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电气的接地与接零规范

电气的接地与接零规范

2024-07-10 阅读 6061

电气的接地与接零

接地: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连接、电气装置或其它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叫接地。接地分为正常接地和故障接地。

正常接地:即人为接地。

故障接地:即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的带电部分与大地之间意外的连接。

保护接地: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电气设备经保护接地线与深埋在地下的接地体紧密连接起来的做法叫保护接地。由于绝缘破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都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如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及其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予以接地。一般低压系统中,保护接电电阻应小于4欧姆。

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应当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系统中,通常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同时接地、接零,这就是所谓的重复接地保护措施,但还应该注意,零线回路中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

地和零确要分开接.重复接地的意思不是说零和地接一起.

接零,接地,直接接地,保护接地,接地保护的意义,操作都不一样.应区分清楚。

接地与接零

接地: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连接、电气装置或其它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叫接地。接地分为正常接地和故障接地。

正常接地:即人为接地。

故障接地:即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的带电部分与大地之间意外的连接。

保护接地: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电气设备经保护接地线与深埋在地下的接地体紧密连接起来的做法叫保护接地。由于绝缘破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都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如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及其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予以接地。一般低压系统中,保护接电电阻应小于4欧姆。

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应当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系统中,通常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同时接地、接零,这就是所谓的重复接地保护措施,但还应该注意,零线回路中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

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维护人身安全的两种技术措施,其不同处是:

其一,保护原理不同。低压系统保护接地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围;高压系统的保护接地,除限制对地电压外,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促成系统中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保护接零的主要作用是借接零线路使设备潜心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其二,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适用于一般的低压不接地电网及采取其它安全措施的低压接地电网;保护接地也能用于高压不接地电网。不接地电网不必采用保护接零。

其三,线路结构不同。保护接地系统除相线外,只有保护地线。保护接零系统除相线外,必须有零线;必要时,保护零线要与工作零线分开;其重要地装置也应有地线。

系统接地是为了保证系统的零电势,一般要求接地电阻小于3欧姆。

保护接地是当有短路或漏电的情况可以保护系统和人身安全。

自1984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以来,智能建筑为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以及随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相互渗透而持续地发展。国际智能工程学会认为,在一座建筑物中设计了可提供相应功能以及适应用户对建筑物用途、信息技术要求变动时的灵活性,以满足用户实现高效率的需要。一般地,现代智能建筑主要由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信息通信系统(CAS)三个系统组成,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将此三个系统进行集成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和把语言、数据、视频、监控等不同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

智能建筑中线缆密布、系统设备繁多,微电子装备复杂,且防护能力单簿,为保证系统、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必湎采取专门、特殊的措施加以保护,而防雷、接地、抗干扰则是重要的、必备的、有效的保护手段,以下仅就此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1智能建筑的防雷

对于智能系统而言,除雷电直击外,最具破坏作用的是二次、大冲流、瞬时性的特点,强大的闪电产生静电场、交变电磁场和电磁辐射、雷电波侵入、地电位反击等,雷电电磁脉冲LEMP影响。同于雷电流变化梯度大,能产生强大的变电磁场,使周围的金属物产生感应电势和感应电流。一方面严重地干扰无线、有线通讯;另一方面,一旦侵入微电子设备的信号入口,将使器件被击穿、烧毁,从而使网络瘫痪,设备报废。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指出:雷电是高科技的天敌。同于电子设备的防护能力较弱,敏感的电子设备其所能承受的能量最多只达毫焦耳级,而雷击释放的能量达到数百兆焦耳,能量差别相当悬殊,因此必湎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1)根椐建筑物的重要性、功能、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按防雷要求,将建筑物的防雷分为三类。对备类建筑物的避雷措施,防雷规范GB50057-94中已规定了相应要求;

(2)天线防雷设施:天线装设在建筑物屋顶,湎与屋面上的防雷接地装置连在一起,且连接点不得少于两处。如天线的突出部分超出大楼的防雷防护范围之外,应装设独立的避雷针,并应与天线避雷接地装置可靠连接。为综合防雷,天线宜装高天线馈线系统避雷嚣;

(3)进出建筑物管、线、缆的防雷:进出建筑物的备种金属管、电缆、引入线应在进出处与大楼防雷接地装置相连;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口处,将电源金属外皮、钢套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如电缆转换成架空线,应在转换装置避雷器;

(4)对于信息系统的保护:应分级保护,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性及不同部位分别对待,妥善处理;

(5)对电源系统的保护:应用电子避雷器进行分级保护,众高压柜、低压柜、主配电箱、分配电箱逐级保护,把雷电过电压降到设备能够承受的水平;

(6)对电子设备的保护:从分析雷电脉冲LEMP袭击电子设备的不同途径来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雷电能量作用于电子设备相连的备种导线上,形成雷电波、感应过电压沿导线侵入电子设备,包括配电线、信号线、天馈线等;雷电能量直接耦合作用于电子元件上,造成元器件误动作的损坏;通过地电位反击,损坏设备的元件,损坏导线、器件的绝缘材料。可采取的措施有:对系统设备实行等电位联结;实行穿金属敷线,加强屏蔽、减少感应效应;实行设备屏蔽、机房屏蔽、建筑物屏蔽;加装电子避雷器,限制侵入电子设备的雷电过电压的幅值。

根据历史统计分析资料,在雷击损坏设备的事故中,有7

0%以上是从供电线路侵入的。因此,对电源供电线路实施多级防雷是电子设备及整个系统防雷的重要环节。电源避雷器目前主要采用压敏电阻防雷。

2智能建筑的接地

接地问题是强电、弱电、智能化系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接地按作用可分为功能性接地和保护性接地两大类。

功能性接地有:系统接地、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屏蔽接地;

保护性接地有: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静电接地、重复接地等。

建筑物的接地按连接方式又可分为独立接地和联合接地。

(1)独立接地是把直流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分开设置。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来自地线的干扰源。这是根据电子计算机设备要求独立接地或通信系统要求单独接地而采取的接地措施。

为避免不同系统接地而引入不同电位,导致人身和设备事故,根据规范要求,备接地系统的距离必湎大于20m,且它们的接地极与地线之间要保持绝缘,绝缘电阻应在2MΩ以上,接地电阻小于4Ω。

(2)联合接地是将各种接地通过接地线连接在同一接地装置上。

一般地,除特殊情况外,一个建筑物只能存在一个接地系统,以免引入不同电位而导致人身和设备事故。因此,智能建筑中的智能系统设备如无特殊要求,建筑物接地应采取联合接地。

3智能建筑的抗干扰

在建筑物建筑群以外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内部设备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电磁干扰,电磁干扰将会使智能化系统设备产生误码、错码,产生误动作;使信号系统受到污染、产生噪声。强大的脉冲干扰还会导致电子器件、设备的损坏;在实际工作中,使设备性能下降、无法工作的理象时有发生;因此,必湎净化建筑物电磁环境,防止杂散电磁波干扰以及提高建筑物内系统和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抗干扰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在采用适当的搞干扰措施及方法前,首先必湎分析干扰源,了解干扰产生的原因及干扰的传播途径。

3.1干扰源的产生

(1)广播、通信、雷达、导航发射设备的信号频谱。这些设备的发射功率很大,它的基波可以产生有用信号的干扰,谐波可以构成无用信号的干扰;

(2)工业、科学、医疗、感应加热设备的辐射场强。这些设备由于功率很大,屏蔽又不够好,功率泄漏大,高次谐波成分强;

(3)架空电力线及电气牵引系统的电磁干扰,主要是导线电晕及接触不良以及滑动受电时偶尔产生火花或微弧;

(4)汽车点火系统及日光灯照明设备的电磁干扰。汽车的干扰主要来自点火系统,发电机、风扇、电动机等。日光灯启动时产生电击穿脉冲,造成射频干扰,可通过灯管本身及供电电源线而产生辐射发射,也可通过电源线注入分用电源,构成比较强的传导干扰;日光灯在工作时由于镇流器而产生的工频谐波干扰,进而大大增加供电电源的谐波成分,造成供电质量下降。

(5)分用电源、静电放电、电磁脉冲。由于公用电源内阻并不等于“零”,因此,公用电源既提供给设备有用的电能,同时也提供了干扰电压。

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对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技术的仪表而言,危害最大的是尖峰脉冲信号和衰减振动形成的干扰信号,这是因为它们可能导致程序错误,存储丢失甚至系统的损坏。

3.2干扰途经

不论是设备还是系统内部的干扰都是以电容耦合、电感耦合、电磁波辐射、公共阻抗(接地系统)和导线(电源线、信号线、输出控制线等)的传导方式对设备产生干扰。因此,消除和抑制干扰的方法有电场屏蔽、磁场屏蔽、电磁屏蔽?电子设备接地、搭接和滤波

3.3常见的抗干扰措施

(1)在电源的进出线端口处加设低通滤波器,消除电网中的高频干扰;

(2)为防止市电电网急剧变化或雷击出理过电压,智能设备建议使用串联型稳压电源供电;

(3)接地及公共阴抗带来的干扰,其抑方法是使各种接地之间不构成回路;

(4)智能化系统机房远离强功率发射源及电梯机房;

(5)根据周围环境电磁场干扰的情况,决定有效屏蔽的方法;

(6)电缆屏蔽层接地;

(7)采用光电耦合器和光纤传输数字信号;

(9)照明装置的供电线路上设置电源线路滤波器,供电端子进行屏蔽

(10)将受干扰电路和干扰电路隔开或分开。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看出,防雷的手段是接地,接地的目的是为了搞干扰。防雷、接地、抗干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物及建筑物内设备与人身的安全。

转发高手回答:(刚好我也在找这两个问题,一起参考吧)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主要区别是:

(1)保护原理不同保护接地是限制设备漏电后的对地电压,使之不超过安全范围。在高压系统中,保护接地除限制对地电压外,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促使电网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保护接零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动作,以及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此外,在保护接零电网中,保护零线和重复接地还可限制设备漏电时的对地电压。

(2)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即适用于一般不接地的高低压电网,也适用于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如装设漏电保护器)的低压电网;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

(3)线路结构不同如果采取保护接地措施,电网中可以无工作零线,只设保护接地线;如果采取了保护接零措施,则必须设工作零线,利用工作零线作接零保护。保护接零线不应接开关、熔断器,当在工作零线上装设熔断器等开断电器时,还必须另装保护接地线或接零线。

三相五线制中五线指的是:3根相线加一根地线一根零线。一般用途最广的低压输电方式是三相四线制,采用三根相线加零线供电,零线由变压器中性点引出并接地,电压为380/220V,取任意一根相线加零线构成220V供电线路供一般家庭用,三根相线间电压为380V,一般供电机使用。

三相五线制比三相四线制多一根地线,用于安全要求较高,设备要求统一接地的场所。

三相五线制的学问就在于这两跟"零线"上,在比较精密电子仪器的电网中使用时,如果零线和接地线共用一根线的话,对于电路中的工作零点会有影响的,虽然理论上它们都是0电位点,如果偶尔有一个电涌脉冲冲击到工作零线,而零线和地线却没有分开,比如这种脉冲却是因为相线漏电引起的,再如有些电子电路中如果零点飘移现象严重的话那么电器外壳就可能会带电,可能会损坏电气元件的,甚至损坏电器,造成人身安全的危险.

零线和地线的根本差别在于一个构成工作回路,一个起保护作用叫做保护接地,一个回电网,一个回大地,在电子电路中这两个概念是要区别开来的,在正规公司里,这两根线规定要分开接.

现在实际中还有

一种三相六线的接法,除工作零线,保护接地外,还专门另配一路接地线,这根线跟设备地线分开来接,不与其他任何线相接,用做对仪器设备的保护,因为电气件的损坏往往只几微秒的时间,所以要将误动作电流更快的引回大地,需要仪器直接接地.

1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接地类型

(1)工作接地:为保证电力设备达到正常工作要求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或发电机中性点接地。

(2)保护接地: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间接触电,将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接地保护线分别直接接地;另一种是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接地。

(3)重复接地:在中性线直接接地系统中,为确保保护安全可靠,除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处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在保护线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接地,称为重复接地。

(4)保护接中性线:在380/220V低压系统中,由于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通常又将电气设备的外壳与中性线相连,称为低压保护接中性线。

2低压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过去称为接零保护)。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系统接地的文字符号的意义规定如下: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

T--一点直接接地;

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

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

后面还有字母时,这些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

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O--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1)IT系统:

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即:过去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若设备外壳没有接地,在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设备外壳带上了相电压,若此时人触摸外壳,就会有相当危险的电流流经人身与电网和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所构成的回路。而设备的金属外壳有了保护接地后,由于人体电阻远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在发生单相碰壳时,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从而对人身安全起了保护作用。

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以及易燃、易爆的场所。

(2)TT系统: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即:过去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当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经保护接地装置和电源的工作接地装置所构成的回路流过。此时如有人触带电的外壳,则由于保护接地装置的电阻小于人体的电阻,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从而对人身起保护作用。

TT系统在确保安全用电方面还存在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当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并不很大,往往不能使保护装置动作,这将导致线路长期带故障运行。

②当TT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只是由于绝缘不良引起漏电时,因漏电电流往往不大(仅为毫安级),不可能使线路的保护装置动作,这也导致漏电设备的外壳长期带电,增加了人身触电的危险。

因此,TT系统必须加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方能成为较完善的保护系统。目前,TT系统广泛应用于城镇、农村居民区、工业企业和由公用变压器供电的民用建筑中。

(3)TN系统:

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低压电网中,将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的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即:过去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零。

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时,故障电流经设备的金属外壳形成相线对保护线的单相短路。这将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令线路上的保护装置立即动作,将故障部分迅速切除,从而保证人身安全和其他设备或线路的正常运行。

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有中性线引出。按其保护线形式,TN系统又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等三种。

①TN-C系统(三相四线制),该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该线又称为保护中性线(PEN)线。它的优点是节省了一条导线,但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或保护中性线断开时会使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带上危险电压。在一般情况下,如保护装置和导线截面选择适当,TN-C系统是能够满足要求的(见图1)。

②TN-S系统(三相五线制),该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分开的。它的优点是PE线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因此不会对接在PE线上的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此外,由于N线与PE线分开,N线断开也不会影响PE线的保护作用。但TN-S系统耗用的导电材料较多,投资较大(见图2)。

这种系统多用于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设备对电磁抗干扰要求较严、或环境条件较差的场所使用。对新建的大型民用建筑、住宅小区,特别推荐使用TN-S系统。

③TN-C-S系统(三相四线与三相五线混合系统),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和保护是合一的;而且一部分是分开的。它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较差或有对电磁抗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见图3)。

在TN-C、TN-S和TN-S-C系统中,为确保PE线或PEN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对PE线和PEN线还必须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PE线PEN线上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

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不能同时采用TT系统和TN系统保护。

3接地装置和接地电阻

(1)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可使用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在设计时,应首先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

①自然接地:

可充分利用建(构)筑物的钢结构和构造钢筋、行车的钢轨等以及敷设于地下且数量不少于2根的电缆的金属外皮等。

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筑物中,都利用建筑物的构造钢筋作为自然接地。它们不但耐用、节省投资,

而用电气性能良好。

②人工接地体:

人工接地体有两种基本型式: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多采用截面为50mm×50mm×4mm,长度为2500mm的角钢;水平接地体多采用截面为40mm×4mm的扁钢。

(2)接地电阻:

请参阅《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有关章节的规定,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100kVA以上变压器接地电阻值≤4Ω。

接地与接零知识―接地和接零的类型一、接地和接零的类型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按其不同的作用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接零。为防止雷电的危害所作的接地称为过电压保护接地;为防止管道腐蚀的接地采用电法保护接地;还有静电接地和隔离接地等。1、工作接地在正常或事故情况下,为保证电气设备可靠地运行,必须在电力系统中某点(如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防止过电压的避雷器之某点)直接或经特殊装置如消弧线圈、电抗、电阻、击穿熔断器与地作金属连接,如图1所示。图1工作接低、重复接地、接零示意图2、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这种电压危及人身安全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如图2所示,这种接地,一般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采用。图2保护接地示意图3、重复接地将零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地再次作金属的连接,称为重复接地,如1所示。4、接零与变压器和发电机中性点连接的中性线,或直流回路中的接地中线相连,称为接零,如图1所示。5、过电压保护接地过电压保护装置或设备的金属结构,为消除过电压危险影响的接地,称为过电压保护接地。6、防静电接地为防止可能产生或聚集静电荷,对设备、管道和容器等所进行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7、隔离接地把电器设备用金属机壳封闭,防止外来信号干扰,或把干扰源屏蔽,使它不影响屏蔽体外的其它设备的金属屏蔽接地,称为隔离接地。8、电法保护接地为保护管道不受腐蚀,采用阴极保护或牺牲阳极保护等到的接地,称为电法保护接地。

篇2:氰胺公司电气设备接地保护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电气接地装置完好有效,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确保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支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线。

2、接地装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2.1接地电阻值应符合电气装置保护和功能上的要求,并长期有效。

2.2能承受接地故障电流和对地泄漏电流无危险。

2.3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或有附加的保护,以防外界影响而造成损坏。

2.4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应尽量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2.5严禁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蒸气的金属管道做接地线;不得用蛇皮管、管道保温用的金属网或外皮做接地线。

2.6每台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不得在一根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部分。

2.7在进行检修、试验工作需挂临时接地线的地点,接地干线上应有接地螺栓。

2.8设备与接地干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抗腐蚀有镀锌层的钢制件,其露出地面的部分应采用漆涂成黑色或黄绿相间的斑马纹。

2.9在接地线引入建筑物内的入口和备用接地螺栓处,应标以接地符。

2.10保护用接地、接零线上不能装设开关、熔断器及其它断开点。

3、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另有规定外,可使用一个总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4、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采用接零保护。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采用接地保护。由同一台变压器或同一段母线供电的低压电力网上的用电设备只能采用一种接地方式。

5、下列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5.1变压器、开关设备、电机、电焊机及手持式电动工器具的底座和外壳、其他电气设备的底座或外壳。

5.2电器设备及其相连的传动装置。

5.3配电柜与控制屏的框架。

5.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5.5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钢筋混凝土构架的钢筋,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5.6电缆的金属外皮,电力电缆的接线盒与终端盒的外壳,电气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线的钢索及电动起重机不带电的轨道。

5.7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5.8在非沥青地面的厂区,无避雷的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

5.9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及支架。

5.10铠装控制电缆的外皮,非铠装或非金属护套电缆的1~2根屏蔽芯线。

6、接地装置的各连接点应采用搭接焊,必须牢固无虚焊。

7、通用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零)线必须采用多股裸铜线,并符合截面和机械强度的需要。

8、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注意防止松动或锈蚀。

10、利用串接的金属构件、管道做为接地线时,应在其串接部位焊接金属跨接线,使其成为一个完好的电气通路。

11、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12、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接地电阻不应超过0.5欧。

12.2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欧。

12.3低压电力设备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4欧。总容量在100kVA以下的变压器、低压电力网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欧。

12.4低压线路零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在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允许达到10欧的电力网中,所有重复接地装置的并联电阻等值不应大于10欧。

12.5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共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接地的规定;只作防静电的接地装置,每一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欧。

12.6室外高压配电装置应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一般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独立避雷针(线)宜设立独立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欧。

13、装有避雷针(线)的照明灯塔上的电源线,必须采用直接埋入地下的带金属外皮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中的导线。电缆或金属管埋在地下的长度在10米以下时,不得与35Kv及以下配电装置的接地网及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行人经常通过的地方。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否则应采取均压措施。

14、班组每班对所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进行巡视检查并记录到交接班记录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及时汇报上级处理。

15、工段每周对接地装置进行一次检查,车间每月对接地装置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篇3:某煤矿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安装规定

为规范我司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正确安装和使用,防止一切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避免设备漏电而产生的火花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特制定如下安装、检查、维护要求,望各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一、保护接地的要求:

1.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铝皮及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2.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并每一季度检验一次。

3.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扁钢(厚度不小于4mm)。连接地线截面应采用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扁钢(厚度不小于4mm)。

4.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一块。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

6.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⑴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⑵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⑶低压配电点或10米范围内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⑷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1个局部接地极。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行)至少应分别设置1个局部接地极;

⑸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对于井下单台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安装应按局部接地安装要求执行,必须保证接地点的电阻值不小于2Ω。

二、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制作标准:

1、井下硐室、对手交接班地点如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乳化泵站、瓦斯抽放泵站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

2、井下固定、半固定设备但无人看守或移动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即直径不小于8毫米的50mm2钢绞线。

3、钢绞线接地线制作要求:

⑴钢绞线长度大于等于1500mm;

⑵钢绞线两端头应进行镀锡处理,长度100mm;

⑶钢绞线两端头采用铜线鼻子(拆除现用的铜线鼻子)或采用铜线捆扎制作线鼻子;

⑷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采用镀锌螺栓。

4、局部接地极制作标准:

局部接地极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00m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000m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000m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750mm。

5、主接地极的制作标准: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小于0.7m2,厚度不小于5mm。局部接地极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它就近的潮湿处,应用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制成。设置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垂直埋入地下,垂直埋深不小于0.75m;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钻10个透孔,透孔直径不小于5mm,两根钢管并联且相距不小于5m,垂直埋入地下,垂直埋深不小于0.75m。

三、电气设备辅助接地安装标准:

目前,我司使用的真空馈电开关、煤电钻综合保护、信号照明综合保护接线腔均有辅助接地端子,为确保各类保护和避免人身触电事故,均需要将开关接线腔内的辅助接地端子利用电缆引处进行可靠接地。

1.设备外壳接地与辅助接地间距必须大于5米;

2.辅助接地线使用U-1000-3×1.5+1×1.5或U-1000-3×2.5+1×2.5橡套电缆;

3.辅助接地极按局部接地极埋深0.8m设置;

4.辅助接地与接地极连接必须使用M10或M12镀锌螺栓,连接时采用双垫片;

5.辅助接地与接地极连接处接头必须采取挂锡处理。

四、接地极的检查与维护

1.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有专职司机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每交接班时必须进行一次表面检查。其它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由维护人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表面检查。

2.每年至少对主接地极和浸在水中的局部接地极详细检查一次,应将其从水仓或水沟中提出来检查,若矿井水含酸性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检查次数。着重检查连接情况和锈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主接地极,应一个检查,另一个工作,不能将两个同时提出来。

3.对于钢管接地极应经常灌注盐水。

4.电气设备在安装、检修搬迁后,应详细检查其接地装置的完善情况。

5.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的测定,由专人负责,每季至少进行一次,并做好记录。

6.采掘工作面所使用电气设备需要移动的,局部接地极必须将一同移动,不得丢弃,接地极不能移动的必须将接地母线回收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