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礼乐制度(精选)

礼乐制度(精选)

2024-07-30 阅读 3213

第一篇:西周礼乐制度的认识

对西周礼乐制度的文化的认识

一、周代的礼乐制度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推翻殷商建立的周王朝,在总结殷商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等级严密的礼乐制度。“礼”是为了区分贵贱等级,“乐”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为的是维护奴隶制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而更有效地统治百姓。

周礼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祭祀、丧葬、交际、征战和吉庆五大类。涉及冠、婚、丧、祭、朝、聘、乡、射及职官制度等诸多礼仪、礼制和礼义。由繁琐的礼仪制定了与之配合的各种音乐使用标准,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仅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有严格规定。为了维护和推行礼乐制度,周王朝还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对十三岁到二十岁的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在周礼中,“礼”与“乐”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礼”体现为等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社会秩序中的君臣、父子、夫妻和高低、贵贱、尊卑都要由礼来加以区别和定位。但是仅仅有“礼”是不够的,单纯强调“礼”可能会造成等级间的距离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而“乐”的作用就是与“礼”相配合,起调和关系、融合感情的作用,消解由“礼”所带来的等级差别感,以达致和谐的理想境界。二者虽然功能各不相同,但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东周时代即春秋战国时代,总体上是诸侯争霸、列国争强,战火频仍、纷争相继的乱世,同时吃?郑卫之音”的传人,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环

境下,礼乐制度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被列国纷纷弃之如弊履,史称“礼坏乐崩”。但正是在这一“礼坏乐崩”的时代,礼乐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价值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内的各类有识之士的思考和重新认识,基于此,礼乐制度才能在汉初重登政治舞台,并绵延两千多年而不衰。

二、儒家对礼乐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自周朝以后,历史上每个朝代兴起后都要有一番“制礼作乐”的活动,或者把前代流传下来的礼乐加以改造,或者根据当时的需要制定新的礼乐,历代史书里面都有一部k}l乐志》。那么,在周代“制礼作乐”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再到以后每朝每代的“制礼作乐”,这中间明显存在着一个断层。是谁将这个断层连接起来的呢?儒家是主要的贡献者,儒家创立者孔子则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一方面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另一方面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三、礼乐文化的内核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礼之所以合理,正如孔子所说,“礼缘人情而作”,它是基于人情而制定的。儒家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性可以不受制约,可以纵情放任,那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人的好恶之情的缺乏或者过度,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只有健康的情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保证。人的情感应该与天道一样,处在阴

阳和谐的“至中”境界。但是人性不能自发企及于至中之地,因此需要礼(各种仪式节文)来引导人性,使之合于天道,这是儒家礼治主义的根本要旨之所在。

1.礼乐文明中“礼”的要义。其一,“礼”是人性的基础。孔子:“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把“礼”作为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所以“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其二,“礼”的重要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等级关系。其三,“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其四,通过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2.礼乐文明中“乐”的要义。其一,“乐”的社会作用重在精神和谐。“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所不能免也。”指出“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其二,“乐”注重有秩序的协调。《乐记》云:“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微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j沽卷之音矣。”其三,“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

3.二者关系的认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本质上是相通的。份l记?乐i改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在儒家的体系中得到规范。“礼”先“乐”后,礼

是乐的基础,乐为礼定,乐为礼用。不仅选用乐,要按礼的规定,评价乐,也要以礼为标准。(2)礼和乐不可偏废,礼乐不潜越,平?与调和,就会形成和谐社会“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是贵贱有序,乐是对礼的调度。

四、礼乐文明的现实意义

传统礼乐文明有助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礼乐无常制”,应该与时俱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礼乐文明具有值得开掘吸取的价值。比如其中对中和之美的爱好,??尽善尽美的追求,对道器合一的向往,对人格尊严的歌颂,对社会和谐的规划,对艺术目的的设计,对教育功能的要求等等。传统的礼乐文明,有许多值得当代人反思和学习的地方。孔子在对周朝礼乐制度有所损益的基础上,对礼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儒家独特的礼乐精神。在道德伦理、修身治国、构建融洽的社会关系方面都有生动的阐述,在解决人自身矛盾,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矛盾方面俱有值得今人继承和借鉴的宝贵品质。

中美4班蒋明华0256

第二篇:中国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无论从哪个角度以及何种意义上说,礼乐制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都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或因素所无法相比拟的。一:

礼乐制度是形成和广泛应用于西周时代(前1046~前771年),并为周以后的各朝各代所沿用信守的一项基本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礼,原本是古人事神祈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在这种仪式上,献祭、颂神、祈福的各项活动都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西周初年,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礼便从宗教的制度转换成了基本的社会典章制度,规定着贵族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制礼作乐”。据《仪礼》记载,周初的礼,内容有十七项,包括士冠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聘礼、朝觐礼、丧礼、祭礼等等。《周礼?春官?大宗伯》则将《仪礼》所载的十七项礼归并为五礼:吉礼,主要是用于祭祀的礼仪;凶礼,主要是用于哀悼死亡、吊恤寇乱、慰问灾祸等等,是处理个人、社会、邻国遭遇的不幸事件的礼仪;宾礼,是上至天子诸侯,下至普通贵族相互往来、迎见宾客,处理日常社交关系的礼仪;军礼,则是军队???日常操练、征

伐、出行、凯旋时所用礼仪;嘉礼,则是以婚礼为主,处理各种吉庆事件所用的礼仪。唐代以后,五礼的格局便一直沿用下来。

概约而言,周礼的主要功能在于,第一,周礼对于贵族的身份等级进行了划分和确认,即荀子所说的“明份”;第二,周礼规定了不同身份和等级的贵族应当享有的各种特权,以及应当承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责任;第三,周礼对贵族们在各种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日常个人生活中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大全。

乐,原本也是一种辅助性的原始宗教仪式,是古人将“颂神娱神”的愿望以舞和乐的形式“送达天听”的手段。周初,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乐便成了人们在宗庙之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父子长幼闺门之内等等社交场合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唤起血缘亲情,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密感,从而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引起的种种对立感和心理矛盾。荀子把乐的这种功能恰当地称之为“和”。

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王朝能够延续275年,在一定意义上,依赖的就是这套礼乐制度。二:

东周时代(前770~前256年)也即春秋战国时代,总体上是一个诸侯争霸、列国争强,战火频仍、纷争相继的乱世,礼乐制度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被列国纷纷弃之如

弊履,史称“礼坏乐崩”。但另一方面,恰恰就在此时,礼乐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价值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内的各类有识之士的思考和重新认识,基于此,礼乐制度才能在汉初重登政治舞台,并绵延2014多年而不衰。中国因此铸就了礼仪之邦的世界形象。

大约而言,礼乐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大端可以归???为如下几方面:

1.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雅文化的逻辑起点。中国雅文化,以诸子百家为发端,而诸子百家,恰恰都是在反思和总结礼乐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2.从政治文化的层面上,礼乐制度既是广义的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又是维护各种狭义的政治制度的润滑剂,正是在礼乐的维系下,宗法封建的各项政治制度才能够相互包容而真正有效运行。中国历史上不管王朝如何兴替,但礼乐的延续却始终一脉相承,道理也在这里。

3.从社会文化的层面上,礼乐制度和宗法制本就有极深的血缘关系,因此礼乐在社会生活层面上运行时,就很自然地与宗法制相结合,从而构成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两个基本轨道,深远而全面地塑造着社会文化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从经济文化的层面上,礼乐制度是立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反过来,它又强化着小农经济安土重迁的文化性格,排斥商业文明。这也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缓缓迟来的重要原因。

5.从伦理文化的层面上,一方面,礼乐制度本身天然地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取向,因此,它为各种适龄的受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和精神素材;另一方面,礼乐面对的是相对固定的社会关系,因此,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以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核心的私德十分发达,而以社会公共生活为内容的社会公德则十分欠缺。

6.礼乐制度最初的话语权是贵族的,即所谓“礼不下庶人”,汉代以后的话语权则是男性的,因此,种种压制乃至摧残女性的教条便蜂拥而生。孔夫子治理鲁国的都城时,就推行过“男女别途”即划分男女各自的道路行走区域的歧视性办法,他的徒子徒孙更是变本加厉。汉代以后,女性从懂事之日起,便从???母那儿接受“三从四德”的教育。宋代开始,《女诫》、《女儿经》、《女论语》、《女训约言》等等专为女性而作的蒙学读物风行于世。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下,女性自身也从内心接受了种种歧视性的教条。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六班

牟健垒

第三篇:关于礼乐器及礼乐制度讲座的心得体会

《礼记

篇2:礼乐制度(精选)

第一篇:西周礼乐制度的认识

对西周礼乐制度的文化的认识

一、周代的礼乐制度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推翻殷商建立的周王朝,在总结殷商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等级严密的礼乐制度。“礼”是为了区分贵贱等级,“乐”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为的是维护奴隶制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而更有效地统治百姓。

周礼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祭祀、丧葬、交际、征战和吉庆五大类。涉及冠、婚、丧、祭、朝、聘、乡、射及职官制度等诸多礼仪、礼制和礼义。由繁琐的礼仪制定了与之配合的各种音乐使用标准,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仅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有严格规定。为了维护和推行礼乐制度,周王朝还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对十三岁到二十岁的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在周礼中,“礼”与“乐”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礼”体现为等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社会秩序中的君臣、父子、夫妻和高低、贵贱、尊卑都要由礼来加以区别和定位。但是仅仅有“礼”是不够的,单纯强调“礼”可能会造成等级间的距离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而“乐”的作用就是与“礼”相配合,起调和关系、融合感情的作用,消解由“礼”所带来的等级差别感,以达致和谐的理想境界。二者虽然功能各不相同,但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东周时代即春秋战国时代,总体上是诸侯争霸、列国争强,战火频仍、纷争相继的乱世,同时吃?郑卫之音”的传人,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环

境下,礼乐制度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被列国纷纷弃之如弊履,史称“礼坏乐崩”。但正是在这一“礼坏乐崩”的时代,礼乐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价值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内的各类有识之士的思考和重新认识,基于此,礼乐制度才能在汉初重登政治舞台,并绵延两千多年而不衰。

二、儒家对礼乐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自周朝以后,历史上每个朝代兴起后都要有一番“制礼作乐”的活动,或者把前代流传下来的礼乐加以改造,或者根据当时的需要制定新的礼乐,历代史书里面都有一部k}l乐志》。那么,在周代“制礼作乐”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再到以后每朝每代的“制礼作乐”,这中间明显存在着一个断层。是谁将这个断层连接起来的呢?儒家是主要的贡献者,儒家创立者孔子则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一方面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另一方面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三、礼乐文化的内核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礼之所以合理,正如孔子所说,“礼缘人情而作”,它是基于人情而制定的。儒家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性可以不受制约,可以纵情放任,那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人的好恶之情的缺乏或者过度,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只有健康的情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保证。人的情感应该与天道一样,处在阴

阳和谐的“至中”境界。但是人性不能自发企及于至中之地,因此需要礼(各种仪式节文)来引导人性,使之合于天道,这是儒家礼治主义的根本要旨之所在。

1.礼乐文明中“礼”的要义。其一,“礼”是人性的基础。孔子:“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把“礼”作为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所以“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其二,“礼”的重要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等级关系。其三,“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其四,通过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2.礼乐文明中“乐”的要义。其一,“乐”的社会作用重在精神和谐。“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所不能免也。”指出“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其二,“乐”注重有秩序的协调。《乐记》云:“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微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j沽卷之音矣。”其三,“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

3.二者关系的认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本质上是相通的。份l记?乐i改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在儒家的体系中得到规范。“礼”先“乐”后,礼

是乐的基础,乐为礼定,乐为礼用。不仅选用乐,要按礼的规定,评价乐,也要以礼为标准。(2)礼和乐不可偏废,礼乐不潜越,平?与调和,就会形成和谐社会“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是贵贱有序,乐是对礼的调度。

四、礼乐文明的现实意义

传统礼乐文明有助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礼乐无常制”,应该与时俱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礼乐文明具有值得开掘吸取的价值。比如其中对中和之美的爱好,??尽善尽美的追求,对道器合一的向往,对人格尊严的歌颂,对社会和谐的规划,对艺术目的的设计,对教育功能的要求等等。传统的礼乐文明,有许多值得当代人反思和学习的地方。孔子在对周朝礼乐制度有所损益的基础上,对礼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儒家独特的礼乐精神。在道德伦理、修身治国、构建融洽的社会关系方面都有生动的阐述,在解决人自身矛盾,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矛盾方面俱有值得今人继承和借鉴的宝贵品质。

中美4班蒋明华0256

第二篇:中国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无论从哪个角度以及何种意义上说,礼乐制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都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或因素所无法相比拟的。一:

礼乐制度是形成和广泛应用于西周时代(前1046~前771年),并为周以后的各朝各代所沿用信守的一项基本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礼,原本是古人事神祈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在这种仪式上,献祭、颂神、祈福的各项活动都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西周初年,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礼便从宗教的制度转换成了基本的社会典章制度,规定着贵族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制礼作乐”。据《仪礼》记载,周初的礼,内容有十七项,包括士冠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聘礼、朝觐礼、丧礼、祭礼等等。《周礼?春官?大宗伯》则将《仪礼》所载的十七项礼归并为五礼:吉礼,主要是用于祭祀的礼仪;凶礼,主要是用于哀悼死亡、吊恤寇乱、慰问灾祸等等,是处理个人、社会、邻国遭遇的不幸事件的礼仪;宾礼,是上至天子诸侯,下至普通贵族相互往来、迎见宾客,处理日常社交关系的礼仪;军礼,则是军队???日常操练、征

伐、出行、凯旋时所用礼仪;嘉礼,则是以婚礼为主,处理各种吉庆事件所用的礼仪。唐代以后,五礼的格局便一直沿用下来。

概约而言,周礼的主要功能在于,第一,周礼对于贵族的身份等级进行了划分和确认,即荀子所说的“明份”;第二,周礼规定了不同身份和等级的贵族应当享有的各种特权,以及应当承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责任;第三,周礼对贵族们在各种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日常个人生活中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大全。

乐,原本也是一种辅助性的原始宗教仪式,是古人将“颂神娱神”的愿望以舞和乐的形式“送达天听”的手段。周初,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乐便成了人们在宗庙之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父子长幼闺门之内等等社交场合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唤起血缘亲情,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密感,从而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引起的种种对立感和心理矛盾。荀子把乐的这种功能恰当地称之为“和”。

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王朝能够延续275年,在一定意义上,依赖的就是这套礼乐制度。二:

东周时代(前770~前256年)也即春秋战国时代,总体上是一个诸侯争霸、列国争强,战火频仍、纷争相继的乱世,礼乐制度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被列国纷纷弃之如

弊履,史称“礼坏乐崩”。但另一方面,恰恰就在此时,礼乐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价值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内的各类有识之士的思考和重新认识,基于此,礼乐制度才能在汉初重登政治舞台,并绵延2014多年而不衰。中国因此铸就了礼仪之邦的世界形象。

大约而言,礼乐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大端可以归???为如下几方面:

1.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雅文化的逻辑起点。中国雅文化,以诸子百家为发端,而诸子百家,恰恰都是在反思和总结礼乐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2.从政治文化的层面上,礼乐制度既是广义的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又是维护各种狭义的政治制度的润滑剂,正是在礼乐的维系下,宗法封建的各项政治制度才能够相互包容而真正有效运行。中国历史上不管王朝如何兴替,但礼乐的延续却始终一脉相承,道理也在这里。

3.从社会文化的层面上,礼乐制度和宗法制本就有极深的血缘关系,因此礼乐在社会生活层面上运行时,就很自然地与宗法制相结合,从而构成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两个基本轨道,深远而全面地塑造着社会文化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从经济文化的层面上,礼乐制度是立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反过来,它又强化着小农经济安土重迁的文化性格,排斥商业文明。这也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缓缓迟来的重要原因。

5.从伦理文化的层面上,一方面,礼乐制度本身天然地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取向,因此,它为各种适龄的受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和精神素材;另一方面,礼乐面对的是相对固定的社会关系,因此,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以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核心的私德十分发达,而以社会公共生活为内容的社会公德则十分欠缺。

6.礼乐制度最初的话语权是贵族的,即所谓“礼不下庶人”,汉代以后的话语权则是男性的,因此,种种压制乃至摧残女性的教条便蜂拥而生。孔夫子治理鲁国的都城时,就推行过“男女别途”即划分男女各自的道路行走区域的歧视性办法,他的徒子徒孙更是变本加厉。汉代以后,女性从懂事之日起,便从???母那儿接受“三从四德”的教育。宋代开始,《女诫》、《女儿经》、《女论语》、《女训约言》等等专为女性而作的蒙学读物风行于世。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下,女性自身也从内心接受了种种歧视性的教条。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六班

牟健垒

第三篇:关于礼乐器及礼乐制度讲座的心得体会

《礼记

篇3:ZX公司员工规章制度

  ZX公司员工规章制度

  1.实行每日八小时工作制: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30。

  2.不准迟到,需提前15分钟到达办公室(特殊情况必须说明),如果不能遵守,迟到一次扣除5元(从当月工资中扣除)。

  3.有特殊情况请假,批准者按无薪假期。未经批准无故旷工者,按旷工处理.

  4.不准在上班时间浏览与业务无关的网页或登录私人QQ,看电影、下载歌曲,以及做其他私事,一旦发现记过一次。

  5.员工不得对外泄露公司的工作机密、工作方向和客户情况,网站后台用户名和密码,服务器登录密码,如有违反本条者,作立即辞退处理。

  6.员工有义务制止和谢绝外来者动用公司内部的计算机,为防止外来计算机病毒入侵公司计算机系统,非本公司拥有的光盘、软盘不得在公司网络系统内使用。凡公司拥有的书籍、光盘、软件非经登记和同意批准,任何员工不得出借,带出公司办公地点。

  7.员工对待客户应该礼貌、热情、周到、不卑不亢;处处为客户利益着想,对客户所提的问题应该耐心解释。为了保持公司形象,员工外出联系业务需着装整齐,举止文明,不得做有损公司形象的事情。

  8.员工应该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拼搏敬业精神,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学习,积极开拓进取,不怕吃苦,没有业务和任务的时候要努力学习新的技术,不断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9.员工应该在工作上互帮互助、协调配合,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员工应该爱护公司财物,保持公司环境卫生,关心和爱护其他员工的身体健康,不得在办公区域内吸烟。

  10.本规章制度的考核与员工薪金挂钩。

  对以上违规者,公司将会有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