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教学札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教学札记

2024-08-01 阅读 395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教学札记

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采取反馈互动的备课思路,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的密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同提高。

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的生平。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语文的一、二段,感受人民对鲁迅的爱戴和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本课教学以第二课时为主,内容是学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个故事,总结全文,概括中心。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反馈的交流环境,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⒈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为了避免合作学习中的杂乱无序,课前,我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配备小组长,组织协调讨论,使说的有次序,说的内容有小结,集体反馈、交流时,有代表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由复习旧知引出全文总领句:“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并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作为本课教学的主线。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谈碰壁”的故事,找出疑难,做出标记。再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经小组讨论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最后,小组内合作解疑,各抒已见,有否定,有补充,最终达到共识。

⒉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合作的内涵。

在学习第三个故事“救助车夫”时,第一小组和第四小组的同学都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不明白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

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难点之一。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鼓励学生以竞争的方式展开讨论,激活学生思维,使后进生也有机会参与,得到收获。通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甲(第一组):在当时的社会中,有钱人看不起拉车的人,把他们当牛当马,鲁迅先生对此非常愤慨。

生乙(第四组):鲁迅先生从这个车夫的遭遇,似乎看到了全中国受苦受难的人,他救得了一人,救不了全中国受压迫的劳苦大众。......

多么深刻的感悟啊!正是由于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正是由于合作挖掘了学生中蕴藏的巨大潜力。

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在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学习的一员,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和指导者,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在学习“谈碰壁”的故事时,由于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很远,学生难以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老师讲解会是“一言堂”,继续讨论也只是“费时低效”。于是我先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然后发给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小资料,了解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之后,“再读--再思--再议”,深刻地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在不着痕迹地落实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重要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在孩子们心目中树立起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形象。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尝试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下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后,重温比语,个中滋味,更觉绵长。

篇2:五年级语文《窃读记》教学札记

五年级语文《窃读记》教学札记

抓中心品滋味

《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文章通过自语式的独白,将自己窃读时的快乐于惧怕描写的淋漓尽致。

教学中,我采取了抓中心,品滋味的教学方法。

文章的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集中概括了窃读时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有的学生找的是最后一句,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再次体会,“窃读记”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这是本课的重点。

2、自己画一画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我很快乐,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我很惧怕?

3、分小组读一读,说一说,作者即文章中的“我”为什么快乐,又为什么会惧怕?

4、教师进行示范读,并引导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先让学生画一画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时的惧怕与快乐-------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内心因窃读而波澜起伏。

5、让学生感受到窃读的苦乐交织,忧喜并存,三是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的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坐一期“我爱读书”的手抄报,让学生再次体会读书的快乐。

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与抓中心、品滋味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紧紧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并随作者亦喜亦忧,从中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力争在学生的心中引起共鸣,让他们也做一位爱读书的孩子。

篇3:《在家里》语文教学札记

《在家里》语文教学札记

所有的文字都来自生活,并且回归到生活,那么我们的教学呢?他自然不能违背规律性的法则。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无非拥有了这样两三个优点,就有了收获了很多精彩。

一、创生活情境,激学习兴趣。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着这样的理念,我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课的一开始,

我就出示了一个有着美丽陈设、生活用品的家庭画面,创设了情境,贴近了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然后老师把配有彩色图形的词语卡片出示给学生,使抽象的生字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初步地使学生认识了生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借助实物认识生字,学生感兴趣,也容易记住,学得自然轻松。在巩固生字,训练说话的过程中,通过播放小明一家人生活的画面,也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再现生活情境的有效手段。

二、导学生思维,重自主学习。

识字伴随着思维活动,特别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对学习生字更有好处。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在教学中势必要松弛结合。为尽量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思维,并参与学习活动。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那些生字后,我又要求学生给生字找朋友。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物品音节卡,老师读“沙发”学生找“shāfā”,老师读“茶几”,学生找“chájī”......同时,让一同学贴在生字卡片上,齐读三遍,直到找完为止。这样设计,重视了学生参与,引导了学生思维,学生兴趣大增,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在复习生字时,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大声带领同学们读,让台上台下互动,气氛格外热烈。

三、强化口语训练,寓德于说。

所有字词都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字词。识字必须多读,也必须多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高频率接触生字,既巩固了生字词,又很好地进行口语训练,对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大有裨益。让学生任选一个物品说一句完整的话,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在生活中学生字,在生活中用生字的思想。“学以致用”是一切学科的最终目的,认识了生字就要会用,运用生字进行说话,正好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同时,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适时地进行人文教育。通过分析家人的表情说话,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劳动,尊敬长辈的思想,注重了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