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程序分析岗位职责任职要求

程序分析岗位职责任职要求

2024-07-27 阅读 8663

程序分析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执行系统模块设计、开发、实施、测试和文档编制;

-为特定项目提供应用程序支持和增强;

-执行系统支持、调整和维护;

-收集需求并与业务用户交互。

任职要求:

-相关计算机课程的本科毕业,至少5年相关经验;

-熟悉常用Web开发技术,如HTML5、Ajax、javascript、typescript、angularJS、css、jquery等;

-有开发RESTfulAPI和MVC应用程序的实践经验;

-熟悉常用开发框架,如SpringMVC、MyBatis等;

-熟悉Oracle数据库开发,熟悉PL/SQL;

-熟悉敏捷开发;

-粤语熟练,适应全粤语工作环境;

-具备可展现的独立工作经验并能够独立完成工作。岗位职责:

-执行系统模块设计、开发、实施、测试和文档编制;

-为特定项目提供应用程序支持和增强;

-执行系统支持、调整和维护;

-收集需求并与业务用户交互。

任职要求:

-相关计算机课程的本科毕业,至少5年相关经验;

-熟悉常用Web开发技术,如HTML5、Ajax、javascript、typescript、angularJS、css、jquery等;

-有开发RESTfulAPI和MVC应用程序的实践经验;

-熟悉常用开发框架,如SpringMVC、MyBatis等;

-熟悉Oracle数据库开发,熟悉PL/SQL;

-熟悉敏捷开发;

-粤语熟练,适应全粤语工作环境;

-具备可展现的独立工作经验并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程序分析岗位

篇2:事故树分析程序

事故树分析虽然根据对象系统的性质、分析目的的不同,分析的程序也不同。但是,一般都有下面的十个基本程序。有时,使用者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来确定分析程序。

熟悉系统。

要求要确实了解系统情况,包括工作程序、各种重要参数、作业情况。必要时画出工艺流程图和布置图。

调查事故。

要求在过去事故实例、有关事故统计基础上,尽量广泛地调查所能预想到的事故,即包括已发生的事故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确定顶上事件。

所谓顶上事件,就是我们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分析系统发生事故的损失和频率大小,从中找出后果严重,且较容易发生的事故,作为分析的顶上事件。

确定目标。

根据以往的事故记录和同类系统的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求出事故发生的概率(或频率),然后根据这一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我们要控制的事故发生概率的目标值。

调查原因事件。

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包括设备故障、机械故障、操作者的失误、管理和指挥错误、环境因素等等,尽量详细查清原因和影响。

画出事故树。

根据上述资料,从顶上事件起进行演绎分析,一级一级地找出所有直接原因事件,直到所要分析的深度,按照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定性分析。

根据事故树结构进行化简,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

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首先根据所调查的情况和资料,确定所有原因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标在事故树上。根据这些基本数据,求出顶上事件(事故)发生概率。

进行比较。

要根据可维修系统和不可维修系统分别考虑。对可维修系统,把求出的概率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概率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符,则必须重新研究,看原因事件是否齐全,事故树逻辑关系是否清楚,基本原因事件的数值是否设定得过高或过低等等。对不可维修系统,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可。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的目标值时,要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途径,可从最小割集着手,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根除事故的可能性,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求各基本原因事件的临界重要度系数,从而对需要治理的原因事件按临界重要度系数大小进行排队,或编出安全检查表,以求加强人为控制。

事故树分析方法原则上是这10个步骤。但在具体分析时,可以根据分析的目的、投入人力物力的多少、人的分析能力的高低、以及对基础数据的掌握程度等,分别进行到不同步骤。如果事故树规模很大,也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

篇3:预先危险性分析程序

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一般是利用安全检查表、经验和技术先查明危险因素存在方位,然后识别使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触发因素和必要条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包括准备、审查和结果汇总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对系统进行分析之前,要收集有关资料和其他类似系统以及使用类似设备、工艺物质的系统的资料。对于所分析系统,耍弄清其功能、构造,为实现其功能所采用的工艺过程,以及选用的设备、物质、材料等。由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进行的,而获得的有关分析系统的资料是有限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借鉴类似系统的经验来弥补分析系统资料的不足。通常采用类似系统、类似设备的安全检查表作参照。

2.审查阶段

通过对方案设计、主要工艺和设备的安全审查,辨识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也包括审查设计规范和采取的消除、控制危险源的措施。

通常,应按照预先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逐项进行审查,其审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设备、场所、物质;

(2)有关安全设备、物质间的交接面,如物质的相互反应,火灾爆炸的发生及传播,控制系统等;

(3)对设备、物质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地震、洪水、高(低)温、潮湿、振动等;

(4)运行、试验、维修、应急程序,如人失误后果的严重性,操作者的任务,设备布置及通道情况,人员防护等;

(5〉辅助设施,如物质、产品储存,试验设备,人员训练,动力供应等;

(6)有关安全装备,如安全防护设施,冗余系统及设备,灭火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个人防护设备等。

根据审查结果,确定系统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其产生原因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根据事故原因的重要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通常把危险因素划分为4级:

I级:安全的,暂时不能发生事故,可以忽略;

II级:临界的,有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处于临界状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III级:危险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IV级:灾难的,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严重伤亡或财产巨大损失,必须立即设法消除。

针对识别出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以通过修改设计、加强安全措施来消除或予以控制,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3.结果汇总阶段

按照检查表格汇总分析结果。典型的结果汇总表包括主要事故及其产生原因、可能的后果、危险性级别,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