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建议

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建议

2024-07-31 阅读 3575

浅谈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建议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与城市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相比,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和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建议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但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还存在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方面困难,具体现状如下。

(一)思想观念落后,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不够重视

在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停留在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对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不够重视。许多教育教学管理者和课程实施者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在认识上还存在某些偏差,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主体地位,致使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难以开展。一是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不够重视;二是部分教师对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备课上课还是用传统方式。三是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孩子过早的接触电脑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沉迷于电脑游戏。四是学生的兴趣并不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给了他们上网聊天游戏的机会,很少有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二)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教学经验相对缺乏。

1.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达到专业水平

目前仍然有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很多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是其他课程教师兼职的,没有学习过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只是接受过一些电脑基本知识的培训,再加上自己本身有兴趣,自学了一些,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都还很低的。

2.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衡

在农村,规模较大的学校给分配了信息技术教师,而规模较小的学校或教学点就没有信息技术教师。条件好的学校信息技术水平高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从而造成人才分配不均,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状况。

3.学校其他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能力水平较低。

学校布局调整后,年轻教师、计算机能力水平强一点的教师都纷纷涌入城区中小学,剩余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都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他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还停留在简单的文字输入,文本编排等基本操作上;还是以传统的黑板粉笔板书的教学方式为主。由于计算机能力水平较低对多媒体教学不感兴趣。

(三)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资源缺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农村中小学配置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白板教室的电教设施设备,但都集中在农村中学和中心小学,对于经济较落后的农村中学和偏远小学来说,只是个奢望。就配置了微机室的学校来说,七、八百到一千左右学生的学校也只有一个50座的微机室,根本满足不了班班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需要。另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较少。一般的学校除了配套的教科书以外,其他的补充内容大多数是教师在网上搜索,精心删选得来的。学校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致使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比较缺乏。

(四)教材内容不适合地方学生的实际,课时设置不够合理。

1、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准绳,由于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不当而使得相关的教学很难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都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三至七年级基本上的一个课程,都是从基础开始学习,但是各年级都有不同的教材,如果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于参差不齐的学生来说就难以接受,所以这也是影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因素。

2、课时设置不够合理,信息技术课堂进展缓慢。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实施纲要(试行)》的规定,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间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但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每周一课时,除去考试时间、节假日和个别的停电时间,实际上课的课时数远远不够,有的教材内容用一课时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另外,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就显得更少了。

篇2: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职责

一、根据电化教育的有关方针、政策,制订学校电化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和管理规划和学期、年度的电教计划。

二、落实学校领导、教师、电教员、财会人员等的电教工作职责,制订和监督执行有关电教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组织教师学习电教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推广、交流电教先进经验,提高电化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鼓励教师主动积极地参加电教专题实验的研究活动,并经常检查落实专题实验研究方案,注意研究和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不断提高电化教育质量。

五、加强电教设备、电教教材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积极筹措电教经费,收好、管好、用好电教教材代管费,加强电教教材建设,逐步达到电教设备和教材的标准化配备。

六、定期检查,总结电教工作,积极推荐经验成果,表彰奖励电教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七、检查、指导、监督、评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建设任务。

八、制定培训计划,分层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培训。

篇3: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素质教育的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使得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必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它不是将不同学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课程和其他学科互利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扮演的角色,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以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与教学因子相匹配等作一些再认识论述。

关键词: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因子匹配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迈进信息化的时代。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中,材料、能量、信息是构成现实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而信息是构成现实世界三大要素之一。“信息处理能力”将是社会中所有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如同“读、写、算”一班。当今,国际竞争分为激烈,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鉴于此,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拟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相继,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的还作为必修课。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就显得分为重要了,否则,就赶不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乃至造成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形势,我们不仅要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众所周知,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新亮点,新视觉便是“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它虽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并存性、继承性,但它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其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与基础,使学校课程教学的发展颇具新的特色,育人功能更佳。

那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中,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就此,笔者谈谈如下管见。

一、明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之含义

国外一些教育家指出:课程整合是指“使学习计划中分化出来的各个部分比较紧密的联系起来的专门努力”。所谓“整合”,并非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叠加。其广义而言,课程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部分形成有机的联系,成为整合的科学过程。狭义而言,它是指各学科之间,还包括各学科内部各分支之间的整合,也就是各学科相互联系,而不是相互脱节的学习。在此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统一。它不是将不同学科简单地相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科学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整合特别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性、一致性与统一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的区别与界限,从而防止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基于课程整合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基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一些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它将其他学科,以及其他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他不按照固有的顺序将信息技术分为不同的章节,而是让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