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

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

2024-08-02 阅读 5393

课题名称:

以“话题”为核心,整合单元教材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的界定】

“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理论依据】

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这个“人”则指的是学生。整合单元的教材,就是为了突出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始终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我们这套《语文》教科书,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作为总的编写思想。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背景】

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以“话题”为核心,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活动,打破以往的一课一课零散的孤立的割据式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用整体的模式显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传统的以“篇”为单位,一篇一篇的学习,各自为阵。特别是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比较零乱的,教学活动缺乏了整体性与系统性。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这一课又要学习下一课,课与课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呢?学生们也是懵懂不知道。只是知道跟着老师一课一课的学习。

一篇课文往往需要两节课去完成,第一课时安排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是不在意的去学习也能够接受,但是第二课时却又因为内容很是饱满,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绝大多数的同学其实是无法接受课堂上老师安排的内容的,这样的情形,无意当中就让老师们成了讲课的机器,不停地说,不停地讲,满堂灌就这样形成了,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是效果不一定很好。因为没有学生自己主动的参与,他们接受的就比较慢。

以单元为整体的整合教材,还可以节省时间,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开展课外阅读,或者自定主题进行阅读延伸。站在宏观的角度预设一个单元或者一课的教学,将“篇”和“单元”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和整体性的教学。

【研究的意义】

教师把研究的重点由原来的“篇”转移到“单元”,以“单元话题教师核心,移到学生课前围绕话题找资料,课中,引导学生围绕单元的话题,在字里行间感受“单元话题”所要表现的文字内涵,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与单元话题相关的文章,获取语文教学的整体综合效应。

对于教师而言:整体教学的过程,让教师在课前更清晰地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知识结构,促使教师在课前必须要提前准备与本单元的话题相关的文字资料以及图片资料,特别是经常反思自己整体教学的效果,在不断地整理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对于学生而言:长期坚持如此循环地坚持着,学生也就慢慢地习惯、接受,并也学会了在课前准备并了解一点与话题相关的资料,对于在“部分”认识的过程中,慢慢地也学会了去抓文章中的重点知识内容,更可喜的是,因为整体教学的模式,也节省了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的书籍。读《三国》,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读《爱的教育》,读《名人传记》……刚刚开始,是老师引导他们,扶着他们品读课外读本,随着能力与习惯的形成,他们已经能够养成每一天有计划的看课外书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最新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整体规划九年一贯制语文教科书。

教科书的编写思想之一――整体构建,其核心是: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语文学习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把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语文学习与学生发展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贯彻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认识、理解、体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追求语文课程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统一,改变以往教材编写逐年或分段推出的做法,缩短语文课程内容更新的周期,加大语文教科书编写和实验的改革力度,改变语文课程中存在的内容重复、观念陈旧以及“繁、难、窄、偏”等问题。

今天,教师们手中的鄂教版的语文教材也是围绕单元话题编写的,基本上每一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编教材。新《课标》也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国外研究现状】

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早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的沃尔多夫学校就以“整体教育思想”闻名于世界。他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能够赋予自己生活以意义的个体。斯坦纳创建的华德福教育发展至今,其课程已形成突出的整体观,斯坦纳完备的"人智学"理论,提出"身"、"心"、"灵"整体发展,将人看为一个整体;整体教育的理论也将华德福教育纳入其中,并提出整体课程传递、交换和转化的特点。

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研究的目标】

以“话题”为核心,整合单元教材,尝试开展单元教学体系的模式研究,力争使这样的一个教学体系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性。

【研究的内容】

1、借助导读,确定单元的话题。

在鄂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开篇都会有一个专栏,虽然没有署名,但在很多次的教学交流中,老师们都习惯称为“导读”,这个导读部分,一般分为两个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朗读这个两个自然的时候,引导他们发现这两个自然段的特点,或许刚刚开始,孩子们用概括的词语高屋建瓴的来说本单元的话题还是有一点的难度,但是,慢慢时间久了,我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本单元的话题是什么,基本上孩子们都能够叙述出来。

这一个话题的把握,在孩子们预习本单元的课文的时候,对他们课前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至少他们不会如同原来那样,学习一课查找一课。如今,他们会抓住一个话题,站在话题的角度,对整个单元的相关话题查找相关的话题。

同样的,导读部分的第二自然段,其实就是本单元要着重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也是需要学生们慢慢掌握的一种语文学习的能力。起初,我只是引导学生圈画本单元我们要学会的本事是什么?

后来在“部分”教学的活动中,我有有意的将教学的内容牵引到“导读”部分的第二自然段,慢慢地学生们也就知道,这个第二自然段是每一个单元中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关注。

2、整体入手,预习本单元的课文。

确定了本单元的话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们从整体上预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求:读课文,尽力做到音准,句子通顺;圈画自然段;标注生字词;对难懂的句子做记号;查找相关的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个环节,我真正体会到“单元整体教学”对孩子们是有意的。以前学习一课预习一课,前后之间缺乏联系,学习这一课,可能会对以前学习的知识出现很大的遗忘,但是,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预习课文,一次将本单元的内容全部预习完,他们不仅能够知道三篇课文之间是有联系的,甚至有时候安排的古诗以及乐园中的小故事也是与话题相关的。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自主地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

3、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与话题之间的联系

在第一课时确定了话题,同样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因为有课前预习,学生朗读的检测找重点放在能力比较弱和不太自觉预习的学生身上,如果全班基本上能够做到对本单元的课文比较熟悉了。我就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每一篇课文的内容,如:这一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还有,你认为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情?这是从文章的结构上整体把握课文……

4、教学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个单元的话题是一样,安排的课文之间必然会有内在的联系。起初,学生只是知道话题是一样,文章的思想很是接近,不是歌颂大自然的美好,就是赞扬英雄们,或者是文学的魅力……

但是,在慢慢地引导中,学生就会感觉到就是连写作的方法,几篇文章中也会出现联系,例如,写景的文章,往往就会在三篇文章中都会出现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写英雄人物的文章,就会出现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在“走进鲁迅”这个单元,甚至还在不同的篇目中都出现了“对比”的写作方法……

或许是孩子们长大了,但是,我还是认为“单元的整体教学”的活动展开,对学生是有意的,至少不会出现以前学习一课丢一课的现象,他们现在懂得了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时候思考问题的时候,还会将前后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

5、回归整体,提升单元内容的内涵。

第一课时整体把握了单元的三篇课文,接下来是“部分”教学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在“部分”这个环节中,如果关注了每一篇课文中重难点的教学内容,就没有时间很好的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篇课文与单元的话题之间存在的联系。

于是,在一段时间以前,才将整体教学的环节确定为第三个是“整体回归”。上完三篇课文后,再一次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来思考每一篇课文与话题之间的联系。

有时候是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句子来理解体会与本单元相关的话题,有时候是引导他们抓住文章的内容来体会与单元的话题想的知识……

这样再一次的“整体回归”,学生们的思路更加的清晰,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的出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为他们课后延伸去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奠定了基础,他们知道该去读什么,该怎样去读。

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以每一个单元的话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一个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首先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因为是初次接受整个单元的内容,教学知识结构安排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接着,在引导学生一课一课地进行“部分”体验,相对来说,内容集中在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上,最后,再一次回归“整体”,既是对前面所学习内容的补充,同时也是一个延伸与拓展的机会。

长期坚持如此循环,学生也就慢慢有了整体的意识,如果初期是老师的引导,慢慢地,学生们自己也就会归纳单元的主题,哪怕是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他们也能够感知自己阅读的文章属于那一个话题的内容。如果既定一个话题,让他们自己在课外查找相关的文章,他们也有很好语言感觉。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传统的教学活动进行质疑的时候,一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去做的时候,我就开始了收集与整体的工作。

有国外的整体教学的思想,也有国内的整体教学的实际教学案例与论文,于是,我就运用、借鉴别人的整体教学的理论以及别人的经验进行提炼,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尝试。

经验筛选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有整体教学体验教师的案例以及他们自己的体会,进行实践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开始出期,我几乎是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之后,我都会对自己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进行筛选,对其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整理,在下一次课,在下一次的教学活动,在下一个单元的备课活动中进行改进,进行延续。

特别是整体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反思过后,确定的一个新的环节,开始出只有两个环节.在教学活动,反思、体验筛选,我自己感觉“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已经慢慢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个案研究方法:

初次尝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是在四年级上学期第一篇课文《诗人》,备课的时候,我设计先是从单元的角度整体把握真个单元的课文,读课文,读生字……,再接着整体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每一篇课文中不太重要的一些知识点,最后还查找了每一篇课文的相关的资料,准备在课堂上补充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

想象是很美好的,但是现实是骨干的。当我将这个设想在课堂上实现的时候,学生都感到茫然,不知道老师的下一步该如何去做。因为是开学第一节课,校领导也很是诧异。下课后,领导们和我商议:一节课的内容安排如此饱满,老师很是辛苦,学生无所适从,教学的有效性不太明显。

有了这一个“个案”的呈现,我开始反思我自己的教学设计。如此这般,我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活动慢慢地找到一点点感觉,亦步亦趋地不断进行尝试,在尝试过后,教师还要不断地反思与提炼,为后面的单元积累经验,开拓并更新更好的教学环节。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研究条件】:

本人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学生是一直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对他们的学习能力知根知底,已经在“单元话题”阅读方面有过多次尝试,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预期成果】:

1、完成课题申报表一份、课题结题报告一份。

2、拟定学生“单元话题阅读”、“单元话题写作”能力的发展目标。

3、形成“单元话题”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4、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

篇2:十三五省事规划课题申报培训心得体会

8月2日,在实验小学分校西双湖校区有幸参加了县教科室组织的“晶都名师”科研写作培训暨“十三五”省市规划课题申报培训会,聆听了我县三位优秀教科研老师和市教科所孙朝阳校长的讲座,受益匪浅。尤其是孙朝阳校长的讲座《课题申报的若干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课题选题的意义和原则、课题选题的过程和方法、一个好课题的特点、课题选题的主要来源和课题申报评审书的填写五个方面来阐述。

从孙校长的讲座中报告中我第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省规划课题的申报情况。孙校长阐述了自己多年来对教育科研课题的理解。从他的讲座中,我深深感受到为什么孙校长多年来科研成果如此丰厚,并有了一些零碎的思考和收获:

1.课题选题要新颖,力求别出心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要有完整的研究思路,包括目标、内容、方法,尤其是研究目标做到前后一致。3.所选课题要来自于自己的课堂,不是为了需要而写,而是为了教师自身发展而写,能够解决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功能。4.课题研究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必须把每一次研究的过程客观记录下来,以备日后作为原材料展现给别人。不造价,不做作,实事求是,脚踏实地。5.根据研究的过程,如实并合理的解释取得的结果,总结研究结果,阐明研究的成果。

这次培训会收获颇丰,希望县教科室今后继续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篇3:唤醒教育课题申报材料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体验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向

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具备有积极的心态,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他们就能自己掌握自己学习的轨迹,去主动地探究、求知。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他们心中的巨人就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从本校实际情况看,我校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方面的研究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曾经引进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也尝试过“导学案”的学习方式,研究成果丰富,成效显著,全校师生共同研究的热情高涨,科研意识强,教学设备充足。这一切表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因此,我校在选择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时,把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问题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确定“激发内在动力,唤醒心中巨人”为研究课题,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要求的现代化学校。

(二)成因分析

自从我校开展以“轻负高质”为目标的高效课堂改革以来,许多老师在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成绩方面多方设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依然有一些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致使教学改革处于徘徊状态,难以从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展。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教师的思维仍局限于学业成绩提高这个表象,没有意识到学生素质能力提高这个根本,没有在如何调动学生内驱力方面下功夫,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够强大,被动学习现象仍比较普遍。简言之,就是重教学,轻育人;

二是教育教学方法不够丰富灵活,教师主导过多,学生自学自导过少,不敢放手发动学生,不够相信学生,以一己之力调控整个课堂,长此以往,学生主体地位下降,致使教法学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衰减,又回到课堂低效的怪圈。重导教,轻导学。

三是对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重视不够,教学中“一刀切“现象经常发生,忽视学生个体基础、能力、学识的差异也使得教学效率下降,重优轻差或重差略优情形交叉存在。教师尚无办法实施一体化教学,更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个性差异的教育”,只能是重感觉,轻实际。

(三)概念界定

唤醒教育,依据“激发内心动力,唤醒心中巨人”这一原则,着重在持续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热情,成长的激情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持续发酵,因为他们内心有强大的动力,有一个苏醒的巨人。教育的核心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的学习动机,使其渴望学习、热爱学习,明白为什么学习和为谁学习。要让教师、家长和学生真正转变观念,以“终身发展”为本,唤醒每一个学生与生具有的潜在能力和素质,让社会、学习和家庭同步同向。根据心理学研究,每一个人的外在能力不过是他的冰山一角,巨大的潜力隐藏在他的内心,只要把它们发掘出来,人生的成功指日可待。这个原理对学生也一样。要想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首先要唤醒教师心中的巨人,让他们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发挥更大的能量。因此,唤醒教育虽然面对学生,但对教师的再一次成长也是一次唤醒,师生都将在这次教育中获得新的力量,共同自主、和谐和健康的成长。我们界定的四大关键词是:学习欲望、课堂效率、教育变革、努力唤醒。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意识促使人们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他的思维也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促使其有强烈

的“推陈出新”意识,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某一现象的启发,引起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是天生的学

习者,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要求,有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基础。而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归根结底也

就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少教学实践表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反正无不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而问题又来源于学生内心强大的求知、探究欲望。本课题借鉴中外关于激发学习动力的宝贵经验,着眼于从实际出发,依照教育规律,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我们借鉴以下理论:

1、心理学中的叙事疗法理论。通过“故事叙说”、“由薄到厚”、“问题分离”等技术帮助学生认

清自我,发展自我无限的潜力

2、根据认知迁移理论。内在动力的培养将会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正迁移。

3、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各科目教学作为子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问题意识的发展,会促进学生认识和心理品质的发展,容易从内心激发学生求学的动力。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nlp教练技术理论。从教师到“教练”角色的转变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大冲击,教师要学会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帮助学生,“助人自助”这一原则也可引入到教学中来。这正符合我们“唤醒教育”的理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的“三三六”课堂模式、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法则等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都取得了成功。这些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将学生主体作为核心,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新的演绎,在“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的引领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内在快乐,最终达到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目标。

我们提出的“唤醒教育”就是直指学生内心,让他们的心灵充满强大的能量,自己把握自己的学习轨道、人生轨迹,所不同的是我们的思路更开阔、方法更多样,将育人放在首位,把学业情况看作是人生某阶段的一种体现。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体系

(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目标主要为学生目标层次。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对内在动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体分解为:

(1)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潜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学生树立对自身的强大自信,清晰地认识自己,树立目标并持续努力;

(3)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生活处事的方法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能力与品质。

(二)研究内容。确立好领导十大标准(重新定位干群关系);确立好职工十大标准;确立好教师十大标准(重构师生关系);确立好学生十大标准;确立好孩子十大标准;确立好家长十大标准(重构亲子关系);确立好同学十大标准(重构生生关系)。

本课题将把心理咨询学中的叙事疗法理论和nlp教练技术理论适当引入,如何在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中合理渗透这些先进的技术方法是本次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让这些理论丰富我们的教育教学技巧方法是我们的拟创新点。

五、课题实施的方法原则

(一)实施原则

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是无可争议的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2、文献研究的原则。搜集有关方面的书籍、论文及网络资料,通过分析整理比较,对课题理念、模式、资源开发等做一个全面的界定,为本课题研究建构理论基础。

―3―

3、微格研究的原则,对部分实践教师、班级进行跟踪观课议课,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微格研究,再将其合理部分逐步推广。

4、实践性原则。课题组成员与参与实践的教师合作交流,开展“问题会诊”,在实践中增强认识,不断完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实施途径

1、感恩教育―-解决“我为谁的快乐而学习?”

2、爱国教育―-解决“我为祖国民族崛起而学习!”

3、苦难教育―-解决“没有知识就没有一切”

4、尊师教育―-解决“如何尊师重道”

5、合作教育―-解决“我如何为班级争光”

6、尊严教育―-解决“我如何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

7、创建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标准;

8、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9、改革课外实践活动;

10、改善家庭教育。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激发内在动力,唤醒心中巨人”研究课题由由校长专门负责,由本校学科带头人组成研究小组,分层管理,分工合作,条块分明,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实施研究。

2、创新教研形式,以行促研,并搭建信息交流、发布平台,互动探讨,带动全局。

3、师资培训。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培训、边实践”的原则,采取教师个人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个人反思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相结合等方式,确保实践教师、学校管理者全部参与。师资素质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除本校培训外,我们还请市富有经验的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到校培训。

4、以评促改,建立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核心内容的质量考核办法。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学校将采取“集体观摩”、“推门听课”、“互动评课”、“座谈研课”等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跟踪评估及监测评价,

3、家长工作。家长的支持十分重要。我们重点是求得家长,尤其是家长学校的骨干委员、各

年级家长代表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讲座、座谈会、家访等方式引导他们,使他们支持学校的工作。

七、课题研究步骤

学习与设计方案阶段:*年8月至*年10月

教师培训阶段:*年11月至*年12月

方案实施阶段:*年2月至*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