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借助标记有效建立小班常规

借助标记有效建立小班常规

2024-08-01 阅读 6611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

借助标记有效建立小班常规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小班孩子可塑性大,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形成,如果坏习惯一旦形成,矫正起来要进行再教育,则事倍功半,十分困难。如果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在家都是父母、祖辈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由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我们教师就得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递给孩子,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鲜活具体的标记暗示,而厌倦老师的一些枯噪说教。所以我们依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我们会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代表自己的小标记,还把一些要求、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幼儿易接受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来提示孩子们儿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标记使我们省去了不少苦口婆心,同时又使幼儿遵循常规时更有章可循。

一、报到第一天,和爸爸妈妈一起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标记。

按照以往的经验,小班刚入园的孩子经常会抽到哪个杯子就接水喝,洗完手后顺手拿块毛巾就擦,坐位置、睡觉时逮着就坐就睡是常有的事情,还有就是玩了积木乱放,不知道幼儿园的生活习惯特点,不知道有自己的专用杯子、毛巾、小床等,规则意识很差。因此我们的常规教育从家长带着孩子进班报到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以往我们的“报到”主要是家长带孩子到班主任那里报到、注册、缴费,然后认识一下老师、参观班级的环境,今年我们两位老师和保育员事先经过商议、作好了分工,除了以上事项外,我们还准备好了小标记、爱心姓名卡,请家长协助孩子自己选定一个喜欢的标记送给孩子,并请孩子说说自己选的标记是什么,在爱心卡上写上孩子的名字、贴上和孩子刚刚选定的相同的标记,然后在保育员老师的带领下,选择一张喜欢的小床坐一坐,将爱心卡贴到小床上,再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孩子选定毛巾、茶杯的位置。因为有家长的协助,孩子们非常乐意地进行着自己的选择,而在多次贴同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标记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同时和老师也有了一定的接触,还免去了以往老师在开学后专门组织孩子选择标记等繁琐的常规教育环节。事实证明,孩子在9月1日正式入园后,因为对标记已经较为熟悉,而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入园时紧张、焦虑的情绪,午睡时也都乖乖地爬上属于自己的小床,哭闹的孩子比往年明显减少,我们也在孩子来园后的第一个星期就开始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小标记的提前运用帮助孩子更快地度过了入园关。

二、了解活动室里其他的标记图:

1.地面上的标记:

在我们活动室的中央以及午睡室、走廊、卫生间以及户外等地面上都有用彩色自粘纸剪贴的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比如活动室的中央,我们用可爱的小白兔、小蝴蝶、小鱼围成扇形,来吸引孩子在听到信号后赶紧找个动物朋友坐坐好;通向卫生间的进出箭头标记和中间的分界线,可以避免拥挤,养成秩序感和走路靠右的习惯;茶桶前等待的小脚印,注意第一个脚印和第二个脚印要隔开距离稍大些,有效避免后面了的幼儿碰撞前面取水的孩子;洗手池前的小脚印、入厕等待的小脚印;作为进区标记的活动区门口的小脚印,能有效地控制幼儿的进区人数;午睡室里每张小床边的小脚印,让孩子养成了脱下的鞋子摆整齐的良好习惯;还有做操的站点标记;上下楼梯的小脚印等等。

2.橱柜里的标记: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收放材料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于小班孩子,需要重点掌握的规则之一,就是能将材料自主、有序地取放于原位。

玩具柜里有许多桌面游戏时用的各种不同的插塑玩具,考虑到刚刚入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常常会为了想要独自玩玩具而出现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甚至发生争吵的事件,因此我们在开学初特地将玩具分放进一个一个的白色小框里,然后统一放进玩具柜的。怎样让孩子有序地取放玩具呢?考虑到小班孩子具有直观性思维的特点,刚开始,我们在小框和玩具柜的格子里分别贴上一个有代表性的实物小插塑,引导孩子在收回玩具时按照框上的小插塑对应着摆放,用实物插塑做标记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用来做标记的插塑常常会被孩子好心地“送回家去”,待孩子逐渐能按实物插塑归放玩具后,我们就用自己绘制的彩色小图片来代替实物插塑作为收放玩具的标记了。幼儿在标记的指引下完全能独立有序地取放玩具,不再像以前一样随处乱放了。

3.区域中的标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

区域活动具有自选性、自主性等特点,其教育价值的体现则要依托于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以及老师的指导等因素,活动规则在活动中能起着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控能力;同时,活动规则还能有机地承载与体现我们的教育意图,让幼儿能更好地在玩中学。可以说没有规则,区域活动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区域里的标记图就起到了暗示和指导的作用,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即将规则用图画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大家遵守。如:看到建筑区和娃娃家的小脚印上都已经摆满了小鞋子,则说明这个区域的人数满了,不能再进入了,可以去别的区域活动;看到小图书馆里的那张小朋友在做“嘘”的动作的图标,就知道要安静地看书,不能大声吵闹;标记图还特别适合提醒幼儿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规则,在玩具收拾中,我们把不同的区域材料固定放在一个地方,并有相对应的小图标标记;如美工区,我们会分别贴上油画棒、彩泥等标志,孩子们在整理时非常方便;益智区:贴着小鱼的筐子表示这是小鱼的家,贴有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做还能起到教幼儿学习对应、分类的作用。还能为以后孩子到中大班自己设计小图标打下基础。

4.墙面上的标记:

我们在幼儿视线可及的范围内,贴上生动形象的操作提示图示,可以指导孩子按顺序操作,比如在益智区,将图形对应玩具“你会放进去吗?”的玩法制成步骤图贴在益智区的墙上:打开――倒出里面的彩色图形块――关好盒子――将图形块塞进对应的“嘴巴”里,这样,就算孩子是初次进入该区域,也不至于束手无措了。我们在水龙头上方贴上洗手的步骤图可以帮助孩子已经帮助家长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

在开展《天才小厨师》主题后,孩子特别想学小厨师制作点心,我们就在生活区设计了四幅操作顺序图片:挂进区卡

篇2:培养小班幼儿自主游戏常规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主游戏常规

琼海市教育幼儿园陈鑫丽

摘要:自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不同于集体游戏活动,它是幼儿自由、自主、自发生成的游戏。想怎样玩,玩什么内容全都由幼儿来决定,所以自主游戏的规则性指向弱,再加上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导致他们在玩游戏时常规比较乱,经常出现争抢玩具的想象。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主游戏常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游戏常规。

关键词:小班;自主游戏;常规

一、转化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有助于幼儿常规意识的形成

现在大多数的幼儿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长辈对幼儿很是宠爱,凡事都会迁就他们。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刚从家里的糖罐中走出来,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不会去关注同伴、不会与他人分享、不会退让,所以导致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甚至会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肢体上的冲突。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几乎每天都有幼儿向我打小报告:“老师,有人抢我的玩具;老师,小朋友打我。”针对这种抢玩具的现象,平时我的做法是以同伴的身份介入,再根据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有一次,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因为一个炒锅而发生了肢体上的冲突,这时候我以玩伴的身份介入,邀请他们和我一起玩,一起分享玩具,结果通过我们三个人一起合作,共同做了一顿丰盛的大餐。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很投入,谁也不再有争抢玩具的行为,而且还会共用玩具,我帮你找菜,你帮我找勺子,在一起合作得很开心。通过我的介入,孩子们慢慢融入到了游戏中,他们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玩游戏了,而且他们还意识到了玩具还可以两个人,或者是多个人在一起玩,一起合作玩游戏更开心。在游戏结束后,我及时地组织幼儿进行评价与推进,肯定及表扬在游戏中把玩具分享给同伴的幼儿,并与幼儿共同讨论:当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做?引导孩子们学会把玩具分享给同伴,或者和同伴商量着轮流玩,还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玩玩具。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发现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慢慢开始转化了,争抢玩具的现象也少了,而且幼儿之间会商量着两个人轮流玩玩具,孩子们现在很喜欢结伴一起参加游戏,在这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分享,在自主游戏中他们也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规则性意识也逐渐形成。所以,转化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有助于幼儿游戏常规意识的形成。

二、善于观察,给予正确的引导,有助于游戏常规的建立

在游戏中老师是观察者和支持者。我们要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观察。现在提倡老师在游戏中管住手、管住嘴,老师们都欣然地接受了这一点。但在实践地过程中,发现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小班幼儿游戏常规差,玩具洒落一地,整个活动室里乱哄哄的。我认为:管住手、管住嘴要针对情况而言,当我们发现孩子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周边的环境或者危害到幼儿人身安全方面时,老师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但前提是必须在幼儿仍处于游戏的状态下,老师以玩伴的身份介入,用情境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引导。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在娃娃家里玩游戏时声音很吵,刚好旁边有个小女生正在照顾小宝宝,正不耐烦地盯着他。这时,我决定加入到他的游戏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我悄悄地对玩伴的他说:“嘘,小声点,我们的娃娃在睡觉呢,吵醒他会哭的。”他听了我的话认同地点了点头,教室里的噪声瞬间消失了。因此,善于观察,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有助于班级游戏常规的建立。

独生子女,游戏活动,幼儿园,关键词,小朋友

篇3:小班幼儿常规培育心得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小班幼儿常规培育心得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照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常规。我们大家都知道,拥有良好常规的班级,我们带起来会比较轻松、自在,反之,我们则会感觉身心疲乏。常规的培育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盛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自动性、积极性,培育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用的办法。尤其是小班的幼儿,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附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由个体转向集体,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那如何让小班的幼儿把常规转化为生活的习惯呢?我认为,教师在领导小班幼儿建立常规习惯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少用限制性的语言。

我认为教师应当给予儿童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儿童的自动性得到充分的施展,个性得到足够的张扬,教师不应当给其以限制。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幼儿。小班的幼儿有的在入园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能走出自由自在的家庭习惯,所以在幼儿园里他们很容易会涌现争抢玩具、攻击性行动、玩具乱扔等。这个时候我会很自然的说出“不能乱扔玩具、不准大声说话”等限制性语言。在说出包含着大量“不”的指令性字眼的话语后,我们教师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想法呢?

我们班有位小男孩叫熙熙,刚来园时,他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斥了好奇和憧憬,认为很新鲜,整天嚷嚷着上幼儿园。可在幼儿园待了几天后,他发现幼儿园的现实生活与自己想象有太大的差距:幼儿园里不能随意在外面玩、上课或吃饭时不能说话、睡不着的时候不能爬起来。成果在开学后的一个星期,他就缠住了妈妈,说自己在幼儿园不开心,不想上幼儿园了。不可否认,是我们将常规视为对幼儿行动的限制,过多的限制了幼儿活动的需要,才会影响到他们来园的情绪。因此,我想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适合的语言引导非常重要,我们应尽量少用限制性的语言,以免引起幼儿的反感甚至挫败感。

二、通过故事、游戏增进幼儿的常规养成。

小班的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针对幼儿涌现的各种问题,选择或编造相应的故事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唤起幼儿良好的情绪,辅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如:组织幼儿整顿桌面玩具时,我们可以组织进行“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玩具没人整顿时,可以请幼儿讨论“玩具宝宝为什么哭了?”,“我们可以怎样辅助它?”等,来辅助建立幼儿玩玩具的常规。而像“小椅子朝气了”,“汽车加油站”等自编的故事通过拟人的手段,可以向幼儿进行椅子、喝水的常规教育,使幼儿在良好的气氛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很好的时间段让我们轻松的开展常规故事教育。就是幼儿进入午睡室安静躺好了的时候,我们可以请小朋友眯上眼睛,静静的倾听老师讲故事,老师在每个常规故事的后面轻轻的小节几句,提出一些对幼儿的期望。这样,幼儿就在潜移默化间学到一些规则。

三、三位老师(包括生活老师)要求一致,共同严格要求幼儿的常规。

三位教师教育的一致性是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有许多小班的幼儿,在受了一位教师的批评后,会马上跑到另一位教师身边乞求得到安慰,如果这位教师顺应了幼儿,不加任何批评和说理,那幼儿会发生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