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吊顶龙骨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吊顶龙骨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024-07-23 阅读 5252

常见问题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木搁栅拱度不匀(吊顶搁栅下表面的拱度不均匀、不平平整、经短期使用产生凹凸变形等)(1)吊顶搁栅材质不好,变形大,不顺直、有硬弯,施工中又难于调直;木材含水率过大,在施工中或交工后产生收缩翘曲变形(2)不按规程操作,施工中吊顶搁栅四周墙面上不弹平线或平线不准,中间不按平线起拱,造成拱度不匀(3)吊杆或吊筋间距过大,吊顶搁栅的拱度不易调匀。同时,受力后易产生挠度,造成凹凸不平(4)受力节点结合不严,受力后产生位移变形。常见的有:1)装钉吊杆、吊顶搁栅接头,因材质不良或钉径过大,节点端头被钉劈裂,松动不牢而产生位移2)吊杆与吊顶搁栅未用半燕尾榫相联结,极易造成节点不牢或使用不耐久的弊病3)当用螺杆作吊筋时,螺母处未加垫板,搁栅上的吊筋孔径又较大,受力后螺帽吃入搁栅内,造成吊顶局部下沉;或因螺帽长度不足,不能用螺帽固定,实际加大吊筋间距,受力后变形加大(5)吊顶搁栅接头装钉不平或接出硬弯,直接影响吊顶的平整(1)吊顶应选用比较干燥的松木、杉木等软质木材,并防止受潮或烈日曝晒;不宜用桦木、色木及柞木等硬质木材(2)吊顶搁栅装钉前,应按设计标高在四周墙壁上弹线找平;装钉时,四周以平线为准,中间按平线起拱,起拱高度应为房间短向跨度的1/200,纵横拱度均应吊匀(3)搁栅及吊顶搁栅的是距、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木料在两吊点间如稍有弯度,弯度应向上。(4)各受力节点必须装钉严密、牢固。其措施有:1)吊杆和接头夹板必须选用优质软材制作,钉子的长度、直径、间距要适宜2)吊杆应刻半燕尾榫,交错地钉固在吊顶搁栅的两侧,以提高其稳定性;吊杆与搁栅必须钉牢,钉长宜为吊杆厚的2~2.5倍,吊杆端头应高出搁栅上皮40mm3)如用吊筋固定搁栅,其吊筋位置和长度必须埋设准确,吊筋螺母处必须设置垫板4)吊顶搁栅接头的下表面必须装钉顺直、平整,其接头要错开,以加强整体性;板条抹灰吊顶,其板条接头必须分段错槎钉在吊顶搁栅上,每段错槎宽度不宜超过500mm,以加强吊顶搁栅的整体刚度5)在墙体砌筑时,应按吊顶高沿墙牢固地预埋木砖,间距1m,以固定墙周边的吊顶搁栅,或在墙上留洞,把吊顶搁栅固定在墙内(5)吊顶内应设置通风窗,使木骨架处于干燥环境中;室内抹灰时,应将吊顶人孔封严,待墙面干后,再将人孔打开通风,使吊顶保持干燥环境(6)如吊顶搁栅拱度不匀,局部超差较大,可利用吊杆或吊筋螺栓把拱度调匀(7)如吊筋未加垫板,应及时安设垫板,并把吊顶搁栅的拱度调匀;如吊筋太短,可用电焊将螺栓加长,并重新安好垫板、螺母,再把吊顶搁栅拱度调匀主龙骨(承载龙骨)、次龙骨(覆面龙骨)、纵横方向线条不直(1)主龙骨、次龙骨受扭折,虽经修整,仍不平直(2)挂铅线或镀锌铁丝的射钉位置不正确,拉牵力不均匀(3)未拉通线全面调整主龙骨、次龙骨的高低位置(4)测吊顶的水平线误差超差,中间平线起拱度不符合规定(1)凡是受扭折的主龙骨、次龙骨一律不宜采用(2)挂铅线的钉位,应按龙骨的走向每间距1.2m射一枚钢钉(3)一定要拉通线,逐步调整龙骨的高低位置和线条平直(4)四周墙面的水平线应测量正确,中间按平线起拱度1/200~1/300吊顶造型不对称,罩面板布局不合理(1)未在房间四周拉十字中心线(2)未按设计要求布置主龙骨和次龙骨(3)铺安罩面板流向不正确(1)按吊顶设计标高,在房间四周的水平线位置拉十字中心线(2)严格按设计要求布置主龙骨和次龙骨(3)中间部分先铺整块罩面板,余量应平均分配在四周最外边一块,便于调整轻金属龙骨吊顶局部下沉(1)吊点与建筑基体固定不牢(2)吊杆连接不牢而产生松脱(3)吊杆的强度不够、产生拉伸变形(1)吊点分布均匀,在一些龙骨架的接口部位和重载部位,应增加吊点(2)吊点与基层固定要牢,不能产生松动现象。如膨胀螺栓应有足够的埋入深度;不能有虚焊脱落(3)吊杆选用应有足够的强度,上人的吊顶吊杆应用φ6~φ8的圆钢;不上人的吊顶吊筋也不小于φ4的铁丝轻金属龙骨外露线路不直、不平(1)安装时不注意放线,不按线路走(2)安装时没及时调平,产生局部塌陷(1)安装时应提前放线,在组装时,应按控制线走(2)设置龙骨调平装置,边安装边调平(3)安装时,应对龙骨刚度进行选择,保证龙骨有足够的刚度,防止变形下陷轻金属吊顶龙骨接缝明显(1)在接缝处接口露臼槎,宏观看上去,很明显(2)接缝不平,在接缝处产生错台(1)下料应根据放样尺寸,不能随意估计下料、尺寸准确(2)切口部位应控制好角度,再用锉刀将其修平,将毛边及不妥处修整好

篇2:尘肺病防治措施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国,现有12种尘肺被定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陶瓷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云母尘肺、滑石尘肺、炭黑尘肺、铝尘肺、石墨尘肺。受尘肺危害的人群主要为煤炭、冶金、有色矿山、建材、铸造、石粉加工、玻璃制造等工厂的粉尘作业工人。目前,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性大,是严重导致劳动能力降低、伤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

尘肺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被人们发现。早期尘肺病人一般无体征,随着病变的进展及合并症的出现,才会有不同的体征。听诊发现有呼吸音改变是最常见的,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时可有呼吸音增粗、干性罗音或湿性罗音,有喘息性支气管炎时可听到喘鸣音。大块状纤维化多发生在两肺上后部位,叩诊时在胸部相应的病变部位呈浊音甚至实变音,听诊则语音变低,局部语颤可增强。晚期病人由于长期咳嗽可致肺气肿,检查可见桶状胸,肋间隙变宽,叩诊胸部呈鼓音,呼吸音变低,语音减弱。广泛的胸膜增厚也是呼吸音减低的常见原因。合并肺心病心衰者可见心衰的各种临床表现:缺氧、黏膜发绀、颈静脉充盈怒张、下肢水肿、肝脏肿大等。

因粉尘的致病性及其浓度不同,从开始接尘到发现临床尘肺。一般要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临床表现多以合并症为主:

1.呼吸困难2.咳嗽3.咳痰4.胸痛5.咯血6.其他

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大便秘结等。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根治尘肺的药物,我国研制生产的汉防己甲素、羟基磷酸喹哌、克矽平、矽宁片等药物可改善病人症状,延缓病变进展。治疗方面一般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如防治肺部感染,通过锻炼增强病人体质和疗养等措施。

在尘肺病的预防方面,国家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实行技术革新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使生产中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或以低毒粉尘代替高毒粉尘,这是防止粉尘危害的根本措施,如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管道化、密闭化、自动化及连续化等。

2.尽量采用湿式作业

凡是能用湿式生产或能用水抑制粉尘扩散的作业都应采用湿式作业法。如用水磨代替干磨、用水选代替干式筛、用水利清砂代替风动工具打砂,还有湿式风钻凿岩、爆破选后喷雾、装岩前洒水等方法,均可减少矽肺危害。

3.密闭尘源

对无法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可采用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使密闭系统内保持一定的负压,即可有效防止粉尘外溢和飞扬。

4.通风除尘法

对井下作业通常可采用全面通风系统,并可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或采用抽出式机械通风,均可起到除尘效果。在工厂的防尘工作中,通常可在密闭尘源的基础上,安装通风除尘器。在不易密闭排尘扬尘的地方,可采用局部抽出武除尘装置。目前实际应用的除尘方式有干式除尘、湿式除尘和静电除尘等。

5.加强个人防护

在密闭或通风防尘不能解决问题或在抢修维护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就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防尘口罩、送风头盔或防护服等防尘器具,其防尘、防气溶胶的效率较高,有的可达到99%。

6.加强督促检查

要加强对生产环境粉尘浓度的监测与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对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防尘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7.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对职工进行有关预防粉尘危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尘肺防治基本常识,使职工了解粉尘的危害与防尘、降尘对预防尘肺的关键作用,并发动广大职工做好各自岗位的防尘降尘工作,提高对尘肺病防治的自觉性。

此外,对于新参加粉尘作业的工人要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各种呼吸道疾患(慢性鼻炎、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者,都不宜参加粉尘工作。作业工人应做定期体格检查,包括×线胸片,检查问隔时间宜一年至二、三年一次。如发现有疑似尘肺,应重点密切观察和定期复查;如确诊尘肺,应立即调离粉尘作业,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安排适当工作,并做综合治疗。有粉尘的厂矿要做好预防结核工作,以降低尘肺合并结核的发病。

篇3:职业中毒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多种生产性职业中毒,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面,职业中毒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状态及进入人体的途径

1.1概念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毒物。

1.2来源生产性毒物可来源于多种形式,同一毒物在不同行业或生产环节中各有差异。

1.2.1来源于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辅助原料、成品、夹杂物、副产品或废弃物。

1.2.2来源于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一170℃可分解产生氯化氢。

1.2.3化学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如磷化铝遇湿分解成磷化氢。

1.3存在状态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

1.4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2组织管理措施

2.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1.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中毒防治工作负全责,或者配套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

2.1.2制定职业中毒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2.1.3建立健全职业中毒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1.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2.1.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生产性毒物监测及评价制度

2.1.6建立健全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2加强宣传教育对从事或将要从事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培训及在岗期间定期培训,使他们了解职业中毒易于防治、难于治疗的特点;了解可能接触到的毒物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制,操作规程,防毒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职业中毒事故隐患的发现和报告办法等。宣传防毒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提倡技术革新,改善劳动条件。

3防毒技术的应用

采取相应的防毒技术措施,控制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散发,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措施:

3.1以无毒的、低毒的材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材料或工艺,尤其是以无毒代替有毒是从根本上解决防毒问题的最好办法,例如使用无氰电镀、无汞仪、无苯稀料等。

3.2生产设备密闭化,革新生产工艺.尽可能管道化,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把敞口设备改为密闭设备,尽量减少有毒物质外逸和散发。在生产条件允许时,尽可能使密闭设备内保持负压状态,并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跑、冒、滴、漏现象。

3.3通风排毒。由于生产条件限制而设备无法完全密闭,仍有有毒气体或粉尘逸出时,就必须采取通风排毒措施来防毒。通风排毒的方法有局部排风、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换气等。

3.3.1局部排风。局部排风就是把有毒气体罩起来直接从发生源抽走。这可做到耗用风量小、排毒效果好,还便于有毒气体的净化和回收,这种办法最经济,使用效果最好,最为常用。局部排风系统由排气罩(吸气罩)、风道、风机、净化或排放装置组成。

3.3.2局部送风。局部送风则是把新鲜空气直接送到工人操作地点,对工作操作地点的有毒气体有冲淡稀释作用,但由于其排毒不彻底,很少被采用,而多

用于防暑降温。

3.3.3全面通风换气。全面通风换气又称稀释通风,是用大量新鲜空气将整个车间空气中有毒气体冲淡,直至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4隔离操作和仪表控制(自动化)。隔离操作,就是把工人操作地点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可以是把生产设备放在隔离室内,而用排风使隔离保持负压状态;也可以是把工人操作地点设在隔离室内,而用送风使隔离室内处于正压状态,从而使劳动者与生产性毒物有效地隔离开来。仪表控制,是用仪表控制生产而使工人操作地点离开生产设备,因而也叫远距离控制。

4个人防护设施

个人防护措施主要考虑对皮肤和呼吸的防护,大致有以下几种:

4.1防护服。防酸碱对皮肤的损伤,常用耐酸碱性能好的布料制作,如丙纶、绦纶或氯纶布料;防止有毒物质经皮肤进人人体的防护服,常采用对所防有毒物质不渗透或渗透率较小的聚合物,涂于布料上制作。

4.2防护眼镜。防护眼镜要充分透明,不影响视力,屈光一致;防毒眼镜,多为密闭式,镜框周边嵌有软垫与眼周皮肤紧密接触,为了避免镜片发雾,可在框边上留有换气小孔。

4.3防护面罩。防御固体碎屑及有毒液体的面罩一般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作,要求面罩完全包覆面部。

4.4呼吸防护器。呼吸防护器主要用于对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包括透风面盔、防毒面具和口罩。

5卫生保健措施

5.1个人卫生。为了防止有毒物质污染人体,特别是防止有毒物质经消化道进人人体,必须做到饭前洗脸、洗手;车间内禁止吃饭、饮水和吸烟;班后淋浴;工作服定期清洗并与便服隔离存放。

5.2职业性健康检查。可分为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症患者,应当改换其他工作岗位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5.3中毒急救。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培训监护人员。要有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对已发生的职业中毒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已遭受或可能遭受职业中毒危害的劳动者要及时组织救治,并到专业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6建立健全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的检测及评价机制

及时掌握有毒物质的浓度,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掌握有毒物质浓度变化的规律,将职业中毒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6.2防护眼镜。防护眼镜要充分透明,不影响视力,屈光一致;防毒眼镜,多为密闭式,镜框周边嵌有软垫与眼周皮肤紧密接触,为了避免镜片发雾,可在框边上留有换气小孔。

6.3防护面罩。防御固体碎屑及有毒液体的面罩一般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作,要求面罩完全包覆面部。

6.4呼吸防护器。呼吸防护器主要用于对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包括透风面盔、?防毒面具和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