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几点方法

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几点方法

2024-07-31 阅读 6021

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点方法

澄迈一小李家杰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新课标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规定的阅读目标。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也是一样,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我就是深受这点启发,来组织自己的语文教学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简单谈谈这当中的几点方法。

一、以浓郁的氛围激发阅读欲望

大家知道,优良的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阅读也是如此,我觉得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氛围中,学生的阅读欲望更容易被激发。身处这一氛围中的学生,只要“你”读了,“我”读了,自然而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设置读书氛围入手,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乐此不疲地“读”起来。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等等都是促进学生阅读的有利环境。所谓的环境育人,大概也就是如此吧。

二、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思维以直觉思维为主,对抽象思维的理解,需要以直观形象来加以辅助,而语文教材中每篇课外几乎都是文图并茂,其插图丰富,画面形象、鲜明,教学中,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巧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教《春天》一文时,我就充分利用了课文插图,调动了学生的读文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按顺序说出春天的特点;接着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又将其抛给其他学生讨论,并及时结合插图,给予引导,在以上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文。我发现学生们读得专注认真又饶有趣味,取得了极好的阅读效果。

三、巧设导语,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就一堂课的开头,如果导语设计得好,就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有效教学定好基调,打好基础。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经我这么一说,我发现学生们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我自然而然的也进入了称心如意的教学情境中。又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多媒体播放夏夜动画,生观看。)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进入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俨然置身于童话故事当中了。

四、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课堂教学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朗读《柳树醒了》第二小节时,我就是让学生在扮演春雨的角色中完成快乐阅读的: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给柳树洗洗澡,孩子们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小诗轻柔、舒缓的语调和如诗似画的诗意。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我相机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示“苍蝇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如果你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情感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总而言之,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关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的老师都会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我的以上几点方法,仅供与各位同行交流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篇2:小学语文教学心得家校共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在的语文教学,学生阅读非常重要,历次考试可见阅读的内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而且又有一定的效果呢?家校共管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充分利用好“家校通”,每天与家长在网上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时间、书名、篇幅、重视程度、是否背诵……还可以召开家长会,或发放调查问卷,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使家长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让孩子养成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加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已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界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凡爱好课外阅读的学生,将所读运用到课内,他们的语文水平、语文成绩往往比较好。课外阅读的重要特点是学生阅读的自愿性与主动性,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大多是生动的、有趣的。因而,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就能激发起对语文读物的兴趣,教师稍加指引,这种兴趣就会转化为对课内阅读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一种极好的动力。通过搞好课外阅读,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课内阅读,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一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导读有方,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就会提高,从而达到厚积厚发的效果。

篇3:信息技术与各课程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

浅谈信息技术与各课程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各课程整合的优势,以及说明了为什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另外,还表明了观点,整合是好的,不要盲目的整合,要适可而止。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多媒体协作式学习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因此,需要特别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如下: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接受地位,信息的传递也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对多种媒体资源的整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整个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并不断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