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练习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练习研究实施方案

2024-08-02 阅读 7619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五、实验的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要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研究方法及对象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实验的对象:一年级的八个班

七、实验的具体策略

1.支持性练习策略

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顺应教师的预设时,教师应采用支持性策略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设计时,就要估计练习时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障碍,准备一些支持性教学策略,给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我们应用的支持性练习策略有:画龙点睛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数学对话、倾听、资料链接,情境再现等。

2.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往往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入练习之中。比如学习圆柱的特征后,为了巩固圆柱的侧面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向学生出示一道操作练习题,要求学生动手做一个笔筒。学生在做笔筒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计算、剪和粘才能做成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克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3、改变作业批改方式。

课堂练习的批改要及时,最好是当面批改,趁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忘记练习的思维过程的痕迹时,就知道自己思路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及时纠正,练习结果很有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作业不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在批改后,给每个学生有针对性的写一句话,有鼓励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业当作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

4、错题收集。

每个学生的错题都具有个性特征,这要求教师要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辅导后要求学生把错题收集在一起,分别写出错误原因和订正过程。学生坚持这一做法,既避免了犯同类的错误,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练习活动

(1)心算能力训练。

课题实施近二年时间里,教师利用早读和每节数学课课前时间进行心算题训练。训练形式有听算、视算、比赛算、定时算、“开火车”算、同学出题大家算等。心算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比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具有挑战性。同时心算题容易,能产生成就感,学生对心算训练乐此不疲。

(2)速算比赛。

每月全年级开展一次速算比赛。每次出口算题80道,共80分;简算题16道,共80分;总分160分;在30分钟内完成。140分以上的为优胜者,向优胜者发奖。

(3)开展作业本评比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本编上页码。每天都要先改错,然后再完成当天作业。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大方。本子写完后要不缺页数、不破损。优的个数达到12个以上就被评为优秀作业本。优秀作业本在全班展览,并发奖品。通过作业本的评比,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作业,养成做事认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组织好“综合实践”课。

除运用好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外,还要研究、开发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节约能源》、《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绿化校园》、《数字与编码》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八、备课与观课议课研讨

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中要体现有效练习,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在备课中要事先预设好。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要把这一课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他教师在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

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对此进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九、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篇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追求小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小学论文

海南省农垦直属第三小学符仕盈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评价观点、方式、方法;机制灵活性、激励性和人文关怀性。

在新课程评价体系理念的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机制、灵活、操作和运用,已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重视与追求。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一种悟感融动和奖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思维学习的环境,并在此过程中作为激励、鼓舞和唤醒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于此提升学生认知活动的效果及提高学生学习技能、潜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课堂评价要以人为本,以培养人才发展为目标。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个体或是小组成员活动出发给于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而是要发现学生的情感变化,参与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思维能力与价值观念等方面是否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对学生的不足,应采取人文关怀的态度去妥善评价、不能一锤定音,不求责备的评价语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基于这一点,教师在追求评价的实践中应加以探索与研究。

一、教学评价的观点要正确性

课堂教学实践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资源开发上,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和教学流程。然而课堂教师评价是渗透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它是整个评价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教学有效发展的途径,也是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达成的指南。为此,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前提是教师必须先发展。这就促进了教师必须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评价体系,树立新理念的评价思想,端正态度,明确评价的观点、意义及目标的重要性。从而掌握评价技巧、技能的操作与运用。使之改变教师原有的评价只有生硬、呆板、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千篇一律的评价和只有教师评价的模式等,使这种评价方式改变成为学生的动力与需求,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评价平台。促进评价对象即有兴趣,又有互动感的心理健康刺激,使学生心灵获有一种兴奋,自豪感和承受感。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师生的赞扬、鼓励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现人生成长的价值取向。

实践表明,如果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观点不明确,随着课堂教学的发展,遇人遇事都进行评价,评价时的语言过多过长,没有一个切入的评价焦点之分,容易造成课堂宝贵的时间流失。其次,没有针对相应的个体与小组成员的启示与文关怀的鼓励,使教学活动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平淡。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也就起不来,对探究的情绪也不高,容易促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得过且过。这样也就失去评价的意义,更谈不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评价体系上教师要提高认识评价的关键所在和要求,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评价的艺术性、人文性,确保学生因教师的情怀关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用教师亲切和谐的人情、理情的素质带入课堂,把课上活、上新、上实、上出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成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交流,一种共建的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的色彩。

二、教师评价的方式、方法要机制灵活性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一堂课的教学结构的设置从宏观上提出总体思路和设计实施方案,再对每个局部环节进行微观设计。在实践中加机制灵活地融入不同适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课堂教与学的生机。故此,教师讲究艺术性的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化平淡为神奇,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有效的征服力,更主要的是隐含着教师的循循善诱,把握着教学过程的顺利发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个科学家、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两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评价的方式和方法都十分讲究灵活机制的运用手段,它既体现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又呈现于学生之间的互评当中,两者并存,缺一不可。一方面从教师而言,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评价方法是注重语言的激励性和人文性对学生进行评价或是奖励性评价(如:智慧星,小红花,奖品等)例如,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产生意向型引导与鼓舞,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应是激发影响型的推动与竞争意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互评教师要提倡以赞赏的语句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判断,引导学生关注与相互学习;对全班同学的评价应采取鼓励、张扬、反思、促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其次也可以将奖励性的方法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对他人的表现与学习成果也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把评价方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使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例如,小组长评价组员上课的表现,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发言;是否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在小组合作交流时,组员之间也可以进行评价,谁的发言精彩,谁的方法简单易懂,谁的点子巧妙实用…这一过程教师应当关注有的学生说不出的或说得不全面地地方加以补充上。但是教师仍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必要的情况下,再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语言。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教师要通过及时性点评因势利导,巧妙点拨,进行矫正,否则很容易使学生不知对错,模糊不清,造成认识结构的错误链接。

另外,在师生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上,要重视时间和空间的讲究。有的师生在一些评价过程中,不注意时间的调控,不懂的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转移,总是让学生滔滔不绝,加上教师再次补充,以至拖拉,浪费时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向。其实,教师有意识的教学评价之前,对评价的方法运用和师生的评价方式上,要关注时间的应用。评价与被评价的对象或是其他方面都要有一个适度,要做到一个有机制、灵活、大致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地运用评价技巧的功能,把握针对性,对象性、对象性、合理性的操作,使激励和人文关怀的评价体系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主体的差异性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个班有好几十个学生,人数众多,学生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学生性别,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差异;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三是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以及与外界接触融不同存在的差异;每个学生个人的认识结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能力不同,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也不一样,学习活动中带有个性文化特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在实施的过程里,学生的质疑、解疑、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提问和回答等多方面,教师激励性和关爱性的评价语气都必须充分考虑这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因利势导,使之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反思与同伴互助于一体的成长平台。

“评价有法,评无定法,贵在得法。”是广大教师课改以来多年的经验总结。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求专业性,更要具有平等性、民主性、趣味性和欣赏性。在课堂上具体的评价体系机制就有较大的自由发挥,以人导学,以评促学。为此教师要时刻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适度,合理的评价方式,通过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激活心灵沟通,引发学生积极地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与关爱,信任和鼓励中心情舒畅,充满无拘无束的氛围,树立自信,挑战自我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意向与奋发向上的追求,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抓住时机及时用鼓舞学生的评价语气,如,“好样的,你真棒!”“你的认知就像一个科学家。”“你有很大的进步令老师敬佩。”“真聪明,就像一位神童才子。”“勇敢一点,老师相信你能行。”等等,这些激励性与欣赏的评价,学生的表现欲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激活了学习的梦想,潜能被梦想催生。这样的教学活动,何乐而不为呢!其实,教师爱意绵绵的评价也是唤醒学生自评,互评的向导,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正视自己或是去评价他人。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提高自我意识,端正态度,建立信心,对自己的动态行为。如,参与、合作、分析、判断、解题等多方面也都是有较好的反思和更正,使学生的个性特长有良好的发展。例如:“我的粗心大意,下次改正。’’“加法运算时,我误用乘法口诀,真不该。”“我不敢发言的动机,要去掉。”“我的分析错了。”“我俩的观察是正确的”“老师提问了我两次,都答对了,很高兴。”…这些自我评价的语言来至于学生的真诚实意,促成了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从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另外,学生的互评,有利于学生养成关爱,帮助他人的思维方法与思维成果的体验,促进学生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学会认真与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的习惯,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鉴尝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学生之间的互评语言需要适当、合理、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应耐心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学习之间的交流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科学合理地渗透评价活动是激发师生共同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共同合作分享的过程。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积极大胆进取,给他们一次次努力体验的机会,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我能行和优秀者。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并不神秘,只要广大教师用心去视察课堂教与学的动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与尊重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借助评价的价值取向,用心去沟通学生的心灵,点燃孩子们的欲望火花,使孩子们置身于陶醉的学习境地,就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就会成为亮丽的一面。

篇3: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不等式冷思考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不等式的冷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不少可喜的现象,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课堂教学更民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权利,课堂也更富有生命力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由此引发了新课理念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视界。但与此同时,融合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形式化弊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也引起了笔者深刻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装扮课堂的亮点。细细品位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采用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个新的玩具商店开业了,里面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几个。(教师出示各种玩具,每个玩具上都有价格标签。学生表现特别兴奋,因为他们对玩具情有独钟。这个情节可以说收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但后面的过程就有些走偏了。)师:你最喜欢那一个?学生纷纷讲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提问了十几个学生,又继续问。师:如果你去买玩具,最想买哪一个,要用多少钱呢?学生又纷纷讲自己想买的玩具,并汇报价钱,又有十几个学生作了回答。看到这里你可能以为是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了10多分钟,学生却还不知要学习什么。听到这儿,笔者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说话课?“情境”真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亮丽的包装吗?我们都知道这个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解决“退位减”的问题,教材中设计的买玩具情节,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是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教师在这里却花费这么长的时间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玩具以及玩具的价钱,会对后面解决重难点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吗?这样的情境显然是不恰当的。其实,在出示玩具后教师只要提问:你喜欢这些玩具吗?看到这些玩具和它们的价格,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老师引导:聪聪和明明也来玩具店了,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聪聪:我有35元,买一个大象(价格2元),还剩多少钱?

明明:我有20元,如果买一个布娃娃(价格35元),还差多少钱?

你能帮帮他们吗?学生理解题意后,列出算式:35-2=35-20=然后学生探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