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隐患应急处理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隐患应急处理措施

2024-07-15 阅读 1293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煤和瓦斯突然抛向采掘空间,且伴随着强烈的动力和声响的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井下发生突出时,煤流埋人,造成人员窒息死亡;突出时的动力,能摧毁巷道、通风设施、机械设备、破坏通风系统,造成灾害扩大;甚至能引起火灾或瓦斯爆炸。它是矿井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第一节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煤与瓦斯突出多数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其中大多数发生在掘进工作面。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突出的强度增大、突出的次数增多、突出的层数增加、突出的危险性增大。

突出的次数和强度随着瓦斯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煤的结构变化大、透气性差、瓦斯扩散速率大、煤的湿度小容易发生突出。

有构造残余应力的地方,煤体强度变形能量大,容易突出。如:断层带、破碎带、火成岩侵入带、煤层厚度变化带、褶曲地点和煤层倾角变化地点都是容易发生突出的地方。

有外力激发容易发生突出。如:放炮、打眼、冲孔等都容易透发突出。

突出大多伴有预兆,石门突出多伴无声预兆。

突出危险性随着硬而厚的围岩存在而增高。

第二节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绝大多数的煤与瓦斯突出,在突出前都伴有预兆,没有预兆的突出是极少数。

有声预兆:由于各矿区、各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采掘方法、瓦斯大小及煤质特征等的不同,所以预兆声音的大小、间隔时间、煤体深处发出的响声种类也不同。有的象炒豆似的劈劈叭叭声。有的象鞭炮声,有的象机枪连射声,有的似跑车样的闷雷声、嘈杂声、嗡嗡声以及气体穿过含水裂缝时的吱吱声等。

无声预兆:煤层结构构造方面的表现:煤层层理紊乱,煤变软、变暗淡、无光泽,煤层干燥和煤尘增大,煤层受挤压褶曲、变粉碎、厚度变大,倾角变陡;地压显现方面的表现:压力增大使支架变形,煤壁外鼓、片帮、掉碴,顶板出现冒顶、断裂,底板出现鼓起,炮眼变形装不进药,打钻夹钻、顶钻等;其它方面的表现: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空气气味异常、闷人,煤温或气温降低或升高。

上述突出的预兆并非每次突出时都同时出现,而仅仅是出现一种或几种。

《煤矿安全规程》对采掘工作面防突的规定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只要发生过1次煤(岩)与瓦斯突出,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发生过突出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突出矿井及突出煤层的确定,由煤矿企业提出报告,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授权单位鉴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管理部门审批,并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开采突出煤层时,必须采取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开采突出煤层时,每个采掘工作面的专职瓦斯检查工,必须随时检查瓦斯,掌握突出预兆,当发现有突出预兆时,瓦斯检查工有权停止工作面作业,并协助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报告矿调度室。

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爆破落煤前,所有不装药的炮眼、孔都应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充填深度不小于孔深度的1.5倍。

井巷揭穿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震动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

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

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和煤层注水是区域防突的主要措施。

开采保护层

在突出矿井中,在煤层群中首先开采的,并能使相邻的突出煤层消除突出危险的煤层叫保护层,开采保护层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预抽突出煤层瓦斯

开采保护层时,已有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应同时抽放被保护层的瓦斯。单一煤层和无保护层可采的突出危险煤层,经试验预抽瓦斯有效果时,也必须采用抽放瓦斯的措施。

突出煤层注水

煤体注水不仅可以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也可以减少开采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飞扬。当水中加入一些阻化剂时,还可以防止煤炭自燃。

局部防突措施

1、石门揭煤防治突出措施

石门和其他岩石井巷揭穿突出危险煤层时的防突措施中,除抽放瓦斯外,还有超前排放钻孔、水力冲孔、水力冲刷、金属骨架和震动放炮等。

(1)水力冲孔。当石门揭煤打钻出现喷煤、喷瓦斯的自喷现象时,可采用水力冲孔措施进行揭煤。水力冲孔要求石门冲出的总煤量(吨)数量上不小于煤层厚度(米)的20倍。

(2)水力冲刷。水力冲刷是利用高压水力冲刷石门工作面前方煤体,形成超前孔洞,使煤体得到卸压和排放瓦斯以消除石门揭煤时的突出危险性。要注意的是冲刷出的煤和瓦斯就地排放,形成了工作地点不安全环境。

(3)超前排放钻孔。超前排放钻孔是在石门掘至离煤层垂距5~8米处向突出危险煤层沿倾斜和走向均匀地布置2~3圈钻孔,控制范围达到石门周边外3~5米,形成足够的卸压和排放瓦斯范围,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瓦斯压力全部降到0.74兆帕以下。这一措施适用于不同厚度和倾角的突出煤层,对于瓦斯压力较高的煤层,也有较好的防突效果。

(3)金属骨架。金属骨架是用于石门揭煤的一种超前支架。在距煤层2~3米时,在工作面上部和两侧周边打钻孔,钻孔要穿透煤层全厚并进入岩层0.5米,单排孔间距一般不大于0.2米,双排孔间距一般不大于0.3米,然后在钻孔中插入长度大于孔深0.5米以上的钢管或钢轨,将其尾部固定架牢,形成一个整体防护架。

金属骨架措施的防突作用:一是钻孔卸压;二是钻孔排放瓦斯;三是保护煤体。主要作用是保护煤体,增大突出的阻力。

2、煤巷掘进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

在有突出危险的煤层中掘进巷道,可以采用预抽瓦斯、水力冲孔、超前钻孔、深孔松动爆破、深孔控制卸压爆破、卸压槽和前探支架等防治突出措施。

(1)超前钻孔(包括大直径钻孔)。适用于煤层透气性较好、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大于0.7米、煤质稍硬的突出煤层。钻孔长度不得小于10米,钻孔超前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排放钻孔的控制范围,应包括巷道断面和巷道断面轮廓线外四周不小于2米的范围。超前钻孔的直径一般为75~120毫米,地质条件变化剧烈地带也在采用42毫米直径的钻孔。

(2)深孔松动爆破。深孔松动爆破是在工作面前方打若干个一定深度的炮眼,通过爆破使周围煤体破碎、使应力集中带向煤体深部推移,达到卸压和排放瓦斯的作用。该措施适用于煤质较硬、突出强度较小的煤层。深孔松动爆破的孔径为42毫米,孔长不得小于8米,超前距不得小于5米。深孔松动爆破应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外1.5~2米的范围。

(3)深孔控制卸压爆破。与一般深孔松动爆破相比,深孔控制卸压爆破有两个特点:一是将爆破孔长度由8~10米增加到20~25米;二是在爆破孔附近打了不装药的控制孔,以增大卸压和排放瓦斯的效果。

(4)卸压槽。沿巷道两帮预先切割出一定宽度的缝槽,保持一定的超前距,使前方一段距离内的煤体与煤层母体部分脱离。在卸压槽的保护范围内掘进,可以避免突出或冲击地压的发生。

(5)前探支架。前探支架一般是向工作面前方打钻孔,孔内插入钢管或钢轨,其长度为两次掘进长度再加0.5米。掘进每循环一次,打一排钻孔,形成两排钻孔交替前进,钻孔间距为0.2~0.3米。

3、采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

对于有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防治突出应以区域性措施为主,当未采取区域防突措施时在区域防突措施失效的区段,可采用排放钻孔、松动爆破、注水湿润煤体、大直径钻孔、预抽瓦斯等局部防治突出措施,并应尽可能地采用刨煤机或浅截深滚筒式采煤机采煤。

安全防护措施

包括石门揭穿煤层时的震动放炮、采掘工作面的远距离放炮、挡拦、反向风门、自救器、避难所和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

1、震动放炮

震动性放炮的主要实质是一种诱导突出的安全措施,在突出危险煤层厚度小于0.3米或瓦斯压力小于0.74兆帕的煤层中,可采用震动放炮揭穿煤层。震动放炮必须有独立的回风系统。其进风侧应设置两道坚固反向风门,回风系统严禁人员通行或作业。如果震动放炮未能一次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时,仍必须采取预防突出措施。

2、远距离放炮

在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采用放炮作业时,必须采用远距离放炮。远距离放炮的操纵地点应设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之外或避难所内,距工作面的距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但不得小300米。远距离放炮时,放炮工操纵放炮的地点,应配备压风自救系统或隔离式自救器。回风系统的采掘工作面以及有人作业的地点,都必须停电撤人,放炮30分钟后,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

3、挡拦设施

突出危险区设置反向风门,应遵守下列规定:

(1)反向风门必须设在石门掘进工作面的进风侧,以防止突出时的瓦斯进入进风系统。

(2)反向风门必须牢固,并须设两道。风门墙垛可用砖或混凝土砌筑,嵌入巷道周边岩石的深度可根据岩石性质确定,但不得少于0.2米,墙垛厚度不得少于0.8米。门框和门扇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门框厚度不得小于100毫米,门扇厚度不得小于50毫米,两道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米。

(3)放炮时反向风门必须关闭,对通过门垛的风筒,必须设有隔断装置。放炮后,矿山救护队有关人员进入检查时,必须把风门打开顶牢。

(4)反向风门距工作面的距离和反向风门的组数,应根据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和石门揭穿突出煤层时预计的突出强度确定。

5、自救器

进入有突出危险采掘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自救器,每天下井前与升井后必须对自救器进行称重和气密性检查,以保持性能良好。

6、井下避难所和压风自救系统

突出危险矿井应在井下设避难所或压风自救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可设置其中一种或混合设置,并要符合下列要求。

(1)井下避难所:

①避难所应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和放炮的地点,避难所的数量及其距采掘工作面的距离,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

②避难所必须设向外开启的严密的隔离门,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米,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同时避难的最多人数确定,但每人占用面积不得少于0.5平方米,避难所内支护必须保护良好,并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

③避难所内必须设有供给空气的设施,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立方米/分钟。如果用压缩空气供风时,应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

④避难所内应根据避难最多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

(2)压风自救系统:

①压风自救系统安设在井下压缩空气管路上。

②压风自救系统应设置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每隔50米设置一组压风自救系统。

③每组压风自救系统一般可供5至8人用,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立方米/分钟。

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1)矿工在采煤工作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撤离中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如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时,应首先到避难所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

(2)掘进工作面发现煤和瓦斯突出的预兆时,必须向外迅速撤至反向风门之外,之后把反向风门关好,然后继续外撤。如自救器发生故障或佩戴自救器不能安全到达新鲜风流时,应在撤出途中到避难所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等待救护队援救。

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在有煤也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矿工要把自己的隔离式自救器带在身上,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立即打开外壳佩戴好,迅速外撤。

矿工在撤退途中,如果退路被堵或自救器有效时间不够,可到矿井专门设置的井下避难所或压风自救装置处暂避,也可寻找有压缩空气管路的巷道、硐室躲避。这时要把管子的螺钉接头卸开,形成正压通风,延长避难时间,并设法与外界保持联系。

第三节水灾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

矿井水灾的类型及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

矿井水灾的类型

造成矿井水灾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窑水。多数矿井水害往往由2——3种水源造成的。矿井水害可分为地表水害、老窑水水害、松散孔隙水水害、煤层顶板水水害、煤层底板水水害。?

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

矿井涌水所造成的类井水灾,通常称为突水或透水。矿井突水的条件是必须具有涌水水源和涌水通道。因此,容易发生突水的地点有:

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近煤矿的地点。

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的地点。

打开隔离煤柱放水的地点。

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的地点。

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的地点。

接近有水的灌浆区的地点。

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的地点。

矿井发生透水前的预兆

一般说来,矿井透水前主要有几种预兆:

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积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井下空气中的水分遇低温的物体,有时也可能积成水珠,这是假象。区别真假挂汗的方法是,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湿,若潮湿是透水预兆。

挂红。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水叫。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叫声,这就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工作面就会有凉爽、阴冷的感觉;但应注意,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的温度偏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气温反而升高。

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顶板淋水增大。

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水色发浑,有臭味。

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由于矿井水的来源不同,发生透水前的预兆各有特点:

老空水透水预兆。由于老空水积存时间长,水量补给较差,故称“死水”。老空水透水预兆有挂红,酸性大,水味发涩的特点。

溶洞水透水预兆。由于洞内积水长期侵蚀溶岩,所以,水多呈灰色或灰黄色,带有臭味,有时也有挂红现象。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石灰岩溶洞水时,可能出现顶底模式反来压、裂隙和柱窝渗水的现象。

断层水透水预兆。断层破碎带中的地下水一般是流动的,补给较充分,故称“活水”。所以,很少出现挂红现象,水无涩味而发甜;在岩巷中遇到或接近断层水时,有时在岩缝中可见到淤泥,水较浑浊多呈黄色。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的断层破碎带时,会出现来压,淋水增大等现象。

冲积层水透水预兆。浅部掘进井筒常遇到冲积层水,采空区顶板冒落,裂缝沟通冲积层时,也会遇到冲积层水。冲积层水透水的特点是,开始水量较少,呈黄色,并夹有砂子,以后便急剧增大。

防治矿井水灾的主要措施

防治水害的措施可归纳为“查、探、放、排、堵、截”六个字。

查: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强水害预测,制定并实施防治水规划。

探:“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接近水淹或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接近可能有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前进。

放:将威胁性水源采用打钻抽水、井下疏水巷道疏水、井下钻孔疏水、立井泄放水等方法,全部或部分疏放掉。是消除水患的主要措施之一。

截:利用水闸墙、水闸门和防水煤(岩)柱等物体,临时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使某一地点突水不致危及其他地区,是减轻水灾危害的重要措施。

堵:是将水泥砂浆或化学浆堵水材料通过钻孔注入到渗水的地层裂隙、溶洞、断层破碎带,使其凝固硬化,将裂隙、裂缝和溶洞充填,达到堵水的目的,是防治水灾的重要措施之一。

排:为防止矿井水灾,矿井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

煤矿地上井下的防治水的设备设施,如水泵、水管、水仓、防水煤(岩)柱、防水闸门、水闸墙以及疏水渠道等,对防治矿井水害十分重要,煤矿职工要爱护,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或采取相应措施。

矿井发生透水事故的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发生透水事故的处理措施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作业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最先发现透水的现场工作人员一方面报告矿调度室,另一方面迅速组织抢救。打木垛或用密集柱,堵住出水点,防止事故继续扩大;水势猛来不及进行加固时,人员应向高处撤退,安全出井。

井下突然突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避灾路线上的指示牌,人员一旦迷失方向,必须朝着有风流通过而又能通达地面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切勿进入下山独头巷道。

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程度等情况,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行进中,应靠近巷道的一侧,抓牢支架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流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人员撤退到坚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间待救。如系老窑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作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不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被困期间断*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长时间被困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渡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

篇2:瓦斯事故隐患应急处理措施

(一)瓦斯发生爆炸的条件

瓦斯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瓦斯浓度在5-16%的爆炸范围内;瓦斯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的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的最高浓度16%,称为爆炸上限。瓦斯爆炸的最低浓度5%,称为爆炸下限。当瓦斯浓度达到9.5%时,遇有火源,混合气体中的瓦斯和氧气全部参加氧化反应,爆炸力最强,称为最强爆炸浓度。高温火源(大于650℃)。足够的氧含量(浓度大于12%)。

(二)瓦斯爆炸、燃烧和窒息事故常见发生地点

矿井内的任何地点都有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性。如电气设备附近,放炮地点、火区周围、产生火花以及可能出现明火的地点。但大部分发生在瓦斯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其中又以采煤掘进工作面占多数。发生窒息事故的地点多数是无通风的采空区及盲巷,停风时间较长的掘进工作面。

(三)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和引燃,是预防瓦斯爆炸的根本措施。

①加强通风,防止瓦斯超限和积聚;

②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

③正确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瓦斯;

④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⑤防止引燃瓦斯火源;

⑥防止电气火花引燃瓦斯;

⑦防止放炮火源引燃瓦斯。

(四)《煤矿安全规程》关于采掘作业地点瓦斯浓度及瓦斯检查地点的规定

1、采掘作业地点浓度规定:

①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②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

③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④电动机或其他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⑤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空间内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米内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2、瓦斯检查地点规定:

①低瓦斯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瓦斯(含二氧化碳)浓度检查次数:低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检查2次。

②本班未作业的采掘工作面,沼气和二化碳浓度每班至少检查1次;可能涌出或积聚沼气或二化碳的硐室和巷道,沼气和二化碳每班至少检查1次。

③其他作业地点或应该检查瓦斯的地点,瓦斯检查次数由矿总工程师决定,但每班至少检查1次。

(五)瓦斯监控系统在保证煤矿生产安全中的作用及保证系统有效运转的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有条件的低瓦斯矿井应优先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没有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低瓦斯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的掘进工作面,必须装备甲烷风电闭锁装置或风电闭锁装置和甲烷断电仪;无瓦斯涌出的岩巷的掘进工作面,必须装备风电闭锁或甲烷风电闭锁装置;回采工作面,必须装备甲烷断电仪。甲烷传感器的安装地点、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仪器必须设专职人员负责维护、检修和校正,保证正常可靠。

(六)通风设备、设施对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影响和保证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通风设备、设施是保证矿井把新鲜空气按需要分送到各个工作地点,再将各地点的污浊空气能顺利地排出矿井。他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供给井下人员足够的新鲜空气;冲淡、排除井下有毒气体和粉尘;稀释、排除井下的热量和水蒸气,创造合适的气候环境。

井下任何一处通风设施受到破坏时,都会造成通风系统的紊乱,严重时造成一处或多处供风不足,无风,受影响的局部通风地点造成循环风;主要进回风巷的设施损坏或未正常时,将造成风流短路,使井下作业地点瓦斯积聚,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井下任何人员必须爱护通风设施,不得随意损坏。自觉遵守通风设施的有关规定。经过风门时必须随手关密。

(七)发生瓦斯爆炸、燃烧及窒息事故后的应急原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矿井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人员及财产处于极度危险境地,必须尽快组织抢救,刻不容缓。但救灾抢险还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和程序,避免盲目指挥、愚昧蛮干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救灾的基本原则是:“沉着指挥,科学决策,协调行动,安全快速”。具体的处理程序是:首先应设法撤离灾区人员,抢救遇难人员;视情况切断灾区电源;通知救护队;迅速成立救灾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设立若干抢救组各行其责;尽快恢复通风系统,排除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寻找遇难人员。

在处理瓦斯爆炸事故的过程中,必须注意:A、切断灾区电源时,应防止切断电源可能产生电火花,引起再次爆炸。B、正确调度通风系统,尽快排除灾区的有害气体,控制事故范围,这是处理瓦斯爆炸事故的关键。C、安全快速地恢复掘进巷道或无风区域的通风,避免再次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