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案例分析:中班幼儿分离焦虑

教学案例分析:中班幼儿分离焦虑

2024-08-01 阅读 4992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教学案例分析:中班幼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说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的情绪和行为,是孩子离开母亲

或其他抚养者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情绪障碍,属于内化综合症。

幼儿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基本上每一个孩子在刚入园的时候都会出现分离焦虑。刚入园的

孩子一般都会出现感冒、发烧的现象,这就是由于分离焦虑而造成的。因为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

激反应,长时间的焦虑就容易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另外,长期的分离焦虑还会导致孩子的生理、心理

上发生变化,焦虑症常常会严重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并且很容易引发抑郁、孤僻、自卑等等心理上的

疾病。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大家都知道,幼稚园的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此,当

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所以我们常常能看到孩子们哭闹、不安、生

病的现象,特别是托小班的孩子,这种现象尤为常见。

托小班的孩子年龄还小,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很弱,突然进入幼儿园大家庭似的集体生活,对环

境无法适应;另外,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非常弱,容易产生一种

无所适从的感觉,加深了幼儿的焦虑情绪,因此就出现了分离焦虑。每一学期,托班、小孩都会传来连

绵不断的哭声,还时时叫着“妈妈,妈妈……”。

虽然分离焦虑在托小班孩子的身上比较常见,但是在中班幼儿的身上也会出现。我所在的班级是中三班

,我们班有好几个孩子都还存在分离焦虑的现象。

案例一:

倩倩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时都要紧紧抱着奶奶或者是妈妈,又或者是让奶奶或妈妈抱着不肯下来,脸上挂

满了泪水,在老师的劝哄下才慢慢缓解,而且必须要老师接一下才肯下来,然后安静地到座位上做好。

简析:

倩个性比较内向、胆小,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像其他小朋友会邀请别人道自己家里玩,虽然家里也不是

很内向,但外出时,就跟在大人的身后,不敢与人接触,造成了倩倩每天早上都会不舍得家人离开。

案例二:

京京刚转入我班时,妈妈送到门口就走了,看着妈妈离去的背景,他“哇”的一声就哭起来,不管怎么

劝怎么哄都无济于事,他还是自顾自的站在那哭,连坐都不肯坐,这样的状况大概持续了一个上午以后

,他开始慢慢地停下来,坐到了位置上。

简析:

京京是本学期刚转来的新小朋友,之前勉强称得上是上过几天幼儿园,对幼儿园大家庭似的集体生活并

没有适应,不习惯这样的生活,加上他不会将普通话,沟通起来有困难,这也是造成孩子情绪不佳的原

因。

案例三:

凯凯每天早上来幼儿园都是妈妈拉进来的,进了教室门还不肯放弃,一边哭一边死死地抱着妈妈的大腿

,妈妈好不容易把他送到了老师的手中就转身离开了,他一见妈妈走了,哭得更大声了,老师连哄带骗

,他终于慢慢地停止了哭闹,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简析:

凯凯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家里也特别重视这个孩子,什么都依着他,导致他的依赖性比较强。另外,由

于凯凯家附近没有与他同龄的幼儿可以一起玩乐,造成他的交往能力较弱,对于一个陌生没有亲人的环

境就会存在不安的情绪。

案例四:

小圯早上来幼儿园时紧紧地拽着她妈妈的衣服,妈妈把她的手掰开,她又抓妈妈的头发,总之,能抓住

什么就抓什么,老师要费好大的功夫才能把她接过来,妈妈也同样要费好大的功夫才能离开,妈妈离开

后王圯才慢慢停止哭闹,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简析:

小圯的妈妈最近又生了一个小孩,小圯多了一个小妹妹,她平时就有多半时间是和爷爷奶奶过,妈妈生

了小妹妹,就更担心失去爸爸妈妈的爱,她渴望得到父爱和母爱,所以早上才会不愿上幼儿园,拉着妈

妈想要引起妈妈的关心,得到更多地母爱。

案例五:

小杰早上来园时不会哭闹,但妈妈走了以后,他就会过来跟老师说:“老师,我肚子疼。”于是,老师

想办法解决;过一会儿,他又过来说:“老师,我牙齿痛。”一整天下来,他会有好多不一样的说法。

简析:

小杰在情感上要比同龄的幼儿稍成熟些,他了解装病可以引起老师的注意,严重一点老师还会打电话找

爸爸妈妈过来接他,那他就可以回家了,这样的想法导致他常常会想一些病出来希望可以被爸爸妈妈接

回家。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中班的幼儿虽然年龄大了一些,进入集体生活环境的时间久了一些,但还是

有很多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这些孩子有的性格内向、胆小,不喜欢与人接触;有的刚来到陌生的坏境

,一时无法适应;有的因身体的因素变得比较脆弱,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不舍得父母离开;有的自小

由爷爷奶奶照顾,对父母的依恋得不到满足。总的来说都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家长不恰当的行为影响和

幼儿自身的因素所导致的。有的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

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孩子说话,消除他们紧张的心理。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

爱抚的手势,都会使幼儿的心理发生极大的变化。

对于这些有分离焦虑的孩子,我们要观察入微,对他们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细地观察,并且通过各

种方式了解其家庭情况以及平时在家时的表现,然后针对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用不同的方法面对存有

不同现象的孩子,慢慢改善幼儿分离焦虑的情况。例如像小杰的案例:小杰的思想比较成熟,他想装病

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更想因此可以回家休息,不用来上幼儿园,对他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耐心地对其

讲解简单的道理,慢慢地引导小杰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又例如像倩倩和凯凯的

案例:因为他们的个性比较内向、胆小,平时不怎么与人接触,缺少人际交往的经验与能力,因此我们

可以多安排他们参与活动,让他们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集体性的活动、游戏,慢慢学着怎么样与人

接触,交往;另外,可以在平时活动时,多给机会请他们发言,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与

人分享,锻炼他们的胆量,慢慢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知道如何表现自己,使其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既不能把孩子理想化,妄加一些美妙的特性于他,但也不能不

考虑到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对周围现实的情绪反应和精神反映具有他独特的鲜明性、细腻性和天真性。

”孩子的心灵史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孩子们希望得到认

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所以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

醒、去呵护,多与幼儿交谈,多给他们爱抚,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浇灌和呵护他们,并且我们

要从老师、家长以及同伴多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减轻焦虑感,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2: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方面成功案例:《石壕吏》案例分析

《石壕吏》案例分析

一、教学背景:

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强调不脱离文本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并充分发挥想象,培养改变课本剧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学过了《月夜忆舍弟》,有同学还记得是谁的诗吗?(杜甫)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背景吗?(安史之乱)请同学背一下因为战乱而导致家人分散的诗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的诗是反映现实社会的,也就是写实的。今天我们还是要去看看“安史之乱”带来的局面。

2、朗读录音《石壕吏》,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3、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这首《石壕吏》,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简介及故事发生背景:杜甫(712

篇3: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分析和写作方法分享

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分析和写作方法分享

一、为什么要进行案例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案例分析也越来越关注,案例成为教师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中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教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使教师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型;使教师回归课堂,回归实践,改变低效的与论文难以发表的论文写作行为,以实现有效劳动为乐。案例分析是一种情境式、教师亲身经历型的、体验式的过程。是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重要内容。

1、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去。

2、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研讨,提高听、评课教研活动的实效。

4、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有别于其他教育文体。

⑴与论文的区别。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

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围绕同一事件,但可从不同的理论层面来解释。

⑵与教案的区别。教案是事先预设好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

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⑶与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的区别。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是作者有感而发,三言二语也可以。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的思考。

案例指向的对象更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是大到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状况,可以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可以说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2、教学案例的特性。

⑴典型性。案例应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以小见大,反映出某一类事物或教学活动的基本共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它有教学反思的内容,但又高于教学反思。

⑵价值性。案例所研究的问题应是被教师所认同的,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能对教师的后续教学工作有指导、借鉴作用。

⑶客观性。案例反映的内容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3、教学案例的结构。

⑴案例的内在结构。

案例的内在结构是由它的五个要素组成的:主题、背景、结果、细节、评析。每个案例都要有一个主题,有的时候案例的主标题就是案例的主题。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待特定的内容。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崦没有实施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