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预应力管桩质量问题分析处理方案

预应力管桩质量问题分析处理方案

2024-07-13 阅读 8439

预应力管桩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方案

1、工程概况

1.1阳东县某小高层商住楼工程,设计一层地下室,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长31m,管桩外径Φ600,内径Φ340。工程地处阳东县东湖地段,拟建场地主要分为四层,即:

①层耕填土,黄褐一灰褐色,饱和,可塑;

②层粘土,黄褐色,湿,软;可塑;

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色,饱和,流塑;

④层粉细砂,青灰色,稍密。

1.2桩基施工完成后不足二周便开始进行地下室基坑开挖工作,基坑开挖深度4m,一次性开挖到标高,一天后就出现了静压管桩大面积倾斜情况。对已发生倾斜的管桩进行倾斜角度测量和小应变检测,测量和检测结果如下:有53%的管桩桩身发生向西4°左右的倾斜,小应变判断判定为II类桩;有42%管桩桩身发生西南向的倾斜,倾斜角度实测为6°左右;小应变判定为Ⅲ类桩;有5%的管桩桩身朝西南向发生倾斜,倾斜角度实测为7~9°之间,小应变判断桩身在桩顶下5m°9m处出现裂缝,并被判定为Ⅲ类桩;

2、管桩出现倾斜的原因分析

2.1桩身偏位

其产生原因不排除施工人员在施工放线与定桩位时产生偏差,但主要原因是由于:

(1)淤泥质土的流动性过大,施工机械移位易引起土体流动,以至桩身发生位移偏位;

(2)静压管桩属于挤土桩,由于挤土效应,产生了后续施工对先打已经完成的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基坑开挖时开挖方案不合理、或者一次开挖深度过大,以至土体局部应力释放而使土体移动引起的。

2.2地质情况复杂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勘察难度较大,局部地质情况会出现不均匀性,所以在施工时,常会发生个别桩打不到设计标高的情况,其原因可能是:

(1)桩尖碰到了局部的较厚夹层或其他硬层,造成无法送桩;

(2)中断沉桩时间过长,以至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达到设计标高;

(3)施工人员桩头处理较随意,以至桩顶标高失控。

2.3施工不当引起的桩倾斜、断桩情况

施工不当引起桩倾斜、断桩情况,直接起因就是土方开挖不当,将基坑挖的太深或挖出的土堆在基坑边坡附近,且未及时采取基坑支护措施,以至产生较大的侧向土压力;加上淤泥本身的流动性以及土体中未消散的孔隙水压力乘机向开挖方向释放,加剧了淤泥向开挖方向流动,而管桩对水平力的抵抗能力小,于是随着土体的位移而向开挖方向倾斜,造成大量桩顶位移,以至桩身断裂。

3、管桩倾斜的处理方法

3.1一般说来管桩发生了倾斜总会与桩身偏位、断桩等情况一起出现。断桩情况,会对桩身承载力、完整性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整个结构的整体受力及安全性危害极大。

3.2针对管桩出现倾斜质量问题或事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1)补桩加固,即在检测报废的桩附近增加预应力管桩或钻孔灌注桩以补足设计上的承载力要求;

(2)压密注浆,即通过在管芯中添置钢筋笼后再注入砂石混凝土进行补强;

(3)改变基础底板形式。一般是将原设计底板改为整板基础,此种方法一般用于桩身偏位情况的处理;

(4)设置锚杆静压桩,对于可能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的结构,设计上也会在相应轴线设置锚杆静压桩进行调整处理。

4、本工程对倾斜的管桩进行处理

4.1对倾斜角度大于7°的断桩,采取补桩处理。

4.2对检测为Ⅲ类桩,倾斜角度在6°以内的管桩作加筋压密注浆处理。具体补强施工方法如下:

(1)清理桩管

(2)安放封底袋

(3)钢筋笼制作

(4)安放注浆管

(5)投料

当钢筋笼和注浆管下到位后,开始向桩孔内进行投料,投料是砂石的混合物,投料过程中易采用漏斗向管桩内投入,这样可以让石子通过漏斗能缓缓进入桩孔内,并轻摇钢筋笼促使石子下沉和密实,直至灌至距离孔口lm左右停止。

(6)封孔

(7)注浆

1)当桩顶封口混凝土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就可以进行注浆。

2)注浆需要保持一定压力。

3)注浆用的水泥浆,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50kg/m;注浆材料配合比,水泥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石的比例为:1:1,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4~0.5。

4)管桩芯内经压浆形成混凝土标号要大于C20。

4.3对于偏位不大,倾斜角度在3°左右的管桩,经设计院仔细核算、决定把该工程的承台底板扩大,并对西南侧偏位大处底板增大配筋量,以抵抗此处底板的偏心弯矩。

4.4对附属工程,由于属小型结构,而补桩加固处理方法的费用较高,且补桩后需对补桩部分后续进行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处理所花费的的时间也较长,因而,采取了压密注浆补强方法。

5、处理结果

5.156根断桩经桩芯注浆处理后,经低应变检测,除有10根桩为Ⅱ类桩外,其余均为Ⅰ类桩,基本达到了加固效果;同时选取3根桩进行了静载检测,检测报告显示,经加固补强的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达到设计极限承载力,且变形很小。

5.2对于桩的偏位问题,设计采取了扩大承台措施,增加上部的刚度和调节变形的能力;加之整体地下室面积大,对该栋工程的变形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5.3加强了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从结构施工直到目前已经竣工的工程,根据累计沉降观测报告结果反映,工程最大沉降量为15.5mm、最小沉降为9.6mm,沉降速率为0.017,基本趋于稳定,所以应该说整体加固方案是成功的。1、工程概况

1.1阳东县某小高层商住楼工程,设计一层地下室,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长31m,管桩外径Φ600,内径Φ340。工程地处阳东县东湖地段,拟建场地主要分为四层,即:

①层耕填土,黄褐一灰褐色,饱和,可塑;

②层粘土,黄褐色,湿,软;可塑;

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色,饱和,流塑;

④层粉细砂,青灰色,稍密。

1.2桩基施工完成后不足二周便开始进行地下室基坑开挖工作,基坑开挖深度4m,一次性开挖到标高,一天后就出现了静压管桩大面积倾斜情况。对已发生倾斜的管桩进行倾斜角度测量和小应变检测,测量和检测结果如下:有53%的管桩桩身发生向西4°左右的倾斜,小应变判断判定为II类桩;有42%管桩桩身发生西南向的倾斜,倾斜角度实测为6°左右;小应变判定为Ⅲ类桩;有5%的管桩桩身朝西南向发生倾斜,倾斜角度实测为7~9°之间,小应变判断桩身在桩顶下5m°9m处出现裂缝,并被判定为Ⅲ类桩;

2、管桩出现倾斜的原因分析

2.1桩身偏位

其产生原因不排除施工人员在施工放线与定桩位时产生偏差,但主要原因是由于:

(1)淤泥质土的流动性过大,施工机械移位易引起土体流动,以至桩身发生位移偏位;

(2)静压管桩属于挤土桩,由于挤土效应,产生了后续施工对先打已经完成的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基坑开挖时开挖方案不合理、或者一次开挖深度过大,以至土体局部应力释放而使土体移动引起的。

2.2地质情况复杂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勘察难度较大,局部地质情况会出现不均匀性,所以在施工时,常会发生个别桩打不到设计标高的情况,其原因可能是:

(1)桩尖碰到了局部的较厚夹层或其他硬层,造成无法送桩;

(2)中断沉桩时间过长,以至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达到设计标高;

(3)施工人员桩头处理较随意,以至桩顶标高失控。

2.3施工不当引起的桩倾斜、断桩情况

施工不当引起桩倾斜、断桩情况,直接起因就是土方开挖不当,将基坑挖的太深或挖出的土堆在基坑边坡附近,且未及时采取基坑支护措施,以至产生较大的侧向土压力;加上淤泥本身的流动性以及土体中未消散的孔隙水压力乘机向开挖方向释放,加剧了淤泥向开挖方向流动,而管桩对水平力的抵抗能力小,于是随着土体的位移而向开挖方向倾斜,造成大量桩顶位移,以至桩身断裂。

3、管桩倾斜的处理方法

3.1一般说来管桩发生了倾斜总会与桩身偏位、断桩等情况一起出现。断桩情况,会对桩身承载力、完整性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整个结构的整体受力及安全性危害极大。

3.2针对管桩出现倾斜质量问题或事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1)补桩加固,即在检测报废的桩附近增加预应力管桩或钻孔灌注桩以补足设计上的承载力要求;

(2)压密注浆,即通过在管芯中添置钢筋笼后再注入砂石混凝土进行补强;

(3)改变基础底板形式。一般是将原设计底板改为整板基础,此种方法一般用于桩身偏位情况的处理;

(4)设置锚杆静压桩,对于可能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的结构,设计上也会在相应轴线设置锚杆静压桩进行调整处理。

4、本工程对倾斜的管桩进行处理

4.1对倾斜角度大于7°的断桩,采取补桩处理。

4.2对检测为Ⅲ类桩,倾斜角度在6°以内的管桩作加筋压密注浆处理。具体补强施工方法如下:

(1)清理桩管

(2)安放封底袋

(3)钢筋笼制作

(4)安放注浆管

(5)投料

当钢筋笼和注浆管下到位后,开始向桩孔内进行投料,投料是砂石的混合物,投料过程中易采用漏斗向管桩内投入,这样可以让石子通过漏斗能缓缓进入桩孔内,并轻摇钢筋笼促使石子下沉和密实,直至灌至距离孔口lm左右停止。

(6)封孔

(7)注浆

1)当桩顶封口混凝土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就可以进行注浆。

2)注浆需要保持一定压力。

3)注浆用的水泥浆,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50kg/m;注浆材料配合比,水泥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石的比例为:1:1,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4~0.5。

4)管桩芯内经压浆形成混凝土标号要大于C20。

4.3对于偏位不大,倾斜角度在3°左右的管桩,经设计院仔细核算、决定把该工程的承台底板扩大,并对西南侧偏位大处底板增大配筋量,以抵抗此处底板的偏心弯矩。

4.4对附属工程,由于属小型结构,而补桩加固处理方法的费用较高,且补桩后需对补桩部分后续进行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处理所花费的的时间也较长,因而,采取了压密注浆补强方法。

5、处理结果

5.156根断桩经桩芯注浆处理后,经低应变检测,除有10根桩为Ⅱ类桩外,其余均为Ⅰ类桩,基本达到了加固效果;同时选取3根桩进行了静载检测,检测报告显示,经加固补强的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达到设计极限承载力,且变形很小。

5.2对于桩的偏位问题,设计采取了扩大承台措施,增加上部的刚度和调节变形的能力;加之整体地下室面积大,对该栋工程的变形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5.3加强了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从结构施工直到目前已经竣工的工程,根据累计沉降观测报告结果反映,工程最大沉降量为15.5mm、最小沉降为9.6mm,沉降速率为0.017,基本趋于稳定,所以应该说整体加固方案是成功的。

篇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质量监控要点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的质量监控要点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系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和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代号PTC)。预应力砼管桩基础,因其在施工中具有低噪声、无污染、施工快等特点,在工程上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保证其施工质量,在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控制。根据对预应力管桩施工监理工作的实践总结,特拟定预应力砼管桩基础监理要点,供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预应力砼管桩基础施工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

3、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

4、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

5、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6、先张法预应力砼管桩GB13476-1999;

7、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03SG409.

二、施工准备:

1、场地要求:

1)施工场地的动力供应,应与所选用的桩机机型、数量的动力需求相匹配,其供电电缆应完好,以确保其正常供电和安全用电。

2)施工场地已经平整,其场地坡度应在10%以内,并具有与选用的桩机机型相适应的地耐力,以确保在管桩施工时地面不致沉陷过大或桩机倾斜超限,影响预应力管桩的成桩质量。

3)施工场地下的旧建筑物基础、旧建筑物的砼地坪,在预应力管桩施工前,予以彻底清除。场地下不应有尚在使用的水、电、气管线。

4)场地的边界与周边建(构)筑物的距离,应满足桩机最小工作半径的要求,且对建(构)筑物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5)对施工场地的地貌,由施工单位复测,作好记录;监理人员应旁站监督,并对测量成果核查、确认。

2、桩机的选型及测量用仪器:

1)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方提交进场设备报审表,并对选用设备认真核查。桩机的选型,一般按1.2-1.5倍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桩机的压力表,应按要求检定,以确保夹桩及压力控制准确。按设计如需送桩,应按送桩深度及桩机机型,合理选择送桩杆的长度,并应考虑施工中可能的超深送桩。

2)建筑物控制点的测量,宜采用有红外线测距装置的全站仪施测,而桩位宜采用J2经纬仪及钢尺进行测量定位。控制桩顶标高的仪器,用水准仪监测即可。测量仪器应有相应的检定证明文件。

3、对施工单位组织机构及相关施工文件的审查:

1)审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管理人员是否到岗。

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内容是否齐全,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合理、可行,并对其进行审批。

3)核查其施工设备、劳力、材料及半成品是否进场,是否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

4)审查开工条件是否具备,条件成熟时批准其开工。

4、对预应力管桩的质量监控:

1)检查管桩生产企业是否具有准予其生产预应力管桩的批准文件。

2)检查管桩砼的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管桩的出厂合格证及管桩结构性能检测报告。

3)对预应力管桩在现场进行全数检查:

a.检查管桩的外观,有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

b.对管桩尺寸进行检查:桩径(±5mm)、管壁厚度(±5mm)、桩尖中心线(<2mm)、顶面平整度(10mm)、桩体弯曲(<1/1000L)。

c.管桩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且要达到龄期。

d.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以防不均匀沉降造成损桩,并采取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

e.管桩现场堆放不得超过四层。

5、管桩桩位的测量定位:

1)管桩桩位的定位工作,宜采用J2经纬仪及钢尺进行,其桩位的放样误差,对单排桩≤10mm,群桩≤20mm。

2)管桩桩位,应在施工图中对其逐一编号,做到不重号,不漏号。

3)管桩桩位经测量定位后,应按设计图进行复核,监理对桩位的测量要进行旁站监督。做到施工单位自检,总承包方复检,监理单位对测量定位成果进行检查(简称"两检一核")无误后共同验收。

三、预应力管桩的施工:

1、施工工艺:桩位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对中→焊桩尖→压第一节桩→焊接接桩→压第N节桩→送桩→终压→(截桩)。

2、压桩:

1)压桩顺序,应遵循减少挤土效应,避免管桩偏位的原则。一般说来,应注意: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循行线路经济合理,送桩、喂桩方便。工程桩施工中,对有无挤压情况造成测放桩位偏移,应督促施工单位经常复核。

2)压好第1节桩至关重要。首先要调平机台,管桩压入前要准确定位、对中,在压桩过程中,宜用经纬仪和吊线锤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监控桩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方测量人员对压桩进行全程监控测量,并随时对桩身进行调整、校正,以保证桩的垂直度。

3)合理调配管节长度,尽量避免接桩时桩尖处于或接近硬持力层。每根桩的管桩接头数不宜超过4个;同一承台桩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4)在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压桩压力、压入深度,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应停机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查明是否碰到障碍物或产生断桩等情况。如设计中对压桩压力有要求时,其偏差应在±5%以内。

5)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地质、设计、业主等有关方研究、处理:

a.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

b.桩身混凝土剥落、破碎;

c.桩身突然倾斜、跑位,桩周涌水;

d.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e.按设计图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

f.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值,压桩长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6)按设计要求或施工组织设计,在预应力管桩施工前,宜在场地上先行施工砂袋桩,袋装砂井施工完成后进行管桩施压,不得交叉作业。砂袋桩的布置及密度,应满足地基深层竖向排水和减弱挤土效应的要求,其桩长宜低于地下水位以下,且大于预应力桩的1/2。

7)桩压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份应及时截除,避免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截除应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用大锤横向

敲击或扳拉截断。

8)对需要送桩的管桩,送至设计标高后,其在地面遗留的送桩孔洞,应立即回填覆盖,以免桩机行走时引起地面沉陷。

9)预应力管桩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

10)应随机检查施工单位的压桩记录,并抽查其压桩记录的真实性。

3、接桩:

1)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应大于2mm。

2)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3)为保证接桩的焊接质量,电焊条用E43,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电焊工应持证上岗,方可操作。施焊时,宜先在坡口周边先行对称点焊4-6点,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4)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在外层施焊。焊缝应饱满连续,焊接部分不得有咬边、焊瘤、夹渣、气孔、裂缝、漏焊等外观缺陷,焊缝加强层宽度及高度均应大于2mm。

5)应尽可能缩小接桩时间,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应>8min.焊接接桩应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4、终压:

1)正式压桩前,应按所选桩机型号对预应力管桩进行试压,以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

2)其终压的技术参数一般采用双控,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或者相反。应视设计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

3)终压后的桩顶标高,应用水准仪认真控制,其偏差为±50mm.

四、注意事项:

1、加强预应力管桩的进场检查验收工作。

2、压桩施工过程中,应对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并做好原始记录。

3、对群桩承台压桩时,应考虑挤土效应。对长边的桩,宜由中部开始向两边压桩;对短边的桩,可由一边向另一边逐桩施压。

4、如地质报告表明,地基土中孤石较多,对有孤石的桩位,采取补勘措施,探明其孤石的大小、位置。对小孤石也可采取用送桩杆引孔的措施。

5、土方开挖时,应加强对管桩的成品保护。如用机械开挖土方,更应加强保护。土方开挖,宜在压桩后,不少于15天进行。

6、雨季施工预应力管桩,其场地内宜设置排水盲沟,并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集水井,随时排出地表水。使场地内不集水、不软化、无泥浆。操作人员应有相应的防雨用具。各种用电设施,要检查其用电安全装置的可靠性、有效性,防止漏电或感应电荷可能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7、预应力管桩施工结束后,应对桩基做承载力检验及桩体质量检测。承载力检测的桩数不应小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其桩体质量检测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篇3:确保管桩基础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确保管桩基础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1节质量目标

质量标准:确保工程验收合格,管桩质量检验包括静载、小应变等由法定的检测中心负责检查,检查数量按规范及质检查站的要求执行。

第2节质量保证体系

在施工过程中,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员为骨干的质量检查小组,小组成员一律持证上岗,明确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的第一负责人。

在本工程施工中,将各部分施工内容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形成人人讲质量、人人抓质量的良好作风。

一、制定现场质量保证体系:

见质量保证体系。

二、制定质量通病对策表

根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列出对策表。

三、质量监督机构图

建立以公司总工程师为首的有效的质量监督机构,全面控制该工程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机构及职能由以下方框图表示:

第3节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本工程质量,采取以下质量保证措施:

一、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标准,规范我们的全部质量活动,严格按我公司程序文件进行工管理,通过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质量分解目标去完成,从而确保质量方针的贯彻执行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确保用户满意。我们配备了较高素质的管理、施工、技术、质安、物资、预算、试验方面的人员。特别是技术、质安人员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是质量得以保证的主要因素。

现场质量控制程序表

二、认真审图,将影响质量的问题消灭在施工前。对于本工程的施工重点,单项工程施工前应编写专项施工措施、作业指导书等,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交底。

三、加强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尤其是被列入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工序要从材料采购、进场检验、施工过程检查、重点难点的技术攻关、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所用机械设备的能力鉴定、工序验收等各个环节予以全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四、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严格实行"三检制",工序交接必须经质量检查员的检验合格后由有关人员的签字方可进行。

五、赋予质量员质量否决权及专职安全员安全否决权。实行样板标准制,优质优价,对于存在质量缺陷较多的施工队限令整改,否则,要坚决清除出场。

六、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项目经理部要严格按照我公司的《采购》程序、《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及《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执行,确保只有检验和试验合格的原材料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要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后要对需要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按批量进行有见证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七、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图:

第4节工程创优体系和保证措施

一、创优规划

根据我司经验,将单位工程进行质量目标分解,根据质量目标进行重点监控,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进行质量目标分解,根据质量目标进行重点监控,以分项分部,以分部保单位工程,实行目标控制,实现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二、创优管理体系

根据创优规划,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每个施工阶段都要进行有效控制,使所有参建人员明确创优过程,创优目标,达到一次优的目标。

三、具体创优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标准,规范项目经理部的全部质量活动,严格按ISO9001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管理,通过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质量目标的完成,确保本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2、建立工程档案,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3、成立创优部,受总工程师直接领导。

4、认真制定奖罚制度,把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操作人员,实现创优目标重奖的鼓励政策。具体办法:对施工队奖励创优基金70%,管理人员奖30%。达不到目标罚款数额同奖励数额。

5、做好超前技术准备工作,包括图纸审核、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及审定等,确保施工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加强质量通病的预防,根据我司施工大型工程的经验,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提前制定预防措施。

6、建立健全监控机制,项目质安部设2名有技术、懂业务、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专职质检员,施工班组设专职或兼职质检员,健全管理职能,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进行跟踪管理。

7、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确保操作质量。

⑴、施工队伍进场严格执行入场教育制度,由质安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对他们分别进行安全管理制度教育、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的教育。

⑵、加强岗位培训,进行岗位技术训练。

⑶、指定专人管理、随施工,随检查,随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⑷、保持队伍相对稳定,从生活上关心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⑸、实行优质优价,调动他们创优质、树名牌的积极性,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9、严把材料关,防止劣质材料进场。

⑴、所有甲、乙双方采购的材料设备,都要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及检验材料。

⑵、进场的原材料、半成品、预制构件及各种设备的采购供应,严格执行《顾客提供产品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采购程序》;(实行材料供应"四验"(即验规格、验品种、验质量、验数量)"三把关"(材料人员把关、技术人员把关、施工操作者把关)制度;确保只有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给提高工程质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⑶、建立有监理见证抽试验制度。所有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必须有监理见证,严把材料的质量关。

10、严格工序管理

⑴、加强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按《过程控制程序》实行监控,尤其是被列入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工序要从材料采购、进场检验、施工过程检查、重点难点技术攻关、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所用机械设备的能力检定、工序验收等各个环节予以全过去时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⑵、实行"工序操作挂牌制","三检制",避免返工,同时也提高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⑶、施工中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进行作业,运用公司颁布的有关工法,提高工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