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

2024-07-31 阅读 5726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海南华侨中学曾良

【内容提要】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的目的,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科教学的必然,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弊端。而思想政治课要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必须回归生活,还生活本来的面目;课堂教学中要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引导学生的生活;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还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时间上的有限性和社会生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理论和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生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①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的目的。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应“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课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了解学生的需要,感受学生独特的情感世界,使教学改变过去对人“熟视无物”的弊病,这样的教学肯定是有生命的。思想政治课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深入感受每一个学生独特的生活世界,立足于这种独特的生活世界,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有助于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方式,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改革是我国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对基础教育进行的一次全方位的改革。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课程必须明确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课程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③新的课程标准同旧版课程标准相比,不仅表现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还体现在内容上,过去的课程内容,主要“以*x建设有***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④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的弊端。而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不仅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必修课程设置的四个教学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就从根本上保证生活进入课堂教学。

3、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是学科教学的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包含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性和德育性,另一方面是现实性和生活性,而理论性和德育性寓于现实性和生活性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x理论和‘****’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⑤这些学科性质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领悟,在生活中发展。

4、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弊端,确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学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教育与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过去我们总是把基础教育看作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准备,教学成为各种应试技巧的训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只能是教条化、模式化和单一化。

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必然对课程教材、师生关系、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摒弃从教材出发,把教材当成圣经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思想感受、情感、态度等传统教学中常忽视的东西。走进学生的生活,必将改变过去教师机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走进学生的生活,必然使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总之,走进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感悟,是对传统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教学模式的否定,必将把学生吸引到以生活为资源的课堂中来,确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的相关要求

1、思想政治课要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必须回归生活,还生活本来的面目。

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材的滞后性。新课程改革对教材做出了较大的改革,充分体现课程生活化的特点,但是教材的变化不可能与现实生活同步,要克服这种矛盾,唯有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生活来丰富教学内容,让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1)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

思想政治课虽然理论性强,但如果我们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在深入、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有机地融通起来,就有可能激发、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及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比如,讲到高中《经济生活》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早中晚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揭示价值规律;也可直接从学校门口的小摊小贩讲到个体经济的存在形式;还可带领学生考察当地外资利用情况,从而加深对gg开放必要性的了解。

(2)突破教材知识的限制,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

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不仅是用生活来印证、理解教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把学生的生活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教学应立足并充分挖掘这一资源,并把这些资源与教材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投资和创业的综合探究课“走创业之路”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发生在海南“大学生城市生存大挑战”的相关报道,设计生活情境,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表演小品来模拟这次挑战活动的部分生活场景,并请学生交流在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中的感受。

2、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中要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想真正使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必须在教学观上重新定位。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本身,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任何教学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而只停留在理论或知识“灌输”层面,注定是无效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学生,把他们作为活生生的人、独特的人、发展的人来看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不妨蹲下来,设想自己是学生,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科学分析学生生活经验,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存在的疑难困惑、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诉求,通过提供需要学习探索的问题或提供的材料,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生活世界,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去感悟生活。

比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近期时间我国出现物价上涨,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现象为背景,设计了一道探究题“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会,谈谈粮食价格上涨对你生活的影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在课堂上,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粮食价格回升有利于增加他家的收入,当时,笔者因势利导说道:“我们把视野放在全国看,这对全国农民而言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谈谈对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认识,并谈谈身边各种浪费粮食现象,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生活进入到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有助于他们感悟生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得到落实。

3、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还要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正确处理课堂教学时间上的有限性和社会生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课堂教学一般只有40或45分钟,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社会生活资源是无限性,而且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的。如何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实现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无限变化的生活资源两者的统一,这是走进学生生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教师,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师、学生可以用最快捷的方式获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使得这一矛盾的解决成为可能。它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目标意识,围绕着教学目标,立足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选取生活鲜活的资源;它要求教师利用生活化的课程资源时,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通过精心设置的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实现教学目标;它要求教师在选取及设置生活情境时,必须预设好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后拓展性的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如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中,笔者把今年我国南方发生的冰冻灾害相关资源引入课堂,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设置以下问题探究:“今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冰冻灾害与人的活动有什么关系”、“能否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知识谈谈对冰冻灾害天气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认识”、“人在这种灾害天气面前是不是无能为力的,从中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在课堂教学中,以这几个问题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交流、学习,在课后,笔者还要求他们以“如何看待我国南方的冰冻灾害”为主题撰写政治小论文,课后进行交流。

二是正确处理理论和生活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处理好理论性、德育性和现实性、生活性的关系,而不能为了生活而讲生活,或者把政治课等同于一般的德育课,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在课改之初,笔者也走过一段弯路,上课过程中片面强调生活化,但理论引导和提升不足,导致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学生走出课堂,脑海中也只剩下热闹,一节课没学到什么知识和理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生活,立足于生活,努力在课堂之中创设具体情境,把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但这些社会生活应尽可能做到理论与生活中统一,发挥理论的独特魅力。如在教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时,笔者结合学生中流行的词汇设置问题“‘粉丝’、‘PK’等词汇是如何产生,它体现了什么哲理?”;在教学《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时,笔者结合gg开放30周年和海南建省20周年,通过对比海南建省20周年前后的数据对比,设置问题:“实践已经证明gg开放和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正确性,我们能否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相关理论对gg开放或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三是正确处理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组织教学的立足点,但相对广阔的社会生活而言,学生的生活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年龄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对一些社会行为、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认识往往出现片面、模糊甚至错误的看法。因此要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一方面要研究分析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必须及时补充鲜活的社会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指导者、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理论,感悟生活。如在教学《投资的选择》时,在了解到绝大多数只对银行存款有印象,而对股票、债卷等投资方式了解不多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有3万元余钱,计划投资,银行活期存款的利率是0.72%,1年期记账式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为3.66%,股票的价格目前不定,你会选择怎样投资?说说你的理由并算一算一年后你投资的收益。”

注释:

①《陶行知论生活教育》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纪念馆教育思想

②《走进新课程

篇2:思想政治课教学备课应该备什么?在备课中树立正确学生观?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备课应该备什么?怎样在备课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发布者:卓中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备课应该做到:

一、从备课内容上来看:

㈠备课标、备教材:如自己要吃透课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分清重点和非重点;找准难点;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

㈡备学生:如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中、低或不齐)学习能力(如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生可能会出现的疑虑(认知方面、认识方面、思想方面)。

㈢备素材:如重大时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典型事例(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文学家、科学家等);身边的事例(家庭、学校、学生的其他活动场所发生的事)。

㈣备教法、学法:如每一课时准备用哪些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准备用哪些教学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思想政治教材(预习、复习);如何记忆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典型题目的答题方法(指高考的各种题型);总结、补差、提高的方法。

㈤备教学手段:如注意使用电教手段的效果。

㈥备板书:如注意板书的科学性。

㈦备作业:如作业的量要适中;作业要有一定的质量;克服随意性。

二、从备课的过程来看:如备导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手段、例子、练习;做好小结(意义重大);布置作业;教后感或教学反思。

在备课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该要做到:

1、首先应该明确“备课”的概念。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不能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

2、要处理好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关系。

3、要确立多元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4、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不能过度的牵引,教师应灵活地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的,政治课,教学

篇3:运用多媒体依托互联网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依托互联网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

杨全洪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一言堂”、(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学生启动问题少,教师启动问题多)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对思想政治课越来越没有兴趣。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外部特征,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它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为思想品德课的愉快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也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中多媒体手段的作用。

第一、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例如在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为了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我特意剪辑了《心理访谈》的两个片段:一个是反映母女关系非常紧张的,一个是反映母子关系紧张的。我把它运用在教学中,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就把学生的心灵抓住了。让他们去分析应该如何解决紧张的母女、母子关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积极开展讨论发言,从而懂得了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政治课的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的网络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也很多、很广。因此在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运用多媒体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弥补教学信息量的不足;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增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在讲授高一年级“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利用网络技术,查找现阶段我国主要有哪些分配方式,分别有哪些特点,并举出一些例子。在上课时,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其他同学根据展示的信息,判断不同性质的分配方式。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在学生亲自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分配制度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解现阶段我国的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的意义、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拥护我国分配制度改革。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制作一些图片、影片以配合教学。比如在《量变与质变》一节内容中,关于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课本给的一个素材是凉水加热到变成水蒸气的事例,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而引发水的存在状态的变化,清楚而准确的表明了量变与质变两种不同的状态。说明水温变化但液态性质未变是量变,当水温达到一百度后继续加热就变成水蒸气,属于质变。这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能够恰如其分的说明要解决的知识点。但如果只是泛泛的讲授,尽管学生都知道这个事实情况,要通过其掌握哲学道理,感受也不深刻。于是我运用flash将故事制作成了动画,讲授时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后学生反映对此知识点的掌握印象非常深刻。

第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不但节省时间,而且体系完整、表达清楚。在讲述知识的同时,有关知识要点、有关资料能及时展现,教师讲课配以多媒体展示资料,必然会加强讲课的效果。在练习巩固阶段更可发挥巨大作用,传统教学进行课堂练习,要么教师印发讲义,费时费钱,要么教师板书题目,文字学科练习题的一个共性是题目较长,思考和解决则能在短时间里完成,讲课效率极低,要么是由教师或学生朗诵题目,不利于对题目的理解,也浪费时间,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练习的数量和范围大大扩展,参考答案的展示也变得十分方便,从而提高了讲课效率。

第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政治课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还要运用多媒体,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例如在“矛盾特殊性”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了网络FLANSH歌曲《猪都笑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沉闷的课堂气氛变活跃了,讲课的质量也提高了。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优越性在教学中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可否认,还具有一定的困难和限制,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还应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多媒体网络教学只能是教师的一个辅助手段,要避免不顾学科特点一味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当用则用”这一原则,而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网络教学。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就不必生硬地使用网络教学。例如语文课教学,有的教师丢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功能,让学生上网查资料、谈看法,虽然课堂气氛热烈,但整堂课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时间很少,对课文中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领会、讨论得很少。只有活动没有体验,学生对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感受,对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的理解往往被直观的图像所代替,忽略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沟通。

第二、多媒体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师操作不熟练问题。我发现在平时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运用多媒体,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时才用,往往由于不熟练,操作不规范而错误百出,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网络教学应有的作用,而且适得其反,对课堂教学造成干扰。更有甚者,上课时由于操作不熟练,不得不由其他教师帮助自己完成多媒体教学的操作。因此,作为教师平时应该自觉运用多媒体网络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真正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总之,尽管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我们应该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积极重要作用。作为教师,为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要积极探索如何把多媒体技术手段更好地融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寻找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点,不断提高自己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