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医疗安全保证预警制度

医疗安全保证预警制度

2024-07-18 阅读 4646

一、目的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监控机制,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二、适用范围本制度所涉名词“医疗安全”非特指患者就诊和治疗的过程,它涵盖了包括后勤服务、窗口服务及行政管理等在内的医院所有工作的安全运行。全院任何岗位对医疗安全均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均接受本制度的约束。各岗由于“不作为”或“作为不规范”而发生的任何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出现的事件,无论患者及家属有无投诉,都在医疗安全预警范围之内。三、管理原则1、明确各级人员医疗安全责任。2、强化医疗安全相关机制的有效运行,如教育培训机制、分配奖惩机制等。3、建立医疗安全考核评价及预警分级体系4、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四、医疗安全责任划分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内容之一,医疗安全管理适用质量管理的层级式管理体系及责任划分。五、医疗安全教育医疗安全教育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从思想认识、职业道德、应变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和技能几方面提高员工素质,排除主观障碍。医疗安全教育应包括如下内容:1.医疗安全意识教育:(1)树立正确、积极的风险意识;(2)增强医疗安全责任感,增强医疗安全管理的法律意识;(3)提高辨识和排除不安全因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3.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医德理念与医疗安全、医德规范与医疗安全和医患关系与医疗安全等相关性的认识。4.质量管理知识和管理制度、操作规范等的教育培训:医疗安全教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完善的质量管理又是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力手段。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医疗服务质量、安全质量特性的内涵与外延知识、标准化管理知识和医疗缺陷管理知识等;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是各岗日常工作必须遵循的,必须做到心中有。5.业务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应紧密结合继续医学教育,将医疗安全教育贯穿于医学技术教育之中。六、医疗安全状况的评价和预警分级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识别医疗不安全事件,并随时纠正之。一般地说,医疗不安全事件均隐藏在日常的医疗缺陷之中,其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的特点,管理上必须把握时时处处提高警惕的原则。另外,医疗不安全事件在某些特殊部位、环节、时点以及病患上可能更容易发生,因此管理上还应强调强调重点病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点时间点上的重点防范。根据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常见工作疏误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3级。(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1、医疗文书⑴门急诊医师未按时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⑵未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⑶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或其它记录。⑷决定转出的患者,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⑸意外死亡病例未当日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处或总值班。⑹大、中型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⑺未及时签订医院规定的各种知情同意文书。⑻造成病历等资料丢失或损坏。2、纪律⑴工作人员擅自离岗⑵对于疑难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⑶医务(各岗)人员在为患者服务(发药、诊治、收费等)过程中聊天,打手机。⑷门急诊护士未及时将门急诊危重患者转送至急诊科、病区。⑸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未按《新技术、新项目审批、备案制度》相关规定执行而擅自实施。⑹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⑺将院内讨论的有关患者的情况擅自不负责任地向患者及其家属透露。⑻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其家属误解。⑼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⑽出现医德医风问题。3、诊疗规范⑴门急诊医师对于3次就诊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未请上级医师复诊。⑵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未在3分钟内开始抢救。⑶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或未诊查患者进行“电话会诊”、“病历会诊”。⑷门急诊医务人员对危重患者未实施首诊负责制。⑸门急诊医师未见患者即开具“住院准许证”或病房医师不看患者即开医嘱。⑹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签字不及时。⑺病情突然恶化且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⑻对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院内、院外会诊。⑼需马上执行的医嘱未向护士交待清楚,导致延缓执行。⑽临床医师迟报、漏报传染病,或发现传染病、疑似传染病时,未就地隔离,按规定消毒或转入传染科、隔离病室。⑾对危重患者未做床旁交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理事项记入交班记录。⑿择期手术未在术前上报医务处。⒀麻醉师术前及术后患者返回病房24小时内未诊查患者。⒁手术医师在术后未及时诊查手术患者,3日内无上级医师查房纪录。⒂错发、漏发药物,但未造成后果,未引起患者投诉。⒃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择期手术术前准备不充分,延误手术进行。⒄供应过期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⒅护士未正确执行医嘱。⒆采集体液标本时,采错标本,贴错标签、错加抗凝剂、非因患者原因导致采集量不够而需重新采取。⒇处方中出现用法错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或用量超过极量而未注明,但尚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21)遇有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等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未及时上报。(22)术后观察不细致。未能及时发现出血、异常渗血。(23)因治疗需要且病情允许需要转科,转出科室未及时联系转入科室或转入科室无正当理由拖延转入。4、医疗保障⑴抢救药品、材料未及时补充、更换,出现帐、物不符或过期药品、材料。⑵设备、器材出现故障,未定期检测或维修不及时而影响使用。⑶医技科室对于仪器、设备疏于检测、维护,导致结果失真。⑷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或项目、部位。⑸血、尿、粪等检查遗失标本。⑹特殊检验标本、病理标本的保留(存)时间短于规定时间。⑺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未与临床科室及时联系并提议重新检查;发现检查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未主动报告。⑻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药物用法不当、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用量超过极量等。⑼调剂人员对中药方剂中需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用法的药物未单包注明。⑽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而估计取药。⑾营养餐有异物。⑿造成患者投诉的医疗收费错误。⒀计算机网络因疏于管理和维护,导致运行障碍。(二)二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⑴因发生1级医疗安全预警而引起患者投诉。⑵一年内被两次1级医疗安全预警。⑶由于责任人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经协商或调解或判决,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金额低于2000员人民币。(三)三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⑴一年内被两次2级医疗安全预警警示。⑵由于责任人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经协商或调解或判决,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金额超过2000员人民币。⑶各种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人过失严重,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毁损。⑷严重医德医风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医院声誉的毁损。七、医疗安全预警程序(一)立案⑴自查立案医务处、护理部、临床科室、门诊办公室及其它相关部门均有权利或义务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内容,并交由相关部门处理。⑵接受投诉立案院办、党办、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接到患者投诉,经核实确有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之一的,于接到投诉24小时内立案。(二)处置⑴自查立案的,立即下达《医疗缺陷限期整改通知书》。⑵接受投诉立案的,于接到投诉后72小时内下达《医疗事故争议投诉通知单》和《医疗缺陷限期整改通知书》。⑶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按照《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控制程序》办理。⑷被二、三级医疗安全警示的责任人,必须在接到警示通知后48小时内到发出警示的部门接受谈话,参考谈话后本人的悔过表现,10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罚。⑸经各级医学会鉴定为医疗事故者参照医院相关文件进行处理。(三)监督实施职能部门应检查监督责任部门(或人)对医疗缺陷的整改情况,对于完成情况予以验证并备案,如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则由原有预警级别升级加以处理,并加大督察力度,直至缺陷整改完毕。四、处罚1、处罚原则⑴根据警示等级,参考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额度。⑵区别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在复合原因造成的后果中应承担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⑶对于受到医疗安全警示的个人、科室和部门,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积极设法补救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全院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2、处罚类别处罚人员一级警示二级警示三级警示直接责任人扣罚奖金××元,书面检讨扣罚奖金××元,全院通报;负担一定比例的赔偿金;取消当年晋升资格扣罚奖金××元,全院通报;负担一定比例的赔偿金;视具体情况处以记过、待岗及两年内取消晋升资格等处罚间接责任人扣罚奖金××元,书面检讨扣罚奖金××元,书面检讨负担一定比例的赔偿金;取消当年晋升资格

篇2: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考核方案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纳入常规管理、首要管理。要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成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长负责,副院长、医疗组、护理部、医技、药剂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四、健全规章制度:

1、强调执行以“医疗核心制度”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首诊负责制度;⑵三级医师负责制度;⑶分级护理制度;⑷术前讨论制度;⑸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⑹死亡病例讨论制度;⑺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⑻手术分级管理制度;⑼查对制度;⑽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病历质量控制;⑾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⑿临床用血管理制度;⒀会诊制度;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准入审批制度;⒂医患沟通制度。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合格。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副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医疗质控小组每周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会议上通报。

(3)、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七、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奖励基金。

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

篇3:R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制度,仅供参考!

1.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构,各科室行使相应管理职权。

2.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主要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安全委员会等,医务部、护理部、共同负责医疗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不定期的向医院领导反馈医院医疗安全的现状,提供警示作用的医疗安全信息。

3.医院检验室必须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4.专人保管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建立易燃、易爆、剧毒化学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

5.普通化学试剂库设在检验科内,要专人负责,并建立试剂使用登记制度。

4.各种电器设备,如电炉、干燥箱、保温箱等仪器,由专人保管,并建立仪器卡片。

6.上班时检查科室有无异常,下班前关闭好门窗。有不安全现象应立即报告医院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