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说说精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性怎么提高方法

说说精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性怎么提高方法

2024-07-31 阅读 5426

说说精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要性怎么提高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主动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小学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和“会学”。

一、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善于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实施因材施教,让学生都乐于接受所教的这一门学科,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发展是教师的追求。如果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好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能被2、5和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好!”听说做游戏,学生自然就高兴极了,随即我就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这个游戏任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做除法,就能马上知道它是否能被2、被3或被5整除,也知道能否被2、5、3同时整除。”学生一听兴趣来了,学生七嘴八舌的说了很多数。我把这些数一一写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加以判断。然后又要求他们说大一点的数,多大的数都能判断,有几个学生说出了十多位的数。我只看了一会儿,马上说出它能被几整除。这时,学生急切地问:“老师,你是怎样知道的?你有多少妙法呀?快点告诉我们吧!”于是,我抓住这一有利的教学时机导入新课。

二、激励质疑,增添兴趣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提问,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接受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三、注重实践,培养兴趣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首脑结合,注重实践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口算乘法》时,对例题14×3,我没有进行直接教学,而是让学生先试算,再用学具“摆一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先摆出14个小圆片,再摆出2个“14个小圆片”,然后数出来,有的在摆出3个“12个小圆片”后,把10个的分成一组,摆出“3个10”4个的分成一组,摆出“3个4”的基础上,把“3个4”所包含的10摆到“3个10”一组里,形成“4个10”和“1个2”。接着让学生根据摆法说出想法,再通过比较和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田地里创新实践,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到算理的来龙去脉,也使学生体验了动手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巧设练习,提高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教学“11

篇2:教研随笔对六环节教学步骤理解

写心得1、“六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六种手段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在一节课中,不一定要把六种手段全部运用,才叫“六环节”。要把每种手段运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个环节,而忽略某一环节。就如同外出旅游,与其被导游领着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点,不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充分欣赏。

2、教学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环节”的实质,一是要强调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看书、做题、回答问题、实验操作、总结知识结构.......都是自己学习的形式。二是强调交流合作。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在不断地交流、沟通、合作,即多边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3、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够说出来,只有说出来才能达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节课既无自主学习的活动,又无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样的课堂就是传统的缺乏活力的课堂,就是老师满堂灌的课堂。

篇3:小学教学管理随笔分层小组胜于平衡小组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分组式教学势在必行,但怎么分组是个技术活。

许多专家、教师倡议的是平衡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种分组方法比较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讲是科学合理的。

但是,鲜有人知道它的执行难度和局限性。首先,就是各组之间的管理组织困难。老师想要长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得不首先培养一批有毅力、处事公义的组长帮助组织教学并及时统计各组间竞争结果的数据,这个过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实在太大了,没有多少老师会坚持下去。试联想在党纪国法高压限制下仍然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事件,官员们可大都是社会精英啊,他们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况身处社会底层的百姓的儿女们,有多少敢让老师放心交托任务呢?第二,组内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提升。那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层的学生,根本就不是什么学不会需要帮助的类型。他们往往智力更好、反应更机敏,就是“两天打鱼三天筛网”,惰性特别强,单调枯燥的学习任务他们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带得动他们啊!第三,坏习惯强大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负面影响力。在老师布置任务时,积极参与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温和习惯良好的学生,他们几乎包揽了绝大部分的小组合作任务,其余的组员们也不全是不愿意干,而是时间利用效率极低,半天也弄不出个像样的小小成果,太耽误事儿了。久而久之,他们干脆就退居二线,做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他们对学习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极其丰富,聊个八卦、传播点同学间的小秘密那是讲的眉飞色舞,不一会儿就把组内的“军心”给动摇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将班级分成了八个平衡小组之后,很快又确定了分层小组。我根据学生成绩将他们分成A,B,C三大层,每层两个小组。每一次布置任务时,我是分三个层次要求的。每一次统计把关的结果时,我很容易就能找出来各层里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名单,对他们及时进行督促或者批评。在平衡小组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型学生就不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了。那些曾经想破罐破摔的学生也不得不动起来。我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不多,只要他们肯干一定会完成。如果他们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组里成绩好的学生求问。注意,这可是他们自己主动求知的过程,比起被动接受辅导或帮助来说,效果绝对不一样。这种分组教学法我已经坚持了两年,班级成绩的确在节节攀升,而且这种分组法也更有利于班级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所以,根据我们学校生源质量差异太大的学情,我坚持“分层小组”为主,“平衡小组”为辅的分组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