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10kV~66kV消弧线圈装置运行规范办法

10kV~66kV消弧线圈装置运行规范办法

2024-07-11 阅读 6414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引用标准1

第三章设备的验收2

第四章设备运行维护管理8

第五章运行巡视检查项目及要求12

第六章缺陷管理及异常处理15

第七章培训要求18

第八章设备技术管理20

第九章备品备件管理22

第十章更新改造2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消弧线圈装置设备管理机制,使其达到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程、制度及《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

第三条本规范提出了对10kV~66kV消弧线圈装置在设备投产、验收、检修、运行巡视和维护、缺陷和事故处理、运行和检修评估分析、改造和更新、培训以及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规定。

第四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范围内10kV~66kV消弧线圈装置的运行管理工作。

第二章引用标准

第五条以下为本规范引用的标准、规程和导则,但不限于此。

GB10229-1988电抗器

GB1094.1-1996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GB1094.2-1996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温升

GB1094.3-200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1094.5-2003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

GB1094.10-2003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声级测定

GB6451-1999三相油浸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6450-1986干式电力变压器

CEEIA104-2003电力变压器质量评价导则

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762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50150-19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J148-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572-19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73-1995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DL/T574-1995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GB/T16435.1—1996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

第三章设备的验收

第六条新设备验收的项目及要求

1.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2.消弧线圈器身外观应整洁,无锈蚀或损伤。

3.包装及密封应良好。

4.油浸式消弧线圈油位正常,密封良好,无渗油现象。

5.干式消弧线圈表面应光滑、无裂纹和受潮现象。

6.本体及附件齐全、无损伤。

7.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齐全。

8.运行单位要参加安装、检修中间和投运前验收,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

第七条消弧线圈装置安装、试验完毕后的验收

(一)一般要求

1.本体及所有附件应无缺陷且不渗油。

2.油漆应完整,相色标志应正确。

3.器顶盖上应无遗留杂物。

4.建筑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5.事故排油设施应完好,消防设施齐全。

6.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应可靠。

7.储油柜和有载分接开关的油位正常,指示清晰,呼吸器硅胶应无变色。

8.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远方操作应动作可靠,指示位置正确,分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运行要求。

9.接地变压器绕组的接线组别应符合要求。

10.测温装置指示应正确,整定值符合要求。

11.接地变压器、阻尼电阻和消弧线圈的全部电气试验应合格,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

12.设备安装用的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并符合相关要求。

13.干式消弧线圈表面应光滑、无裂纹和受潮现象。

(二)交接试验项目齐全、试验结果符合要求(根据不同设备选择以下试验项目)

1.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2.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

3.接地变压器的结线组别和消弧线圈极性。

4.接地变压器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5.消弧线圈伏安特性曲线。

6.35kV及以上油浸式消弧线圈和接地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

7.35kV及以上油浸式消弧线圈和接地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8.绝缘油试验。

9.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10.干式消弧线圈和接地变压器,以及进行器身检查的油浸式消弧线圈和接地变压器,应测量铁芯绝缘、绑扎钢带绝缘。

11.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12.调匝式消弧线圈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13.检查相位。

14.控制器模拟试验。

15.额定电压下冲击合闸试验。

(三)竣工资料应完整无缺

1.消弧线圈装置订货技术合同。

2.产品合格证明书。

3.安装使用说明书。

4.出厂试验报告。

5.安装、调试记录。

6.交接试验报告。

7.实际施工图以及变更设计的技术文件。

8.备品配件和专用工具移交清单。

9.监理报告。

10.安装竣工图纸。

(四)验收和审批

1.消弧线圈装置整体验收的条件

(1)消弧线圈装置及附件已安装调试完毕。

(2)交接试验合格,施工图、竣工图、各项调试及试验报告、监理报告等技术资料和文件已整理完毕。

(3)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缺陷已消除。

(4)施工场所已清理完毕。

(5)备品备件已按清单移交。

2.消弧线圈装置整体验收的要求和内容

(1)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前,与项目负责单位签订质量保修书,作为合同附件。质量保修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质量保修的主要内容及范围;质量保修期;质量保修责任;质量保修金的支付方法。

(2)项目负责单位应在工程竣工前提前通知有关单位准备工程竣工验收,并组织相关单位、监理单位配合。

(3)验收单位应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在验收中检查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单位并限期整改,经复验合格后方可投运。

(4)必须经验收合格后的设备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5)在投产设备质保期内发现质量问题,应由建设单位负责处理。

3.审批

验收结束后,将验收报告交启动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八条检修后设备的验收

(一)验收的项目和要求

1.所有缺陷已消除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2.一、二次接线端子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

3.消弧线圈装置本体及附件无渗、漏油,油位指示正常。

4.三相相序标志正确,接线端子标志清晰,运行编号完备。

7.消弧线圈装置需要接地的各部位应接地良好。

8.金属部件油漆完整,整体擦洗干净。

9.预防事故措施符合相关要求。

(二)试验项目(根据检修内容选择以下试验项目)

1.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2.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

3.接地变压器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4.35kV及以上油浸式消弧线圈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

5.35kV及以上油浸式消弧线圈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6.绝缘油试验。

7.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8.干式消弧线圈和接地变压器,以及进行器身检查的油浸式消弧线圈和接地变压器,应测量铁芯绝缘。

9.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大修后)。

10.调匝式消弧线圈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11.检查相位(大修后)。

(三)竣工资料

1.缺陷检修记录。

2.缺陷消除后质检报告。

3.检修报告。

4.各种试验报告。

(四)验收和审批

1.消弧线圈装置整体验收的条件

(1)消弧线圈装置及附件已检修、调试完毕。

(2)交接试验合格,调试报告等技术资料和文件已整理完毕。

(3)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缺陷已消除。

(4)施工场所已清理完毕。

2.消弧线圈装置整体验收的内容要求

(1)项目负责单位应提前通知验收单位准备工程竣工验收,并组织检修单位配合。

(2)验收单位应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在验收中检查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单位并限期整改,经验收合格后的设备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3.审批

验收结束后,将验收报告报请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九条投运前设备的验收内容。

(一)一般要求

1.构架基础符合相关基建要求。

2.设备外观清洁完整无缺损。

3.一、二次接线端子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

4.消弧线圈装置本体及附件无渗漏油,油位指示正常。

5.三相相序标志正确,接线端子标志清晰,运行编号完备。

6.消弧线圈装置需要接地的各部位应接地良好。

7.反事故措施符合相关要求。

8.油漆应完整,相色应正确。

9.验收时应移交详细技术资料和文件。

10.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11.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12.安装的技术记录、器身检查记录及修试记录完备。

13.竣工图纸完备。

14.试验报告并且试验结果合格。

(二)消弧线圈装置投运前验收的条件。

1.消弧线圈装置及附件工作已结束,人员已退场,施工场所已清理完毕。

2.各项调试、试验合格。

3.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缺陷已消除。

(三)消弧线圈装置投运前验收的内容

1.项目负责单位应通知运行维护单位进行验收并组织相关单位配合。

2.在验收中检查发现缺陷,应要求相关单位立即处理,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第四章设备运行维护管理

第十条消弧线圈装置的日常维护

(一)一般要求

1.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箱、接地变压器等均应有标明基本技术参数的铭牌标志,消弧线圈技术参数必须满足装设地点运行工况的要求。

2.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箱、接地变压器等均应有明显的接地符号标志,接地端子应与设备底座可靠连接。接地螺栓直径应不小于12mm,引下线截面应满足安装地点短路电流的要求。

3.消弧线圈装置的引线安装,应保证运行中一次端子承受的机械负载不超过制造厂规定的允许值。

4.消弧线圈装置本体及附件的安装位置应在变电站(所)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内。

5.停运半年及以上的消弧线圈装置应按有关规定试验检查合格后方可投运。

6.消弧线圈装置投入运行前,调度部门必须按系统的要求调整保护定值,确定运行档位。

7.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应运行于过补偿状态。

8.中性点位移电压小于15%相电压时,允许长期运行。

9.接地变压器二次绕组所接负荷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10.运行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弧线圈装置运行工况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系统接地的次数,起止时间,故障原因,整套装置是否正常等,并上报相关部门。

第十一条消弧线圈装置的操作

(一)消弧线圈装置运行中从一台变压器的中性点切换到另一台时,必须先将消弧线圈断开后再切换。不得将两台变压器的中性点同时接到一台消弧线圈上。

(二)主变压器和消弧线圈装置一起停电时,应先拉开消弧线圈的隔离开关,再停主变,送电时相反。

(三)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禁止操作或手动调节该段母线上的消弧线圈,有人值守变电站应监视并记录下列数据:

1.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运行情况。

2.阻尼电阻箱运行情况。

3.微机调谐器显示参数:电容电流、残流、脱谐度、中性点电压和电流、分接开关档位和分接开关动作次数等。

4.单相接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5.单相接地线路及单相接地原因。

6.天气状况。

(四)装置参数设定后应作记录,记录设定时间、设定值等,以便分析、查询。

(五)若巡视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向调度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1.消弧线圈在最高档位运行,过补偿情况下,而此时脱谐度大于5%(说明消弧线圈总容量裕度很小或没有裕度)。

2.中性点位移电压大于15%相电压。

3.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箱、接地变压器有异常响声。

(六)手动调匝消弧线圈切换分接头的操作规定

1.按当值调度员下达的分接头位置切换消弧线圈分接头。

2.切换分接头前,应确认系统中没有接地故障,再用隔离开关断开消弧线圈,装设好接地线后,才可切换分接头,并测量直流电阻。

3.切换分接头后,应检查消弧线圈导通情况,合格后方可将消弧线圈投入运行。

第十二条消弧线圈装置的检修和预防性试验

(一)油浸式消弧线圈装置主要检修项目

1.消弧线圈及附件的外部检查及修前试验。

2.检查阻尼电阻箱、接地变压器。

3.吊起器身,检查铁芯及绕组。

4.更换密封胶垫。

5.调匝式消弧线圈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6.绝缘油的处理或更换。

7.吸湿器检修,更换干燥剂。

8.油箱清扫除锈。

9.真空注油。

10.密封试验。

11.绝缘油试验及电气试验。

12.金属部件补漆。

(二)干式消弧线圈装置主要检修项目

1.消弧线圈及附件的外部检查及修前试验。

2.检查阻尼电阻箱、接地变压器。

3.主绝缘干燥(必要时)。

4.电气试验。

5.金属部件补漆。

(三)油浸式消弧线圈装置主要试验项目

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

3.测量接地变压器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4.测量35kV及以上消弧线圈和接地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

5.测量35kV及以上消弧线圈和接地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6.绝缘油试验。

7.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8.交流耐压试验(大修后)。

9.控制器模拟试验。

(五)干式消弧线圈装置的主要试验项目

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

3.测量接地变压器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4.测量铁芯绝缘电阻。

5.交流耐压试验(大修后)。

6.控制器模拟试验。

(六)阻尼电阻箱主要试验项目

1.测量绝缘电阻。

2.测量直流电阻。

3.交流耐压试验(大修后)。

4.其它必要的试验项目。

(七)接地变压器主要试验项目与变压器项目相同。

第五章运行巡视检查项目及要求

第十三条例行巡视和检查项目和要求

(一)对各种值班方式下的巡视时间、次数、内容,各运行单位应在运行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

(二)例行检查巡视分为正常巡视、全面巡视、夜间巡视。

(三)正常巡视。

1.有人值班变电站的消弧线圈装置及附件,每天至少一次;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夜间巡视。

2.无人值班变电站内的消弧线圈装置每月两次进行巡视检查并作好巡视记录。

(四)全面巡视,内容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外部检查,对缺陷有无发展作出鉴定,检查设备防火、防小动物措施以及检查接地引线是否完好。

(五)每月应至少进行夜间巡视一次,内容是检查设备有无电晕、放电、接头有无过热现象。

第十四条正常巡视的项目和要求。

(一)一般要求

1.设备外观完整无损。

2.一、二次引线接触良好,接头无过热,各连接引线无发热、变色。

3.外绝缘表面清洁、无裂纹及放电现象。

4.金属部位无锈蚀,底座、支架牢固,无倾斜变形。

5.干式消弧线圈表面平整应无裂纹和受潮现象。

6.无异常震动、异常声音及异味。

7.储油柜、瓷瓶、套管、阀门、法兰、油箱应完好,无裂纹和漏油。

8.阻尼电阻端子箱内所有熔断器和二次空气开关正常。

9.阻尼电阻箱内引线端子无松动、过热、打火现象。

10.设备的油温和温度计应正常,储油柜的油位应与温度相对应,各部位无渗油、漏油。吸湿器完好,吸湿剂干燥。

11.各控制箱和二次端子箱应关严,无受潮。

12.吸湿器硅胶是否受潮变色。

13.各表计指示准确。

14.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发热迹象。

15.对调匝式消弧线圈,人为调节一档分接头,检验有载开关动作是否正常。

第十五条消弧线圈装置的定期巡视

(一)巡视周期:由生产运行单位运行规程规程规定。

(二)巡视项目及要求同例行巡视。由于检修人员对设备的结构、原理比较熟悉,更为准确地发现设备的缺陷,故应当规定由检修人员进行。

第十六条特殊巡视

(一)巡视周期

1.在高温运行前。

2.大风、雾天、冰雪、冰雹及雷雨后的巡视。

3.设备或经过检修、改造,在投运后72小时内的巡视。

4.设备有严重缺陷时。

5.设备经过长期停运后重新投入运行后的48小时内的巡视。

6.异常情况下的巡视。主要是指:设备发热、系统冲击、内部有异常声音等。

7.设备缺陷近期有发展时、法定节假日、上级通知有重要供电任务时。

8.站长应每月进行一次巡视。

(二)巡视的项目和要求

1.除正常巡视项目外,还应注意其它的异常情况。

2.必要时用红外测温设备检查消弧线圈、阻尼电阻、接地变压器的内部、引线接头发热情况。

3.高温天气应检查油温、油位、油色和冷却器运行是否正常。

4.气温骤变时,检查油枕油位和瓷套管油位是否有明显变化,各侧连接引线是否有断股或接头处发红现象。各密封处有否渗漏油现象。

5.大风、雷雨、冰雹后,检查引线摆动情况及有无断股,设备上有无其它杂物,瓷套管有无放电痕迹及破裂现象。

6.浓雾、小雨、下雪时,瓷套管有无沿表面闪络或放电,各接头在小雨中或下雪后不应有水蒸气上升或立即熔化现象,否则表示该接头运行温度比较高,应用红外线测温仪进一步检查其实际情况。

第六章缺陷管理及异常处理

第十七条缺陷管理

(一)缺陷及异常的管理和处理应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

(二)发现缺陷应及时处理,缺陷处理采取闭环管理制度。

(三)缺陷指消弧线圈装置及附件,包括接地变压器和阻尼电阻箱任何部件的损坏、绝缘不良或不正常的运行状态,分为危急缺陷、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

(四)发现危急缺陷和严重缺陷,运行人员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密切监视发展情况。必要时可按照调度命令,迅速将有缺陷的设备退出运行。

(五)发现一般缺陷,运行人员将缺陷内容记入相关记录,由负责人汇总按月度汇报。一般缺陷可在一个检修周期内结合设备检修、预试等停电机会进行消除。

(六)投入运行一年内的新设备发生缺陷,施工单位应主动联系有关单位进行协调、处理。

(七)设备缺陷按年度统计,年底未处理的缺陷,转移到下年度缺陷记录内。

第十八条设备缺陷分类:

(一)危急缺陷:设备发生了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的缺陷,否则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和火灾等事故,例如下列情况等。

1.设备漏油,从油位指示器中看不到油位。

2.设备内部有放电声响。

3.一次导流部分接触不良,引起发热变色。

4.设备严重放电或瓷质部分有明显裂纹。

5.绝缘污秽严重,存在污闪可能。

6.阻尼电阻发热、烧毁或接地变压器温度异常升高。

7.设备的试验、油化验等主要指标超过相关规定,由试验人员判定不能继续运行。

8.消弧线圈本体或接地变压器外壳鼓包或开裂。

(二)严重缺陷:缺陷有发展的趋势,但可以采取措施坚持运行,列入月计划处理,不致造成事故者,例如下列情况等。

1.设备漏油。

2.红外测量设备内部异常发热。

3.工作、保护接地失效。

4.瓷质部分有掉瓷现象,不影响继续运行。

5.充油设备油中有微量水分,游离碳呈淡黑色。

6.二次回路绝缘下降,但不超过30%者。

7.若消弧线圈在最大补偿电流档位运行,而此时脱谐度大于5%。

8.中性点位移电压大于15%相电压。

(三)一般缺陷:上述危急、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缺陷。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例如下列情况等。

1.储油柜轻微渗油。

2.设备上缺少不重要的零部件。

3.设备不清洁、有锈蚀现象。

4.二次回路绝缘有所下降者。

5.非重要表计指示不准者。

6.其它不属于危急、严重的设备缺陷。

第十九条消弧线圈装置缺

陷处理的闭环管理:

(一)运行单位发现缺陷,由站长或值班长对缺陷进行定性后,记入缺陷记录,并向上级领导和生产管理部门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二)运行单位每月上报一次一般缺陷,发现紧急、严重缺陷后应立即上报,以便安排处理。

(三)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缺陷的统一管理,应及时掌握紧急和严重缺陷,定期掌握一般缺陷,提出处理意见,督促修试单位或运行单位及时消缺。

(四)缺陷消除时间应严格掌握,危及缺陷要在发现的当日立即安排处理,严重缺陷应在一个月内安排处理,一般缺陷视实际情况,在一个检修周期内安排处理。

(五)缺陷消除后,消缺部门应及时向生产管理部门和运行单位报告,由生产管理部门完善消缺的相关手续。运行单位、修试单位、生产管理部门均应做好记录,用于年度的统计、分析工作。

第二十条事故处理预案及要求:

(一)中性点位移电压在相电压额定值的15%~30%之间,允许运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

(二)中性点位移电压在相电压额定值的30%~100%之间,允许在事故时限内运行。

(三)发生单相接地必须及时排除,接地时限一般不超过2小时。

第二十一条发现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阻尼电阻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运。

(一)正常运行情况下,声响明显增大,内部有爆裂声。

(二)严重漏油或喷油,使油面下降到低于油位计的指示限度。

(三)套管有严重的破损和放电现象。

(四)冒烟着火。

(五)附近的设备着火、爆炸或发生其他情况,对成套装置构成严重威胁时。

(六)当发生危及成套装置安全的故障,而有关的保护装置拒动时。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禁止拉合消弧线圈与中性点之间的单相隔离开关:

(一)系统有单相接地现象出现,已听到消弧线圈的嗡嗡声。

(二)中性点位移电压大于15%相电压。

第七章培训要求

第二十三条技术管理人员培训要求

(一)熟悉国家及行业有关消弧线圈装置的技术标准。

(二)熟悉消弧线圈装置检修、运行的有关规程。

(三)能够组织消弧线圈装置的验收、质检工作。

(四)能够编制各种消弧线圈装置的技术条件及检修、运行规程。

(五)能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制订消弧线圈装置预防事故措施要求。

(六)掌握消弧线圈装置及附件的结构、技术参数、试验项目、制造工艺等有关内容。

(七)掌握消弧线圈装置及附件的电气、绝缘、油化学等专业知识。

(八)能审核设备检修、试验、检测记录,并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巡视结果,正确分析设备健康状况,掌握设备缺陷和运行薄弱环节。

(九)了解消弧线圈装置技术发展的动态。

第二十四条检修、试验人员培训要求

(一)熟悉掌握《变压器运行检修导则》、《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力设备交接试验规程》、《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等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有关内容,了解消弧线圈装置预防事故措施要求。

(二)熟悉消弧线圈装置检修质量标准及检修工艺过程。

(三)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有关内容。

(四)熟悉零部件和备品备件的规格、用途、质量要求。

(五)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及消弧线圈装置专业技术、能看懂电气接线图及零件图。

(六)掌握常用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兆欧表表、万用表等)的名称、规范、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钳工工具的使用及保管方法,了解常用检修材料的名称、规范、用途、质量要求及使用保管方法。

(七)掌握真空注油工艺,现场绝缘油的处理工艺。

(八)掌握滤油及绝缘油油试验方法。

(九)掌握高压试验方法。

(十)能够组织消弧线圈装置的检修工作,制定检修施工措施计划。

(十一)熟悉消弧线圈装置检修试验项目、试验标准和各项试验项目的意义。

(十二)熟悉消弧线圈装置的接线方式和运行规程的有关内容。

(十三)熟悉消弧线圈装置构造、拆装的顺序及注意事项。

(十四)了解必要的的继电保护知识。

(十五)掌握紧急救护和人工呼吸法。

第二十五条运行人员培训要求:

(一)熟练掌握本站现场规程,能及时修改和补充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保证倒闸操作、事故处理正确。

(二)熟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有关内容。

(三)熟悉消弧线圈装置正常巡视及特殊巡视项目、内容、要求及方式。

(四)掌握消弧线圈装置在内部故障、着火等紧急情况下的事故处理方法。

(五)熟悉调度、运行、安全规程和运行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了解检修、试验、继电保护规程的有关内容,正确执行各种规程制度。

(六)了解消弧线圈装置检修项目、试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

(七)了解消弧线圈装置的一般原理、接线方式。

(八)能熟练正确地进行事故处理。发生事故和异常时能根据仪表、信号指示、继电保护和设备异常状况,正确判断故障范围,做到迅速、正确的处理事故。

(九)掌握设备的接线和相应的运行方式。

(十)掌握紧急救护和人工呼吸法。

第八章设备技术管理

第二十六条设备档案管理

(一)原始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合格证明书。

2.说明书。

3.出厂试验报告。

4.安装、调试记录。

5.安装试验记录。

6.绝缘油试验报告(充油设备)。

7.交接试验报告。

(二)运行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铭牌参数。

2.设备修试、定检周期表。

3.设备大修改造报告。

4.高压试验报告。

5.油试验报告。

6.继电保护检验、调整记录。

7.缺陷记录。

8.设备变更、改造情况说明。

第二十七条运行管理评估

消弧线圈装置运行状态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缺陷,及时消除缺陷,确保检修工作做到工效高(检修工期短,耗用工时少)、用料省(器材消耗少,修旧利废好)、安全好(不发生人身、电网、设备事故)。提高消弧线圈装置健康水平,使消弧线圈装置经常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第二十八条检修评估

(一)检修前评估的内容应包括:

1.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运行评估分折情况,包括绝缘老化情况、与消弧线圈装置动作有关的系统故障和事故情况、历次电气试验和绝缘油分析结果等,做好检修内容分析和预想工作,避免盲目性检修。经综合分析,确定是否需要检修以及检查及修理的项目。

2.根据确定的检修的项目和内容,编制检修技术方案,制定安全措施。

(二)检修后评估的内容应包括:

1.检修项目和检修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2.已消除设备缺陷。

3.检修过程技术记录正确、齐全。

4.检修总结和技术文件资料应齐全、填写正确。

5.消弧线圈装置质量检验己完成验收。

第二十九条设备评估

(一)消弧线圈装置设备评估,是指对消弧线圈装置设备的运行、维护、在线检测、试验、检修、技术、监督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的设备质量状态水平。

(二)按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生产设备评估管理办法”,按照消弧线圈装置设备的总体情况、运行状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等来定期进行消弧线圈装置设备评估。

(三)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是消弧线圈装置设备管理的归口部门,在消弧线圈装置设备评估中对于发现带有全局性和基层单位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及时研究并向上一级单位的生产管理部门反映。

第九章备品备件管理

第三十条为了能及时消除设备缺陷,缩短停运时间,提高设备可用率,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各级单位需做好备品备件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条备品备件的管理应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合理储备、分散保管”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备品备件应按需配置,合理定额,及时补齐。

第三十三条消弧线圈装置备品备件主要包括以下整件或部件:储油柜、瓷套、硅胶、一、二次设备紧固件、压力释放器、生产厂家提供的必需的备件。

更新改造

第三十四条消弧线圈装置存在以下问题时,应进行更新改造。

第三十五条电气试验不合格,存在严重缺陷的设备。

第三十六条防污等级不能满足运行环境的设备。

第三十七条接地变压器二次绕组容量不能满足站用电源要求的设备。

第三十八条运行时间较长(30年以上)、绝缘严重老化的设备。

篇2:化工装置生产运行调度管理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运行调度的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运行调度管理。

2?术语和定义

2.1生产事故: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指挥及管理等原因造成停(减)产、跑料、串料、油气泄漏、危险品化学泄漏,但没有人员伤亡的事故。

2.2非计划停车:公司正常生产运行调整范围以外的装置受机电仪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及公用工程(水、电、汽、氮气、空气)系统波动等各种主客观原因影响造成主生产线或主反应器切断进料(含公用工程类装置停供水、电、汽、氮气、空气)24小时以上(含24小时)的停工。

2.3生产波动:公司正常生产运行调整范围以外的装置受机电仪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及公用工程(水、电、汽、氮气、空气)系统波动等各种主客观原因影响造成主生产线或主反应器切断进料(含公用工程类装置停供水、电、汽、氮气、空气)不足24小时的停工。

2.4生产异常:公司正常生产运行调整范围以外的装置受机电仪故障、操作失误及公用工程(水、电、汽、氮气、空气)系统波动等各种主客观原因影响造成的非稳定运行状态。

3?管理职责

3.1公司总调度室是公司生产运行调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生产运行调度管理、检查及考核工作。

3.2在分管副总经理领导下,总调度室负责各种生产要素的综合平衡。包括公用工程的协调、产供销的协调、机电仪维护力量、工机具的协调,以及协调各部门之间生产配合,在生产上行使指挥权。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各装置在业务上服从总调度室的指挥。

4.2?生产运行调度管理依据

4.2.1?公司综合计划。

4.2.2?各装置工艺规程及操作法。

4.2.3?安全技术规程。

4.2.4?其它有关制度及规定。

4.3?调度会议管理

4.3.1?生产调度会

4.3.1.1?**部、**部、**部根据各部具体时间安排分别在各自会议室召开。

4.3.1.2?会议由分管副总经理主持,部门二级主管及相关人员参加。

4.3.1.3?副总经理传达上级指示、协调解决相关工作、并就下阶段工作做好安排。

4.3.1.4?各参会人员必须准时到会,不得迟到、缺席或无故早退。各参会人员要认真记录,会后要认真传达会议精神,迅速落实会议决定。生产调度会会议纪要各部门存档并报总调度室备案。

4.4?调度汇报管理

a)装置各生产线及工段投料负荷。

b)主要原料消耗、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c)本班装置运行及生产异常情况,各公用工程使用变化情况。

d)产品质量情况。

e)产品中间罐区库存情况。

f)主要工艺条件执行和变化情况。

g)主要设备开停车及运行、检修情况。

4.4.1.2?遇有下列情况立即向公司总调度室进行调度电话汇报:

a)发生火灾、水灾、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重大人身伤亡及关键设备损坏事故。

b)装置间公用工程、燃料及物料不足或异常中断、管线胀管或冻堵、原料及产品质量不合格。

c)出现生产事故、非计划停工、生产波动及生产异常。

d)影响全公司稳定生产的其它情况。

4.4.1.3?装置在以下调整操作前,必须向总调度室进行请示(危急情况下可以边调整边汇报):

a)装置非事故临时停车。

b)装置生产方案及负荷调整。

c)装置间公用工程及燃料用量的增、减调整。

d)影响全公司稳定生产的其它情况。

4.5?生产调度令管理

4.5.1?公司生产调度令以调度电话形式下达,并留有电话录音记录。

4.5.2?各部值班长及其他各部门管理人员和主管接到公司生产调度令后,必须按照调度令要求立即执行,同时要向各自主管汇报。

4.5.3?总调度室当班调度要跟踪所下达生产调度指令的执行情况,确保指令按时准确执行。

4.5.4?接到公司生产调度令的单位要将生产调度令记录到当班操作纪录台账的记事栏中存档,作为日后生产分析及检查的依据。

4.6?生产事故、非计划停车及生产波动管理

4.6.1每月制定生产计划时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考虑装置检维修计划,凡已纳入公司当月计划的装置检修、技改、换剂停车等均属正常停车。

4.6.2?装置需停车消除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总调度室上报停车请示报告,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可视为计划停车。

4.6.3?总调度室建立生产事故、非计划停车及生产波动台账,并根据台账记录对各装置进行考核,生产异常由总调度室根据调度日报纪录进行汇总后进行考核。

4.6.4?凡列入公司年度停车检修计划、月度停车检修计划的装置停车,以及因公司整体优化需要或完全受外界影响的装置停车和波动均不列入考核范围。

4.6.5?总调度室对发生生产异常、生产波动、非计划停车、而隐瞒不报的单位在加大考核力度的同时,还要对其单位领导和责任人进行严肃的处分。

4.7?其它工作管理

4.7.1?各级调度及值班长要认真学习掌握装置工艺流程、物料平衡、产品走向等有关知识,高标准做好外部物料及公用工程衔接工作。

4.7.2?各级调度及值班长要认真对待公司内外各方面的反映情况,并负责将信息及时通报给有关单位及部门,属生产管理范畴的要负责组织协调处理。

4.7.3?各级调度要按时完成公司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

4.7.4?总调度员在下达调度令时语言要文明,态度要友善,安排及汇报工作既要严肃又要有礼貌。

4.7.5?生产异常状态时,总调度人员在做好通知的同时,需及时到达现场协调,直至现场各项措施到位后方可离开。

4.7.6?对于因总调度室调度组织协调工作不力、组织不当,造成装置停车、装置开车延期、车船装卸受影响的,由公司考核小组负责对总调度室进行考核。

救助站制度

篇3:化工装置电气运行管理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厂电气运行管理。

2.?管理职责

电气管理部门根据区域划分负责各自区域电气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值班人员的交接班制度

3.1.1.?交接班制度是衔接生产,了解情况,保证连续不断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制度。运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3.1.2.?接班人员上班前不得喝酒,交班人员如发现接班人员有醉酒者拒绝交班,并向有关领导报告。

3.1.3.?接班人员应提前十五分钟到达现场,查看运行日志,及专用记录,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检修情况,系统运行方式,检查试验信号装置,并按职责划分详细检查设备,检查后向当班值班长汇报情况。

3.1.4.?交班人员应在交班前一小时做好交班准备工作,包括设备,记录工作票,文明卫生工作等。

3.1.5.?处理事故或进行重大操作时不得进行交接班,但接班人员应在当班值班长统一指挥下协助工作,等处理事故或操作告一段落,双方值班长同意后进行交接班。

3.1.6.?交接班中发现的问题,接班者应及时提出,凡能迅速处理好的,交班人员应立即处理好,如在短时间内不能处理好的经双方班长协调处理方法后,可进行交接班,但需将情况详细记录在运行日志上,并向值班长汇报。

3.1.7.?正点办理交接班手续,值班长在运行日志上签名后正式接班,交班人员在未办完交班手续前不得私自离开岗位,如接班人员末按时间到场,交班人员应及时向专责工程师汇报,并继续值班直到有人接替为止,延时交班时,交接班手续不得从简。

3.2.?交接班的主要内容如下

3.2.1.?本所运行方式及与本所有关的系统运行方式

3.2.2.?负荷及其变化情况。

3.2.3.?设备异常、事故处理和缺陷处理情况

3.2.4.?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运行及变更情况。

3.2.5.?倒闸操作及尚未进行的操作命令

3.2.6.?设备检修和试验情况,包括工作进度,安全措施的执行,使用临时接地线的组数和编号,工作票的交接,设备交接、验收情况

3.2.7.?各种记录和统计报表

3.2.8.?文明生产及其他情况

3.3.?设备巡视制度

3.3.1.?巡回检查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将事故消除于萌芽状态的根本措施。

3.3.2.?巡检人员必须按规定的巡检时间,对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巡检时应携带必要的工具和用具,如电筒,听棒和其它检测工具。根据设备运行特点采用看,听,嗅,摸等方法,但必须执行安全规程,注意设备和人身安全。

3.3.3.?检查重点应包括:

3.3.3.1.?运行方式改变和操作过的设备;

3.3.3.2.?检修试验中的安全措施;

3.3.3.3.?进行消缺后的设备的运行情况;

3.3.3.4.?运行参数异常的设备;⑸高负荷生产的设备

3.3.4.?在巡回检查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凡本班能处理的,应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汇报班长值班长开出缺陷单,通知检修人员处理,在缺陷消除前,应加强监视。

3.3.5.?如在运行中无法处理的缺陷,应报告有关领导,并在运行日志上做好记录,同时制定防止事态扩大的措施,加强监视。

3.4.?变电站培训制度

3.4.1.?变电站生产人中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正式参加值班工作。一般在脱离运行岗位三个月以上者,改变工种后参加值班的人员,也应进行培训、考试,常用的方法有规程学习、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等。

3.4.2.?值班人员应积极坚持努力学习技术业务,通过学习提高技术业务水平,达到熟悉设备、系统;熟悉设备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能分析运行情况,能及时发现和排队痛掌握一般维修技能。

3.5.?运行分析制度

3.5.1.?运行分析主要是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变电站的设备运行工作状态、运行方式及技术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止事故措施,提高运行质量。

3.5.2.?变电站的运行分析工作主要是对变电站设备运行工作状态进行分析,摸索规律,检查薄弱环节,从而找出问题发生的各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隐患或薄弱环节消灭在萌芽状态,它是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良好方法。

3.5.3.?运行分析分为综合分析、专题分析两种。

3.5.3.1.?综合分析一般每月一次。主要是分析变电站的接线方式、保护动作情况;设备完好率,两票合格率;设备事故障碍、异常、重大缺陷、试验数据、仪表指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设备运行最大、最小出力,电压质量,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培训情况,记录的填写、资料的管理,以及文明生产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3.5.3.2.?专题运行分析一般是不定期进行。主要针对上述综合分析中某个问题,进行专门深入的分析。并得出具有结论性的意见,将运行分析的内容结论和解决方法、意见,记入运行分析记录中,并根据需要,呈报有各部设备管理。

3.6.?操作票管理制度

3.6.1.?操作票制度是电业生产杜绝误操作、严防操作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电气专业各级运行人员均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

3.6.2.?电气操作票应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要求进行。在执行电气倒闸操作时应做到:

3.6.2.1.?倒闸操作必须根据值班长命令,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倒闸操作人填写操作票。监护人,值班长审批签字确认正确无误后,才能允许执行操作任务。

3.6.2.2.?在执行操作前应对照模拟图。按照操作票内容逐条进行模拟表演。

3.6.2.3.?执行操作任务时应严格执行唱票、复诵制,唱票和复诵时态度必须严肃,口齿清楚,声音宏亮,做到监护人未发命令操作人不动手,操作过程中不准干其它与操作无关的事情。任何人不得催促,干拢操作人员的操作。

3.6.2.4.?监护人要切实执行监护任务,除个别操作项目操作人发生困难时可酌情帮助外,不得代替或连续帮助操作。每操作完全一项,监护人应在编号上画“√”号。

3.6.2.5.?操作项目全部操作完毕后,应在操作票上盖“已执行”章。并记录操作终了时间。接地线,接地刀闸编号应在操作票内注明。

3.6.3.?操作票应由操作人填写,严禁他人代替。填写时应字迹清楚,操作任务明确,设备名称、编号和操作顺序正确。

3.7.?工作票管理制度

3.7.1.?工作票是在生产现场进行检修,试验或安装工作时,为了能保证有安全的工作条件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发生事故的一项必要的措施。

3.7.2.?下列工作人员应负工作的安全责任:

(1)工作票签发人(2)工作负责人?(3)工作许可人

3.7.3.?工作票签发人必须具备检修和运行的相关资格,由专责工程师或电气主管担任。

3.7.4.?工作许可人为当值值班长。

3.7.5.?工作票签发人不得兼任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可以填写工作票,工作许可人不得签发工作票。

3.7.6.?工作票签发人应对下列事项负责:

3.7.6.1.?工作是否必要和可能;

3.7.6.2.?工作是否安全。

3.7.6.3.?工作票上所填写的内容能否清楚的表达检修界限和工作目的,措施是否正确和完善。

3.7.6.4.?检查现场工作是否正确和完善。

3.7.7.?工作负责人应对下列事项负责:

3.7.7.1.?正确和安全的组织工作,保证任务的完成。

3.7.7.2.?负责检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完备。

3.7.7.3.?工作前对工作人员交待安全事项。

3.7.7.4.?检查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是否遵守“安全工作规程”

3.7.8.?工作许可人应对下列事项负责:

3.7.8.1.?负责审查工作票所列内容,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及工作特点是否填写清楚,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3.7.8.2.?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是否确已隔开或有无突然来电的危险

3.7.8.3.?安全措施已正确地执行。

3.7.8.4.?负责审查工作的必要性和检修工作是否与批准期限相符合,以及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

3.7.9.?工作票人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和计划工作时间,确定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填好工作票,一式二份并按班组编号后交工作票签发人审核无误后签名,由工作负责交工作许可人办理许可手续。

3.7.10.?事故抢修经值班长许可后可不用工作票,但抢修时间预计要超过四小时及夜间抢修工作不能完成延至第二天白班的则仍需工作票。事故必须明确工作负责人,按规定做好安全措施,工作许可人应将抢修内容,工作负责人姓名,采取的安全措施,工作开始时间,终结时间记入值班记录本上。

3.7.11.?同时有二个以上班组工作时检修时,可以签发一张总的工作票,指定一个总的工作领导人,并注明每个班组的工作负责人,总的工作领导人负责统一办理工作许可和终结手续,协调各班组的工作,每个工作负责人应对其工作成员及工作范围的安全负责。

3.7.12.?生产现场禁火区进行动火操作,应同时执行明火工作票制度。

3.7.13.?凡进行各项计划性检修工作的工作票应在开工前一天送交运行。

3.7.14.?工作票不得任意涂改,若个别字有改动应有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签名,但下列内容不得涂改:(1)工作内容(2)设备名称和编号(3)计划工作时间?(4)设备的开,停状况。

3.7.15.?根据工作票的检修时间,安全措施内容,由当班值班长布置值班人员,按要求执行,对重要的安全措施,需有人监护。

3.7.16.?安全措施全部完毕,当班值班长了解无误后,可联系工作负责人办理开工手续,如因故不能如期开工,需在许可开工时间栏里将许可开工时间填明,并在备注栏里注明原因。如开工时间延期超过当天或在此期间运行方式有所变化影响安全措施时,应重新办理工作票。

3.7.17.?办理开工手续,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双方应到现场,工作许可人向工作负责人详细交待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及安全注意事项,工作负责人对照工作票检查无误后,双方在工作票上签名各留一份,作为允许开工的凭证。

3.7.18.?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不允许在签名后单方面变更安全措施。值班人员如发现检修人员违反安全规程或任何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应向工作提出改正意见,必要时可暂停终止其检修工作,并立即向电气主管报告。

3.7.19.?工作间断时,检修人员应从工作现场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动工作票仍由工作负责人收执,间断后继续工作。无需通过许可人,每日收工应清扫工作地点,开放封闭的道路。并将工作票交回值班员,次日复工时,应得值班员许可,取回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必须重新检查安全措施后方可工作。

3.7.20.?工作需延期时,工作负责人应事先向值班长申明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的理由,同意后办理延期手续,但延期手续只能办一次,否则需重新办理工作票。

3.7.21.?设备检修后的试运转:

3.7.21.1.?当设备检修具备试运转条件后,检修人员应清扫现场,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将工作票交给工作许可人要求送电试转。

3.7.21.2.?若使用一张总的工作票,或系统上有两个检修班同时工作时,必须会同有关班组工作负责人共同同意后方可进行设备试转。

3.7.21.3.?工作许可人应认真检查,确认可以试转后,将有关的安全措施撤除并联系送电,进行试转。

3.7.21.4.?试转后应认真验收,如不合格,需继续检修,此时工作许可人应按原来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工作负责人应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然后,继续工作。如需改变原工作票的安全措施范围的应重新签发工作票。

3.7.22.?试运转合格,工作许可人验收后,可办理终结手续。

3.7.22.1.?工作负责人应再次全面检查,并全面清理工作现场,撤离现场。

3.7.22.2.?工作负责人向工作许可人和工作票签发人汇报检修情况及存在问题,必要时作出书面说明。

3.7.22.3.?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双方签字,值班长签字,办理终结,工作票双方各保留一份,统一分厂收取保存。

3.7.22.4.?工作票由设备技术管理室每月对当月工作票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票应保留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