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地下建筑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

地下建筑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

2024-07-17 阅读 7579

近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处于地下的建筑物逐渐增多。地下建筑,尤其是地下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因为地下建筑出口一般较少,密闭性好,通风条件差,火灾中可燃物产生大量的烟雾,将从起火部位以每秒1m的速度向四外对流扩散,直到充满整个空间,呈现聚积不散的状态。因此,深入分析地下建筑的火灾发展特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火灾预防的对策,是目前消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地下建筑的火灾特性

(一)不完全燃烧产物和有毒气体含量多,火场内部温度高,阴燃火势隐蔽,易引起复燃。地下建筑因其密封性好,火灾后大量物质的燃烧速度与燃烧的充分性受到影响,造成燃烧速度慢、阴燃时间长、产生浓烟和大量有毒气体,同时蓄热温度随之升高,产生高热烟气流。而当某一阴燃部位突然同外部空气形成对流时,火势又会迅速起燃,重新形成大范围的燃烧,给在场扑救人员造成极大的危险。

(二)内部格局复杂,出入通道少,导向标识不易发现。多数地下商城、娱乐场所内部结构复杂,有的互相贯通,顾客经常摸不清方向。特别是环形地下商城,给顾客造成的方向性模糊程度更为严重。其次此类场所安全出入通道数量少,尽管国家《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对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各项指标均有明确规定,但从实际情况看,大都达不到这一标准。此外,多数地下场所内的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都设在顶棚,不易于辨别。

(三)部分场所人员流量大,安全疏散困难。据实地调查,在上海市几个大型的地下商业中心或公共聚集场所中,双休日及节假日的日客流量可达15万-20万人次。在这些人员中,老人、妇女、儿童和外来人员占多数,他们的特点是盲目性强、方向性差、易于惊恐慌乱,同时缺少消防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危急情况下急于逃生,互相拥挤,极易堵塞疏散通道,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

(四)贮存物品种类杂、数量大,在繁华街道、广场、十字街等处,大力开发地下空间,以其宏大的规模,多种经营方式,开设购物中心、商品城、娱乐广场、停车场、大型仓库等行业,这样的地下建筑不但使用面积大,而且贮存的物资种类杂、数量大,给防火灭火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有的地下商品批发市场,平均火灾荷载密度约为100kg/㎡-300kg/㎡,如发生火灾在得不到充足的空气情况下,燃烧时间将会持续6h-18h,是地面同样荷载燃烧时间的3倍。

(五)内部纵深大,层数多,灭火战斗困难凡大型地下商城、汽车库,其建筑都有较大的长度,以哈尔滨市金街地下商贸城为例,其两个安全出入口中间距离一般都有50余米,火灾中战斗人员如从一点向内进攻,受高温、浓烟和光照度的影响很难接近火点。特别是对负二层的火灾扑救,因其复杂程度高于一层,其难度更大,使灭火行动受到限制。其次,消防部队目前配备的装备器材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需求。一般无线通信器材在地下建筑内发挥不了作用,只能依靠通信人员来实施信息联络。从时间上、质量上都无法保证命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目前我国生产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大多数设计时间为60min(安全使用时间为45min),长管(推车式)空气呼吸器还没有装备,在有限时间内,很难对纵深较大区域内的火势进行有效打击。

二、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现状及原因

如今多数地下建筑先天不足,安全疏散出口数量或疏散距离不足,消防设施不到位或缺乏保养,建筑的自防自救能力差。

(一)对《消防法》的学习贯彻不够,防火安全意识不强。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同意擅自改建、装修或改变使用性质的现象还屡有发生,再加上此类场所大多存在防火分区超面积、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距离偏长、消防设施不到位、“三合一”等问题,给防火工作带来困难。

(二)消防设施投入不足,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善。部分单位太过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消防安全,有的在建设时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固定消防设施,即使设置了,有的为增加使用面积,把消防设施圈占在包房或商铺内而影响了正常使用。有些单位在消防验收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消防设施长期不进行维护、保养,致使设备元件老化、损坏等不能被及时发现。

(三)管理层对消防管理不力。尽管地下场所都普遍制定了防火安全制度,但实际上许多场所管理仍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措施不力。从调查情况看,违章吸烟、乱接乱拉电线、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圈占消防设施、堵塞消防通道等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三、加强地下空间防火安全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消防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各地下空间的主管部门要组织使用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开展对《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的学习,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强化“法定代表人就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负全责”的思想,把消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单位防火安全工作。

(二)规范设计和施工,加强对地下建筑的消防设施的投入。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物原有防火分区、防火分隔措施、安全疏散体系和固定消防设施情况,在建设中要规范设计和施工,因地制宜、合理合法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能重经济效益轻消防安全,保证必要的消防资金投入,提升抗御火灾的能力。

(三)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地下建筑防火安全工作的管理、检查和督促。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地下建筑上级单位要各司其责,加强对地下建筑的防火安全工作管理,经常督促使用单位管理人员执行《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等有关法规、规章和制度,并定期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确保万无一失。

(四)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从速从严落实整改。各单位要加强内部的防火宣传,对职工和经营者进行防火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火安全意识和防火技能。同时,要经常组织自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遵照《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等有关规定从速从严进行整改,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强化消防监督。公安消防部门要在政府领导下,密切配合,建立起经常性的工作机制,在地下建筑的立项、审批、管理、消防验收和防火检查诸环节中,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并切实加强依法监督检查和火灾隐患治理工作,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

篇2:触电危险性预防措施

(一)触电的危险性

人体触及带电体以及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设备外壳或接近高压带电体时,都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由于井下的特殊工作条件,再加上管理不善,维修不及时,甚至违章作业,发生触电的可能性较大。

触电对人体伤害大致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电击是指人触电后电流通过人体,在热化学和电能作用下使呼吸器官、心脏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和破坏,多数情况下电击可以致人死亡。电伤是指由于强电流瞬时通过人身某一局部,或电弧烧伤人体,造成人体外表器官的破坏,当烧伤面积不大时,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二)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的原因

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

(1)电工作业违反规程规定,带电工作造成触电事故。

(2)不执行停、送电制度。

如把总开关断开后,不派专人看管,没有上锁和挂停电标志牌,没有严格执行谁停电仍由谁送电的制度,没有确切联系好就急于送电或误送电等造成触电事故;或用电话或委托无关人代停、送电造成触电事故。

(3)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电气,忘停电、停错电、没有验电、停电后没有放电、没有保安措施等原因造成触电事故。

(4)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未与使用同一条线路的友邻用电单位联系好,或对可能发生串电的线路没有采取绝对防止措施,导致停送电紊乱而造成严重触电事故。

(5)电工技术水平达不到就擅自摆弄电器或接线、检修不当而造成触电事故。

(6)人身触及已经破皮漏电的导线或触及因漏电而造成带电的金属外壳、构架,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7)人员上、下矿车或携带较长的钢钎或其他导电物体在巷道里行走,不慎触及较低的架线电机车的架空线,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8)人员触及已经停电但没有放电的高压电气设备或电缆而发生触电事故。

(9)由于漏电保护装置失灵或整定、检修不符合要求,当人体触电时不动作或不立即动作,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三)预防人身触电的措施

(1)严格遵守电气作业安全的有关规章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水平。

(2)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3)使人体不能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首先,将人体可能触及的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全部封闭在外壳内,并设置闭锁机构,只有停电后外壳才能打开,外壳不闭合送不上电。对于那些无法用外壳封闭的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采用栅栏门隔离,并设置闭锁机构。将电机车架空线这种无法隔离的裸露带电导体安装在一定高度,防止人无意触及。

(4)设置保护接地。当设备的绝缘损坏,电压窜到其金属外壳时,把外壳上的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人身触及带电设备外壳而造成触电事故。

(5)在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供电系统漏电造成人身触电或引起瓦斯及煤尘爆炸事故。

(6)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对那些人身经常触及的电气设备(如照明、信号、监控、通信和手持式电气设备),除加强手柄的绝缘外,还必须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

(7)维修电气装置时要使用绝缘工具。如绝缘夹钳、绝缘手套等。

1.维修内容

(1)向所有的润滑脂嘴加注规定的润滑脂。

要“一通三防”、关口前移严防井下事故

(2)处理刮板输送机链条松弛、拧麻花等现象,更换损坏、短缺、弯曲严重的链环、连接环和刮板,要求不得出现连续三个损坏刮板的现象。

(3)更换磨损、变形严重和损坏的溜槽及连接装置,调整错口、戗茬的溜槽连接处,保证溜槽连接的平滑。

(4)清扫电机、液力耦合器和减速器保护罩上及附近堆积的煤粉,保证保护罩上的通气孔不堵塞。

(5)补充、紧固机头、机尾传动装置及各部件连接螺栓,保证齐全、紧固。

(6)处理电机、减速器、液力耦合器传动装置的运转声音不正常等问题,保证传动装置的正常运转。

2.维修安全注意事项

(1)检修时,工作面不准回棚和移架。

(2)接链、上刮板时,必须闭锁刮板输送机和采煤机,支护好顶帮,并设专人监护,严禁非工作人员操作。

(3)维修人员进入综采工作面时,应由班长统一指挥,闭锁刮板输送机,打好背帮板和背帮柱,并设专人监护以确保安全。

(4)吊溜槽时应选用完好的大链,确保连接可靠。同时要加固支护,用道木等结实可靠的材料把溜槽支稳,确认安全可靠后再开始工作。

1.维护的内容

(1)启动破碎机,查看各手把、按钮、信号闭锁装置是否灵活可靠。

(2)停电后,检查开关、电缆等是否有漏电现象,并对各注油孔进行注油。

(3)检查喷雾装置是否正常畅通,检查水管、截止阀、喷头固定装置是否完好,查看各部件连接螺栓、前后挡帘是否固定完好。

(4)抓起机头挡帘并旋转滚筒,用灯光照准四个刀齿,查看其是否齐全、完整、坚固。

(5)检查传动装置、普通V形带、护罩等是否完好、紧固,电动机风扇是否正常。

(6)用注油枪向所有的润滑脂嘴上加规定的润滑脂。

(7)每周应检查三次滑动离合器的运转情况,以保证安全运行。

(8)定期检查轴承温度,不允许轴承在高于120℃条件下工作。

在温度高于80℃时就需检查轴承径向游隙。如果轴承径向游隙超过规定值的10%~17%,则需通过调整螺母来处理。

刮板输送机安全保护装置

1.断链保护装置

当刮板链正常运行时,与刮板链接触的感应元件发出正常信号,继电器闭合,刮板输送机正常运行;当刮板链断开或飘链时,感应元件发不出信号,继电器失灵,刮板输送机即停止运行。

心中有规程安全伴我行

2.过载保护装置

当发生过载时,液力耦合器内的水介质温度升高,易熔合金塞熔化泄液,既保护电动机,又保护工作机构。此外,液力耦合器还起到均衡载荷,减轻刮板链所受动应力的作用。

3.故障停运转保护装置

沿刮板输送机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个照明灯座,当发生事故需要停止刮板输送机时,操作设在灯座上的开关就可停运刮板输送机。

4.防止机头、机尾翻翘的锚固装置

为防止机头、机尾突然向上翻翘打伤周围工作人员,在机头、机尾设置有锚固柱(压柱)。刮板输送机工作时,锚固柱升起,支撑在顶板与压板之间。

篇3:电气设备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

1.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火灾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它的爆炸极限值在空气中为4.0--75%,爆炸范围极广,点火能量又小,仅有0.019毫焦耳,而人体静电可达98毫焦耳,加上氢气五色、无味,它的存在不易被人感觉发现,氢气属于一级可燃气体,火险类别为甲类。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的火灾原因分析如下:1.当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漏氢、排氢或空气进入时,一但遇点火源时,就会即刻引起爆炸燃烧。2.氢气和空气(或氧气)混和,经化学变化,会化合成水,而且在化合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如果氢冷发电机壳内有混合气体,则也会发生化合过程。并同时释放大量的热,于是气体突然膨胀,就会发生发电机的爆炸并发生燃烧起火。3.发电机绝缘受潮、过负荷、落入杂物、定子端线圈接头焊接质量不好引起绝缘击穿,发生电弧使线圈绝缘燃烧。4.发电机定子铁蕊的定子活性铁的各磁铁间绝缘(纸质或漆质)破坏或由于夹紧铁蕊的螺栓的绝缘破坏时,就会产生循环涡流,使铁片间发生燃烧。预防爆炸燃烧对策:1.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的检修、运行管理应严格按照电力行业检修规程、运行规程执行。应加强对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的检查、检修、检测工作。发现漏氢、进入空气等隐患及时消除。2.氢冷发电机应确保密封性完好,一但有外泄氢气现象,应当降低氢压运行,并采取措施,消除泄漏。3.在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现场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穿防静电服、无钉鞋、使用防爆照明灯具和使用铜制工具(如必须使用钢制工具,可在上面涂黄油)或进行现场测氢含量等安全措施。4.放空管的设置应符合安全规定要求。放空管周围应设置遮栏及标志牌,排放时,周围严禁一切明火作业。5.氢系统在排放带压氢气时,应缓慢地打开阀门和节气门,防止引起自燃。还应注意不得在室内排放氢气。6.氢系统设备设施的布置、安装、使用,应符合现行的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7.经常检测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周围是否漏氢和空气中的含氢量是否超标准,空气中的含氢量不得超过1%。8.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转换介质工作应按专业转换规程进行,应注意取样与化验工作的正确性,防止误操作、误判断。9.应确保在运行中的氢冷系统中氢气纯度不低于96%,含氧量不应超过2%;制氢设备中气体含氢量不应低于99.5%,含氧量不应超过0.5%。10.禁止在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近旁(10米范围内)进行明火作业,确需生产动火,应事先测氢,空气中含氢量小于3%,并经主管生产领导审批和办理“动火工作票”,做好安全措施后,方可动火工作。11.在氢系统检修、试验、动火工作中严格按规程操作。12.氢系统设备管道发生冻结时,应用蒸汽或热水解冻,禁止用火烤。为了检测漏氢点,可用仪器或肥皂水检查,严禁用明火检查。13.氢冷发电机运行时,排烟机应保持正常运行,并定期监测取样含氢量是否超过标准,出现异常及时消缺。

2.电气火灾(一)电缆火灾火力发电厂的电缆遍布全厂的地上、地下。电缆的绝缘材料多是可燃的,大多敷设在沟道、厂房内。当电缆起火时,蔓延迅速,扩大到其它场所形成新的着火危险点。并且电缆火灾一但发生很难扑救,因为它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烟气,不但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而且着火点不易判明。综合上述情况电缆火灾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分析火灾原因:1.由于安装不当所引起火灾。(1)在敷设电缆时,将电缆的防护层损坏,使绝缘损伤。在运行时,可能引起绝缘击穿,产生电弧,引起电缆的绝缘层燃烧。(2)敷设充油电缆时,位差太大,使电缆淌油,造成电缆位低的一头油积聚,而产生很大的静压力,致使电缆头漏油。而电缆位高的一头则由于油的流失而干枯,使电缆容易吸人潮气降低了绝缘强度。因此,电缆的两端都增加了发生故障引起火灾的机会。(3)电缆中间接头连接不好或接头材料选择不当造成接头氧化、脱焊,以至发热起火。2.电缆长期过载所引起火灾。3.外部因素所引起电缆火灾。(1)人为的违章作业所造成电缆火灾。(2)电缆综合防火措施没做好造成火灾。电缆火灾的预防对策:1.做好电缆综合防火措施。如:涂刷防火涂料、设置防火门、防火墙和防火沙盘;用耐火材料封堵电缆竖井和穿墙楼板孔洞;用槽盒对电缆进行包裹等防火措施。2.配置电缆火灾自动报警装置;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配置消防隔热战斗服和空气呼吸器等防火器材。3.电缆应选用阻燃型电缆或铠甲电缆。4.电缆的敷设应符合安全规定要求。5.锅炉煤粉制粉系统处电缆除涂刷防火涂料外,还应用薄铁罩或用耐火隔板遮蔽。6.严格审批电缆沟内部动火工作,做好防火措施后,方可动用明火。7.对超温、绝缘降低、超载、漏油、腐蚀、损坏严重的电缆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8.应加强对电缆的巡回检查、检修、检测等工作。及时清除电缆及周围的积油、积粉、积水。

3.(二)变压器火灾火力发电厂油浸变压器内装有大量的绝缘油,多达十几吨至几百吨。内部还有纸板、木材、布、棉纱等绝缘材料。变压器一但内部发生严重过载、短路,可燃的绝缘油和绝缘材料就会受高温或电弧作用分解、膨胀以致气化,使变压器内部的压力急骤增加,重则造成外壳爆炸,大量喷油,扩大火灾。分析火灾原因:1.绝缘损坏引起变压器火灾。变压器硅钢片之间绝缘老化或者夹紧铁蕊的螺栓套管损坏使铁蕊产生很大涡流,引起发热而温度升高,加速绝缘老化发生短路起火。2.导线接触不良引起的变压器火灾。变压器线圈接头由于焊点不牢、虚焊,焊点两端不牢引起的火灾事故。3.雷击过电压引起变压器火灾。4.负载短路引起变压器火灾。5.接地不良引起的变压器火灾。6.动用明火检修变压器时,没有做好防火措施引起变压器火灾。预防对策:1.变压器在检修、运行中防止水、杂质、检修工具进入器身;防止损坏变压器线圈、铁蕊。2.要加强对变压器的检查、检修、检测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消缺。3.防止变压器运行中超温,温度保持在85摄氏度--90摄氏度。4.经常检查套管、清洁套管;经常检查分接开关是否接触良好。5.大型变压器要有油水分离设施,并符合安全生产规定要求。6.要确保变压器事故放油储油坑清洁畅通。7.变压器短路保护要确保良好状态。8.要有良好接地保护措施。9.应定期对运行中变压器油进行色谱分析,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

防止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的措施:

为防止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提高值班人员的防火意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措施。

1加强运行人员安全教育,提高运行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增强预防火灾时的能力。

2严格执行电气设备的巡检制度,发现火情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火情的发展。

3电气设备在运行中,要严格按照设备的额定参数及“运规”规定的要求运行,禁止设备超参数运行。

4事故情况下,设备过负荷运行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禁止超过“运规”规定的事故过负荷时间。

5要严格执行电气设备的测绝缘规定,备用设备在投运前(备用时间高压设备超过一周,低压设备超过两周),应进行绝缘测量,对绝缘不合格的设备禁止投入运行。

6发电机运行中要严密监视其进、出风、线圈及油系统的温度,并按规定定时抄录温度值,发现温度超过规定值时,应检查发电机冷却水、冷凝器是否正常并采取措施,不能恢复时,应按“运规”规定的时间,将发电机降负荷或停机。

7变压器在运行中,其冷却装置必须投入运行。冷却装置未投入的变压器禁止带负荷运行,变压器运行中其上层油温最高不得超过95℃(强迫油循环的变压器为85℃),超过规定值时,应降低变压器的负荷,使温度降至允许值,若不能恢复时,应将变压器退出运行。

8电缆应按规定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加强对运行中电缆的外壳温度的检查,其外壳温度不允许超过65℃(110KV的为50℃),超过规定值时,应及时调整运行方式,降低电缆的负荷。

9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应可靠正确,设备投运前必须投入相应的保护,每班应至少对保护装置进行检查一次,以保证保护的可靠投入。

10对进入控制室、开关室、电子间等处的电缆孔洞,必须用防火材料堵死。电缆沟应装设防火墙或防火门,电缆上的积灰要及时清扫。

11靠近热体或可能有油喷溅到电缆上的,应作防油、防热体烤焦等隔离措施。

12开关室、电缆层等电气间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13对火灾报警装置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查、试验,使其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14严格执行现场动火工作规定,现场动火工作必须办理工作票,并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15现场消防器材应配备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