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论文上好导学案课小议

小学论文上好导学案课小议

2024-07-31 阅读 4353

小学论文如何上好导学案课小议

摘要:富有人性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育人教育,也只有学生快乐,才真正是“以人为本”,教师的长期包办,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失去了创造的源泉和灵感,所以说:学习的敌人是依赖,教师的悲哀是包办。

关键词:学案编写操作误区服务培训

《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校课堂》的教改专题讲座之后,有三句话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即“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能力是练会的不是讲会的;灵感是瞬间迸发的不是常年灌输的”。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已经落后了许多年,那真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改革事在必行。

太谷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之后,新理念下的导学案教学,摒弃讲解注重引导;改变教学为导学;变学生个体学习为小组研究学习;变强制学习为自主学习,以然形成,下面是模式中的构思和具体操作:

一:学案编写、操作遵循原则

1、主体原则:教师永远是学生学习的仆人;2、主动原则:在教师巧妙的导引中,学生主动学习;3、流动原则:不拘束于固定小组,开放课堂,但必须服务于小组;4、全面发展的原则;编写学案要关注全体,照顾全面;5、研究性原则:教师和学生一样,是知识的研究者,不是传导者。6、平等性原则:教师要俯下身子,多聆听学生怎么说、怎么研,了解孩子们,引导孩子们。

二、如何进行学案编写

1、温故互查

这一步重在检测与本节有关的旧知识,做到旧知不旧,新知不新。这一步教师设计成题型,让组员给组长复述,复述不来的组长讲给组员,用时小于5分钟。

2、自学释疑

这一步是学案的精华和重点所在,是展示教师才华的主阵地,这一步重点体现一个“导”字,教师把该讲的话编成题的形式,引导孩子们步步深入理解课本,怎样突破难点、重点,应结合班上学生情况,把难懂的问题简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零散的知识网络化,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完成本节知识传授,杜绝教师废话连篇,浪费学生宝贵时间,建议完成时间为10分钟。

3、自我检测

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自学完成情况,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建议完成时间为5分钟。

4、巩固训练

测重点、测难点,进一步推进基础题与重、难点题衔接,要求95%学生完成,建议完成时间为10分钟。

5、拓展延伸

挂钩中考,做到知识联系生活,完成课本知识向技能、应用的转化,做到知识联系生活,建议完成时间为10分钟。

三:如何进行学案操作

1、温故互查自学释疑

这两部分是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传承。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被动性,依赖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法。让学生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2、自学检测

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后果,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让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随意化,同时检测后的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有针对性,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篇2: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方法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方法

一、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①明确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④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⑤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解决“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及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