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

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

2024-07-31 阅读 1819

我今天想讲的是年轻人要有什么样的人文素养。我来的原因很明白,今天你们大概20岁,你们将来很可能影响社会。25年之后,当你们之中的诸君变成社会的领导人进,我已72岁,我还要被你们领导,爱你们影响。所以“先下手为强”,今天先来影响你们。

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个大方向。先谈谈文学。我说的文学,指的是最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学、艺术、美学、广义的美学。

文学: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需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身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

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他的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是禁书。鲁迅的短篇《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小朋友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小朋友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小朋友给狼叨走了。让我们假想,假如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自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着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身的小朋友。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

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你不只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祥林嫂里头,你不只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粗鄙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学,使你“看见”。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身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身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实际反面更贴近生活实质的一种实际,在这种实际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实质的一种实际。

谁能够完整地背出一阙词?讲我最喜欢的词人苏东坡好了。谁今天晚上愿意为我们朗诵《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你说这总共不到五十个字吧,它带给我们什么?它对我们的价值判断有什么作用?你说没有,也不过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身素面相对。

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假如鲁迅的小说使你看了实际背后的纵深,那么,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相对于“实”。空,是另一种实际,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实质的实际。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实际的世界,但事实上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实际,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实际?事实上没有一个是完全的实际,两者必需相互映照、同时存在,没有一个孤立的实际。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实际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我们假如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杨,而不知道有水里的白杨树,那么做出来的价值判断很可能是一个片面的、单层次的、简单化了的价值判断。

哲学:迷宫中望见星空

哲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

欧洲有一种迷宫,是用树篱围成的、非常复杂的。你进去了就走不出来。不久前,我还带着我的两个小朋友在巴黎迪斯尼乐园里走那么一个迷宫;进去之后,足足有半小时出不来,但是两个小朋友倒是有一种奇怪的动物的天性,不知怎么地就出去了,站在高处看着妈妈在里头转,就是转不出去。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当然是一个迷宫,充溢了迷惘和彷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何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台湾,价值颠倒混乱,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历史的迷宫里,每一条路都不知最后通向哪里。

就我个人体认而言,哲学就是,我在绿色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晚上降临,星星出来了,我从迷宫里抬头往上看,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哲学,就是对于星斗的认识。假如你认识星座,你就有可能走出迷宫,不为眼前障碍所惑,哲学就是你望着星空所发出来的天问。今天晚上,我们就来读几行“天问”吧。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两千多年以前,屈原站在他绿色的迷宫里,仰望满天星斗,脱口而出这样的问题。他问的是,天为什么和地上下相合,十二个时辰怎样历志?日月和着在什么地方,二十八个星宿根据什么排列,为什么天门关闭,为夜呢?为什么天门张开,为昼呢?角宿值夜,天还没有亮,太阳在什么地方隐藏?

基本上,这是一个三岁的小朋友,眼睛张开第一次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天上这些闪亮的碎石子的时候所发出来的疑问,非常原始;因为原始,所以深刻而巨大,所以人,对这样的问题,无可回避。

掌有权力的人,和我们一样在迷宫里头行走。但是权力很容易使他以为自身有能力选择自身的路,而且还要带领群众往前走,而事实上,他可能既不知道他站在什么方位,也不知道这个方位在大格局里有什么意义;他既不清楚来时走的是哪条路,也搞不明白前面的路往哪里去;他既未发觉自身深处迷宫中,更没发觉,头上就有纵横的星图。这样的人,要来领导我们的社会,实在令人害怕。其实,所谓走出思想的迷宫,走出历史的迷宫,在西方的历史发展里头,已经有特定的名词,譬如说,“启蒙”,十八世纪的启蒙。所谓启蒙,不过就是在绿色的迷宫里头,发觉星空的存在,发出天问,思索出路,走出去。对于我,这就是启蒙。

所以,假如说文学使我们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那么哲学,使我们能藉着星光的照亮,摸索着走出迷宫。

史学:沙漠玫瑰的开放

我把史学放在最后。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干预测未来,这话已经说烂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了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针叶型,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干掉,枯干如沙。把它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个大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松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身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的时候,刚好我们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丰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疯狂地大叫出声,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这一把杂草,你们干嘛呀?

我愣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美,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自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假如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对于历史我是一个非常愚笨的、非常晚熟的同学。四十岁之后,才发觉自身的缺乏。写“野火”的时候我只看孤立的现象,就是说,沙漠玫瑰放在这里,很丑,我要改变你,因为我要一朵真正的芬芳的玫瑰。四十岁之后,发现了历史,知道了沙漠玫瑰一路是怎么过来的,我的兴趣不再是直接的批判,而在于: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事件、一个现象,我希望知道这个事情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它到底是在哪一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横的跟纵的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这个事情批判。

了解这一点之后,对于这个社会的教育系统和传达媒体所给你的许许多多所谓的知识,你发现,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东西。比方说,我们从小就认为所谓的西方文化就是开放的、民主的、讲究个人价值反抗权威的文化,都说西方是自由主义的文化。用自身的脑子去研究一下欧洲史以后,你就大吃一惊:哪有这回事啊?西方文艺复兴之前是一回事,文艺复兴之后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前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后又是另一回事。然后你也相信过,什么叫中国,什么叫中国国情,就是专制,两千年的专制。你用自身的脑子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就发现,咦,这也是一个半真半假的陈说。中国是专制的吗?朱元璋之前的中国跟朱元璋之后的中国不是一回事的;雍正乾隆之前的中国,跟雍正乾隆之后的中国又不是一回事的,那么你说“中国两千年专制”指的是哪一段呢?这样的一个斩钉截铁的陈说有什么意义呢?自身进入历史之后,你纳闷:为什么这个社会给了你那么多半真半假的“真理”,而且不告诉你他们是半真半假的东西?

对历史的探索势必要迫使你回头去重读原典,用你现在比较幼稚的、参考系比较广阔的眼光。重读原典使我对自身变得苛刻起来。有一个大陆作家在欧洲哪一个国家的餐厅里吃饭,一群朋友高高兴兴地吃饭,喝了酒,拍拍屁股就走了。离开餐馆很远了,服务生追出来说:“对不起,你们忘了付帐。”作家就写了一篇文章大大地赞美欧洲人民族性多么的淳朴,没有人怀疑他们是故意白吃的。要是在咱们中国的话,吃饭忘了付钱人家可能要拿着菜刀出来追你的。

我写了篇文章带点反驳的意思,就是说,对不起,这可不是民族性、道德水平或文化差别的问题。这恐怕根本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比方说假如作家去的欧洲正好是二战后粮食严重缺乏的德国,德国侍者恐怕也要拿着菜刀追出来的。这不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体制结构的问题。

写了那篇文章之后,我洋洋得意觉得自身很有见解。好好,有一天重读原典的时候,翻到一个畅销作家在两千多年前写的文章,让我差点从椅子上一跤摔下来。我发现,我的了不起的见解,人家两千年前就写过了,而且写得比我还好。

韩非子要解释的是:我们中国人老是赞美尧舜禅让是多么道德高尚的一个事情,但是尧舜“王天下”的时候,他们住的是茅屋,他们穿的是粗布衣服,他们吃的东西也很差,也就是说,他们的享受跟最低级的人的享受是差不多的。然后禹当国王的时候他的劳苦跟“臣虏之劳”也差不多。所以尧舜禹做政治领导人的

篇2:优秀电影促进小同学人文素养有效性研究方案

一、选题背景一〉时代的召唤:归来兮――人文教育1、胜利的古代人文教育的启示:当我们陶醉于先秦散文、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时,当我们埋首于中外古典名著时,当我们顶礼膜拜诸子百家、古希腊“三杰”和其他圣人、哲人、伟人时,我们不得不掩卷而思:那个时代何以能孕育出一座座令人仰止的智慧高峰?除政治、经济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古典人文教育涵养了一代代先哲先贤的智慧,激发了他们的下载性,发明出了绚烂辉煌的古典文化。而今,我们身处更进步、更伟大的时代,我们当今的教育缺了些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从中摄取哪些营养?我们不得不深思。2、近、现代教育实践证明: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翻开近、现代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就存在尖锐的对抗,相互攻讦。极端科学主义者认为:人文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从根本上讲是不切合实际,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极端人文主义者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其应用对人性是一种摧残,对文明是一种毁灭。两者的较量,早在20世纪前50年就渐见分晓,科学教育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战”后,以苏、美为代表的东西方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科学教育忆稳据“霸主”地位。美国的“学科结构运动”,苏联的“高难度教学”,使教育关注的焦点集中到科学人才的培养上。“一个刚入学的儿童,越来越不被看作是一个未来的诗人、画家、音乐家、文学家、评论家、宗教领袖、哲学家、小说家或是政治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把他培养成一个物理学家、技师、工程师……一个工艺技术王国的预言家和牧师。”我国教育也深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就是这种唯智的科学教育的反映。即使是素质教育的今天,重理轻文现象仍随处可见。科学万能论、技术决定一切的理念,使科学教育失却了方向。“科学”这把双刃剑,既给人类社会带来卫丰厚的物质基础,也导致了人的物欲恶性膨胀。加强了诸多全球性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种簇暴力抵触、宗教抵触、恐怖主义、首先滑坡、腐败等问题无不标明,科学万能论者所企望的:科技能够克服人类社会的一切危机,解决人类社会的任何难题,并自动使人类走向光明的“理想”已化为泡影。人类需要一种完整的生活。个人向往一种和谐的发展,社会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坚持基本平衡。人类社会期盼的福址何依?人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开始重新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定位。怀特海早就说过:“没有地道的技术教育,也没有地道的人文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在批评当今教育时指出,偏重科学教育“忘记了方向”,“丢掉了教育的另一半”。爱因斯坦认为:“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藉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人必需对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干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美国圣母大学前校长赫斯柏指出,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习做事”和“学习做人”两大局部。在他看来,“学习做事”必需接受科学教育,“学习做人”必需接受人文教育。历史昭示:教育不可失去另“一半”!时代召唤:归来兮,人文教育!二〉教改的洪流:人文教育迅猛复兴20世纪70年代,长期被忽视、贬低的人文教育开始复苏,并与科学教育融为一体,以迅猛之势荡激宇内。人文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问题。各国纷纷把人文教育提高到了它应有的地位上。伴着新世纪的强音,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人文教育成了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从教育观、教育目标到教学观、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到课程设置、管理,再到评价体系无不体现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电影课,作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和“十五”规划研究课题《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重点子课题,也大步迈进了校门,走进了课堂,在国内外发生了重大影响。为人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同学喜闻乐见的内容,开辟了新的途径。三〉学校背景1、概况。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现有同学2500多名,教师139人。早在1997年,我校就购买了百余部电影录像带,并在局部班级中试影,为参与“十五”电影课题,积累了可贵经验。2、科研兴校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多年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1995年――1998年学校组织开展了《运用PDCA循环提高青年教师素质》课题研究。获得了国家二等奖;1998年――**年,学校继上轮师资培训后,开展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素质》的课题研究,获得了湖南省二等奖;两轮的师资培训,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锻炼了教研队伍,确立了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我校现有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45人,其余均具备大专学历。现已是“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心育实验基地”和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且正在申报“湖南省基础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学校教师机构完备,教研室下设19个学科教研组,有一批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3、一流的硬件设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保证。我校已于2000年,以一流的硬件、软件、潜件,一举通过了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评估验收。还购置了500多部电影VCD光盘或录像带。为本课题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4、严格、科学的管理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可*的组织保证。我校现已是“湘潭市窗口示范学校”、“城市规范化学校”,严格科学的管理在市内外享有盛誉。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我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校长叶剑军亲任组长。并聘请专家当顾问,为课题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研究目标、对象、内容一〉目标:1、通过实验,遴选出适合个年段小同学观看的有助于提高其人文素养的国内、外优秀影片。2、通过实验,研究运用优秀电影资源促进小同学人文教育的原则、方法、模式。3、通过实验,建立相应的检测、评价体系。4、通过实验,验证优秀电影资源对于加强小学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推动优秀电影资源的教学应用。5、通过实验,促进同学对世界多样性文化的感知。如对(宇宙、地球、自然、地理、生物、历史、情感、社会常识、古今中外名人、名著)等方面的感知,从而提高同学的人文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目标。二〉对象:在全校1-6年级中,在教师、同学、家长自愿的申报的基础上,各年级选择2-3个班进行实验,对实验班同学不作均等处置。三〉内容:将电影课题中500部优秀影片,36个系列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根据同学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放映合适内容的影片。人文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本课题以促进小同学“八心”(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家长、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热心献给和平,以下简称“八心”)形成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利用电影对小同学进行人文教育。围绕“八心”主题开展实验研究活动中,重点培养同学的对于他人、社会、自然、自我的正确态度,并建立相应的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列表如下:人文教育范畴人文教育类别人文教育主题人文教育侧重点影视类别(举例)人与人(社会)人与人之间诚心献给他人诚信、礼让友情孝心献给家长亲亲尊师爱友亲情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多样文化爱心献给社会少儿与社会忠心献给祖国美丽的祖国热心献给和平世界各地、名著改编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人与自然亲近自然敬重自然维护自然关心献给环境人与自然耐久的和谐宇宙、地球环保人自身内部主我与客我自在与自为信心留给自身恒心留给自身人的价值与尊严少儿与智慧生长经历、历史伟人生活遭遇命运童话、神话科学家、艺术家传记三、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采用对比实验,即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对比。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2、调查研究:采用访谈、问卷、检验、开座谈会、个案分析等方法,验证实验目标。3、观察法: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后,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观察。如:实验班同学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精神风貌、情感态度的变化。二〉实验假设和论证:我们假设,优秀电影能有效促进人文教育。这一假设建立在以下事实和理论的基础上。(一)人文教育――教育的另“一半”1、人文教育,医治“世界之癌”的良方。近、现代人文教育的冷落与失落,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严重的、普遍的社会问题,格雷格指出:“世界生了癌,这癌就是人。”当我们回首人类在上个世纪经历的种种灾难(如:两次世界大战、奥姆真理教、****、911事件、生存环境恶化……)时,不难发现: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几乎都是与人的物欲膨胀、人性恶化、人的价值理性(非科学的、非工具的)匮乏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使人类社会的福址长盛不衰,就必需医治导致“世界生癌”的人,而这种良方,人们公认,则是“人文教育”莫属。于是,加强人文教育便成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2、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催化剂。素质教育是促进同学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在教堂内容上,重视德、智、体、美、劳、心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视教育青少年学习做人为首要任务……。当代人文主义教育(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即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是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以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调、互相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为最高目的。在教堂内容上,人文教育重视文学、艺术、伦理、社会、历史、地理、自然等学科教学。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虽表述不一,但实质上大体一致,至少是相通、相融的。但人文教育更着力于素质教育中所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两个方面,偏重于教育同学做人。而这两个方面正是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因此,加强人文教育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3、人文教育,小学教育的窘境。人文教育,关乎人性、关乎心灵、关乎道德伦理、关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关乎人类的过去,特别是现在和将来,关乎人的精神和智慧的下载性,也关乎个人、关乎他人、关乎社会、关乎自然界。这一切似乎是高等教育的奢侈品,小学教育由于同学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等方面的限制,人文教育难以深入。加上长期以来,小学教育目的功利化倾向严重和人文知识体系零散、单薄、狭窄、陈腐和实施途径、方法的单一、落后,于是人文教育在于小学教育中几近空谈,陷入了十分窘迫的境地。基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在小学加强人文教育势在必行。4、推陈出新,电影人文教育。数千年的人类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怎样对待保守文化呢?*同志早就说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数典忘宗”的现象更为严重,对珍贵的保守文化,人们越发淡漠。赫钦斯早就感叹:一个从没读过古典名著的人怎能称得上是受过教育的呢?那么,怎样利用人类文明中,优良的人文教育内容呢?怎样找回“教育的另一半”呢?我们认为“电影”不失为小学人文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二)开启人文教育资源的宝库1、电影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电影自问世以来,全世界共生产23万余部,汇集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效果。“一部好电影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电影课题”的倡议者们,从中为小学阶段的同学选取了500余部优秀电影,编排成36个系列,其中包括神话、童话、寓言、幻想、民间传说、传奇、智慧儿童、少儿社会、历史伟人、艺术家传记、军事家传记、音乐歌舞、学校生活、亲情、文学名著改编、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等系列。这些都是人文教育的极好内容,“这些电影值得每个小朋友至少看一遍”。2、电影是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影视艺术是当代最具群众性的艺术之一,是通过银幕或荧屏上的艺术形象进行思想熏陶,情绪感染的一种精神活动。有人说:电影,它从诗中中学得了语言和韵律;从小说中得到了故事和描写;从戏剧中袭取了角色和扮演;从摄影中搬来了光线和色彩;从音乐中窃取了音响流动;从画师处偷得构图和情趣;从建筑那里摹得了结构。它是各种艺术的综合,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是思想与艺术的珠联璧合。

篇3:教育反思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从教师自身做起

作为一名教师,专业素养必不可少,但是人文素养也很重要。“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听了牛志强老师的讲座,我更深深地理解了这一句话。

牛老师以自己所教授的美术专业为切入点,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这门学科,美术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作为“门外汉”的我一直觉得自己跟美术的距离很远,但听了牛老师的讲座,我学会了一些欣赏美术作品的知识,也认识到一个道理,虽说“隔行如隔山”,但人们都会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就看你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开发自己的能力。之后牛老师又从自己的专业教学入手,跟我们分享了很多他的教学经验和见解,其中一点让我获益匪浅。牛老师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教育能力?”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有思想、有文化、有修养等。那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有这样的能力,不能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提升和教育技能的提升,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光靠上美术课、音乐课是不行的,需要各科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美,激发学生发现美、践行美的能力。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首先拥有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人文素养的提升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希望自己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做一名引导学生发现美、践行美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