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看待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

看待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

2024-07-31 阅读 2569

怎样看待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发布者:林彩红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合作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问题探究过程中必要的步骤。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追求的只是可见的形式。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窄化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变教师讲授为小组讨论,变个别提问为小组汇报,变课堂桌椅的“秧田式”排列为“圆桌会议式”摆放……。

以下是自主合作的历史学习课例:“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老师将四个子目分给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一下,提炼出本目的基本史实,并且回答辅体部分的学习思考题。学生或两人或四人地进行了讨论,也写写弄弄的。老师问:讨论好没有?学生回答:没有!过了一会,老师再问:看好没有,讨论出结论没有?学生再答:没有!大约20分钟以后,自学和小组讨论结束了。(其实根本不要这么长的时间)老师开始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汇报者并非小组推出的代表,他们或者是集体“起哄”喊出场的某某或者是老师点名出场的某某,这些学生走到讲台前陈述史实时,多数学生心不在焉,他们的陈述似乎只是协助老师完成一个程序,缺少探究问题的理性和陈述的激情。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但合作里蕴涵着一种价值取向,合作是一种人生态度。教师更为注重的应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组织学生学习历史时,必须关注合作讨论的本身,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吗?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吗?小组成员彼此分工、众人拾柴了吗?合作并不在于传递了教学过程的接力棒(固然这是需要的),更在于合作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为人处世、生活姿态。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它意味着我们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把同舟共济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意味着我们要求学生能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希望学生在面临“合作”或者“单干”的二者择一的情境中能够更多地选择合作。“三人行,必有我师。”已经充分道出了生生合作与交流的活力,这实际上表达了一种社会观念: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尤其是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历史学习,我想,应该是更加明显的。

篇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培训方案

1.班级一般设置8人组6个。

1、二人组(同位组):以互助互查为主的组织形式。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尤为必要。使用学案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落实,一般问题的交流互动,发挥兵教兵的学习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组(同位组)的组织形式去解决。

2、四人组(合作小组):以合作探究为主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创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组的形式去活动;需学生讨论的疑难问题、生成问题的筛选,展示交流学生的推荐也可利用四人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组(合作大组):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八人组讨论解决。

2.小组建设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形式建组阶段。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几项任务:小组名称、自荐组长、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小组行为守则。讨论并形成文字,做成海报,张贴上墙。一般学生都会热情高涨,有利于小组的建设。组员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小组意识,同时也是明确或认同本组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精神建组阶段。通过活动前的小组口号、成长目标、小组纪律的宣读,强化团队意识、目标意识与纪律意识。使小组精神内化成每个组员的信念,并指导其行为。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强化小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和班干认同本小组并逐步形成小组荣誉感。在这一阶段非常关键,要趁火打铁把小组建设落实到每个人的心中。

第三阶段为荣誉建组阶段。这个阶段其实真正的小组(集体)已经形成,学生之间有互助意识。小组的一些特征开始慢慢体现出来:组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促进性的互动;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3.精神建组阶段非常关键,如何促进小组形成?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每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小组工作情况,鼓励小组长的工作,交流经验,弥补不足。每周班会内容必须有关于合作小组情况的总结,坚持“表扬到人,批评到组”的原则。

篇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

山西大同同煤一中卫晔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学生的作业形式,从作业设计原则和作业类型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希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解放出来,从新型的作业中真正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

关键词:新型快乐趣味性自主合作创新

英语课外作业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但中学英语教学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量大而且形式单一:抄写单词5遍、10遍,背诵和抄写对话或课文……长期以来沉重的作业量、枯燥乏味的作业内容、机械重复的劳动,这些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收效甚微,很难达到激趣、巩固的目的,而且更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淡化了学生的主体色彩。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传统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解放出来,从新型的作业中真正体验快乐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作业设计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指的就是“兴趣”。而兴趣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所以英语作业首先切忌枯燥,要以无穷的乐趣吸引住学生。一旦学生对英语作业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自觉自愿地去认真完成,反之则是敷衍了事。

2、多样性原则

山珍海味也会有吃厌的一天,何况是学生每天要面对的作业。孩子是天生的喜新厌旧者,他们反感长期做同一类型的作业,只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作业才会激发他们内心的“战斗欲望”,鼓舞他们不断的攻克自己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又一个“堡垒”。

3、实践性原则

知识的学习在于能力的转化并运用于实践。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书面的成绩,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英语教学需要培养的就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样,新型的英语作业要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书本拓展到生活,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胜利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层次性原则

鉴于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会在英语学习中反映出一定的差距。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同样在作业的布置中也要体现这一重要原则,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难易程度不一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保证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

5、合作性原则

传统的作业都是学生单独完成,并且教师也十分在乎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但作业的形式丰富了,教师也要注重作业设计中的合作性,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根据情况可小组合作完成,或师生、家长与学生配合完成。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