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试析课程改革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试析课程改革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2024-08-01 阅读 3789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试析课程改革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更多的是指向儿童的,但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人”的概念是广义的,它绝不仅指儿童,课程改革不仅应关注以儿童为本,而且应十分关注在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师。因为教师是课程实施中的关键因素,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他人”,再好的课程如果缺乏优秀教师的演绎,也是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的。因此,课程改革期望着教师观念的提升;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期望着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观念的提高。

1、教育观。传统教育中,制度化的教育造成了“非人性”的倾向,使儿童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教育目标多为从社会需要出发,暗示着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整齐划一,使儿童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而课程改革凸显了“以人为本”理念。为建立合理的期望,必须研究幼儿,了解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尤其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才能引导和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创造,以达到塑造“完整儿童”的目标。卓越的幼儿教育是要选择和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和创造适合教育的儿童。要设计出适合每一个幼儿的课程,并真正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才是“以人为本”的核心。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把开发潜能放在首位,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理念从传授知识转向开发潜能,从本位课程转向人文整合课程的基点。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一规定,把“终身教育”新理念与幼儿教育的使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把“教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交往”作为教育目标,注重每个幼儿潜能的开发和健康的个性发展,把注重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发展放在首位。简单地说,就是奠定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些教育目标着眼于幼儿终身发展新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素质的培养,使“终身教育”和“人本主义”理念得以转化为现实过程。

2、教师观。在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幼儿生活的看护者,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于是,教师成了“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以自己精神上的牺牲奉献于社会。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的教师观引发出新的师幼关系,这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相互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促进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上,随着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与其相适应。

“教师成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幼儿处于平等、友好、宽松的氛围中,建立了一个接纳、支持、宽容的心理环境;意味着尊重幼儿的需要,关注幼儿的进步,接纳幼儿的经验。相应地,幼儿在这种新型的师幼关系中成了发现者、探索者、创新者。他们这样成长着、快乐着。在活动中体验着被尊重,感受着平等、友好、分享、合作。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不断地激励着幼儿去“发现---探索---创新,”也强化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理。其中教师也从知识的复制者、传递者转化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创造能力的开发者。在引导和开发幼儿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因为在师生双方积极参与、双向交流、彼此碰撞的进程中,产生了共生共长、互助互动,放弃了“师道尊严”,也产生了“亲和力”,证实了“亲其师,则信其道”的古谚。正是这种新型的教师观从根本上促进着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3、儿童观。今天,保护儿童权利的思想正为各国政府和社会所承认,并日益深入人心,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儿童与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保障;每个儿童拥有的出生权、姓名权、生存权、发展权、游戏权、学习权、娱乐权、休息权、教育权等应该得到我们的承认、尊重和保护;我们要保护儿童的生命与健康,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营养、休息时间和游戏、娱乐、教育的机会与条件;要把儿童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用民主与科学的态度对待儿童,不歧视、不虐待儿童。

在教育改革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以人为本”和“以幼儿发展为本”成为幼教改革的突出特征。“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从其自身的活动及对活动的协调中,在主体作用与客体的运算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就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应以“活动”为主,教师无需填鸭式的照本宣科,而需要从儿童的角色出发观察世界,敏于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儿童明确他可能并应该达到的水平,使教学活动超前发展并引导发展。同时,每个儿童的发展与潜在能力具有差异性,如性别差异(显于女孩智力略优于男孩)个别差异(体现在诸多方面),文化差异(受之于不同的文化熏陶)等,我们只有认识到个体,并重视个体,才能将“儿童是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儿童是积极的参与者”才能真正将“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的思考得到扩展和深化。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认识到儿童的社会地位和合法权利,认识到儿童在发展上的差异性,在发展中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教育对个体的关注,使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最佳的发展,实现“一切以儿童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创造与儿童生命特性相适应的教育,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总则第四条)。

4、课程观。传统教育中我们对课程的狭义化概念,导致教育实践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幼儿游戏和生活活动。所以,今天我们唯有认真学习和理解《幼儿园教育纲要》,才会真正树立正确的幼儿园课程观。

首先,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全部活动。它不仅包括上课,还包括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它不仅指显性课程,还包括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指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写在计划本里的;隐性课程是指环境、材料、师生交往、言传身教。这些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影响。它不仅指正规课程,还包括非正规课程。正规课程指事先计划好的,非正规课程指的是一些偶发的、随机的教育。如: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发生了争抢玩具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设计了“玩具找朋友”的游戏,提出“玩具愿意和爱护它、不独霸玩具、懂事关心同伴的人交朋友”的要求。孩子们立刻默默地整理玩具,一起玩,再现了友好和谐的气氛。又如:在盥洗活动时,孩子们慢条斯理地打肥皂、搓手,却茫然不顾哗哗流掉的水资源。老师创编了故事“地球上没水了会怎样?”在一边讲,一边问的过程中,使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水会流干的!”由此可见,随时出现的教育契机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正可谓“课程无处不在”、“生活皆课程”!

其次,课程是预设和生成的整合,预设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指南针”,教师进行教育活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否则,教育活动将变得盲目、无序。但是,在课程实施中,会因为出自孩子的种种原因,生成一些需求的目标,教师只有树立了幼儿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整合,如:老师讲故事时,让小朋友帮兔子想办法摆脱老虎的追击,孩子们会说:“让猎人来打死它!”“快,赶紧给猎人打电话!”可有一名幼儿却说:“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不能打!”教室里立刻出现热烈的讨论:老虎该不该打的问题。再如:有一次,我预设了“认识各种管子的游戏”,在游戏前,让孩子们先用清水洗管子,有一个孩子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用清水洗不掉管子上的油污,而用肥皂能很快地洗干净了?于是,新的目标产生了:“感受油和水”油本不能溶于水,却在洗涤剂的作用下,和水混合在了一起,通过这个现象的探索,孩子们明白了生活中用洗衣粉洗油污的原理,直观地理解了衣服清洗的过程,把科学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激发孩子探索周围世界奥秘的兴趣,蕴育了科学萌芽的种子。可见,生成目标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是预设目标所不能替代的。只有教师树立了幼儿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将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真正地有机整合。

5、价值观。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幼儿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改造,就很难有幼儿的改造精神。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腾豪斯明确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可见,教师在“育人”与“育己”的过程中,难分主次,也更显见“育己”在“育人”过程中的价值。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几乎与人类社会有同样长的历史。这一事实说明了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专门职业,其社会功能得到了广泛的肯定,教育作为第一生产力中的主要因素。教师担负着神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内在涵养,树立良好人文形象和生活风范,才能体现时代精神新形象,做孩子学习的表率,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影响课程改革的诸多因素中,最核心、最主要、最具有决定因素的是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态度,对新课程的理解程度、适应程度,对课程实施的一些技能、方法、策略的掌握程度都是直接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1、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做研究型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近实际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相比,就处于一个极其有利的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景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处理方式,对此,教师也在不断进行审视,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开放性,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

张雪门先生说过“骑马要在马上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正途径,就是积极热情地投入研究性学习之中。所谓研究性学习,即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把学习新知识,进行教育实践和开展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好地得到专业化成长。课题的确立、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产生、研究的进行,都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文献检索、前沿信息、发展趋势以及价值比较,也需要有对不同理论流派观点的科学分析,需要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这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是教师用新知识、新理论、新经验武装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综合分析、指导和完善教育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促进了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全面提高。

2、在反思性教学中提高,做反思型教师。

对反思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为:思考过去的事情,总结经验教训。在冯晓霞老师的文章中,她引用熊川武教授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学习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冯老师说:反思性教学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使教师“由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或发展型)教师。”(参见《反思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冯晓霞《学前教育》**年第3期)

应该承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很注重学习,特别是向别人学习,如学习幼教专家的新教育理论,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同行们的好的做法等。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向别人学习固然很重要,但也不可忽视向自身学习,或数向自己的经验学习。因为我们每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在实践着丰富、具体、生动的教育活动,有很多的教育感受和经验,如果我们无心,让这些经验就白白流失了,确实很可惜。而如果我们抓住了,并深挖它,那么这些经验和感受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而向自己学习中,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实践----反馈----调查----再实践的过程,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能起到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作用。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深化、细化,用现今的眼光去审读,去反思过去的教育行为,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对教育、对儿童的重新认识。这种对教育的思考和剖析使我们的教育能一步步地接近完美、科学的境界,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随之成长,成熟,不断进步。

善于反思,可以让我们更辨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今天和昨天,别人的不都是好的,昨天的也不都是坏的。反思是对过去的一种思考,从中可以吸取教训,也可以总结经验,只有经过反思以后的认识,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思想。只有自己站在自己面前,凝神关照,才能用自省的目光审慎地打量自己,并运用内在语言进行心灵深处的自我反思。如:我是否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我做得不好,该如何弥补?用什么方法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和喜爱?因此,善于反思是现代教师一种重要的教育素质。

总之,教育改革永无止境,课程改革和师资力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没有课程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没有教师的教育也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断改进的教育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在国家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篇2: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

为不断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化发展程度再上新台阶,制定本计划。下面是有20*年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欢迎参阅。

20*年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主线,围绕新教材,以人为本,以发展内涵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进一步塑造有智慧的群体,强化过程管理,发挥教师内在的潜能,采用多渠道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让教师在岗位上学习,在岗位上实践,在岗位上成功。为着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修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园本培训,进一步巩固教师的职业道德,巩固教师专业思想,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熟悉有关教育法规,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提高执教水平。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分层培养目标

A一般教师:

1.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能客观地认真分析自身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2.努力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贯彻《纲要》精神,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善于捕捉寻常时刻,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将学科与主题整合。

3.有研究意识和一定科研能力,能进行合作研究。积极承担镇级、园级公开活动。

4.积极参加园内外各类活动,能和同事精诚合作、主动合作。遵守幼儿园每一项规章制度。思考自己每一个有利于幼儿园的行为等。

5.能撰写较好的教育经验文章,幼儿总体水平发展好。

B骨干教师:

1.师德修养好,具有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带教其他教师,能在园中起到表率作用,根据自身情况切实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2.乐于参与各类学习并主动进行自学,能够根据课改的新要求对原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出深刻的反思,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

3.科研能力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能取得成果,承担镇级、县级公开活动。

4.积极与园长合作,在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础上乐于为幼儿园发展出谋划策,乐于和同伴合作优质资源共享。

5.勇于创出个人特色,积极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撰写较高质量的文章,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

三、具体措施:

(一)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贯彻落实*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点希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意识,积极开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典型模范教师的学习宣传活动。举办“树形象,比作风,比贡献”主题演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广大教师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踏踏实实转变工作作风,使工作更细致,服务更热情,作风更严谨,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二)通过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组织教师进一步深读、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入领会纲要精神。同时组织教师对所学纲要的理念和思想方法加以客观科学地分析,并要求每个教师写好体会交流。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开展业务培训

A内容及要求:以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教学常规、教师的基本功为重点,以尽快适应最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为目标。

B具体内容:

1.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幼儿园领导和结对师傅对新上岗教师要继续进行“跟踪”听课,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加强业务岗位练兵活动,绘画、跳舞、自弹自唱等教学技能的学习,对工作二年以上的教师要多压担子,争取早出成绩,对于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要有显著的教学成果。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评比活动

(1)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园组织的青年教师上课比赛,进行岗位练兵活动,以赛促学,以赛推优,为青师提供锻炼的机会,展示的舞台,从而加快青师培养的步伐,大力推进学校名师建设。

(2)每周写好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教学随笔,随笔可拓宽写作体裁,类似教学论文、生活故事等,抓住日常教学中的闪光点,谈想法,谈观点,切入口要小,并能联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整改的措施。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参加市有效性教学论文的评比活动。

(3)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做到青年教师人人有独立设计、制作多媒体的能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开展互听互学活动,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及时获取课改信息,园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业务园长听课不少于4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4.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形成组织学习的机制,构建学习型组织,坚持每月一次的教育书刊阅览学习,提倡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摘抄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并通过家长学校提供的学习交流平台进行共享学习心得体会,教育经验,以此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5.自主开展平行班之间互结对子活动,教师可从领域教学活动、区角游戏活动、晨间体育活动、家长互动工作、班级常规管理等方面入手,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自主开展研讨、观摩等活动,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提高。

20*年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范文2

一、情况分析:

1、年龄结构:在25岁左右

2、学历结构:大专100%(其中一位教师正在进修本科)

3、专业结构:20*年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

优势分析:

1、年轻教师学历层次较高,而且都好学,能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在提高学习。

2、年轻教师创新意识、现代化教学技能比较强,善于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有非常大的挖掘潜力。

3、新教师有爱心、有活力、有冲劲,对工作的积极性非常高。她们能相互学习,积极的团队工作氛围正在形成。

4、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拜师,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珍惜外出学习何园内的各种学习机会。

5、教师资源比较丰富。

弱势分析:

1、非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0-2年新教师较多,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2、对幼儿园一日环节的组织和实施缺乏相应的措施,对如何抓好班级常规比较困惑。

3、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和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处理家长工作存在困难。

4、实践经验少,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

5、由于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教师在集体活动设计中缺乏对活动价值的挖掘,不能很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同时活动内容缺乏新意,活动环节缺少联系性。

二、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准绳,依据幼儿园教师队伍培训规划,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重心,聚焦课堂,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的水平,促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培训目标

1、加强新教师师德修养,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师徒带教等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聚焦集体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为研讨重点,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

3、采取有效培养措施,使我园新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在专业理论、教育技能、班级管理等诸方面,做到熟悉本年龄段课程。

4、初步运用有效教育手段实施教学,班级管理基本到位,最终做到教学常规入门、课堂教学过关、教学能力基本达标。

四、具体措施:

(一)0年新教师

培训目标:

1、加强新教师师德修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使新教师尽快发展成成熟型教师。

具体措施:

1、根据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制定自培计划,成立0年新教师成长档案。

2、通过参加县级新教师培训及幼儿园的自培活动,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3、通过一对一跟班观摩、老教师经验谈、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及自身的实践等,提高新教师的一日环节操作的能力。

4、通过每月的考核课及课后的交流和反思,提高新教师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能力,同时使新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5、加强周、日计划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反思,提高新教师的反思能力和调整能力。

6、积极观摩其他教师的活动,并能大胆地反思和评课,鼓励新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整。

7、成立“老带新、新促老”组,运用网络等平台不定时地开展各项活动,分享经验,使新教师向成熟型发展。

8、鼓励新教师承担教研课、公开课等,在实践中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9、除了幼儿园集体的理论学习外,要求新教师自学各类专业书籍,结合实践作好学习笔记,每月两篇。

10、每月不定期地组织管理层、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对新教师进行听课指导。

11、创设机会,组织新教师阶段汇报展示活动。

(二)1-2年成熟型教师

培训目标:

1、提高2-3年新教师驾驭新教材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和各学科领域的组织与设计的能力,使自己更趋于成熟。

2、创设能者为师的相互学习氛围,开展技能技巧的自培和他培的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具体措施:

1、通过培训活动,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为研讨的重点,提高教师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水平。

2、运用“优秀课例”等资源,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环节设计能力。

3、以“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等方式,开展实践研讨活动,提高教师集体教学的组织实施的水平。

4、以多种方式鼓励教师大胆的反思与评课,鼓励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调整。

20*年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幼儿园素质教育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我县把教师培养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使教师了解前沿理论动态,拓展新的教育基础理论,扩大人文与科学领域知识面,学习并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研究成果,研究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增强专业技能。形成园本化的课程特色和自身教育教学专长。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结合《幼儿园指导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通过一年的培训,力争使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培养对象:

全县幼教工作人员,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规程》、《纲要》、《幼儿园管理规范》、《幼儿教师行为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二)通过以老带新结队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训重点。

在培训中,将用“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牵动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开展“师徒结对”试点工作,签定“师徒结对”协议,用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方式发展教师队伍。我们将通过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教科研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四)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

(五)做好其他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

后勤组做好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力争使人员素质得到提升。

篇3:幼儿园儿童接送制度

儿童接送制度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严格学生上学放学管理,促进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特制定以下制度。

1、全体教师认真遵守上、下课时间,按时放学。

2、遇特殊情况需要延时或提前上学、放学,提前通知学生家长。

3、建立学生不到校的追踪制度。

4、按时开启校门,按时静校。

5、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制度。

6、每天上、下学时间段,门口要有值班教师,进行监督疏导,及时处理事件和不安全隐患。

7、放学时,各班要在班级门前排好队,班主任或带班老师要检查路队旗等各种标识,整队带到校门口,叮嘱好安全后放学。

8、一二年级学生,每天早、中、晚要由监护人接送孩子上下学,避免上、下学途中的意外事故发生。

9、放学时,一、二年级的学生,班主任或带班教师要逐一送到家长手中,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10、家庭接孩子的人员要固定,并与班主任要相互熟悉,存在特殊情况的家庭(如:离异家庭、孩子吃小饭桌、他人代管、代接等情况)要有家长的委托书,与班主任说明情况,与委托人见面熟悉,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11、如不能按时接孩子,应提前与班主任沟通或电话告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并由值班教师负责学生。

12、家长接孩子时不要拥堵校门,自觉、有序站在校门口两侧等候,做到文明礼让,方便你我他。

13、每天送孩子上学尽量错过高峰期,如提前到校,要叮嘱孩子站在校门口两侧的较安全地带,做到前后有序、不拥挤、不打闹。

14、上学期间,任何学生出校门,必须有年级主任、班主任或校领导的批准,并通知门卫老师后,方可出门,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15、每学期初学校要与年级主任、班主任、家长签订接送孩子安全责任书,强化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