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外勤人员出入危险场所防范措施

外勤人员出入危险场所防范措施

2024-07-18 阅读 1362

为确保外勤人员外出工作期间的人身安全,根据公司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特制定本防范措施。

一、本措施所指的危险场所是指公司业务可能涉及的工作场所,主要包括公共油库、港口码头堆场、各类仓库、船厂、船舱等。出入上述场所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相关货物进行查验和清点。

二、外勤人员应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外出期间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

三、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就对外勤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外勤人员参加各类应急预案,掌握各类安全隐患防护和处置方法。

四、公司派遣外勤人员出入危险场所前必须进行安全自我检查,填写检查表,落实安全用具和物品配置,外勤人员要按照要求穿戴好安全衣帽和鞋子,携带安全用具。若当天身体不适的人员不得被外遣从事外勤工作。

五、公司派遣外勤人员出入危险场所原则上每次要2人以上,以便相互照应和监督。

六、外勤人员应严格遵守各出入危险场所的单位或部门的规章制度,服从相关人员的指挥与安排,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进入有关禁止区域。

七、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外勤人员应第一时间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汇报,

八、外勤人员对危险场所中的不安全地方,或在没有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有权拒绝进入。在进行查验或清点货物时,如出现安全隐患,应马上终止工作,迅速离开。

九、外勤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后,要马上离开危害场所,不得在这些场所内长时间逗留。

篇2:爆炸危险场所设施检查

爆炸危险场所内设施的检查,是指对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检查其电气设备、供暖和通风空调系统等设施在布置或选材上是否采取防爆措施,限制易燃易爆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消除或控制电气设备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可能性,降低爆炸发生的概率和危害。

一、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

在爆炸危险场所内,通常对电气设备采取隔离法、限制正常的工作温度、采用隔爆外壳、本质安全电路和超前切断电源等措施,消除或控制电气设备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可能性,使其与易燃易爆隔离并在低于引燃温度下运行。防火检查中,通过对导线材料和允许载流量、线路的敷设和联接、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带电部件的接地等进行检查,核实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防爆是否满足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

(一)检查内容

1.导线材质

爆炸危险环境的配线工程,因为铝线机械强度差、容易折断,需要进行过渡联接而加大接线盒,同时在联接技术上难于控制并保证质量,所以不得选用铝质的,而选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铜芯导线或电缆的截面在1区为2.5mm2以上,2区为1.5mm2以上。

2.导线允许载流量

为避免过载、防止短路把电线烧坏或过热形成火源,绝缘电线和电缆的允许载流量不得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和自动开关长延时过流脱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

3.线路的敷设方式

主要检查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是否与爆炸环境中气体、蒸汽的密度相适应。检查要求为:

(1)当爆炸环境中气体、蒸汽的密度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敷设在高处或埋入地下。架空敷设时选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填充沙并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2)当爆炸环境中气体、蒸汽的密度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敷设在较低处或用电缆沟敷设。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钢管或电缆,在穿过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时,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防止爆炸性混合物或蒸汽沿沟道、电缆管道流动。

4.线路的联接

电气线路之间原则上不能直接联接。如必须实行联接或封端时,检查是否采用压接、熔焊或钎焊,并保证接触良好防止局部过热。线路与电气设备的联接,特别是铜铝线相接时,采用适当的过渡接头。

5.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安装

防爆电气设备类别中,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和Ⅱ类两种类别;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A型尘密设备、B型尘密设备、A型防尘设备、B型防尘设备等四种类别。具体分类及选型原则见《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二篇第九章的相关内容。主要检查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是否与爆炸危险区域适应;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是否与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的危险性适应;电气设备的选型是否与环境条件适应、是否符合整体防爆的原则。同时,还需结合消防设计文件现场查验各类型电气设备的类型、级别、组别标志的铭牌和防爆标识;测量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表面的最高温度。

6.带电部件的接地

许多电气设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接地,但为了防止带电部件发生接地产生火花或危险温度而形成引爆源,所以在爆炸危险场所内仍需要接地。主要包括以下设备:

(1)在导线不良的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380V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440V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2)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以下,直流电压为110V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电气设备;敷设铠装电缆的金属构架。

检查时还需注意,接地干线宜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的不同方向,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相连。

(二)检查方法

通过查阅消防设计文件、电气设备材料清单、隐蔽工程施工记录、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提交的有关设备的调整、试验记录及相关资料,了解环境可能出现爆炸的危险介质、爆炸危险区域范围,电气装置的组成等基本数据后,对照检查内容逐项开展现场检查,并核实向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与消防设计文件的一致性。

二、爆炸危险场所的供暖系统

防火检查中,通过查阅消防设计文件、供暖系统设备清单、供暖系统隔热、绝热材料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相关资料,了解建筑使用性质、是否有易燃易爆场所或部位后,对供暖方式、管道敷设、管道和设备绝热材料的燃烧性能开展现场检查,并实地测量散热器表面温度,核实易燃易爆场所供暖系统的设置是否满足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主要检查内容为:

1.供暖方式的选择

对一些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厂房,需检查其供暖系统是否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常见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厂房主要有:

(1)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纤维与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虽然采暖温度不高,也可能引起燃烧的厂房,例如二硫化碳气体、黄磷蒸气及其粉尘等。

(2)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汽的作用,能引起自燃和爆炸的厂房,例如生产和加工钾、钠、钙等物质的厂房。

(3)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例如电石、碳化铝、氢化钾、氢化钠、硼氢化钠等放出的可燃气体等。

2.供暖管道的敷设

供暖管道不得穿过存在与供暖管道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房间,必须穿过时,检查是否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同时,供暖管道与可燃物之间保持的距离满足以下要求:当温度大于100℃时,不小于10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当温度不大于100℃时,不小于5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3.供暖管道和设备绝热材料的燃烧性能

对于甲、乙类厂房(仓库),建筑内供暖管道和设备的绝热材料采用不燃材料。

4.散热器表面的温度

在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得超过82.5℃。输煤廊的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得超过130℃。

三、爆炸危险场所的通风空调系统

爆炸危险场所的通风空调系统,因排出有火灾爆炸危险物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或由于排风机与电机不配套等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防火检查中,通过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敷设、通风设备选型、除尘器和过滤器的设置、接地装置的设置等进行检查,核实易燃易爆场所的通风空调系统设置是否满足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

(一)检查内容

1.空气调节系统的形式

对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的甲、乙类厂房及丙类厂房,检查空气调节系统是否采取不循环使用的方式;对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检查是否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循环使用。

2.管道的敷设

厂房内用于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甲、乙、丙类厂房内的送、排风管道宜分层设置。对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检查排风管是否为明装,并采用金属管道直接通向室外安全地点。

3.通风设备的选型

对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房间,检查其送、排风系统是否选用防爆型的通风

设备。当送风机布置在单独分隔的通风机房内且送风干管上设置防止回流设施时,可采用普通型的通风设备。对燃气锅炉房,检查是否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且排风量满足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

4.除尘器、过滤器的设置

对排除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的排风机,检查在进入排风机前的除尘器是否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对于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严禁采用湿式除尘器。

5.接地装置的设置

对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和燃油或燃气锅炉房的机械通风设施,检查其是否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二)检查方法

通过查阅消防设计文件、通风空调平面图和设备材料表、隐蔽工程施工记录、通风空调设备有关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相关资料,了解建筑的用途、规模,是否有爆炸危险场所或部位后对照检查内容逐项开展现场检查,核实风机选型、接地装置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与消防设计文件的一致性。

篇3:化学危险场所个人防护规范

在下面的情况下,使用个人防护装备(PPE)是适当的:

当用更有效的手段,如工程控制或行政手段,控制化学品的危害行不通的情况下,应该使用个人防护用具,例如维护或修理工作时期;

在危急情况下需要人员直接与高浓度的化学品接触时;

更有效的解决手段正在制定或执行过程中,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为一种临时性手段。

应用PPE不能消除或减少危害的根源。因此,由于某些原因装备失效,穿戴者就可能暴露于有害情形之下。在某些情况下,使用PPE可能很不方便,以致影响到安全和有效地完成任务。虽有种种缺陷,但PPE永远应该作为防卫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受到重视。

PPE的种类包括衣物类,如罩衣、手套、鞋和围裙,以及其它的设备,如人工呼吸(滤毒)器,眼镜和面罩。

本节是关于皮肤和呼吸防护的某些细节。

1.皮肤防护

处理和处置腐蚀性化学品、致敏性化学品和当全身性有毒物质有可能渗透皮肤时,需要对皮肤进行适当防护。当选择化学防护服和其它防护用品时,应注意到下面几点:

化学品或迟或早会渗透过防护层,它的发生可能在防护服表面不会留下任何看得见的痕迹。

一种防护材料可能对一种化学品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但对其它化学品的防护就差。没有哪一种防护材料对化学品能够起到绝对的防护作用。

在较高温度下化学品穿透防护层的时间会缩短。而且某些材料比其它材料对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

总的说来,厚的防护衣物对防止化学品渗透的效果比较好。

防护药膏

在穿戴防护衣物可能不合适或不舒服的地方,例如靠近旋转的机械设备的地方可使用防护药膏,防护膏只应该用于相对不活泼或低毒性化学品的防护。在工作时间内,应经常性地在清洁干燥的手上使用这些防护膏。

在使用前,对防护药膏的有效性应进行评估;同样在使用过后,亦要作定期性的评价。

当接触有毒或有害物质时,不应该用防护药膏代替手套。

润湿膏

润湿膏应该提供给接触能对皮肤产生温和刺激的化学品的工人使用。软膏应在每个工作日开始和结束时使用。

当工作中存在有毒或有害物质时,不应该用软膏去代替手套。

手套

使用有危害性的化学品,象酸、碱和全身性毒物可能使皮肤受伤害时,应该使用手套。应该选择和测试适用于特定种类化学品的手套。选择和测试的依据是防护手套的抗渗透性和长期接触化学品之后是否还能保持相应的强度。

对于处理和搬运腐蚀性化学品,过敏性和全身性毒物来说,使用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作的手套是良好的。

对处理烃类化学品来说,使用腈类物造的手套是良好的。它们同样耐酸、耐切割和耐磨损。

对接触油类化学品来说,使用氯丁橡胶造的手套的良好的。

防护靴

应该穿着特制的靴子以防护酸、碱、热和熔融的金属。

防护衣物

对于有机溶剂、油类物和润滑脂的防护来说,使用氯丁橡胶或者涂有尼龙或涤纶的聚氨基甲酸乙酯制作的大衣、罩衫和围裙是良好的。

对抗大多数油类物和酸的防护来说,使用涂有尼龙或涤纶的聚氯乙烯(PVC)制作的夹克衫、裤子和围裙是良好的。它们同样耐磨和耐撕。

2.呼吸防护

对待有害的大气污染物,最重要的是采取呼吸防护措施。危险或有害的大气是指缺氧或含有毒颗粒、一定浓度的有毒气体或蒸汽的大气。它能立即产生有害效应或最终危害人的生命或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个人呼吸防护装置可以大致分为空气净化器和自主呼吸器。在缺氧的大气环境中,不应该使用呼吸过滤器。

选择一种合适的呼吸防护器材将取决于下面所述的因素:

由污染物浓度所提供的足够的警告(通常是靠闻其味或视觉觉察);

有害物质的特性,即是否为颗粒物、有害气体、蒸汽或缺氧,以及这些因素的综合;

污染物的浓度;

危害的剧烈程度,例如,万一呼吸器失效,是否会造成严重伤害;

在有害的大气中,穿戴者大概停留的时间;

已经受到污染的空气和可供呼吸的洁净空气源的相对位置;

接近工作场所的途径和工作环境的性质;

对穿戴者活能能力和机动能力的要求;

呼吸(滤毒器)是作为正常性使用,还是作为紧急状况下或救援目的使用。

3.防护装备(PPE)程序

PPE是最后一道防卫线,因此制定一个完备的PPE程序是必要的,它可以保证工人们在使用PPE时得到切实的保护。

合适的PPE程序有4个关键要素:

挑选

防护装备必须能提供合适的防护这是一条基本准则,它应该能够对付特定工作场所的危害。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危害的性质,工作任务的环境和情形,可接受的暴露水平以及装置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

合身

如果要达到所预期的防护,正确的配合和舒适性是必须的。

对大多数的PPE来说,应备有各种尺寸的装置以适应使用者的形态和身体尺寸。这通常是保证提供给每个使用者的装备正好与他或她相匹配的唯一方法。

如果穿戴者感到PPE不舒服,他们会不时脱去PPE,以使自己至少有部分时间暴露在有害环境中,从而使PPE失去应有的作用。

维护和贮存

维护不好的设备可能对健康有严重的不良后果。某些大的团体组织使用特定的合同或上门服务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收集、清洗、修理和重新发放。

教育和培训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PPE使用者进行培训,使他们能以正确的方法使用防护装备。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诸如使用防护装置的时机和场合、它的设计外形特点、使用方法和它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