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

2024-07-15 阅读 8491

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规定。

基本预案可以使企业高层领导能从总体上把握本企业针对应急的有关情况,了解应急准备状况,同时也为制定其他应急预案如标准化操作程序、应急功能设置等提供框架和指导。基本预案包括以下12项内容。

一、预案发布令

企业第一负责人应为预案签署发布令,援引国家、地方、上级部门相应法律和规章的规定,宣布应急预案生效。其目的是要明确实施应急预案的合法授权,保证应急预案的权威性。

在预案发布令中,企业第一负责人应表明其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并督促各应急部门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积极参与培训、演习和预案的编制与更新等。

二、应急机构署名页

在应急预案中,可以包括各有关内部应急部门和外部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署名页,表明各应急部门和机构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参与和认同,以及履行承担职责的承诺。

三、术语和定义

应列出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的术语和定义的解释和说明,以便使各应急人员准确地把握应急有关事项,避免产生歧义和因理解不一致而导致应急时混乱等现象。

四、相关法律和法规

我国政府近年来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危险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等制定应急预案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要求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或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相应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基本预案中,应列出明确要求制定应急预案的国家、地方及上级部门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有关重大事故应急的文件、技术规范和指南性材料及国际公约,作为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的根据和指南,以使企业应急预案更有权威性。

五、方针与原则

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救援的任务,以及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方针和指导原则。

方针与原则应体现应急救援的优先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应急方针与原则不仅要符合上述要求,还要符合企业实际。因此,企业在制定方针与原则时,要予以充分的考虑。

六、危险分析与环境综述

列出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重大危险及后果预测,给出企业区域的地理、气象、人文等有关环境信息,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主要危险物质的种类、数量及特性。

(二)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

(三)危险物质运输路线分布。

(四)潜在的重大事故、灾害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

(五)重要保护目标的划分与分布情况。

通过事故后果模型和接触危险物质浓度,能够事先估计出事故影响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要确定重点保护的对象为:

1.对人员的保护,尤其是弱势群体如幼儿,以及最可能接触危险的人员。

2.对事故现场内重要系统的保护,应考虑是否有必要在危险区域内对重要设施进行有序的停车程序,以防止更大的潜在危险。

3.对环境的保护,应考虑对危险很敏感的土壤区域、野生生物、渔业、水生生物等。

4.财产的保护,包括现场内的财产(设备、操作系统、车辆、油罐车、原材料、产品、存货)和现场外的财产。

5.现场外的关键系统,应考虑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主要运输系统及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公用水、电、气、通信服务系统等。

6.应急人员的工作区域的保护,如指挥中心、应急准备区域及支援的路线。

(六)可能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不利条件。

影响救援的不利条件包括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当天的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向、降水)、临时停水、停电、企业周围环境、厂附近举办大型活动、邻近区域同时发生事故。

(七)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企业人员分布及周边居民情况。

七、应急资源

该部分应对应急资源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并列出应急资源装备的总体情况,包括:应急力量的组成、应急能力;各种重要应急设施(备)、物资的准备情况;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可用的应急资源。

八、机构与职责

应列出企业所有应急部门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承担职责的负责人,包括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消防队、行政处、安全处、医院等。在基本预案中只要描述出主要职责即可,详细的职责及行动在标准化操作程序中会进一步描述。所有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应覆盖所有的应急功能。

九、教育、培训与演练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应对应急人员培训、公众教育、应急和演习作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要求等。

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

公众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的性质与应急特点、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基本防护知识、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应急演习的具体形式既可以是桌面演习,也可以是实战模拟演习。按演习的规模可以分为单项演习、组合演习和全面演习。

十、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

列出本预案可能用到的其他应急预案(包括当地政府预案及签订互助协议机构的应急预案),明确本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如本预案与其他预案发生冲突时,应如何解决。

十一、互助协议

列出与相邻企业或专业救援机构签署的正式互助协议,明确可提供的互助力量(消防、医疗、检测)、物资、设备、技术等。

?十二、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的管理应明确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及更新的部门,应急预案的审查和批准程序,预案的发放、应急预案的定期评审和更新(详见第八章)。

篇2: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总则

1.1编制目的

简述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1.2编制依据

简述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注1: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主要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三个层次。

1.5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的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结果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4.2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应急响应

5.1应急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3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6信息发布

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7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内容。

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参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部门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8.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要而确定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9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9.2演习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10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11附则

11.1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11.2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11.3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11.4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11.5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篇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效果评审方法及内容

应急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分为下列3种情况:

1.不足项

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对该不足项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

2.整改项

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以下两种情况的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

3.改进项

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不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要求必须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