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数字化学校环境下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数字化学校环境下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2024-07-31 阅读 3691

一、课题简介

本课题于**年9月申报,**年1月获得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批准,隶属于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数字化学校"建设模式和效益评价研究》国家课题下的子课题。

1、课题研究的背景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2000年,教育部规定:地方和学校布置的选修课占周课时累计数的10.8%和18.6%,同时学校还要承当“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改变了以前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接受的角色,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地位。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开展,网络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并且我校已经实现“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也成为教学模式上的一支生力军,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促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开展研究以网络为基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到教与学活动信息化的“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持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手段、模式的革新与创新。经过多年信息化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校迫切需要一个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能够有效集成、配置、整合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优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因此我们确立《数字化学校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学校现有与即将开发应用的校本课程信息软件的教育教学,化繁难为直观,化笼统为具象,化理性为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兴趣。

(2)通过分年段、分目标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畅游于多彩的校本课程的音、色、态、画、像之中。

(3)在已建成的学校互联网上开辟专题网站,让学生在网络海洋中获取“校本阅读”知识,学校网和因特网的连通,为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在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自信表示的广阔天地。

(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生成一支深谙校本课程,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围绕“校本阅读”这一红线,立足课堂,主抓校内。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特征,即时开发、生成、更新“走进古诗文”校本课程。

(2)根据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出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集成处置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

(3)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借助Email、BBs、Webquest、Blog、甚至QQ等网通工具,进行校本课程的对话、协商、讨论乃至争论,实现相互间的推荐,培养学生独立考虑,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构建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基本网络学习。

二、课题研究已经开展的工作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家长一起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证和领导保证。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协助。

2.进行前期论证

校本课程开发之前经过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课程内容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3、建立校本课程专题网站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与其他校本课程的开发相比,主要不同就在于应用网络技术、形成网络版的校本课程,专题网站的建立真正实现了教师、家长、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推荐、互动。

4.培训师资

对教师的培训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等基本理论,为网络环境下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时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加深教师对网络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掌握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计算机知识。

5.开发《走进古诗文》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胜利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需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开发者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身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需有相应的资料、信息作支撑。开发的课程主题确定后,我们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大量搜集资料。在以上充沛准备的基础上我校研制开发了《走进古诗文》校本教材一套三册,分别为低、中、高年级段使用。

6、围绕课题开展教科研活动

篇2:数字化校园智能录播教室在教学中应用

数字化校园智能录播教室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基于网络的视音频点播成为学校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一项重要需求。同时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日益深入,课堂实录除了需要录制教学过程中教员的影像和声音以外,还需要同步录制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并且可以快捷方便地生成课件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直播。这就要求功能强大的录播教室在教学中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智能录播教室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使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得到延伸,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作出贡献。

关键词:录播教室,教学,数字化校园

一、录播教室建设的需求

通过智能录播教室对课程的实时录制,传输到学校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上,供全校师生、校领导观看,提高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这个大环境轻松的观看其他教师正在上的课程或者是点播以往录制下来的课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针对性;授课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自己或其他同事的教学视频,加强教学反思,就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改进,促进教师进一步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校领导对视频课件进行观看以便有效的对教学进行监测,对师生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态度实时了解,针对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改善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打造真正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二、录播教室建设的目标和过程

建设智能化可录播教室,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精品课程录像制作的优质环境,供教师进行有关教学研究,教学课件的视频、音频采集,学校教学宣传节目的制作,教学访谈节目、网络课堂直播等服务。智慧教室的建成,全面提升了教师教学现代化能力水平,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

录播教室的建构对于我校教学资源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2个方面:①精品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实现学校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②在教学观摩、研究、评价、管理等方面,通过观摩教师的行为、讲话、板书、师生互动、课件等教学过程的录像,配合教学评估质量监测系统,更好地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

智能录播教室的主要功能包括:录制功能,编辑功能,自动跟踪定位,场景自动切换,网络直播点播。网络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在线收看现场活动,也可以在线浏览录制的音视频文件。“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学点视频点播课堂,同步录制课堂,信息技术整合课堂,名师网络展示课堂,名校开放共享课堂。”

篇3: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提高学校管理和老师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提高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使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数字技术必将引起教育的深刻变革,使教育思想、模式、方法等方面发生变化。而且我们也越来越多的在各种资料上,接触到了“数字化校园”这个概念。“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数字化校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数字化的蓝图是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数字化校园最终目的还是应用。因此,要想真正体现出数字化校园的的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环境,来提高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工作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络化;个性化;资源库

正文:

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的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了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也是摆在教育领域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校园”已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建设任务。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也有人称为校园信息化)是以校园网为基础而建构的集工作、管理、学习、生活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如办公室、教室、图书馆等)、资源(如教案、课件、教学资源等)、活动(包括办公、教学、教研、服务等)的数字化,构建一个虚拟的教育环境,实现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查询等的充分优化利用,使现实的校园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得到延伸,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

二、数字化校园的特点

数字化校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一)网络化:网络化是一种趋势,前期大规模的基础网络建设在这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有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将被赋予鲜明的网络特色,可见这一切都将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

(二)智能化:从技术的角度讲,智能化就是自动化,就是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使设备或者系统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从而能够部分地代表人的劳动。

(三)个性化:个性化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发布出去,也可以通过搜索系统获得所有具有相同需求的资料。可以说,个性化是信息技术所取得的最为伟大的成就之一,数字化校园为个性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视野。

三、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首先,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数字化校园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数字化的蓝图是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

1.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数字化校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

2.数字化校园建设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推进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所有信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