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处置化学灾害事故救援预案格式

处置化学灾害事故救援预案格式

2024-07-15 阅读 5522

第一部分:单位内部

随着gg开放、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化工企业发展迅速,生产、储存、运输化学物资的企业上千家,品种300多种。由于化工灾害事故具有发生突然,扑救困难,扩散迅速,危害严重,而且社会涉及面广大。事故发生在单位内部,工艺流程、化工装置复杂等。为提高消防队伍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能力,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结合支队现有装备和人员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处置化工单位内部的抢险救援预案。

一、指导思想

处置单位内部化学灾害事故行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事故单位、消防支队,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本着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先控制、后处置”和“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打高技术仗,坚持科技强警的方针”达到人与装备有机结合,发挥特种装备的作战效能,充分发挥消防部队在灾害事故中的突击队作用。

二、处置原则

(一)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支队在处置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中要坚持救人胜于救灾的方针,用各种方法积极组织抢救人命。

(二)坚持以快制快,果断处置的原则。支队所属处置力量在战斗行动中要做到接警快、到达现场快、战斗展开快、处置方法准确、果断、有效,把危险和损失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坚持认真细致,不留隐患的原则。在处置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结束后,要组织专门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细致地检查,消除一切隐患,防止出现二次灾害。

三、组织指挥

1、总指挥部

总指挥:市长

副总指挥:政府秘书长、公安局局长、消防支队支队长

成员:经贸委、建委、电业局、卫生局、广电局、环卫局等单位领导

职责:确定总体决策和战斗行动方案,调集指挥各方面灭火抢险救援力量。

2、灭火救援组

组长:消防支队长

成员:消防支队相关人员

职责:及时掌握灭火救援中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措施,适时调整作战方案和调配灭火力量,组织协同作战;受理各级指挥员及联动单位的建议和请示,选择最佳灭火救援方案,及时作出或调整战斗部署;根据紧急需要,向总指挥部报告,并调集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交通警察等有关单位参战;根据灭火和抢险救援的紧急需要,决定截断现场区域内的电力,破拆建(构)筑物,停止可燃气体和液体输送。

3、警戒组

组长:公安局局长

成员:交警、巡警、治安、警卫、武警等单位人员

职责:负责封闭有关道路,维护事故现场交通秩序,保证执行任务的各种车辆畅通无阻,确保到场领导安全,保证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4、后勤保障组

组长:政府秘书长

成员:自来水、煤气、电业、电信、交通、环卫、商业等单位人员

职责:负责火灾事故现场所需灭火救援器材装备、灭火剂及其它物资供给。

5、医疗救护组

组长:卫生局局长

成员:市属医院、急救中心等单位人员

职责: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治、运送工作。

6、专家组

组长:经贸委主任

成员:相关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及灭火专家

职责:负责拟制、评估灭火救援方案,提供灭火救援技术处置措施、方法。

7、新闻报道组

组长:广播电视局局长

成员:新闻单位人员

职责:负责发布火灾等灾害信息和灭火救援战斗情况。

8、事故调查组

组长:公安局局长

成员:经贸委、公安局、消防局等单位人员

职责:负责火灾事故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工作,认定火灾事故原因和责任,核定火灾损失。

四、处置力量的构成及任务分工

根据救援任务的需要组成疏散分队、化学侦检分队、现场警戒分队、环境检测分队、交通管制分队、人员救助分队、现场通讯分队、后勤保障分队。

特勤大队成立侦检、警戒、救人、堵漏处毒、洗消等小组,并配备处置化学灾害事故所需的防护、救援、侦毒、洗消、抢险等特种器材装备。

1、疏散分队由单位内部人员和公安消防人员组成。

2、化学侦检分队由事故单位技术人员和特勤大队侦检小组成员组成。

3、现场警戒分队由公安消防支队和公安、武警组成;

(1)重危区由市消防支队担任;

(2)危险区由公安、武警人员担任;

4、环境检测分队由消防特勤大队和单位技术人员组成。

5、交通管制分队由公安巡警大队人员组成。

6、救助分队由公安消防特勤大队和市卫生局相关人员组成。

7、通信联络分队由市公安局通信处和消防支队通信科人员组成。

8、后勤保障分队由市政府办公室、消防支队后勤处人员组成。

五、处置程序

1、防护

(1)进入重危区,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安排水枪掩护;

(2)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二级。

2、询情

(1)被困人员情况;

(2)泄漏物质、时间、部位、形式、已扩散范围;

(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供电等情况;

(4)工艺处置措施。

3、侦检

(1)搜寻被困人员;

(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3)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

(4)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5)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询情、检测情况设置警戒区域;

(2)警戒区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

重危区是指对人员、装备、建(构)筑物等构成重大威胁,可能造成人员严重中毒和污染的区域;轻危区是指对人员、装备、建(构)筑物等构成一定威胁,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轻微污染的区域。

(3)分别划分区域并设立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

(4)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并逐一登记。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和标识;

(4)将需要救治人员交送医疗急救部门。

6、战斗展开

(1)占领水源、铺设干线、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2)铺设水幕水带,设置水幕、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

(3)采用多支喷雾水枪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7、堵漏

(1)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2)关闭阀门,切断泄漏源;

8、输转

将泄漏液体导至中和溶液中,进行无公害处理。

9、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的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①轻度中毒的人员;

②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③现场医务人员;

④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⑤抢救及染毒器具。

(3)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10、清理

(1)用喷雾水、蒸气、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化工设备及低洼处、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2)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六、注意事项

(一)所有参战人员均应按各自分工和任务,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具,

携带好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战斗。

(二)当火场上有毒气扩散时,除了加强作战人员的防护外,并通知有关部门,组织好毒气扩散范围内的居民、群众疏散及抢救工作。

(三)火灾扑灭后,要特别注意清理火场,防止某些物品没有清除

干净而导致复燃、复爆。扑救某些剧毒、腐蚀性物品火灾后,要对灭火器材、战斗装具进行清洗、消毒,参加灭火的人员应到医院进行专项体检。

(四)搞好灭火剂和其他物品的供给及调集。

(五)规定明确的进攻与撤退信号。

第二部分公共场所

随着gg开放、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各类化工企业发展迅速,各种化工原料及新能源使用不断增加。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化学泄漏、爆炸等灾害事故,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社会上的*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有可能利用化学制剂进行破坏活动;化学灾害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灾害事故,其主要特点是事故地点不确定,发生突然,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一旦发生化学灾害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恶性事件。因此为了做好公共场所化学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特制定此预案。

?一、指导思想

处置化学事故行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牵头实施,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本着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先控制(控制有毒区域和控制染毒人员)、后处置(控制的同时实施侦检、监测、疏散救人、处置毒源和洗消)和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做好一切思想和物质准备,科学计划、统一行动、切实做好发生化学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

?二、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原则

化学灾害事故发生后,处置行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统一指挥,协同配合

处置化学事故的行动需多方力量参加,现场情况复杂,专业技术性强,并且在整个行动中每个环节都不是某一个部门能完成的,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方力量积极配合,密切协同。

2、以快制快,果断处置

化学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针对这一特点,处置行动要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现场快、准备工作快、疏散人员快,正确采取措施果断处置,以快制快。

3、讲究科学,稳妥可靠

处置化学灾害事故必须拥有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专业技术过硬的精锐特勤队伍,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指挥用兵、战术应用必须做到科学准确。在实施化学侦检、中毒人员的急救、去污、洗消行动中,必须讲究科学、稳妥、可靠,切不可搞人海战术。

4、就地处置和转移处置相结合

处置化学灾害事故应因地制宜,行动灵活。属化学品爆炸的,应立即采取封堵措施;属毒剂污染的,要现场处置;有容器等可移动的要用密封箱转移至安全地带实施转移处置。

三、组织指挥及职责

1、总指挥部

总指挥:市长

副总指挥:政府秘书长、公安局局长、消防支队支队长

成员:经贸委、建委、电业局、卫生局、广电局、环卫局等单位领导

职责:确定总体决策和战斗行动方案,调集指挥各方面灭火抢险救援力量。

2、灭火救援组

组长:消防支队长

成员:消防支队相关人员

职责:及时掌握灭火救援中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措施,适时调整作战方案和调配灭火力量,组织协同作战;受理各级指挥员及联动单位的建议和请示,选择最佳灭火救援方案,及时作出或调整战斗部署;根据紧急需要,向总指挥部报告,并调集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交通警察等有关单位参战;根据灭火和抢险救援的紧急需要,决定截断现场区域内的电力,破拆建(构)筑物,停止可燃气体和液体输送。

3、警戒组

组长:公安局局长

成员:交警、巡警、治安、警卫、武警等单位人员

职责:负责封闭有关道路,维护事故现场交通秩序,保证执行任务的各种车辆畅通无阻,确保到场领导安全,保证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4、后勤保障组

组长:政府秘书长

成员:自来水、煤气、电业、电信、交通、环卫、商业等单位人员

职责:负责火灾事故现场所需灭火救援器材装备、灭火剂及其它物资供给。

5、医疗救护组

组长:卫生局局长

成员:市属医院、急救中心等单位人员

职责: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治、运送工作。

6、专家组

成员:相关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及灭火专家

职责:负责拟制、评估灭火救援方案,提供灭火救援技术处置措施、方法。

7、新闻报道组

组长:广播电视局局长

成员:新闻单位人员

职责:负责发布火灾等灾害信息和灭火救援战斗情况。

8、事故调查组

组长:公安局局长

成员:经贸委、公安局、消防局等单位人员

职责:负责火灾事故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工作,认定火灾事故原因和责任,核定火灾损失。

四、处置力量的构成及任务分工

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力量构成:疏散分队,化学侦检分队,现场警戒分队、环境检测分队,交通管制分队,救助分队,通信联络分队,勤务保障分队。

1、疏散分队由失事单位及事故所在地公安分局、消防支队担任。

2、化学侦检分队由市公安消防支队担任;

3、现场警戒分队由市公安局、市武警支队、消防支队负责。

(1)重危区由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

(2)危险区由市武警支队负责

(3)安全区由治安支队负责

4、环境检(监)测分队由市环保局负责

5、交通管制分队由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负责

6、救助分队由卫生局、消防支队医院负责

7、通信联络分队由市电信局、市公安局通信处、消防支队通信科负责

8、勤务保障分队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消防支队后勤处参与。

五、程序与方法

1、防护

(1)进入重危区,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

(2)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二级。

2、询情

(1)被困人员情况;

(2)泄漏物质、时间、部位、形式、已扩散范围;

(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供电等情况;

(4)工艺处置措施。

3、侦检

(1)搜寻被困人员;

(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3)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4)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询情、检测情况设置警戒区域;

(2)警戒区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

(3)分别在划分的区域设立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

(4)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并逐一登记。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1)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2)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和标识;

(4)将需要救治人员交送医疗急救部门。

6、展开

(1)占领水源、铺设干线、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2)铺设水幕水带,设置水幕、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

(3)采用多支喷雾水枪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7、控毒

对毒源采取吸附、中和、密封、转移等方法予以全面控制。

8、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的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①轻度中毒的人员;

②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③现场医务人员;

④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

⑤抢救及染毒器具。

(3)洗消的方法:

①采用化学消毒剂洗消

②采用物理消毒剂洗消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9、清理

(1)少量残液,用砂土、水泥粉、炉渣、干粉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后经无害处置废弃;

(2)大量残液,用泵抽吸或使用盛器收集,集中处理;

(3)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4)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六、救援注意事项

1、参加抢险救援的消防人员必须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化学灾害事故的危险性;

2、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3、消防人员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中毒造成人员伤亡。?

篇2:化学灾害事故处置中个人防护规范

近年来,随着泄漏、爆炸、火灾等化学灾害事故的不断发生,消防官兵所承担的处置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部分消防官兵在处置这类事故中,由于缺乏自身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发生中毒、烧伤、甚至死亡等事故,严重影响了部队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灭火救援的正常进行

一、处置化学灾害事故中引发伤亡事故的原因

1、自身防护意识差。由于客观条件和装备的制约,没有认真开展化学灾害事故处置方法的业务训练,即使开展也往往是走过场,缺乏针对性,有些基层中队往往偏重技术、战术的训练,忽视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与学习,片面强调不怕苦、不怕死、勇于献身的精神,忽视科学指挥,谨慎操作,细致踏实的作风,在进行总结时,只重视成功的经验,忽视错误的、失败的教训,即使谈教训也是轻描谈写,敷衍了事,部分消防官兵自然而然谈化了自身防护意识,在不熟悉、不了解、不掌握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和安全防护知识的情况下,一味冲锋在前,有的消防官兵在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爆炸中,不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有的不善于利用地形地貌等有利条件保护自己,甚至极少数人盲目蛮干,结果引起中毒、伤亡。

2、处置方案不明,措施不当。处置化学灾害事故,必须要有正确的处置方案和战术应用、保障、补救措施,这是处置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当遇到化学灾害事故时,由于缺乏处置方案,处置程序不清,导致一些消防官兵惊慌失措,处置行动缺乏章法,缺乏战法,处置环节把握不准,程序混乱错误,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该警戒的不警戒,该冷却的时候不冷却,该掩护的时候不掩护,该疏散的时候不疏散,该撤退时候不撤退,仅仅凭借“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不依靠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和现场情况,盲目蛮干,从而导致消防官兵的中毒、伤亡。

3、指挥员判断失误。消防队官兵流动性大,人员交流变换频繁,部分指挥员调任新岗位后,对化学危险品泄漏处置和火灾扑救的对象、场所和处置预案不熟悉、不了解,特别是对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险情认识不足,意识不强,准备不充分,缺乏防范,措施不力,有的潜意识中存有“不会有大问题”的侥幸思想,有的没有经验而缺乏思想准备,有的甚至作出错误决策而导致人员中毒、伤亡。

二、加强化学灾害事故处置中个人防护的措施

1、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制定预案。一是要经常深入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化学危险品的单位,了解各类化学危险品的存量、危险特性、处置方法,对重点单位要普遍制定处置预案,特别是对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后涉及面广、危害大、会引起群死群伤的重点要害单位,要详细制定政府联动预案,并适时开展演练,而且还应统计责任区或作战区域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物种和数量底数。同时,必须熟知该辖区或作战区域重点单位的地形地貌、周围环境、道路水源,熟知化学危险品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2、加强理论学习、夯实业务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未雨绸缪,才能真正将防护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消防中队要十分重视防护安全知识的教育,把它真正列入日常教育训练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重要环节,切忌流于形式,防护安全知识教育重点要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学习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危险特性,了解并掌握常见化学危险品泄漏及其火灾爆炸时的处置方法,尤其是各级指挥员更要熟知化学事故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程序和方法。防护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训练项目讲安全,针对防护用品和器材装备讲安全,针对处置对象和处置方法讲安全,针对行动步骤和处置要点讲安全,针对经验教训和身边案例讲安全。

篇3: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规程

1、到场救援车辆坚持停靠上风或侧上风方向,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水源,坚持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部署阵地,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战斗展开。

2、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实施统一指挥,公安、医疗救护等相关单位各司其责,做好救援协助工作。

3、做好个人防护,特勤队员进入危险区域要佩戴空气呼吸器,着防毒衣或防化服。

4、询问知情人,了解被困人数,泄漏的物质、时间、部位、周边单位、居民、地形、供电、火源等情况。

5、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确定攻防路线、阵地、工艺处置措施等。

6、根据询问情况、检测结果设置警戒区域,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入人员、车辆,并逐一登记。

7、成立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搜寻遇险人员,采取正确救助方式,将所有得救的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和标识,将需要就医的人员交由医疗急救部门抢救。

8、占领水源、铺设干线、设置阵地、有序展开;铺设水幕水带,设置水幕。稀释、降解泄漏物的浓度,采用喷雾水枪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9、采取关阀断料等工艺措施和覆盖、切封等灭火方法,有效扑灭火灾。

10、根据泄漏情况,严密制定堵漏方案,可采取吸附、中和、密封、转移等方法予以控制。

11、处置大型化工装置、设施、油罐火灾,应及时要求案发单位的技术人员到场协助,控制或时,遏制爆炸。

12、设置洗消站。对所有参战人员、器材装备进行全面洗消,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13、清理现场,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