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学随笔:阅读教学中提高实效性

小学教学随笔:阅读教学中提高实效性

2024-07-31 阅读 8376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同时注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不能不切实际的提出很高的要求,让小学生去理解他们无法认知的事物,这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篇2:教研随笔对六环节教学步骤理解

写心得1、“六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六种手段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在一节课中,不一定要把六种手段全部运用,才叫“六环节”。要把每种手段运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个环节,而忽略某一环节。就如同外出旅游,与其被导游领着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点,不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充分欣赏。

2、教学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环节”的实质,一是要强调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看书、做题、回答问题、实验操作、总结知识结构.......都是自己学习的形式。二是强调交流合作。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在不断地交流、沟通、合作,即多边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3、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够说出来,只有说出来才能达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节课既无自主学习的活动,又无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样的课堂就是传统的缺乏活力的课堂,就是老师满堂灌的课堂。

篇3:小学教学管理随笔分层小组胜于平衡小组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分组式教学势在必行,但怎么分组是个技术活。

许多专家、教师倡议的是平衡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种分组方法比较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讲是科学合理的。

但是,鲜有人知道它的执行难度和局限性。首先,就是各组之间的管理组织困难。老师想要长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得不首先培养一批有毅力、处事公义的组长帮助组织教学并及时统计各组间竞争结果的数据,这个过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实在太大了,没有多少老师会坚持下去。试联想在党纪国法高压限制下仍然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事件,官员们可大都是社会精英啊,他们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况身处社会底层的百姓的儿女们,有多少敢让老师放心交托任务呢?第二,组内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提升。那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层的学生,根本就不是什么学不会需要帮助的类型。他们往往智力更好、反应更机敏,就是“两天打鱼三天筛网”,惰性特别强,单调枯燥的学习任务他们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带得动他们啊!第三,坏习惯强大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负面影响力。在老师布置任务时,积极参与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温和习惯良好的学生,他们几乎包揽了绝大部分的小组合作任务,其余的组员们也不全是不愿意干,而是时间利用效率极低,半天也弄不出个像样的小小成果,太耽误事儿了。久而久之,他们干脆就退居二线,做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他们对学习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极其丰富,聊个八卦、传播点同学间的小秘密那是讲的眉飞色舞,不一会儿就把组内的“军心”给动摇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将班级分成了八个平衡小组之后,很快又确定了分层小组。我根据学生成绩将他们分成A,B,C三大层,每层两个小组。每一次布置任务时,我是分三个层次要求的。每一次统计把关的结果时,我很容易就能找出来各层里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名单,对他们及时进行督促或者批评。在平衡小组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型学生就不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了。那些曾经想破罐破摔的学生也不得不动起来。我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不多,只要他们肯干一定会完成。如果他们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组里成绩好的学生求问。注意,这可是他们自己主动求知的过程,比起被动接受辅导或帮助来说,效果绝对不一样。这种分组教学法我已经坚持了两年,班级成绩的确在节节攀升,而且这种分组法也更有利于班级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所以,根据我们学校生源质量差异太大的学情,我坚持“分层小组”为主,“平衡小组”为辅的分组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