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上海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唱歌教学语录

上海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唱歌教学语录

2024-07-31 阅读 2497

上海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关于唱歌教学的语录

l不要去掉“听、模、唱”,唱歌课最主要的是多唱少说。

l演唱时学生对老师的手势很敏感,所以老师的指挥动作要到位。

l合唱主要是要学会控制,音量的问题好解决,加大气息音量就大了。

l教学班的合唱是中小学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获得基础的音乐表现知识和技能很重要。

l音乐的审美是让学生在音乐表现的过程中获得音乐审美的经验。

l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l结合歌曲的表现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l要使学生获得歌唱的方法,加强呼吸、发声、咬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都是为表现音乐而服务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识读乐谱的基本能力和加强听力的训练。

l歌唱的呼吸要安静,安静的呼吸。

l唱会歌和唱好歌同时进行,每一遍有每一遍的要求,老师要给学生唱好歌曲的脚手架。

l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充分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低年级主要唱好齐唱,主要方式为“听、模、唱”。

l“听”:养成静心聆听的习惯,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时要听觉领先,小耳朵要关注一切音响。

l“模”:是一种主要的音乐学习方式。你给学生什么样的声音,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老师要有准确的范唱,歌唱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欣赏体验音乐的过程。良好的范唱要能传递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产生具有凝聚力的情感交流。

l“唱”:指导导学生演唱。对音乐内容进行透彻的剖析,不能只走过程,执行教案,要有重点指导学生去体验、去唱,并且要找到很好的切入点进行指导。

l唱歌教学要以直接切入音乐的方式进行,强调学生的体验。

l朗读形成歌唱语言,要多一点对歌曲有情感的朗读。注意调整学生语言的声调、情感,声调的变发与语言的情境有关系。

l演唱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连音和顿音。顿音演唱要在一条线上,点不能离开线。

l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发声,调整学生的声音。

l低年级学生选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歌曲演唱,少用四拍子歌曲。在学生轻声自然的歌唱状态下再对声音进行调整,用高位置的语言统一音色,用同样的状态演唱。歌唱的声线要直,在平稳的基础上做变化。

l识读乐谱从音准备开始,综合听觉,指导学生准确的发声与识读乐谱结合起来。唱谱要唱出音乐,要有音乐形象。发声练习中的五个元音都在唱名中,发声要准确。

l合唱歌曲两声部的学习强调听觉体验,多听,再唱。

l学生声音的分类:圆润、明亮的声音;轻柔、纤细的声音;浑厚的声音;尖细紧压的声音;嘶哑的声音;苍白的声音。

篇2:名师上课开场白及评析大全(特级教师课堂导语)

集锦一名借班上课的老师站在一个陌生的班级面前,如何第一时间走进学生,缩短因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我们无数次地追问,千百次地尝试,但总觉得与学生之间有距离。“山穷水尽”之时,我们不妨暂时从这个问题的深思中走出来,去听听名师们是怎样进行开场白的?也许会受到一点启发,找到一些答案,也许会迎来“柳暗花明”。

案例1:

人物:【于永正】

风格:简约而不简单

【经典片段】:

师:小朋友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那我得自我介绍一下。(师板书:于永正)你们应该怎么叫我?

生:于老师。

生:于爷爷。

师:还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师指着名字)谁敢叫我的名字?

生:于永正。

师:(立正)到。还有谁愿意叫的?

生:(大声)于永正。

师:(双手抱拳)在下便是。(全场笑声)

师小结:名字是给人叫的。你们可以叫我于老师、于爷爷,也可以对我直叫其名。这不是没礼貌,因为我是你们的大朋友。总之,你们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评析】:

“简约是一种境界。”听于永正老师的课,给人的第一感觉:这种开场白方式真简便,不就是让学生“想怎么叫就怎么叫”自己的名字吗?再一听语言也十分简朴,似乎每个老师平时都在这样说。细一想,又不是这样的,我们老师平时这样说的,多半是在课下,一到课上,“师道尊严”,立马扮演起“法官”、“传道士”的角色。于永正老师真正地把新课程倡导的“你

篇3:听特级教师王爱华讲座《语文教学三味》心得

5月21日,我校组织部分人员前往如东县宾山小学参观学习。在**年度省教育厅组织的结队帮扶活动中,如东县宾山小学是帮扶我校的结队名校。今年1月份,他们学校曾组织了8位老师到我校送教,8位教师的课都相当出色。这次学习,首先听取了南通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爱华执教的小古文《世无良猫》,以及她所作的讲座。

我认为,著名特级教师的标志性特征在于能有自己的主打研究课题。

特级教师王爱华的省级精品课题《三味课堂》,指的是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与情智语文、文化语文、生命语文、诗意语文等等相比,三味课堂显得不够大气,不够个性,却又很接地气,具有普适性,我是这样认为的。

王爱华老师指出,语文味是指向语文科课程性质,即语文课应该遵循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与习得。许多名师,很会讨巧,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刮哪边风向哪边倒,发表了很多文章,却很少有自己的主见。在语文教学又倾向于语文主体性知识:语、修、逻、文的时候,王老师依然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王老师提出的儿童味,是指语文教学应以尊重、理解、发展儿童为要义,根植于儿童的灵性之根,唤醒儿童的发展潜能,发展儿童蝗言语智慧,在实践中享受精神生活,提升言语品质,具有儿童的情味。她认为儿童的特征是真,儿童不完全追求美。王老师讲了个真实的故事:孩子随母亲去参观解放军叔叔叠被子,看到他们的被子叠得有棱有角,像豆腐块。回家后,妈妈要孩子像解放军叔叔学习叠被子,孩子实话实说做不到。孩子是真实的。教学中,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成人的言语范式?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王老师提出的家常味,指向语文课堂的情态方式。公开课示范课毕竟很少,而且也无法像公开课示范课那样去上每一节语文课。忽视了家常味,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自身,找不到语文教学的真了。

王老师不仅找出了语文教学中三味缺失的困惑,更重要的是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她所提出的顺应策略、催发策略、主感策略,是基于自己的实践研究发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听了她的讲座,我深刻地感受到特级老师要是不能立足实地发展自己,只靠吃老本迟早会坐吃山空。那么,我们普通教师,要是不能读书学习与时俱进,只想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