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音乐《快乐的舞蹈》教学反思

音乐《快乐的舞蹈》教学反思

2024-08-01 阅读 4683

音乐《快乐的舞蹈》教学反思

《快乐的舞蹈》是一堂综合性很强的一节内容,课中牵涉到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体验,然而他又是一堂美术课。是通过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对舞蹈的体验,感受舞蹈给人们所带来的快乐,用画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在这节课之前,我对教材和课标作了详细的阅读,由于是低年级的课程,我们在教学中尽量把握深入浅出的原则,对学生重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培养。故而课前准备,我找了大量有关舞蹈的图片及视频。在图片上,我力求找到清晰唯美的照片。如杨丽萍的《雀之灵》;还有一些表演性比较强的体操舞蹈,群舞《千手观音》等等。然而,我发现这些图片并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孩子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是建立在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审美趣味上。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这些照片并没有“来电”的感觉。

那么这个时候,我在想必须得改变思路,重新找一些图片,找一些接近他们的生活和年龄接近的一些图片。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大环节。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把学生的作业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这样一个方式进行引导。这节课除了对音乐的欣赏对舞蹈的体验,最后要回到主题。得用画笔将其表现出来。那么要画这样一幅画,其难点,主要在于对人物动态的表现和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于是,在对重难点的土坡上,我采用模仿舞蹈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其加深印象。然后用画笔将舞蹈动态表现出来。这个练习是学生尝试练习的过程。也是为下一步做好准备。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些相关舞蹈方面的画作。对比自己的画,跟范画相比找出自己的画面所缺少的内容将其完成。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认为思路和方法是清晰的。从课堂效果来看我发现有一个重大不足。孩子们在体验舞蹈的快乐这个环节中做得不够。从学生的作业来看,虽然画面相对完整了,但是没有做到百花齐放。从孩子们得年龄和思维乃至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和所见所闻来看,他们的作品应该要各有个性。

所以这堂课后来我进一步的思考:教学不是一味地让孩子们看,看图看画。重在让其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去悟,感悟和领悟。在画法上也不要作过多的要求。强调基本原则便行。对于孩子们来说,画无定法。或许他们幼小的心灵,他们的单纯画出来的东西正是原汁原味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一种原始的美。

篇2:一年级音乐《到小熊家里去》教学反思

《到小熊家里去》这课我设计的主体思路是让学生多接触音乐实际,参与音乐的实践,这样必能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他们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他们才乐于学习。因此,我在设计《到小熊家里去》这课时将节奏、音准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在这些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意识。

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加入到这首歌的教学中来.学生亦学亦乐!没用多久,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我在教学完歌曲后,我还让学生进行了歌曲的创编,学生的兴致很高,我以一个小问题导入:那如果你是小熊,你还会请谁来做客呢?学生说:“我想请小羊。”我又接着问:那你能为小羊创编一段歌词,让它也能唱着歌来到小熊家做客吗?这一设想,还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课堂顿时成了学生们想象、创编的天地。这个说:“我请小青蛙来做客,小青蛙会这样唱:呱、呱、呱,真呀真快乐!今天过节小熊请客,我们到它家里去,又吃又玩又唱歌,呱呱呱,呱呱呱,真呀真开心!(这位同学还和我解释说:老用快乐这个词,太单调了,我想把‘‘快乐‘‘换成‘‘开心‘‘。)”又有学生说:我想请小兔,这位同学话还没说完,就有急性子同学嚷到:小兔不好唱,他的意思是没有表现小兔的相声词。想请小兔的同学赶忙说:你别急,听我唱给你听,跳、跳、跳、真呀真快乐!今天过节小熊请客,我们到它家里去,又吃又玩又唱歌,跳跳跳,跳跳跳,真呀真愉快!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创编着,为了不和别人一样,他们努力地寻找表示快乐的近义词。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也从中体验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想,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展示自己想法的空间,营造出创新的氛围,就能逐渐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最后结尾的时候,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受小动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的回答也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爱心和细心。

篇3: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反思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在六年级本册中的歌曲《长城谣》,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