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

2024-08-01 阅读 7006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

------北京培训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12月22日在北京认真学习了刘永胜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关于课堂有效教学,刘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工作这么多年来,我时常遇到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迷惑不解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我。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俗话说: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用爱心构筑宽松的现代课堂,用真爱去沟通,用真情去交流,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只有教育的抓本质,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存在,以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承担主人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就像一个孩子在母亲爱的呵护下,才能舒服地、放心地、好好地睡上一觉,身体的各个部位才能放松的好好的休息。所以用真爱营造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的思考,想象才能更丰富,各种隐藏的潜能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使学生自由发展,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感悟知识,积极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交流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学的轻松,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愉快,真正体验到学习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幸福的事情。从而去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灵感,激发学生潜在的潜能,最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二)要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是否能够喜欢、接受、掌握、应用。教师精心备课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课堂预设,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们还要关注另一个环节--课堂生成。教师既需要课堂预设来为学生营造学习场景和氛围,把握课堂的节奏、效率,同时也需要课堂的生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为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的设计往往是精心准备后的粗线条勾勒,教师用框架式备课引领课堂大的发展走向,但同时又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创造空间。这样的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很花费心思。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这才能在大的教学框架下预留出许多学生创造的空间,并保障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

“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刘教授说:“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美和幸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即使在精彩学生也不会有很多话说,即使说了也不会很深刻,很到位。如果我们设置的情境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事件,这样学生才有的说,才深刻,因为这是来自他们身边的真实生活,是通过我们自己的亲身感受体验提升出来的,是感性到理性认识的一种质的升华。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知识的有效生成,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和谐运转。用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醒学生的学习情感。可以说课堂学习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年龄,能自觉地调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体验学习,从而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四)关注课堂上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差异教学

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性,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种学科、每个年龄段甚至不同时代出生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了,这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多走进学生,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教育是平等的面对每个学生,使其自主发展,不能只关注优等生和中等生,冷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有层次,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对困难学生降低要求。布置作业要分层次,对学习困难学生降低标准或者少留,在其能力范围内的作业。同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善于去扑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恰当的给以鼓励性的、激励性的语言鼓励,语言要做到真诚、坦率,使之不断的获取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不断的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和自信心。平时要对他们有耐心,细心引导,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多开导、多体谅、多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携手走过这段艰难的历程。他们会因为教师的真诚而感动,从而激发他们积极的、主动的学习信心。学生是有着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个体,都有取得和赢得他人尊重的权利,我们必要尊重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对高效的追求而出现的。在追求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今天,要求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能巧妙科学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有序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是组织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基本功,灵活的驾驭课堂,掌握先进的各种教学理念,有效的组织教学。时代在发展,知识的更替速度很快,因此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要敞开胸怀,大胆的接受新的知识,不断的丰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能封闭自我,裹足不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学习,活学活用理论,不断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

(六)要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巧用智慧

新时代的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学会工作,学会学习,并学会有智慧地“偷懒”。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创造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相关的学习策略;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最后,教师要把着力点放在引导转化上。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下一条: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读《什么是最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

保亭县思源实验学校王大成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总是爱翻翻一些书,这成了我的生活习惯。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宋运来先生的作品《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特别是对于第二篇品课部分,我是颇多感触。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听课我总认为是总结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训而已,这样的心态造就了平时听课的随意性,课后不去细细咀嚼,很难对自己教学路上的创新有所帮助。读了这篇文章后,才真正明白,听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经验,而是需要我们互相去做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看字识意,“品”就是要我们分三口食,方能得出个中真滋味,“品课”亦如此。“品课”到底品什么?在此我谈谈对于我的心得体会。

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德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教师在听、观、评、议课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品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品课让新教师虚心品味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评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品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品课让教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并有更多的教学收获。品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品课让教师能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及时改进,正是这一次次的完善与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品课”,是听课、观课、评课、议课的更高一层次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是“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人生哲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的渠道。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注重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最被注重的是听课、评课、议课。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就听课参与者来说,应该还有一个意义上的深加工

篇3: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制度大全为您整理-,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