情表意,努力使自己的微笑成为一种示范,一种内心世界豁达开朗的示范,让学生从自己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用自己情绪饱满,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民主的感觉,从而造成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微笑是阳光,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教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与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知识的乳浆。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微笑教育是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艺术感染学生,用发生心底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充满师爱的激励中经常保持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尊、增强自信的教育。微笑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正广泛地被教师运用到和谐课堂的构建中。

1、用微笑融洽师生关系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欢乐带进学生。教师应具有演员的特点,在孩子们面前应笑口常开,无论在课堂内外,对学生都应真诚、和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一件烦心的事而影响教师的情绪。这时,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会情绪转移,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之中,一旦抛开烦恼,微笑仍会出现在你的脸上。因此我们说,教师应具有演员的特点。课堂上时常会出现突发事件,如学生不守课堂纪律,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尽量淡化,不要在某个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要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教师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之中,让微笑尽快回到学生的脸上。

2、用微笑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以及和蔼可亲的微笑,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当教师走进教室,面带微笑地给学生一声问候,那么学生的心情也回无比愉悦,同样会以愉快的微笑给老师一声问候。课堂需要一个活泼轻松的气氛和一个欢乐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那些看似枯燥的语言。

教师的微笑能实现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教师的微笑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他们会随着教师的讲课不断地思考问题,不断地积极发言。因此,教师应用微笑给课堂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会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用微笑鼓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和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能有效地消除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开创敢讲、争讲、爱讲的局面。

在班级中往往会有一些因为腼腆、胆怯而不敢开口的孩子。当孩子不敢回答问题或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老师不能急躁,而要面带微笑,耐心地给予提示和启发,用信任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并告诉学生:说错不要紧,老师会帮助你。学生在教师微细我和信任的感召下,胆怯的心理自然而然地被融化,也就能大胆地开口讲话了,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老师仍要微笑着加以肯定:你的回答不错,但如能这样说就更好了。

4、用微笑赞扬学生

学生都有一种好表现且喜欢被表扬的心理,当他的发言或表演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赞扬,他会无比欢喜,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在以后的发言和表演中,他会更主动、更积极,学习也就会更有兴趣和信心。如果他的表现本来不错,但教师未及时加以赞扬,那他会感到非常失望和无趣,在以后他也许不太愿意再发言了。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出色的表现或进步,;老师应及时面带微笑加以赞扬。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之中体验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也会随之得到提高,作为老师,你的职业幸福感也会得到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三)增强教师心理的调适能力,建立长效压力转化机制,使教师真正从内心体验到幸福。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心理问题当然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在排除外部压力后得到缓解或消失。但教师的心理问题解决经常的、大量的、主要的应靠自我教育,即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1、认清形势,调整心态,适应现实。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作为教师自己的观念也须随之转变,以跟上急剧发展的形势,面对现实,接受挑战,积极进取,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自己的教师身份。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理智的认识、评价和对待自己,不因他人及同行对自己的评论而影响自己情绪,也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不理智行为,做到对自己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错误。尤其是后进生的人格更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护,做到循循善诱,不操之过急,以减少因学生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导致体罚、变相体罚等过激行为。这是因为教师的不良情绪以及挫折感经常是来自学生不尽人意的表现,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树立对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成长规律、个体的智商,能力差异等,只有这样才能理智地避免情感冲突而减少压力。

2、坦诚开放,正视自己,承认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才能减少挫败体验,保持心理健康状态。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等因素都会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挫折感。加快专业知识的充实提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不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给自己出“难题”,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建立适度的期望,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善于接纳他人,学会欣赏别人,为同事的成功喝彩,工作中、生活上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以自身的诚意,换来同事、家长、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加强意志,增强抗压能力

面对外界剌激,心理压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人的抗压性不是天生的,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心理基础。首先,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起自信心,就有了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内在动力。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同困难进行斗争的坚强决心和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也就能藐视困难,降低紧张度,提高抵抗压力的水平和能力。其次,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困难和干扰,困难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屈服,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

总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的抱怨少了,笑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