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

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

2024-07-12 阅读 7174

1适用范围天平铁路工程站场通信施工。作业准备内业技术准备审核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组织分工、任务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安全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确定施工方法,编制施工技术措施,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辨识危险源及危险因素,制定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外业技术准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检查光电缆到货情况,光电缆到货后,检查光电缆和光电缆盘应完整,无机械损伤。3、对照图纸及材料表,核实电缆型号、长度及规格。4、对光电缆进行单盘测试。5、光电缆测试后,在电缆盘上标上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同时对光电缆盘编号,准备在施工时随时查找及用量情况。6、以上的交底、检查及测试都要做好记录、责任人员签字。做好工作日记,填写好日期,以便归档。3技术要求、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应包括:地区通信电缆线路,站场通信电缆线路和区段通信分支电缆线路。地区通信电缆线路除用户线路外,还应包括中继线路和地区(站场)迂回线路。2、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的建筑程式可为:架空电缆线路、直埋电缆线路和管道电缆线路。在局部地段引入线路,也可建筑电缆通道敷设电缆线路。3、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应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复测内容应包括:丈量线路长度和标定地形情况,核对标桩位置和确定电缆防护的施工方法,核对地下管线和障碍点情况,确认线路土质情况等。4、直埋式电缆在农村及市郊与其他建筑物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间隔距离应符合1-1的规定。表1-1序号建筑设施类型最小间距(m)备注平行时交叉时1直埋电力电缆35KV以下0.50.5(0.25)35KV及其以上2.0(1.0)0.5(0.25)2市话管道边线0.5(0.25)0.25(0.15)3给水管一般地段1.0(0.5)0.5(0.15)特殊困难地段0.50.5(0.15)4煤气管管压﹤300kPa1.0(0.5)0.5(0.15)管压300~800kPa2.0(1.0)0.5(0.15)5热力管、排水管1.0(0.5)0.5(0.15)应采取隔热措施6高压石油、天然石油1.00.5应考虑防蚀措施7污水沟1.50.58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1.09水井、坟基边缘3.010积肥池、厕所、粪坑3.011大树树干边市内0.75市外2.0注:地下光、电缆外加保护措施时,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5、直埋式电缆与其他架空明线路或电力线路的电杆及大树的间隔距离小于1m时应按设计采取防护措施。6、电缆线路径路复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径路应垂直穿越铁路和公路,当垂直穿越有困难时,其夹角亦不大于45°。电缆穿越铁路时,距道岔和辙岔不小于3m。开挖施工时,应避开轨道连接点。(2)电缆径路通过坡长大于30m,坡度大于30°的陡坡地段时,应按S弯丈量电缆长度。(3)电缆径路宜避开电站、变电站、电台、油库、靶场和主要军事设施,以及毁坏林木较多的处所。(4)当电缆径路必须通过铁路路肩或沿铁路附近狭窄地带通过时,与轨道中心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5)电缆径路必须靠近铁路时,应预先考虑电缆沟开挖土的堆放场地,严禁堆土危及行车安全或严重污染道床石碴。(6)电缆径路应避开水害时可能危及路基和河堤安全的处所。(7)当电缆径路选择在石质路基区段时,应设置在电缆沟、槽内;土质路基和边坡不应设置电缆,电缆宜敷设在坡脚外;困难情况电缆需敷设在土质路基上时,应采取沟、槽、管等措施,并填平夯实,确保路基完整和稳定。(8)复测中可对电缆径路在允许限界范围内做小范围平移;遇施工障碍时,电缆径路可做小范围的迂回。7、提前处理好线路径路上的各种施工的障碍处所。8、电特性指标(1)、地区线路网的衰减,应符合设计规定,在频率800Hz时,不应大于规定值的10%。(2)、地区电缆芯线的环线电阻换算至20°C时,不应大于规定值的10%。电缆芯线两线不平衡电阻,不应大于3Ω。9、电缆芯线间和芯线与护套间或屏蔽层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护套电缆长度大于3.2km时,每千米应不小于800MΩ;小于3.2km的电缆不论长短,不应小于250MΩ。(2)全塑料电缆不论长短,不应小于30MΩ。(3)两线不平衡电阻不应大于30%。注:上述绝缘电阻不包括终端、分线设备和气闭头。?(4)站场和旅客扩音线路网和扩音柱电缆线路,不论长短两线对地间不应小于2MΩ。(5)地区中继电缆的线对间,对频率800Hz时近端串音衰减不应小于69.5dB;加减地区电缆线对间,不应小于65dB。10、直埋电缆线路(1)、开挖电缆沟应平直,与线路中心线偏移不得大于0.1m,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敷设电缆中最大电缆外径的15倍。(2)、直埋电缆埋深符合表1—2的规定,电缆埋深误差不得超过-0.05m。表1—2直埋电缆埋深序号敷设地区土质埋深(m)1一般土质≥0.72水田≥1.23石质≥0.54穿越铁路区间≥0.7站场与铁路线路间的电缆埋深一致5混凝土槽防护≥0.2(槽盖面至地面)注:在序号1中加防护后的埋深(不包括盖板砖防护)可降低为大于等于0.2m,车行道下可为大于等于0.4m。(3)、电缆接头坑的开挖深度应以电缆沟深为准,接头坑宜安排在靠道路外侧,接头坑的开挖尺寸宜为0.6m×1.0m。11、电缆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护管的材质应无变形和裂纹,钢管无严重锈蚀,硬聚乙烯管无老化变质。管子连接应紧密,管子煨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6倍。(2)穿越用防护管的位置、材质、管长和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防护管的埋深应和电缆埋深一致;穿越铁路的防护管的长度,必须大于轨道两侧轨枕头以外0.3m;电缆穿越公路的保护管长度应大于公路面以外0.2m。(3)电缆在特殊困难处敷设的施工防护,应符合设计规定。12、用混凝土槽防护敷设电缆时,其埋设深度为:在站场股道附近或铁路路肩上,槽盖板顶面距路基面不应小于0.2m;在石碴和砂子填平的股道间,槽盖板顶面至轨枕底面不应小于0.55m。同时,盖板面在路基面下的覆盖厚度不应小于0.2m。13、地区电缆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护套电缆和电缆盘应完整,无机械损伤。(2)单盘电缆金属护电缆的气闭性能应良好,充入100—150kPa的干燥空气,经24h后无漏气现象。(3)单盘电缆测量检查芯线对号良好,单条总线对其它芯线和铅护或屏蔽层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000MΩ.km。?14、电缆配盘应根据电缆加减节距和加感节距点布置,结合电缆分歧点位置及加感节距的允许偏差进行配盘,地区通信电缆加感节距偏差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1.5km或2km加感节距进行配盘,相邻节距间的配盘的偏差,应不大于5%,进入中继站应考虑半节距终端。(2)车站引入电缆的长度,应计算在加感节距内,环引长度全部计入节距,桥引长度可按加感节距的1/2计入节距。(3)节距内采用电容耦合K1和对地不平衡电容e1、e2值相互抵消的方法,并确定各接续管的交叉形式。15、敷设电缆时,铅包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7.5倍。金属护电缆敷设后应立即检查气压情况。16、同沟敷设几条电缆时,在沟底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交叉和扭绞。地区(站场)通信电缆与铁路信号电缆、站场扩音馈线电缆(金属护)同沟敷设时,信号和扩音馈线电缆应敷放在沟底或槽内的一侧,与地区站场电缆的平行内侧距离不应小于0.1m。17、电缆余留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处接续后余留1m。(2)进通信站、电话所和信号楼余留1m。(3)分线设备和端子盒引入处余留1.5m。18、电缆埋设标的设置和埋设要求:?(1)电缆埋设标应埋设在下列地点:接续管处(包括分歧电缆终端)和电缆接地点;转弯处和穿越障碍点不易识别电缆径路处;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的两侧;电缆防护及余留处;长度大于500m直线段中间;装有气压监测设备的地点。(2)电缆埋设标应埋设在电缆径路的正上方,接续标设在电缆接续管的正上方,面向公路或铁路处,埋设深度为0.6m;如电缆埋设在水田里,埋设标应埋设在电缆径路与田梗交越点上。(3)在没有气门标石的地方,可利用气门标石代替电缆埋设标。(4)可利用永久性目标代替电缆埋设标,但须在永久性目标上用油漆书写标志。(5)按上述各项设置的埋设标与相邻两标间的距离小于30m时可不设标石。(6)转弯、余留和直线埋设标不进行编号;接续套管标应以一个区段为单位,自上行往下行方向顺序编号;同沟敷设两条以上电缆时,接续套管应分别编号,并用汉语拼音文字区别不同程式的电缆。(7)直埋电缆引上电杆或沿墙引上的保护管应高出地面2.5m,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引上钢管的弯曲半径宜为0.6—0.8m。(8)地区(站场)通信电缆与电气化铁路平行接近长度大于2km时,其主干电缆(或平行接近段)的金属护套两端应设电缆屏蔽接地。19、电缆接续(1)、电缆接头的芯线接续型式应有直通,分歧两种,干、支线电缆直通或分歧接续的线序,应符合设计要求。(2)、聚乙烯绝缘电缆芯线严禁与纸绝缘电缆芯线直接接续必须连接时,应设气闭分隔,气路不得连通;纸绝缘电缆的芯线接续应用纸套管、聚乙烯绝缘电缆的芯线接续应用聚乙烯套管。(3)、电缆芯线接续及接头封焊用材质应符合下列要求:1铅套管的规格应根据电缆程式和芯线接续型式选定,纸或聚乙烯套管的规格应符合接续要求。2封焊用焊锡的配合比,纯铅为65%,纯锡为35%。3芯线加焊不得使用含腐蚀性的助焊剂。(4)、金属护套电缆接续前,应确认气闭性能和芯线绝缘良好,并掌握芯线状态和故障线对情况。电缆接续前,对分歧头、加感头、引上头、新旧或不同类型电缆头等,应进行芯线对号。(5)、电缆芯线接续应采用扭绞加焊的接续方式,不得因芯线接续而增加额外电阻,亦不得降低芯线绝缘电阻。(6)、电缆芯线接续应采用根据电缆芯线构成形式和容量,进行分组和编号,对绞电缆以标志线对为开始线序号,星绞电缆以标志组为开始线序号,100对及以上电缆的施工死对线,不应大于标称对数的1%。(7)、芯线接续套管的排列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电缆芯线接续套管排列电缆对数套管排列行数电缆对数套管排列行数0.4--0.7mm线径0.9mm线径0.4--0.7mm线径0.9mm线径5--205--152150--300100425--10025--503400--600200--4004--5(8)、电缆接续必须填写“电缆接头卡片”一式两份,其内容应符合规范,认真填写接续交叉型式,分歧方式,接续人和封焊人姓名,接续日期等。一份放入接头套管里,另一份存档备查。20、电缆引入、成端及分线设备(1)、地区(站场)电缆地下引入时,引入口宜离地面以下0.5m,并加防护,引入管或地槽,应向室外方向倾斜。引入口穿放电缆后应堵牢、不渗漏水。(2)、电缆成端头宜垂直设置。铠装电缆进入室内要剥铠。(3)、电缆成端的线把编扎应符合编线要求,芯线宜保持原有的扭距。(4)、分线和交接等配线设备以及附备件,其绝缘电阻和保安性能应符合设备技术条件规定。(5)、分线盒(箱)在墙上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低压电力线最近距离不应小于300mm;与水管、暖气管、烟筒等的最近距离不应小于600mm;距建筑物转角不应小于250mm。②盒(箱)下缘距地面的距离,室内应为1.8m,室外应大于2.5m,引入电缆或引出线用木线槽保护,木线槽的规格应根据引入电缆成端套管和分线箱的厚度选定。?(6)、配线箱(架)的尾巴电缆芯线,应接在熔断器或保安器的一侧端子上,配线箱底孔引进电缆后应堵牢。?(7)、交接箱的端子排列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8)、同一地区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应在一端良好接地,在无强电影响的通信站或通信机械室内,应接至联合地线。如从分、配线设备引出另条电缆时,应将另条电缆的金属外护套(或屏蔽层)与分、配线设备引入电缆的金属外护套(或屏蔽层)连通,或通过线端子连通。(9)、电气化铁路区段的地区(站场)通信电缆引入室内时,其金属护套与相连接的室内金属构件间进行绝缘。引入通信站时,还应将其金属护套的室内与室外部分绝缘。21、电缆充气(1)、金属护套电缆的气压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充入电缆的气体应经过过滤和干燥,在20°C时其含水量不得大于1.5g/m3,气体应无毒、不爆炸、不燃烧,无化学腐蚀和不降低电缆电气性能。??2充气端气压不得大于150kPa,直埋电缆的气压日常保持在(60±10)kPa。??3一个电缆气闭段在正常气压下,经10昼夜后气压下降值不得大于10kPa。??(2)、浇灌气闭头应严密、不漏气,不降低芯线绝缘电阻。局内气闭宜设在成端套管上;分线设备气闭应安装在尾巴电缆和引入电缆相接的成端套管上。?22、用户设备的室内配线?(1)、同层房屋室内用户设备的配线高度应一致,不宜与其它管线交叉或穿越墙壁和楼板。?(2)、室内电话线与低压电力线平行敷设时,其间隔应大于15mm;室内电话线与扩音线平行敷设时,其间隔应大于10mm;室内配线和其它配线,管线交叉时,应在室内线配线上加绝缘套管或缠绕胶布带;室内配线穿越墙壁或楼板时,应加管保护并堵牢,其保护长度为两侧各超出50mm。?(3)、地区用户电话配线在2对及以下时,应采用明配方式,其固定间隔距离宜为500mm,2对以上配线宜采用管、槽配线方式。?(4)、管、槽应固定在木砖或木楔上,木砖或木楔的间距为400—500mm。?(5)、室内配线用电缆和电缆的绝缘电阻,其芯线间应大于30MΩ(不带端子)。23、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竣工验收?(1)、竣工技术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路竣工图??a、电缆径路图;b、通信网图;c、电缆芯线运用图;??d、电缆分歧接续图。2音频段交叉总图及平衡网络接入明细表。?3电特性测试记录。?4原始记录a、工程隐蔽记录?b、电缆配盘原始记录。5其它资料:?(1)、设计变更通知,开、停、复、竣工报告,工程洽商纪要和安装的设备清单等有关工程方面的资料。?(2)、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随工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4的要求。表1—4序号项?目内?容1电缆线路建筑(1)直埋电缆,电缆管道埋深(2)电缆弯曲半径(3)直埋电缆隐蔽设施(4)电缆的敷设及余留(5)电缆管道敷设质量及管道试通(6)电缆引上保护安装质量(7)架空电缆线路安装质量及余留(8)架空电缆包扎保护(9)架空电缆挂钩及安装质量2电缆接续加感(1)电缆接续质量(2)电缆接头保护(3)加感节距3分线设备分线盒(箱)安装质量4电缆充气传感器布置(3)、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竣工验收项目应符合表1—5的要求。表1—5序号项目内容验收方法1电缆线路建筑(1)直埋电缆线路标石全验(2)接地电阻抽验10%(3)人〈手〉孔建筑质量全验(4)人〈手〉孔盖质量全验2电缆引入、成端和分线设备(1)电缆引入全验(2)成端电缆线把编扎质量全验(3)分线及交接配线设备安装质量全验3电缆充气(1)充气设备安装质量全验(2)电缆充气全验4用房设备室内配线(1)室内配线安装质量全验(2)配线电缆芯线对地绝缘电阻全验5地区(站场)电缆电气特性(1)线路衰减全验(2)环线电阻及不平衡电阻抽验10%(3)芯线间、芯线与护套或屏蔽间绝缘电阻抽验10%(4)近端串音衰减抽验10%4?劳动组织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队长1人技术主管1人工班长2人专职安全员2人技术员4人材料员2人实验员2人质量员2人3、?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5?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开挖时人员不得距离太近,在既有电缆地方,先挖探沟再挖电缆沟,间隔5—10米,防止镐头伤人;不得随意开挖,必须在带工人员指挥下开挖。2、既有线路开挖前3天通知监理单位、设备管理单位,到场签字确认既有缆线径路及数量,挖到地下电、光缆、管线等隐蔽物时,需向带工人员说明,在带工人员查看同意后方可开挖或改变径路;困难地段如无其他地形可选时,挖至既有缆深度即可,并注意既有缆走向,防止破坏既有缆线。施工单位必须在当天将次日施工项目、地点、进度等施工情况书面报工务工区。3、出土不得堵塞沟渠、污染道床,特殊地带可采用彩条布防护。4、施工过程中不得在既有钢轨上坐卧、休息;所有工器具应摆放整齐,不得侵限。5、施工人员在工作结束或暂时离开施工地点时随时做好整理工作,带走所有器具,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6、对挖出的既有电、光缆,进行防护。7、设备管理部门对施工部门进行安全监督,如发现施工过程中有违章作业,设备管理部门有权纠正或要求停工整改。8、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以施工现场行车安全为前提”的安全管理原则。9、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警戒绳,施工材料、工器具、仪表不得侵限。10、作业必须设置驻站联络员,在车站进行登记、销记,按规定设置防护。6?安全及环保要求1、安全要求(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4)、施工中,制订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车辆走行路线,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2、环保要求(1)、改良土施工中,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保护自然环境,在化学改良土改良过程中,应减少甚至避免石灰(或水泥)扬尘,并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2)、各环节制定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避免石灰与外界的直接接触。消解石灰时,应选择在避风近水的地方,并在其周围进行封闭。(3)、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弃置。(4)、按环保部门要求集中处理试验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

篇2:站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为规范站场卫生管理,创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树立各单位站场的形象,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卫生区域管理应落实责任,明确到人。

第二条值班人员在交接班时需对站场值班室、工艺区卫生情况进行交接,对检查出的问题,当班人员无条件清理,直至合格为止。

第三条值班室卫生要求如下:

(一)值班室内地面干净,垃圾筒内垃圾倾倒干净;

(二)桌面、资料柜干净、无灰尘,物品、资料摆放整齐、有序;

(三)电视机、饮水机、电脑、室内各设备表面干净、无灰尘;

(四)墙面洁净无蜘蛛网,制度牌、值班牌清洁、无灰尘;

(五)窗台、门无灰尘,玻璃通透、明亮、无灰尘。

第四条保持工艺设备外表面干净、无尘土、无油污,保持每天清洁,每周至少全面打扫一次。

第五条卫生间每天打扫一次,每周彻底打扫一次。

卫生间卫生要求如下:

(一)地面干净、无污垢、无积水;

(二)窗台无灰尘,玻璃通透、明亮、无灰尘;

(三)镜面明亮、清洁、无灰尘;

(四)洗手台干净,洗手池洁白无污垢、水锈;

(五)便池内洗刷干净、无污垢、无尘土,便池隔板清洁、无涂画;

(六)墙面洁净无蜘蛛网。

第六条学习室每天打扫一次,每周统一打扫一次。

学习室卫生要求如下:

(一)地面干净、无污垢、无积水;

(二)学习资料统一集中定点摆放;

(三)桌面清洁、无灰尘;

(四)窗台、门无灰尘,玻璃通透、明亮、无灰尘;

(五)墙面洁净无蜘蛛网,制度牌清洁、无灰尘。

第七条寝室每天打扫,每周统一打扫一次。寝室卫生要求:

(一)寝室地面干净,无积水,垃圾筒内垃圾及时倾倒;

(二)床单、枕巾铺放平整,枕头统一摆放正确;

(三)被子统一叠放整齐,呈四方块,各面垂直有棱角;

(四)床下鞋统一摆放整齐;

(五)衣服统一挂在指定地点,衣柜衣物叠放整齐;

(六)脸盆标志统一朝外,上下标志对齐;

(七)毛巾2次对折后挂在脸盆上,对折口朝里,下沿整齐。

篇3:站场改造砌墙施工安全措施

(1)所有既有线施工均应在运营管理方批准的“天窗”时段进行。拨道、便线换道、临时中断行车和限速行驶时,需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应符合现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2)对既有线影响的施工,必须首先探明施工范围的通讯、水电、信号等管线及其他设施情况,并与运营设备管理单位共同确定防护范围。

(3)站场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经过充分论证后,由铁路局运输管理部门批准。过渡方案涉及停运跨局旅客列车、封锁主干线时间较长、对路网运能可能造成较大影响时,应报经铁道部批准方可实施。

(4)施工中要严格按运营单位批准的施工范围及施工内容进行施工。若可能引起行车径路或接发、调车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应提前与车务部门协商沟通。

(5)插铺、改移道岔,施工要点结束,岔后警冲标必须在道岔启用前设置完毕。暂停使用或封闭的线路。自停用或封闭点起,应设置临时车挡和停车标牌,夜间应显示红色停车信号。

(6)在影响既有线范围内施工时,施工人员戴白色或黄色安全帽,在轨道上作业时必须穿黄色防护服背心。施工人员严禁在既有线范围内戴红色安全帽,穿红色衣服。

(7)严禁施工机具、材料以及临时设施侵入界限(正线直线段距线路中心2.44m,正线曲线为2.9m)严禁施工人员上、下班时在线路及轨道上行走、横跨既有线或坐、卧轨道上休息。

(8)对受地形影响限制,驻地与工地间跨越桥梁必须走既有线时,要求走人行通道(人行步板),严禁在线路、路肩等限界范围内行走。发现列车接近时,须及时避车。其他人员严禁进入既有线范围。

(9)临近既有线施工时,场地严禁悬挂红色标语,彩旗尽量减少红色和绿色,以免影响司机瞭望。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由跟班防护员进行跟班防护。

(10)严禁施工人员擅自挪移和破坏防护设施,严禁夜间在既有线附近生火。

(11)在既有线旁测量放线时,严禁使用钢卷尺等金属测量工具测量既有线线路轨距,如需用时,可以使用皮尺。严禁用金属将两股轨道连接一体。穿越铁路的人员应遵守“一看、二慢、三通过”原则。

(12)跨越既有线搬运工程材料时,应得到公务部门许可,在搬运地点两端不小于800m处设防护,由专人统一指挥,及时互传信息。确保搬运材料期间的行车、人员安全。

(13)在既有线旁搭设防护排架时,应注意上方的接触网,应与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4)严格按照有关公路、铁路施工规范要求办理,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技术复核制,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做到对施工图纸审查、技术交底、施工测量及时、准确、无误,各项资料保存完好,以备核查。对收到的设计文件,开工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会审,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解决。

(15)既有线改造过程中注意接触网和信号等站后设备的正确显示、运用及改造,保证施工与运营安全。

(16)施工单位施工期间要确保机具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注意施工期间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必须到位(如洪水、滑坡防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