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OHS体系文件编写步骤技巧

OHS体系文件编写步骤技巧

2024-07-10 阅读 1360

OHS体系文件编写的步骤与技巧

一.文件编写步骤

1.编写OHS初始评审报告

2.编写OHSMS标准要求建立的12个要素的程序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与危险控制程序;

(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更新程序;

(3)管理方案定期评审程序;

(4)教育培训程序;

(5)协商与交流管理程序;

(6)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

(7)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8)应急预案与响应控制程序;

(9)绩效测量和监测控制程序;

(10)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11)OHS记录管理控制程序;

(12)内部审核程序。

3.如果组织规模较大,可以编写OHSMS标准中几个未明确要求的程序,如:

(1)管理评审程序;

(2)目标、指标确定更新程序

4.按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去执行,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并进行分级,制订清单。

5.根据重大危险因素来编制或修订OHS方针。

6.根据OHS方针和重大危险因素及技术经济可行性,确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7.根据上述4、5、6的结果策划运行控制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策划时应注意:

(1)为使重大危险因素受到控制,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应建立每一个重大危险因素相应的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程序;

(2)对同一个重大危险因素,可以既有管理方案又可有运行控制程序,当然也可以只有其一;

(3)同一个目标可以分解成多个指标,相应地,同一个目标也就可以由多个管理方案或多个运行控制程序来实现;

8.通过上述各程序提出各部门的职责,补充完善之,将其提炼到管理手册相应的条款中。

9.将上述各程序中的主要内容,提纲挚领地提炼到手册对应的要素中。

10.最后再写没有程序支持的手册中的要素,此部分应写详细一些。

二.文件编写技巧

OHS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建议按以下五条主线分头编写,一条线一个组或一个人,每一条线中的手册、程序和记录格式乃至作业指导书都包含在内,这样写可以避免前后重复和矛盾。

1.第一条线:

危险辨识,危险评价与危险控制;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方针、目标、指标;

管理方案。

2.第二条线:

培训、意识和能力;

文件管理(控制);

记录和记录管理。

3.第三条线: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与响应。

4.第四条线:

绩效测量与监测;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5、第五条线:

其他及附录。

也可采取如下的编写方式:

(1)自上而下依此展开方式

按方针、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OHSMS记录的顺序编写,这有利于上一层次文件与下一层次文件的衔接,但对文件编写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文件编写所需时间较长,且必然伴随着反复修改。

(2)自下而上的编写方式

按基础性文件、程序文件、管理手册的顺序编写,这适用于管理基础较好的组织,但如无总体设计方案指导易出现混乱。

(3)从程序文件开始,向两边扩展的编写方式

先编写程序文件,再开始手册和基础性文件的编写,实际是从分析活动,确定活动程序开始,将OHSMS标准的要求与组织实际紧密结合,可缩短文件编写时间。

篇2: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导则

1适用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及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工程设计阶段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编制。

2术语和定义

2.1化学品,是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者人造的。

2.2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等性质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

2.3安全设施

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主要内容

3.1编制说明

3.2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3.3建设项目概况

简要介绍建设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工艺的来源及在国内外应用的情况,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和主要装置、设备和设施的布局。

3.4危险、有害因素及分布

3.4.1根据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危险性等资料,运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科学方法,辨识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3.4.2根据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或者储存方式,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作业场所(部位)、方式。

3.5风险程度

3.5.1固有危险程度

根据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分布,分别计算和确定建设项目及各个作业场所以下内容:

⒈爆炸性化学品的质量及相当于梯恩梯(TNT)的摩尔量;

⒉可燃性化学品的质量及燃烧后放出的热量;

⒊有毒化学品的浓度及质量;

⒋腐蚀性化学品的浓度及质量;

⒌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固有危险程度。

3.5.2风险程度

根据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和各个作业场所固有危险程度,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和各个作业场所的风险程度:

⒈爆炸性化学品、可燃性化学品、有毒化学品、腐蚀性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各种泄漏(暴露)可能性;

⒉爆炸性化学品、可燃性化学品泄漏(暴露)后具备出现爆炸、火灾事故的条件和需要的时间;

⒊可能出现的各种爆炸事故中参与爆炸物品相当于梯恩梯(TNT)爆炸的摩尔量和波及的范围;

⒋可能出现的各种火灾事故中参与燃烧物品的质量、热辐射通量、持续时间和人员伤亡、装备及建(构)筑物损坏的范围;

⒌可能出现的各种中毒事故中有毒化学品扩散速率、造成人员中毒的范围及时间;

⒍可能出现的各种灼烫事故中腐蚀性化学品泄漏或者扩散的速率、造成人员伤亡及装备损坏的范围及时间;

⒎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中一种或者几种事故导致连续发生或者次生爆炸、火灾、中毒、灼烫事故的可能性和上述6项情况;

⒏可能同时出现的爆炸、火灾、中毒、灼烫事故的几率和上述7项情况。

3.6爆炸、火灾事故产生污水

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和已确定的风险程度,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及各个作业场所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产生的污水:

⒈危险化学品生产或者储存系统中使用水的总量和瞬间使用量;

⒉可能出现的各种爆炸事故导致使用水的系统破坏后,使用水泄漏的持续时间和泄漏水量;

⒊可能出现的各种火灾事故后,灭火需要的时间、消防水使用量;

⒋可能同时出现爆炸、火灾事故,使用水的系统破坏后使用水泄漏的持续时间和灭火需要的时间,系统使用水泄漏量和消防水使用量;

⒌可能出现的爆炸、火灾事故导致系统破坏后,系统中物料泄漏的持续时间和泄漏量;

⒍可能出现的各种爆炸、火灾事故和同时出现的爆炸、火灾事故中,产生的污水进行排水系统的浓度、变化情况和总量。

3.7建设项目外周边情况

3.7.1在根据3.5.2要求确定的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波及的范围内,建设项目周边单位24小时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的情况。

3.7.2建设项目中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

⒈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⒉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⒊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⒋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

⒌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⒍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⒎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

3.8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

分别简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因素。

3.9安全条件

根据3.5、3.6、3.7、3.8,分别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

⒈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对建设项目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的影响;

⒉建设项目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的影响;

⒊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的影响。

3.103.5、3.6、3.7、3.8、3.9的内容,与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中相应内容的比较

3.11火灾类别划分情况

3.12装置爆炸区域划分情况

3.13工艺安全性分析

阐述通过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分析情况。

3.1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情况

从以下几方面,详细列出建设项目设计时所采取(用)的全部安全设施,并对每个安全设施说明依据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或者借鉴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所采取(用)的安全设施:

⒈建设项目选址;

⒉建设项目周边社区;

⒊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

⒋建设项目的装置、设备、设施布置;

⒌技术和工艺;

⒍装置、设备、设施;

⒎作业场所;

⒏辅助(公用)工程;

⒐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的包装、储存、运输;

⒑其它方面。

3.15应急救援

3.15.1消防队伍的依托或者建设

3.15.2消防器材的配备

3.15.3应急救援组织或应急救援人员的设置或配备

3.15.4应急救援器材的配备

3.15.5应急救援措施

3.16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中安全对策与建议的落实情况

3.16.1列出在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中,落实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中每项安全对策与建议,所采取的全部安全设施及所在作业场所(部位)。

3.16.2对未落实或者部分落实的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中每项安全对策与建议,说明理由。

3.17安全措施投资概算

3.18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3.19安全设施设计结论和建议

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附件

4.1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简图、装置防爆区域划分图、气体检测分布平面布置图以及安全设施设计过程制作的图表

4.2风险程度的定性、定量分析过程

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格式及要求

5.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格式

⒈封面(参见附件1)

⒉安全设施设计工作人员组成(参见附件2)

3目录

4非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5正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主要内容)

6附件

5.2计量单位

采取国际标准的计量单位,可用中文或者英文表述,但必须统一且前后表述的计量单位一致。

5.3字号和字体

⒈正文标题

⑴章、节标题分别采用3号黑体、楷体字

⑵项目标题采用4号黑体字

⒉正文内容

⑴文字表述部分采用4号宋体字

⑵表格表述部分可选择采用5号或者6号宋体字

5.4纸张、排版

⒈纸张采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⒉排版左边距28mm,右边距20mm,上边距25mm,下边距20mm

⒊章、节标题居中,项目标题空两格

5.5印刷

除附图、复印件等外,双面打印文本。

5.6?封页

用设计单位的公章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进行封页。

篇3:企业作业指导书编写计划

企业作业指导书编写计划方案

编写好企业的生产作业、产品检验作业和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使之成为指导员工正确进行生产作业、产品检验和设备操作的基本规范,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工作。

有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生产、质检和生产操作方面没有一套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导致企业生产工艺混乱、产品检验失控、设备操作保养无序,造成生产现场秩序混乱、不合格品增多、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等不良情况;不仅给企业培养、提升新员工的生产技能造成困难,而且还给企业进行生产作业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可逾越的障碍。

因此,编辑一套适合企业生产实际的作业指导书,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提高品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改善管理的一个治标治本的根本措施,如何快速、有效地编辑一套适合企业生产实际的作业指导书是企业的当务之急。现将我多年以前在给企业编写作业指导书时,起草的工作计划方案在此发布,以供相关企业参考。

关于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工作计划方案

一、成立由总经理挂帅的工作小组;

组长:总经理;副组长:z老师、企业生产副总、生产总监、技术总监等,具体工作由生产总监全面负责;

小组成员:由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工装、质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召开小组会议,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分工与职责;

1、由各生产工序、质检员、设备操作人员负责作业指导书的初稿起草;

2、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相关人员参与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审核、校准等工作;

3、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汇总:由生产总监负责。

4、作业指导书的审核、评审:由生产、技术、设备、工装、质检等人参与;

三、具体工作步骤:

1)首先由宋小平老师对如何编写生产作业、质量检验和设备操作指导书进行做一次《作业指导书编制方法》专题培训,并提供、讲解生产作业、检验作业和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的表格模板式样等;

2)由设备操作人员(或维修班组长)、质检员(化验员)和生产主管分别起草编写生产作业、质量检验和设备操作指导书的初稿;

3)由宋小平老师及生产、技术、设备、工装、质检等人参与对《指导书初稿》的审阅、评审,修改、完善;

4)由宋小平老师对通过初步审核的《指导书初稿》,按照标准格式或标准表单(模板)并对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配置、插入相关的图纸、照片、技术参数等;对作业指导书的格式进行编号、套版、完善,实现其初步的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作业指导书的二审稿》;

5)作业指导书标准化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是:

关键因素;相关文件和参考资料

操作示意图、设备示意图;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常见故障及简单排除方法

紧急情况的处理;操作流程图

注意事项(开机前、停机前和停机后)。

四、组织指导书的试运行并录制视频

1、将《指导书二审稿》,在全公司内部下达执行(试行),试行2-3个月后,再次组织一次对作业指导书文件全面的评审和修订、完善等;

2、在通过评审确认后,在请专业技能较高的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练、示范,并用照相机进行全程拍照或用摄像机录制视频,对录制的视频或照片进行编辑、审阅、校对。

3、在作业指导书文件中插入操作方法的演示照片、视频,包括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开机前和停机前的注意事项等。

五、指导书文件的定稿、排版、装订、发行;

待试行结束后,由公司工作小组研究确认,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正式交付有关的音像、印刷出版厂商刻录光盘、印刷指导书,成为公司永久保存的一份技术资料。

六、培训学习、提升技能

按照新编辑的生产作业、检验作业和设备操作指导书组织对生产一线全体员工进行全面培训、考核,作为今后员工确定上岗技能资格、技术等级、工资档次的一个重要依据,成为公司考核员工的一个标准规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