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企业环境因素评价控制程序

企业环境因素评价控制程序

2024-07-30 阅读 6975

环境因素评价控制程序制定部门:环境保安科生效日期:2003-6-30

1.目的

对环境因素评价过程进行控制,确定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明确重大环境因素。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部工场范围。

3.职责

环境保安科负责组织本公司的环境因素评价。

4.工作程序

4.1环境保安科和各部门代表/负责人组织收集生产工艺、基础设施、检验测试(包括检测设

施)、原材料、外协件采购、设备更新、维修保养、包装、产品使用、服务等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的信息,确定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点检查涉及以下问题的活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

a)向大气的排放;

b)向水体的排放;

c)废弃物管理;

d)土壤污染;

e)原材料使用和自然资源的利用;

f)对局部地区或社会有影响问题;

g)其它,如是否处于环境敏感区、管理方式、外部变化等特殊问题。

4.2环境因素识别调查时应考虑热能、气味、粉尘、噪音、振动及其他间歇性的环境影响。

4.3调查后填写的《环境因素调查表》经部门部长(代行人)承认后交环境保安科统一整理。

4.4环境保安科组织各部门代表/负责人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填写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表》,并在考虑以下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重大环境因素,记录在《重大环境因素一览表》:

a)法律法规、标准有明确规定;

b)发生紧急情况时,可能需要紧急支持;

c)国家或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对环境或人体有害的因素;

d)行业方针的惯例;

e)经济上的压力;

f)资源和能源的使用;

文件编号:页次:第1页共2页

环境因素评价控制程序制定部门:环境保安科生效日期:2003-6-30

g)对将来的考虑。

4.5重大环境因素需有监控方法,可为如下所列之一:

a)制定目标与指标;

b)制定有关文件进行监控。

4.6《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表》及《重大环境因素一览表》由管理者代表承认后生效。

4.7各部门在本部门范围内相关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在《环境因素调查表》和《环境

影响综合评价表》中进行修订后由部长(代行人)盖章确认,并通知环境保安科。环境保安科每半年组织各部门代表进行一次环境因素确认,以确保本公司的环境因素得到及时更新,必要时应随时进行。

4.8对新开发产品、新上项目、新物料使用按同样要求进行影响评价。

5.相关文件

5.1《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6.相关记录

6.1《环境因素调查表》

6.2《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表》

6.3《重大环境因素一览表》

[修改履历]

文件编号:页次:第2页共2页

篇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控制的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2适应范围?公司活动、产品、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3职责3.1公司各职能部门/项目部负责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活动,并对所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订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2安全环保部负责汇总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所汇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编制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3?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监督检查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管理情况。?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4.1.1环境因素的分类包括:4.1.1.1废气排放:a)建筑材料中有害气体如苯、甲醛的挥发,油漆涂刷;b)电(气)焊;c)汽车尾气。4.1.1.2粉尘排放;a)运输扬尘、土工施工;b)水泥(砂、石)装卸等。4.1.1.3废水排放:a)建筑施工产生的废水;b)生活废水等。4.1.1.4固体废弃物排放:a)建筑垃圾;b)废下脚料、切屑;c)废包装物、废纸;d)废旧电池等。4.1.1.5能源、资源消耗:a)水、电、油、煤、燃料;b)纸张及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等。4.1.1.6潜在的泄漏:a)化学危险品泄漏;b)油品泄漏等。4.1.1.7潜在的火灾、爆炸:a)木工棚;b)电气焊作业面。4.1.1.8噪声的排放及光污染:a)施工噪声、机械噪声;b)工地夜间照明的光污染。4.1.1.9其它:a)文物的挖掘;b)植被(物)的破坏、树木的砍伐等。4.1.2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六个方面。4.1.2.1三种状态:a)正常状态:正常工作(生产)时的状态;b)异常状态:非例行的活动,如施工中设备的关闭、启动和检修,工程停工状态;c)紧急状态:活动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状态,如:火灾、爆炸事故;洪水、地震、台风的发生等。4.1.2.2三种时态:a)过去:以前曾经发生或遗留的、对目前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b)现在:现在的污染和环境问题;c)将来:计划中的活动在将来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4.1.2.3六个方面a)大气污染;b)水体污染;c)土地污染;d)废物污染;e)资源能源的利用;f)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4.1.3环境因素识别方法4.1.3.1环境因素的识别采用现场调查及排查等方法。4.1.3.2安全环保部根据建筑行业特点和一般施工方法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识别通常情况下所管辖产品范围和活动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编制《环境因素清单》,在所属范围内下发。4.1.3.3行政办负责识别公司机关办公区域的环境因素;安全环保部负责识别办公过程和现场检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计划财务部负责识别设备、材料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项目部负责识别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竣工产品所提供售后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各部门将识别的环境因素填写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中。4.1.3.4工程开工前:a)项目部安全环保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本项目环境因素进行确认;b)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工程所处位置、周围居民情况等)对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识别;c)识别范围应包括供方和分包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4.1.3.5环境因素汇总各项目部管理人员按以上要求对本项目所从事的活动、产品及服务中涉及到的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填写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中并向安全环保部汇报。安全环保部将各部门/项目部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整理,填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以便评价。4.2环境因素的评价4.2.1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优先采用是是非判断法评价,当是非判断法无法判断时,可采用打分法评价。环境因素采用打分法评价时可考虑以下内容:4.2.1.1对污染类环境因素评价时可考虑表1中内容:污染类环境因素评价分值表1序号项目程度分值a影响的范围公司范围以外5公司范围以内3项目部范围内1b发生的频率持续发生5经常或间断发生3偶尔发生1c影响的程度环境影响严重5环境影响较重3环境影响一般1d持续时间每天10h以上5每天4h--10h之内3每天4h以上1e社区的关注程度抱怨很多5抱怨较多3很少抱怨1

4.2.1.2对能源、资源方面环境因素的评价可考虑表2中内容:能源、资源类环境因素评价分值表2序号项目程度分值f万元产值年消耗量消耗量大5消耗量适中3消耗量小1g可节约程度加强管理且效果明显5工艺改进可明显见效3有措施且改进后较难节约14.2.2采用是非判断法,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直接判为重大环境因素:4.2.2.1对于污染排放超过法律法规要求,或不加以控制就可能超过法律法规要求的。4.2.2.2有节约潜力的。4.2.2.3紧急或异常状态下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潜在环境因素,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如火灾、爆炸;4.2.2.4造成土地、水体和空气二次污染的;4.2.2.5有毒、有害物资的使用属可以替代的;4.2.2.6为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方和分包方的重大环境因素,且本公司可以对其施加影响的。4.2.3当是非判断法不能准确确定时,采用打分法确定重大环境因素:4.2.3.3根据上述表1、表2分值范围做如下确定:当a、b、c、d、e、f、g单项为5分时或∑=a+b+c+d+e≥17分时或f+g≥8时则可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4.2.3.4评价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环境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社区关注程度。4.2.4公司各部门按以上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评价一览内做好记录。4.2.5安全环保部将所汇总的环境因素根据是非判断法和打分法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填写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评价一览内做好记录。4.2.6各部门将所填写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报安全环保部,由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部门所评价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编制公司《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转发。4.3环境因素的更新4.3.1环境因素应定期识别、补充和更新,一般情况下,每年年初由安全环保部组织,对环境因素进行重新识别和评价。4.3.2发生以下情况导致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相关部门/项目部按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对环境因素进行更新,并将新增环境因素和评价结果向安全环保部汇报。a)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发生变化;b)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c)公司的方针目标发生变化,或管理评审确定需要更新的内容;d)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新的要求或发生环境事故后;e)使用“四新”技术或进行新项目研发时。4.3.3凡新开项目均须识别、评价环境因素。4.3.4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公司和各单位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情况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确认。4.4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方案4.4.1针对评价出的重大环境因素,制定控制方案。方案中须明确:a)责任单位、责任人职责;b)需达到的目标、指标;c)主要控制的措施;d)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e)地点及可能产生的影响;f)进行治理和控制的进度要求(时限)等。4.4.2对重要环境因素实行分层管理控制,其中:4.4.2.1安全环保部根据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整体管理水平及技术、财务可行性,组织制定环境管理方案;4.4.2.2各部门/项目部根据各自的重要环境因素,编制《环境管理方案》,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4.4.3定期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价,其中:4.4.3.1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公司《环境管理方案》的实现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价,对各单位环境管理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4.3.2各部门/项目部对各自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进行自查和绩效评价。4.10记录保管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相关记录,由安全环保部及各单位各保管一份,有效期三年。?

?5相关文件5.1管理手册?*JSTJS-SC-2010?6记录6.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评价表》*JSTJS-C*5.4.3B16.3《重要环境因素清单》*JSTJS-C*5.4.3B26.4《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统计表》*JSTJS-C*5.4.3B3

篇3: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1.评价目的1.1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1.2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1.3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保证安全生产。2.评价范围本公司范围内所有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价、识别与控制。3.职责3.1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3.2安全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3.3安全部门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3.4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4.风险评价工作程序4.1总则4.1.1本公司重大风险详见《重大风险清单》。4.1.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准则:——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有关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公司制定的安全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4.1.3危险因素的分级原则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I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I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V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4.2风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4.2.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安全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4.2.2各部门应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在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同时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4.2.3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使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接受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熟悉工艺技术、安全健康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要求知识、常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和技巧能力。4.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4.3.1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4.3.2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供方、合同方)4.3.3作业场所内所有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和产品(包括外部提供的设备和材料等)4.3.4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4.3.5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3.6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4.3.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按全生产规章制度4.3.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4.3.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考虑4.4.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4.4.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a.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时状态b.异常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下的危险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状态c.紧急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出现意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状态4.4.3六种危险危害因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4.5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4.5.1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危害识别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先危害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5。4.5.2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4.5.3各部门应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在此基础上,对于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特别是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他类似装置、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则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进行危害分析。各单位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其他的识别方法。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5。4.5.4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按岗位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划分,或者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开车、停车、设备检修、突然断电、断水、机泵跳闸、正常操作、物料搬运、药剂配制、取样分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吊装、动火、承包商现场作业等。识别设备设施的危害可按下列顺序厂址: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装置、化工、机械、电气、特种设备等;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管理设施、急救设施、辅助设施等。识别危害之前可先列出拟分析的设备设施清单。4.6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4.6.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考虑以下问题:——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谁(什么)会受到危害——伤害怎样发生4.6.2评价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1)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错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环境与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管理。4.6.3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1)火灾和爆炸;2)冲击和撞击;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适宜度、重复性工作等);6)设备的腐蚀、缺陷;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4.6.4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失、废弃与处理活动等。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泄露、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4.7评价风险和影响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4.7.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公司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1),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4.7.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2);4.7.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附录3),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L×S1~3)——可容忍的(R4~8)——中等的(R9~12)——重大风险(R15~16)——巨大风险(R20~25)注:RL×S—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4.7.4各部门对本部门的生产过程中所识别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对中等以上的风险进行汇总,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部门。4.7.5安全部门组织公司评价小组对各部门上交的危险源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公司范围内的重大及巨大的风险,编制重大风险清单下发至各部门。4.7.6各部门建立各部门的风险清单。4.8风险控制4.8.1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见附录4)4.8.2重大或巨大的风险是公司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的基础及依据,安全部门应组织制定控制目标和制定控制计划(参考附录4),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4.8.3各部门对评价的中等及以下的风险进行讨论并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并检查落实。4.8.4风险控制措施,一般采取以下四种对策: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个体防护。4.9重大及巨大的风险作为制定公司安全目标的基础和依据。4.10常规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每年一次,在每年底前进行;非常规活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如拆除、新改扩建项目、建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公益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4.11安全部每年一次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应用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审。4.12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4.13当产生下列情况时各部门应及时进行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清单报安全部。a.新工艺、新设备技改、技措项目b.法律、法规更新c.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d.相关方要求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5.记录安全检查分析表(SCL)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JHA)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附录1: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表附录2: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频率表附录3:风险评价表附录4: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表附录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简介附录1: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表法律、法规财产损等级及其他要人失(万停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公众形象求元)部分装a)公司外严重污染;置(gt2b)大量使用不可循环利重大国违反法律、发生死套)或≥5gt30用的物质;际、国内法规亡1套关键c)产生排放大量的有毒影响装置、设有害污染物废弃物。备停工a公司内严重污染;2套装置b中等量使用不可循环行业内、潜在违反丧失劳停工、或4gt20利用的物质;公司内、法规动重要设c产生排放中等量的有省内备停运毒有害污染物废弃物。截肢、a公司范围内中等污染;不符合公骨折、1套装置b中等量使用可循环利司的安全听力停工、或本地区内3gt10用的物质;生产方针、丧失、设备停影响c产生排放少量的有毒制度、规定慢性运有害污染物废弃物。病轻微a装置范围污染;受影响不符合公受伤、b少量使用不可循环物不大,几公司及周2司操作程间歇lt10质;乎不停边范围序、规定不舒c产生排放很少量的有工适毒有害污染物废弃物。a没有污染;b少量使用可循环利用没有停形象没有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的物质;工受损c不产生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废弃物。注: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附录2: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频率表等级标准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5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4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3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2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附录3:风险评价表严重性12345可能性附录4: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表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20—25巨大风险立即改进措施进行评估采取隐患治理措施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采取紧急措施15—16重大风险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限期治理测量及评估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加强培训及9—12中等的2年内治理沟通条件成熟时治4—8可容忍的维持现状、保持记录、定期检查理轻微或可忽lt4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略的风险附录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简介:1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1.1分析步骤(参照附表):a)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b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c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d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e进行风险评价;f建议安全工作步骤。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是基于经验的方法,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编制的依据主要有: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b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c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d分析人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2.1分析步骤a)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制定检查表;b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中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c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2.2分析要点a)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故此所立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b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时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如:超压排放;阀门等按装方向;安全阀额定压力;温度、压力、黏度等工艺参数的过度波动;防火涂层的状态;管线腐蚀、框架腐蚀、炉膛超温、炉管爆裂、水冷壁破裂.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发放(LEC法)危险因素风险级别的高低:主要依据其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等进行综合判定,从高到低风险等级依次划分为1,2,3,4,5五个级别,管理等级依次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可以依据下面方法进行划分:1、风险评价标准:风险评价,要确定出危险因素的风险级别,首先对危险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暴露程度、引发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赋值,然后按下式计算风险值。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L值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概率为1;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值定位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值定位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判别实际情况后按下表取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6310.50.20.1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E值判定: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值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判别实际情况后按下表取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取值表分数值频繁程度1063210.5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C值判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很大,所以规定取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伤害或小财产损失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规定为100,其它事故后果定值为1与100之间。判别实际情况后按下表取值。事故后果严重程度(C)取值表分数值后果严重程度重大火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重大,致残,或很小的参禅损失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求出D值,判定风险等级:D值已知后,按下表判定风险等级。危险因素风险等级与管理等级划分表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管理等级>320160~32070~16020~70<20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2345ABCDD2、管理等级标准:采用集团公司目前在用的危险因素等级管理方法,即四级管理方法。A级:集团公司管理级危险因素;B级:厂级管理的危险因素;C级:车间级管理的危险因素;D级:班组级管理的危险因素。管理等级与风险的等级的关系如上表所示。?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