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基坑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基坑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2024-07-12 阅读 6668

一、广州海珠城广场基坑倒塌事故抢险回顾及原因分析(一)、海珠城广场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介绍海珠城广场基坑周长约340米,原设计地下室4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7米。该基坑东侧为江南大道,江南大道下为广州地铁二号线,二号线隧道结构边缘与本基坑东侧支护结构距离为5.7米;基坑西侧、北侧邻近河涌,北面河涌范围为22米宽的渠箱;基坑南侧东部距离海员宾馆20米,海员宾馆楼高7层,采用φ340锤击灌注桩基础;基坑南侧两部距离隔山一号楼20米,楼高7层,基础也采用φ340锤击灌注桩。该工程地质情况从上至下为填土层,厚0.7~3.6米,淤泥质土层,层厚0.5~2.9米;细砂层,个别孔揭露,层厚0.5~1.3米;强风化泥岩,顶面埋深为2.8~5.7米,层厚0.3米;中、风化泥岩,埋深3.6~7.2米,层厚1.5~16.7米;微风化岩,埋深6.0~20.2米,层厚1.8~12.84米。由于本工程岩层埋深较浅,因此,原设计支护方案如下:基坑东侧、基坑南侧东部34米、北侧东部30米范围,上部5.2米采用喷锚支护方案,下部采用挖孔桩结合钢管内支撑的方案,挖孔桩底标高为▽—20.0米。基坑西侧上部采用挖孔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方案,下部采用喷锚支护方案。基坑南侧、北侧的剩余部分,采用喷锚支护方案。后由于±0.00标高调整,后实际基坑开挖深度调整为15.3米。本基坑在20**年10月31日开始施工,至2003年7月施工至设计深度15.3米,后由于上部结构重新调整,地下室从原设计4层改为5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从原设计的15.3米增至19.6米。由于地下室周边地梁高为0.7米。因此,实际基坑开挖深度为20.3米,比原设计挖孔桩桩底深0.3米。新的基坑设计方案确定后,2004年11月重新开始从地下4层基坑底往地下5层施工,至2005年7月21日上午,基坑南侧东部桩加钢支撑部分,最大位移约为4.0cm,其中从7月20日至7月21日一天增大1.8cm,基坑南侧中部喷锚支护部分,最大位移约为15cm。(二)、海珠城广场基坑倒塌事故抢险回顾1、基坑倒塌事故的发生过程?海珠城广场基坑在2005年7月21日中午12:20左右倒塌。据甲方有关人员反映,7月21日上午9时左右,海员宾馆反映宾馆靠基坑侧的墙脚一个晚上裂缝加加宽了约2cm,甲方有关人员马上联系设计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10:30钟左右,相关人员到现场,一起到海员宾馆看,果然发现宾馆靠基坑侧墙角30多米范围出现一条1.8公分的新裂缝。到宾馆里面看,发现墙体裂缝增大,甲方及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负责人看完宾馆后就下到基坑内继续查看基坑是否有异常情况。下基坑后,发现在基坑南边人工挖孔及喷锚面交界处,从西往东的第3条人工挖孔挡土桩,桩底的上1m左右处,桩身出现竖向裂缝。?此时,靠近宾馆的基坑顶范围,一台钩机,一台泥头车及一台吊机正在工作,施工单位提出马上将机械开走。甲方公司经理打电话与另一位设计人员联系,问出土车在坑顶作业是否有问题,设计人员答复只要离开挡土桩边3m就没问题,实际作业的机械离基坑边至少5m。但为慎重起见,甲方经理还是要求施工机械尽快离开基坑边,倒塌前半小时,坑顶最后一台车离开了基坑边。?至中午12:00时左右,甲方质安员、施工单位负责人在南侧基坑底听到“叭”“叭”的声音,初始约1分钟2~3次,5分钟之后,“叭”“叭”声音越来越密,施工单位负责人就说:是锚索夹片破坏的声音,基坑不行了,快跑,等到基坑底的人员跑到基坑北侧,还未上楼梯时,基坑就倒塌了。基坑西南角的临建内人员由于未能及时逃走,造成基坑倒塌时,5人受伤,6人被埋,其中3人被消防队员救出,另3人不幸遇难,基坑倒塌前1个小时,施工单位测量的挡土桩加钢管内支撑部分最大位移为4cm。监测单位在倒塌前两天测出的基坑南侧喷锚支护部分的最大位移近15cm。2、基坑倒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地铁停运,停运时间从2005年7月21日下午14时30分至7月22日下午13时58分;(2)、海洋宾馆部分倒塌、其余部分所有商户全部停业、人员迁走;(3)、邻近隔山1、2、3号宿舍楼590名居民紧急搬迁,到临近酒店居住。3、抢险(1)、市长启动市政府重大安全事故处理紧急预案。由市长挂帅、副市长、政府秘书长、市建委领导组成临时抢险指挥部组织指挥抢险;同时由广州市建设科技委组织成立抢险专家组,协助抢险指挥部工作;(2)、广州市建委全体人员到现场日、夜轮班协助抢险,建委办公楼的对外办公停止近一周;(3)、由广州地铁总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政园林局、广州市消防局、卫生局、防疫局、海珠区政府、海珠区公安分局、街道派出所等政府部门每天派出近千人进行抢险;(4)抢险关键是:一、保证地铁安全;二、保证邻近居民楼安全;(5)抢险方法:①采用多台广州工程界臂长最大达48米的砼泵车,对邻近地铁的位置进行泵送砼反压;②对滑塌悬空的宿舍楼桩基,采用地泵进行砼泵送护脚;③为防止滑坡面在雨水冲刷下进一步滑坡,采用地泵泵送砼护面;④解决以上问题后,采用基坑回填的方法处理;⑤为保证在滑坡面上再修改小区道路的安全,对滑坡面进行灌浆处理。(6)对已倒塌一跨的海洋馆进行爆破拆除从7.21日-8.8日海洋馆拆除,市长亲临现场17次指挥抢险工作。4、海珠城广场事故对广州工程界的影响(1)、广州市科技委组织专家对全市400多个基坑进行地毯式大检查,历时半年,对14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基坑责令立即加固。对相关设计,施工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停牌处理;(2)、对广州市基坑工程进行严格管理:初始对基坑深度大于5米的严格限制使用喷锚支护方案,后经证求社会各方意见,改为基坑深度大于9米的严格限制使用喷锚支护方案。“7.21”事故之前,广州地区70%的基坑采用喷锚支护方案,现只有1/3的基坑采用喷锚支护方案。5、海珠城广场事故的社会影响(1)、该事故对广州市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新闻媒体、网络使该事故传遍让全世界。该事故是近十几年来广州最大的工程安全事故,在国内是继2004年上海地铁安全事故后的又一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工程事故;(2)、从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到广州市建委、海珠区政府、广州市余泥办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三十多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及政府官员受处分。6、事故造成的损失?海珠城广场基坑倒塌事故,从直接经济损失角度考虑,其损失值超过两亿元,其中包括:基坑及土方施工费、地下室已施工的底板及一层地下室部分;倒塌的海员宾馆及相关物资损失;海员宾馆附楼中近二百户商家的财产损失;事故抢险过程中所投入的大量材力、人力、设备。事故过程中,近五百九十人的临时搬迁;1#楼五十六户人家外迁近一个月的费用;事故发生过程中三个死者的赔偿费;建设方前期报建、设计、监理费;该场地从规划设计为商业用地到事故后变为绿化用地的土地价值损失费。直接经济损失是可以计算的清楚的,但对社会、对政府、对行业造成的间接损失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三)、基坑倒塌原因分析?为什么该基坑南边倒塌而其余东、西、北边不倒专家组意见:1、超挖:原设计4层基坑17米,后开挖成五层基坑(20.3米),挖孔桩成吊脚桩;2、超时:基坑支护结构服务年限一年,实际从开挖及出事已有近三年;3、超载:坡顶泥头车、吊车、钩机、超载;4、地质原因:岩面埋深较浅,但岩层倾斜。?设计单位仍采用理正软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复核、设计,而忽视现场开挖过程中岩面从南向北倾斜,倾角约为25°的实际状况。另外,施工过程中发现岩面倾斜,南部位移较大后,曾对部分区域进行预应力锚索加固,加固范围只是南部西侧的20~30米,但加固范围太少。甲方认为加固是由于设计不周引起,加固费用应由设计单位支付,因此,设计单位压力较大。二、部分典型基坑安全事故介绍1、喷锚支护安全事故东莞石龙某基坑工程该基坑周长约400m,开挖深度3.8m,采用搅拌桩结合喷锚支护方案,锚杆2排,长度为6~8m;实际施工3m;当基坑开挖至3.8m时,邻近马路一侧基坑产生滑塌破坏,市政水管爆裂破坏。2、桩锚(撑)支护安全事故?广州某基坑工程该基坑长约1100米,基坑挖深约11米。采用钻孔桩结合双层钢支撑,钻孔桩桩间采用三重管旋喷止水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未按设计要求设置二道支撑,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在凌晨1:00突然倒塌,造成一名路过摩托车手死亡,另二名摩托车手受伤。3、连续墙加支撑支护安全事故广州某车站基坑工程该基坑工程长约160米,基坑宽从20~30米不等,基坑开挖深度约18米。采用连续墙加钢管内支撑方案,由于支撑斜撑与腰梁之间连接不牢,当基坑开挖至近基坑底时,支撑滑落,连续墙倒塌,邻近民房倾斜。由于事故发生前监测工作做得到位,人员及时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4、基坑降水安全事故广州某基坑工程该基坑长约130米,宽约50米,深约7米。采用搅拌桩结构喷锚支护方案,工程桩采用人工挖孔桩。在基坑施工完毕,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邻近200米范围内地面下沉,民房开裂。三、基坑安全防范措施(一)、基坑工程从勘察设计至使用完毕回填的全过程基坑工程勘察设计至使用完回填的全过程(二)、基坑工程勘察设计的安全防范措施1、确保地质勘察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地质勘察资料不能仅利用为主体结构工程而进行的勘察资料,还应根据基坑的平面位置,沿基坑周边布孔进行勘察。对深基坑,条件许可时。需对基坑外侧10~30米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这主要是考虑采用喷锚或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时,锚杆或锚索会延伸到基坑外一定范围。另外,针对目前勘察市场的现状,建设单位应与地质单位沟通好,确保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建议:再省也不要省地质勘察的钱。2、周边环境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1)、周边建(构)筑物的基础型式、与基坑边的距离、埋深布置等要了解清楚。不同基础型式(天然地基、桩基础)、不同埋深、与基坑边距离的不同、对基坑的影响是不一样的。(2)、地下建(构)筑物,如地铁、人防工程、河流(涌)、地下贮水池、油库、化粪池等基础型式,与基坑边的距离、埋深要了解清楚。(3)、地下管线(电信电缆、供、排水管、煤气管)的类型、埋深,与基坑边的距离要了解清楚。3、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基坑设计方案要根据基坑周边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包括地上建(构)筑物、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深度的不同,分别按不同的支护剖面进行设计。以上三大要素中,任一条件变化,其支护方案都要相应变化,才能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及经济性。4、基坑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允许位移及沉降,支护结构的型式(类型),基坑的安全等级来综合考虑。(1)、一般而言,采用喷锚支护结构或桩、撑支护结构,需采用测斜管才能测到最大位移,仅采用桩顶或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是不能测到基坑的实际最大位移的。(2)对桩、锚或喷锚支护结构,采用锚头应力计,可有效地监测预应力的施加及损失情况,对控制基坑位移有很好的参考价值。(3)所有监测的基准点必须在基坑位移影响范围之外。(4)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层土,必须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监测。(5)一般而言,按国家、省、市基坑规范进行基坑允许或报警值的进行控制,在报警值之内一般不会出现安全事故。5、动态设计的重要性动态设计是指针对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过程情况,基坑开挖过程的地质情况及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数据所反映的情况,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支护方案的安全性,对以上揭示情况与原设计依据的资料不符之处,或施工发现达不到设计要求之处,及时进行设计变更,确保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1)、由于地质钻孔是有限的,有限个孔所揭露的土层情况与实际开挖出的地质情况总有不符之处。由于地质情况与设计参考的地质资料不同,设计人员要及时验算在实际地质资料下,原设计方案是否安全,否则要及时进行变更设计,确保安全。(2)、周边环境条件与原设计参考的周边环境资料也不一定完全相同,特别是一些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发现不同,也要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确保安全。(3)、基坑开挖深度是否由于原地面标高变化,底板、地梁、承台厚度、标高等变化而变化,很多基坑设计是基础图出来之前就己完成的,此时要根据实际基础开挖深度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复核。(4)、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若不能达到要求,必须及时补强,该补锚杆(索)、支撑还是增设止水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5)、根据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结果,对原设计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复核,若基坑未达到设计标高,位移或应力己达到或超过设计报警值,必须及时进行补强设计,确保基坑安全。6、常见的几种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1)、地质资料不齐、准确性差;(2)、周边环境未调查清楚,超载取值有误;(3)、设计未对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进行验算;(4)、过分相信软件计算结果,未能根据实际地质情况作出判断;(5)、止水帷幕设计有误,施工质量难以达到设计要求;(6)、设计没有选取地质情况最差的钻孔进行设计;(7)、支撑与腰梁、腰梁与支护结构节点设计考虑不周局部破环引起整体破坏;(8)、支护结构的设计未考虑工程桩施工的影响;(9)、未能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设计方案。(三)、基坑施工过程的安全防范措施。1、周边环境资料与设计图纸是否一致。(1)、施工单位在基坑施工前,应先对周边环境资料按设计图纸先核实,特别是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线,一旦发现与设计图纸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进行设计变更。(2)、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在基坑施工前未能查清,则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或发现情况与设计图不同,应及时向设计反映,以便及时进行设计变更,确保基坑安全。由于施工不慎引起基坑周边管线(包括给排水管、电缆线、煤气管)等破坏,是基坑工程常见的事故之一,这一点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2、设计参考的地质资料与实际开挖所揭露的地质资料是否一致。(1)、地质资料是支护方案设计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支护方案,地质条件不同,方案的安全度也不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若发现实际开挖所揭露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所参考的地质资料有异,则必须及时向设计反映,若实际地质条件比设计所参考的资料好,则可对原方案进行优化;若变差,则需进行补强。?3、支护结构施工质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1)、锚索(杆)抗拔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所有预应力锚索都应按规范要求张拉至设计抗拔力的1.1~1.2倍后再进行预应力锁定作业;普通锚杆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锚杆抗拔力的检验;对喷锚支护方案,普通锚杆的抗拔力试验的最大试验拉力要考虑为锚杆滑动面以内那部分的抗拔力加上滑动面之外部分的抗拔力之和。(2)、预应力锚索(杆)的锁定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的支护设计方案,预应力的锁定值只是设计值的50%左右。因此,如何施加预应力,包括锚具、夹片的选择,预应力的施加方法。(3)、桩的嵌固深度及质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若由于地质原因,桩的嵌固深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在桩的端部增设锁脚锚杆;若桩身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或增加锚索,或增加支撑,目的是减少桩身的位移和应力。当然,条件允许的话,补桩更好。(4)、腰梁与支护结构的连接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腰梁与支护结构之间,既要保证腰梁能传递水平力,也要保证能传递剪力。因此,当腰梁采用钢筋砼腰梁时,腰梁与支护结构的接触面一定要打毛、植筋;当腰梁采用型钢时,型钢与支护结构的预埋件要焊接,或型钢与支护结构之间要采用砼填实,确保腰梁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的受力均匀。(5)、止水结构能否满足止水要求止水结构能否满足止水要求是基坑施工及工程桩、承台、底板的施工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基坑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的安全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基坑工程常用的止水结构为搅拌桩止水帷幕、旋喷桩止水帷幕、摆喷墙止水帷幕。一般说来,下列几种情况,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不容易达到设计要求:①、砂层底下为强~中风化岩层;②、砂层中含有较多的旧基础,特别是木桩基础;③、砂层中的水为流动水,如一边抽水一边进行止水帷幕施工;④、止水帷幕施工过程中,设备故障多,导致止水帷幕的施工搭接口较多;4、信息化施工?由于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基坑的安全,而这些因素在施工前的调查是难以确保百分之百准确。因此,施工过程中发现上述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与设计沟通,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才能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5、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情况(1)、抢工期:支护结构,特别是锚杆(索)龄期未达到规范要求,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就开挖下一层土;(2)、超挖:一次开挖深度超出设计要求,或实际开挖深度超过设计深度;(3)、超载:坡顶堆载过高,超出设计允许超载;(4)、周边环境调整不清楚,邻近水管爆裂,水压力剧增;(5)、钢腰梁与斜撑连接点施工不牢靠,在支撑剪力作用下产生滑落破坏,支护结构倒塌;(6)、止水帷幕漏水,导致基坑周边下沉,建筑物开裂;(7)、施工不按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施工或设计方案施工。四、基坑监测应注意的问题: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否,除了设计施工外,及时且准确的监测数据,让设计人员及时对基坑的安全性做出评判,也是确保基坑安全的重要措施。关于不同支护方案、不同安全等级的基坑,应选用何种测试项目,规范上已有明确指导意见。本人认为应尽量按规范要求进行监测。即使不能完成按规范要求进行选项、至少在以下方面应满足:(1)对喷锚支护、桩加内支撑方案,特别是开挖深度较深的基坑,水平位移的监测要采用坡顶水平位移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相结合,且测斜孔应尽量布置在周边环境敏感位置、地质条件较差位置,平面上尽量不要太靠近角点。(2)测点的水平间距应控制在15~30米范围。(3)基坑基准点要设置在基坑位移影响范围之外。(4)对采用预应力锚索(杆)的支护方案,应尽量增设锚头应力计检测锚索(杆)的预应力施加及损失情况。(5)确保基坑的初始值在基坑开挖前测量不少于2次,确保基坑在每层土开挖过程中的测试次数不少于一次,位移临近或超过报警值时要加密监测次数。(6)每次监测结果要及时向设计、建设单位、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相关各方。(7)雨季或出现水管爆裂等异常情况时,要加密监测次数,直至位移稳定、基坑安全有保障才能恢复正常观测。总之,准确且及时的监测数据,是将事故控制在萌芽阶段的重要措施。五、基坑工程事故的抢险方法1、回填反压当基坑位移突然急剧增大,坡顶开裂,产生滑动破坏的征兆时,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支护结构进行回填反压,反压土高度至能保证基坑位移稳定为止,然后再考虑加固方案,这样可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2、坡顶卸荷?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周边环境空旷)将坡顶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挖除,减少坡顶荷载,也是最有关效的基坑抢险方案之一。3、基坑内临时支撑?在可以施工对撑或可以采用工程桩进行支撑的情况下,当支护结构位移较大时,采用临时钢支撑也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4、双液灌浆堵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若发现止水帷幕止水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对漏水量大,漏水点较深的情况,可采用双液灌浆的堵水方案,采用水泥浆和水玻璃的混合浆液进行堵漏,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好,但费用稍高。5、坡顶裂缝灌浆当坡顶由于支护结构位移过大产生裂缝时,应及时采用水泥砂浆裂缝封堵,以免由于雨水溶入,土体软化,坡面水压力增大,导致支护结构位移进一步加大。6、坡顶裂缝灌浆切勿在不对支护结构采用防护措施为填土反压的条件下,采用压力灌浆方法封堵,否则很容易使支护结构产生破坏。7、支护结构补强当支护结构位移处于暂时稳定状态,但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未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可对支护结构进行补强施工,补强方法可采用增设锚索(杆)或增设支撑结构等。六、结语?基坑工程在建筑工程界确实属于事故高发项目,但对现代科学技术及施工技术而言,也并不是不可预防、不可避免;只要对基坑工程从勘察设计至基坑回填的全过程每一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遇到问题实事求是、认真研究处理,基坑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也是可以避免的。

篇2:县医院防范处理医疗事故预案

县人民医院关于防范及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

1、成立防范及处理医疗事故的领导小组

⑴组织机构

①人员组成: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②在医务科设立患者投诉咨询办公室,由zz兼任办公室主任。

⑵职责

①领导小组职责: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方案,监督、管理贯彻执行情况,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②相关职能科室职责:

医务科负责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监督管理,并接受患者的投诉和咨询。对医疗事故争议的相关科室按规定程序进行调查、核实,处理有关情况,并及时向总支、院办报告医疗事故争议的调查和处理情况,并负责全院医务人员的安全培训。

护理部负责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处理与护理有关的纠纷。

门诊部负责门诊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参与处理与门诊工作相关的纠纷。

政工科负责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和职称审核。

总务设备科负责医疗器械质量、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参与处理与医疗器械、设备安全相关的纠纷。

信息科负责医疗文书的保管及查阅工作。

保卫科负责维护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和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药剂科负责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参与处理与药品有关的纠纷。

院感办负责疾病控制方面的监督、管理,并参与处理与院感有关的纠纷。

2、防范措施

⑴、全院各科、各级、各类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恪守职业道德,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加强与病人沟通,加强科间沟通。

⑵、医院必须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定,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严格执行医疗、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医疗制度,做到管理工作制度化、技术操作规范化、各项设备正规化。

⑶、建立院、科二级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方案,由相关职能科室对管理方案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及时、妥善处理和反馈患者的投诉。对于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

⑷、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监督、管理本部门人员的执业情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3、处理措施

⑴、在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院各科各部门各司其职,发生医疗事故或争议后,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及时、正确、妥善的进行处置,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⑵、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由科室负责人向相关职能科室报告,同时迅速地组织最强的技术力量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

⑶、对有可能发生纠纷或医疗事故者,相关科室应派专人妥善保管有关的原始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相关资料,以便查阅;疑因输液、输血等原因引起不良后果的,应由医患双方立即对现场实物暂时封存保留,以备检验

⑷、根据事态的发展变化,各职能科室应迅速报送总支、院办,以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妥善处理。

⑸、根据相关规定上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篇3:中心医院防范医疗事故预案

Z中心医院防范医疗事故预案

为强化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消除医疗隐患,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根据《医疗事故实施条例》中有关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院长领导下的包括:党办、医务处、护理部、感染办、病案室、各科室、药械科及后勤处等多学科多部门的“防范医疗事故工作委员会”。

办公室设在医务处。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委员:**

二、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

党办:负责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行政办公室:负责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及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医务处、护理部: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及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感染办:负责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及人员的培训、宣教工作。

病案室:负责病历的整理、分类、归档及质量的监控工作,同时负责患方对归档病历的复印或复制的工作。

各科室: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随时接受患方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并及时封存有关医疗争议的资料及实物,告之患者的权力、义务与医疗事故处理的程序,向其提供咨询服务。

药械科:负责药品质量的监控,评价新老药物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督医院执行药政法规的执行情况;负责全院医疗器械的日常维修和保养。

后勤处:负责对全院房屋、水电、氧气、电梯、锅炉等的维修及供应,确保医疗行为的正常进行。

防范医疗事故办公室:负责与上级行政部门及有关机构的联系,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并随时接受各科室上交的医疗服务投诉,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动态监控。

三、实施细则

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2、各科室应根据医院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以科主任责任制为中心的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与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要注重医德修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做到按章办事,违章必究。

3、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各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或指示必须在病程记录中明确无误的显示出来,上级医师签字认可。各种病历书写必须内容真实完整,描述准确无误,分析科学有序,记录及时清楚。科主任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有重大缺陷的病历归档。

4、科室有关人员及病案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病历及归档病历的管理,防止任何人涂改、伪造、销毁、隐匿、抢夺、窃取病历。①严禁病历丢失,病历用后及时入病历柜,白天由值班医生及主班护士共同管理,夜班由夜班医生、护士负责管理。病历丢失所造成的损失及责任由上述人员共同承担。②病历复印:患者及代理人申请复印病历或公检法机关申请复印病历须经院医务处登记(包括姓名、复印内容、身份证号、病历号),并按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查验所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患者的身份证、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委托书),收取工本费后出据复印证,方能复印客观病历资料,复印后加盖医务处公章,主观病历资料不在复印之列。复印现病历:科主任根据复印证安排其主管医生或责任护士与患者或家属到指定地点,复印其按“条例”时限完成病历的相关内容。复印归档病历,按“条例”要求可以复印20**年9月1日以后归档病历,复印时,病案室工作人员根据复印证与患者或家属到指定地点,按规定复印相关内容,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和复印病历。

5、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随意简化或更改。一般诊疗技术操作前,要向病员及其家属讲明操作目的、意义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副作用,对危重病员或重要器官进行复杂的有创伤性的诊疗技术操作前,应对患者或家属说明必要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并签署同意书。

6、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临床上的一切治疗方案及措施,要有适应症,要有依据。

7、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必须及时,抢救措施得力,其交接班床前口头交接并有文字记录。危、急、重病人的抢救会诊记录、疑难与死亡病案讨论,必须在院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出具书面记录。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及时向病人家属说明和记录,必要时需科主任或上级医务人员向病人家属进行解释,并请家属在病程记录中签字。如果家属拒绝抢救,应让签字承担不抢救的后果,签字后应尽快让患者离开医院,防止其它意外事件的发生。

8、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对患者的隐私应严格保密,不得随意向无关人员泄露。

9、凡重大手术和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重要脏器切除或截肢术,必须按规定由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处、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如施行紧急手术又无家属及关系人在场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应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手术。

10、术前准备充分,术前应检查血常规、胸透和胸片、心、肝、肾功能。术前谈话内容应详细、全面,各种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应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解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并让其履行签字手续。术中需更改手术方式,须向科主任请示,同时要再次向患者家属讲明,谈话内容须签字。各种手术后切除的组织,应及时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应记录在病程中。输血前应作五项检查,输血同意书应履行签字手续。

11、各级医师不得收治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病员,特殊情况下收治的患者,待诊断明确后,及时转相关科室治疗,不得以任何借口拒转或拖延转科时间。对一些特殊检查(CT、MRI等)、特殊治疗(包括应用贵重药品等)医疗费用较高时,应及时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取得家属的配合。

12、护理人员要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执行医嘱,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书写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地向医师反映病员的病情变化,严格按《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对患者认真负责,医、药、技人员要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医嘱、处方、药品、手术、输血、收集标本以及签发的各类报告等均按要求认真查对,以达到准确无误,确保病人安全。

13、加强对抢救设备、手术器械和药品等的管理,做到专人保管,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证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确保治疗抢救病人的需要。加强对麻醉科的管理,对各类手术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无菌制度,确保手术安全。

14、新上岗人员不经岗前培训不得进入科室。科室对新上岗人员应抓好继续学习,业务培训及管理工作。经科室考核,确能单独胜任工作时,由所在科室写出申请,医务处批准,方可享受处方权单独值班,遇有疑难问题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共同处理。科室必须加强对进修实习人员的管理,进修实习生书写的各种医疗文件,必须经带教老

师认真审查修改签名认可或作补充记录(具体参照病历书写规定执行),其参加手术或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必须经带教老师同意并进行现场指导,带教老师对其医疗行为负有全部责任。

15、门诊及病房首诊医师对接诊病员的检查、诊断、会诊、处置、病历书写、转科负有责任。接到120急救电话,5分钟内出车,急危重病人到院后,接诊医师必须在5分钟内开始处置,并迅速报告上级医师,需要入院,转送途中必须有医护人员陪送,各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人。

16、全院全体工作人员要相互支持,团结协助,不相互拆台。对其它科室或人员发生的纠纷,有关工作人员不得将真象随意、过早泄露给病人或家属,以免纠纷扩大、复杂化。更不能在医患之间拔弄是非,或借病员之口达到报复个人之目的,制造医疗纠纷。

17、违反卫生部医德医风规范,对患者屡次投诉服务态度差,并经查证属实的医护人员,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应及时调离临床一线,进行离岗培训,以观后效。

18、建立医疗事故病案讨论制度和全院通报制度,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保证医疗质量。

19、科室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在2小时内向医务处和院领导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患者姓名、性别、就诊或转入院时间、治疗经过、目前状况;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医务处接到报告后,要及时调动相关科室的技术力量,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并及时组织调查,判定其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按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于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

20、本预案最终解释权归**市中心医院。

21、本预案自20**年9月1日起执行。

上述细则,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对违犯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检查、停职、行政处分等处理,同时要追究科室负责人的有关责任。

附:1、授权同意书;

2、术前谈话记录;

4、死亡送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