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X煤层运输巷维修技术安全措施

X煤层运输巷维修技术安全措施

2024-07-13 阅读 4447

为保证c8煤运输巷维修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此安全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

一、概况:该巷道属我矿c8煤老旧巷道,顶帮局部垮落。因采掘需要,决定对此运输巷道进行维修。

1、维修时巷道净断面要求:上净宽2.2米,下净宽2.8米,净高度2.1米,s净=5.25米2。

2、临时支护:采用吊挂前探梁支护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由15kg/m的两根轨道制作,长度不小于4m,间距不大于0.6米,用金属吊环固定,前探梁必须及时跟头,最大控顶距0.5米,前探梁上用两块规格长×宽×厚=1.5m×0.10m×0.05m半圆木和木杆接顶。维修过程中,严格前探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3、永久支护:顶板破碎地段,采用11号工字钢架棚支护,架距不小于0.6米,允许最大偏差0.1米,每架工字钢柱脚窝不小于0.1米。顶板情况稳定地段使用180×1800的托盘式树脂锚杆和管缝锚杆挂网支护。间排距为800,不得大于900,合格率不小于95%。

严格按巷道中线架设工字钢或打锚杆挂网。

安全措施

1、顶板管理:

¨1施工前由外向里进行认真检查,用长把工具处理掉顶帮活煤、活矸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2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架设支护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一次架设2架以上,严禁超控顶作业。支护要用背板、木楔关接严实,安全可靠,在作业过程中要设专人观察顶帮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待隐患处理结束后,方可进入作业。

¨4支护必须支设在实底上,并保证有不低于0.1米的柱窝,严禁在浮煤上架设支架,必要时要穿鞋戴帽。

2、瓦斯管理:

(1)开工前先检查作业点瓦斯浓度,浓度超过1%时,禁止进入作业。

(2)在维修过程中要保证风路畅通,风筒距作业点距离不大于5米

(3)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设专职瓦检员、安全员进行瓦斯检查和安全监督。在整个施工期间要密切注意瓦斯涌出情况,瓦检员要认真检查作业点瓦斯情况,杜绝空班漏检。班组长要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并将其悬挂在工作地点距顶板不大于30厘米处。

3、放炮管理:.

(1)在维修过程中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

(2)爆破时严格执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4、综合防尘管理:

(1)爆破之后及时打开巷道中的防尘水幕进行降尘处理。

(2)机电设备上的煤尘必须随时清扫,保持清洁。

(3)调节合理的风速,使之达到既能吹走浮尘,又不吹起落尘的效果。

5、运输管理:

(1)在运送维修所需要的材料时,运料的车速不得太快,允许一辆一辆的运送,并且车与车间的距离不小于25米,确保运料安全。

(2)在运输的过程中严禁蹬车,严禁在轨道中嬉戏打闹。

6、其它:

(1)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后路畅通。严禁杂物乱堆乱放。

(2)在维修工作中,当班发现的问题,当班处理,当班未处理完的,在交接班中必须交接清楚。

(3)在施工过程中队长必须跟班作业,统一指挥,现场把好质量关、安全关。

篇2: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规范

煤层冲击倾向的鉴定试验工作除应遵守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外,还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第一节一般规定1、?煤层的冲击倾向分三类,强烈冲击倾向、中等冲击倾向和无冲击倾向。强烈冲击倾向煤层及中等冲击倾向煤层统称为有冲击倾向煤层。2、煤层的冲击倾向鉴定以井田为单位进行,鉴定试行工作由煤炭工业部指定单位负责。3、煤层冲击倾向鉴定的结果由鉴定试验单位报煤炭国,并通知有关单位。4、已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的煤层属于有冲击倾向煤层。第二节鉴定方法1、用煤样动态破坏时间DT、冲击能量指数KE与弹性能量指数WET等指标鉴定煤层的冲击倾向,各指标的界限值见表1。表1煤的冲击倾向鉴定指标值DT(ms)≤5050500DE(注)≥55>KE≥1.5<1.5WET≥55>WET≥2<2鉴定结果强烈中等无注:煤样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属Ⅱ类时,不计算KE值,煤的冲击倾向指标用煤样力学试验方法求得,每种煤样的试件不得少于10件,否则应在鉴定试验报告中说明。(一)煤的动态破坏时间测定煤样的动态破坏时间是煤试件在常规单轴压缩试验条件下,从极限载荷到完全破坏所经历的时间,用符号DT表示。一、仪器、设备1、载荷传感器2、动态应变仪:工作频率≥2000HZ3、记录仪工作频率≥1000HZ的磁带记录仪或光线示波器。4、信号处理仪器(1)?记忆示波器:时间精度优于1mS。(2)*—Y函数记录仪5、材料试验机二、试件规格,加工精度及数量6、试件采用直径为5±0.60.2Cm,高径比为2±0.2圆柱体或采用5×5×10Cm(公差与圆柱体相同)的方柱体试件。不能制取试件时,应在试验结果中加以说明。7、试件加工精度(1)?试件两端面不平行度不得大于0.01Cm。(2)?试件上下端直径偏差不得大于0.02Cm。(3)?轴向偏差:在试件检测台上,要求试件与直角尺垂边无明显缝隙。8、每组试验试件数为10件三、试验系统9、根据试验采用的记录装置不同,试验系统分为两类,见图1、图2。1—上加压板:2—试件;3—载荷传感器;4—球形座;5—下加压板;6—位移传感器;7—磁力表架;8—动态应变仪;9—记忆示波器;10—磁带记录仪;11—函数仪。26页图21—上加压板;2—文件;3—载荷传感器;4—球形座;5—下加压板;6—光线示波器;7—动态应变仪。四、测定步骤、10、首先对试件进行编号并检查试件加工精度,测量试件尺寸,对试件节理、裂隙,含水状态等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填入记录表表格。11、选择压力机度盘,一般应满足下式:0.2PO

?σ?C?σT(mS)?→?DT←??n20、每组试件的动态破坏时间算术平均值按下试计算并取整数:DT=lnM?DTii=l试中DT—试件平均动态破坏时间,mS;DTi—第I个试件动态破坏时间,mS;n—每组试件个数。试验结果按表1判据鉴定。(二)弹性能量指数测定弹性能量指数是煤样在单轴压条件下,破坏前所积蓄的变形能与产生塑性变形消耗的能量的比值,用符号WET表示。本规范采用*—Y函数记录仪自动绘图法测定弹性能量指数,当不具备自动绘图设备时,也可采用电阻应变片法测定弹性能量指数。一、仪器、设备1、仪器(1)位移传感器(2)载荷传感器(3)动态电变阻应变仪(4)*—Y函数记录仪2、?材料试验机二、试件规格、加工精度、数量3、试件采用直径5±0602Cm,高径比1±0.2的圆柱体,也可采用5×5×5Cm(公差与略述体相同)的正方形试件。4、按(一)中第七条执行。5、每组试件数不少于10件。三、测试系统6、测试系统见图4。四、测定步骤7、测定前对试件进行编号,检查试件加工精度,测量试件尺寸(试件直径应在其高度中部两个垂直的方向测量,求算术平均值)。对试件层理、裂隙、节理、含水状态等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填入记录表格。8、按本规范(一)中第11条执行。9、任取试件3—5件,进行单向抗压强度测定,求出平均破坏载荷值,以此为参考值,估计用于测定弹性能量指数的煤试件的卸载值。30页图图4?WET测试系统1—上加压板?2—试件?3—载荷传感器?4—球形座?5—下加压板;6—位移传感器;7—磁力表架;8—*—Y函数仪;9—动态应变仪。10、将压力传感器和试件放在压力机下加压板中心,并使三者的轴线重合。11、安装位移传感器。依次将载荷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同接收仪器连接(图4)12、接通仪器电源、预热、调试、检查,使之处于可工作状态。13、开动压力机,使上压板与试件接触(但此时试件应未受力)后调整仪器零点,然后,以每秒0.5~1Mpa的速度对试件加载。加载到预计破坏载荷的1~5%,同时绘出载荷变形曲线,最后对试件加载到破坏,记下破坏载荷,描述记录破坏特征,填入记录表格。14、当用电阻应片法测定WT45~87是的有关规定执行。15、按每秒0.5~1.0Mpa的加载速度逐级加载,以预计破坏载荷的10%的间隔读一次数,记录载荷与应变值,直至达预计载荷的8c%。以加载时的同样间隔,逐级卸载测取读数,卸载至破坏载荷的1~5后,再继续加载至试件破坏,并将破坏载荷,破坏特征,填入记录表。每个试件测定过程读数不得少于5次。绘制加载和卸载的应力应变曲线。五、测定结果计算16、按下式检查测定结果:0.7Pc≤Pc′≤0.9Pc试中PC—试件破坏载荷,KN;PC—卸荷点载荷,KN。卸荷点载荷不满足上式的数据则予以废弃,然后,应补充试件数,直至满足要求的试件数不少于10件。17、计算弹性能量指数(1)单个试件弹性能量指数:WET=ΦSP/ΦSt式中ΦSP—弹性应变能;ΦSTt—塑性变形能量。ΦSP、ΦSTt用求积仪或其他方法求出,见图5。?32页图图5?计算图1nWET=MWETi?ni=?1?式中WET—弹性能量指数平均值;WETi—第i个定件弹性能量指数;n—试件个数。计算结果取一位小数;测定结果按表1判据鉴定。(三)冲击能量指数的测定冲击能量指数是在单轴压缩受力状态下,煤样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前所积聚的变形能与峰值后所消耗的变形能之比值,本规范适用于电液伺服试验机或刚性试验机测定冲击能量指数。一、仪器设备1、电液伺服试验机或刚性试验机。2、载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或其它变形测定装置。3、*—Y函数记录仪二试件规格,加工精度,数量4、试件规格,加工精度均按(一)中第6、7条执行。5、试件数量为10件三、试验系统6、试验采用电液伺服试验系统或刚性试验机系统,见图6、7。33页图?图6电液伺服试验系统1—上加压板;2—试件;3—球形座;4—垫块;5—下加压板;6—磁力表架;7—位移传感器;8—控制柜;9柜;9—*—Y函数仪。34页图图7刚性试验系统1—上压板;2—刚性柱;3—磁性表座;4—位移传感器;5—试件;6—载荷传感器;7—球形座;8—下压板;9—动态电阻应变仪;10—*—Y函数记录仪。四、测定步骤7、测定前对煤术的监查、描述等按(一)中第10条执行8、按本规范(一)中第11条执行9、根据试验单轴抗压强度;破坏状态等力学特征,选择合适的变形速率,一般变形速率控制在(0.5~1)×105mmS以内。10、采用伺服试验系统时,首先将试件置于试验机的承压板中心,调整球形座,使试件受力均匀。煤试件多呈脆性破坏,应加保护罩。开动试验机,使试件与上加压板接触,此时载荷显示器有少许载荷指示。11、安装位移传感器,调整控制柜各有关旋钮到指定位置,按选定的应变速率加载至应力应变全程曲线绘出为止。12、采用刚性机试验系统时,将四根刚性柱放在压力机上下压板中间,在四根刚性柱中间放球形座和载荷传感器,其上放试件。要求试件顶面与上加压板平行并高出刚性柱1Cm左右。13、在试件再侧安装量测位移传感器,将两支位移传感器串联按半桥桥路连接,接入动态应变仪。通过动态应变仪输出端把位移与压力信号接入*—Y函数记录仪。接通各仪器电源,预热15—30分钟。根据试件破坏特性,选择仪器各有关旋钮位置,并预调平衡,使之处于工作状态。14、开动压力机按每秒0.5—1Mpa的速度加载,当加载到预计破坏载荷的70—80%时,停止加载。将四根刚性柱与上压板紧密接触,继续开动压力机,按每秒(0.5—1)×10-5ma的变形速率加载至应力应变全程曲线绘出。15、记录加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对破坏后的状况进行描述。一、测定结果计算16、按全应力变曲线的峰值后段特性分成Ⅰ类曲线和Ⅱ类曲线;即以过峰值强度的垂线为分界,曲线后段位于右边为Ⅰ类曲线,位于左边为Ⅱ类曲线,如图8。36页图8两类典型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17、对Ⅰ类曲线用求积仪或其他方法求出峰值前后曲线下方的面积F*、Fs,见图9。图937页图9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图中Fs是OC段曲线下的面积,即加载过程中煤样积聚的能量;F*是CD段曲线下的面积,即煤样破坏消耗的能量。D为残余强度的初始点,其确定方法:采用上升段曲线的切线与ε轴垂线交点的距离EQ,截取QF=EQ,由F引ε轴垂线交下降段曲线为D。18、单个试件冲击能量指数按下式计算:FsKE=F*19、每组试件冲击能指数KE取其试件的算术平均值,测定结果按给定的判据鉴定。

篇3:煤层爆破防治冲击地压方法技术规范

煤层爆破处理是在煤层中进行爆破以消除或减缓冲击地压危险的一种治理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1、煤层爆破按实施目的与后果可以分为超前松动爆破、卸压爆破和诱发爆破。煤层爆破处理方法按爆破孔径D分为小孔径爆破(D≥50mm)与大孔径爆破(D>50mm);按爆破孔的长度L分为浅孔爆破(L≤3m)与深孔爆破(L>3m)。2、超前松动爆破是在待采煤体前方支承压力峰值区以外地区用爆破方法改变煤体结构,消除或减缓形成冲击危险条件的一种陈义东措施,实行超前爆破应采用深孔爆破方法。3、卸压爆破是对已形成冲击危险的煤体,用温存方法减缓其应力集中程度的一种解危措施,实行卸压爆破应采用深孔爆破方法,孔深应达到支承压力峰值区,4、诱发爆破是在特殊情况下,利用较多药量进行爆破,人为地引起冲击地压,使冲击地压发生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从而避免更大损害的一种解危措施。实行诱发爆破应深孔爆破方法,孔深应达到支承压力峰值区。5、进行煤层爆破处理,必须编制专门作业措施,由矿总工程师批准。第二节爆破参数1、煤层爆破处理方法的爆破孔布置及实施间隔时间按表1选择。表1煤层爆破处理方法的爆破孔布置参数爆破类别实施地点孔距(m)孔深(n)实施时间间隔超前松动爆破工作面前方30—300m100—300D按工作面长度确定按推进速度确定卸压爆破有冲击危险的煤壁10—100D≥2倍采高按冲击危险确定诱发爆破同上同上同上同上注:D为孔径,单位为m2、煤层爆破处理的装药量按不超过孔深的一半计算,药卷可用非金属材料绑扎,用安全导爆索连接。3、钻孔不装药的部分必须填满水炮泥或粘土炮泥。4、起爆方法、同时爆破孔数应在措施中明确规定。5、所有爆破参数均按生产地质条件和冲击危险程度进行选择和调整。第三节爆破施工1、进行煤层爆破处理前,应加固支架,掩护或撤出机械设备及电缆、工具等。2、进行卸压爆破或诱发爆破前必须采用钻屑法确定冲击危险地点。3、在严重冲击危险地区进行、煤层爆破处理、躲炮半径150m以上,躲炮时间30分钟以上。在躲炮半径上,对所有通往放炮地点的通道都必须设置放炮警戒线,并设专人看守。躲炮地点必须是作业规程规定的安全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