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小结:教师主体性作用

教育小结:教师主体性作用

2024-08-01 阅读 5935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教育小结:教师主体性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互动,互爱的民主平等关系,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和内在动机,增强幼儿主体性,形成主题意识。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师幼互动过程的质量,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幼儿教师的主体性是通过他的一言一行,通过她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来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的,具有良好主体性的教师,对工作有着满腔的热情。在教育活动中,怀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及时根据教育情景调整自己的行为。幼儿在教师这种宽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游戏,交往,需要和意愿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主体性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学习的主体性增强,而老师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的作用发挥的重要性:在一次科学课上,小朋友在学习不倒娃娃的秘密,A老师的表现是直接告诉孩子结果,然后让孩子再去实验,大部分孩子能了解结果,但实验时兴趣不大。B老师的表现是先让孩子做实验,让孩子在实验中自己去发现秘密,老师给予适当引导,最后孩子找到答案,在实验过程中,孩子兴趣很大,探索的欲望很高。

从A,B方式可以看出,B方式中,老师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注意观察幼儿,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而A方式中,老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内心缺乏应有的归属感,认同感,那么幼儿必然会成为知识的接受者,其主体性无疑得不到发展。

因此,正确发挥教师主体性,才能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2:教师语言魅力在一年级数学课上作用

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一年级数学课上的作用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多动,他们有意注意集中的时间很短,不会倾听,如果我们不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不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上课听讲的习惯,那么会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埋下很大的隐患。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一年级数学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很重要的一点,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刘彩虹老师在《图形的认识》这节课上,教学语言干净利索,用自己富有魅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都能认真地倾听,“你是一本好书,老师读懂了。”亲切的话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注,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都能认真地倾听老师的每一句话,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谚语说的好:“它不是糖,却能粘住一切。”这里讲的就是语言的魅力。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我们每一位一年级的教师都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语言艺术。每次新接一个一年级班,我都是这样做的:

1、当我接了一年级班以后,我就要求我自己也要变成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站在一年级孩子的角度去想,我应该怎样引导学生遵守课堂常规,怎样教给孩子数学知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换位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作为成人,我们绝不能用自己认识事物的水平,方式方法去衡量一个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咱们大人眼里,很简单的事情,在孩子们的眼里其实都是很难的。比如,开学第一周,数学课上做练习,有这样一道题,三只小兔采蘑菇,最多的下面画“√”,最少的下面画“△”,学生做题时,我进行行间巡视,发现居然有的同学不会画“△”,这时,我意识到自己高估了一年级孩子,于是我让学生和我一起书空写了几遍“△”。通过这个例子,我感到一年级的老师要将自己伟岸的身躯,有高度、有深度的思想意识浓缩,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我觉得这是带好一年级孩子的第一步。

2、课堂上,教师要善用儿童语言,说话速度要慢,吐字要清晰,适合一年级学生。

大家都知道,小孩特别喜欢和小孩一起玩,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共同语言,他们之间能够彼此沟通。所以,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成人化,应该贴近儿童,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到课堂上和老师一起学习,没有距离感,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能始终跟着老师走,老师也不用再为维持课堂秩序发愁了。

例如:我在教学《6、7、8的认识》一课时,课的开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用缓慢的语速和学生聊天,同学们,大家上学已经三个星期了,你们觉得上学好吗?喜欢咱们东关小学吗?喜欢老师吗?老师一直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呀,从你们9月1日走进校园的那天起,老师就非常喜欢你们,现在呢,每天能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我感到特别的幸福。

下面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快乐的学校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3、教师语言要简约,要干净利落,不冗长,多用鼓励性语言。

课堂上我们的语言要力求简洁,不要加过多的修饰语。教师为学生提出的每一个要求,要做到用最少的语素,最普通的词汇,表达出最全面、最完整的意思。例如,在训练一年级学生翻书时,我是这样说的:“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8页,身体坐直,脚放平,左手扶好数学书的左边,右手手指指好第8页。”这样给学生提要求,既强化学生看书的姿势,又教给了学生翻书、看书的方法。当学生做练习、写字时,我总是用这样的话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你写完了,请你用你的姿势和眼神告诉老师我写完了。”课堂上我没有用命令性的话语要求学生,但是学生都能跟着我一起学习。教师还要多用鼓励性评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多看孩子的优点。如,“你说得真棒,希望你继续努力。”“不错,挺好的,加油。”“如果你的声音再洪亮些,就更棒了。”

数学教师要根据低年级数学的学科特点,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千锤百炼,弃失扬得,反复融铸,已形成自己的风格。

篇3: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范读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作用

头苑中心学校尤旺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掌握理解文本的学习方法并学会运用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教会学生朗读的基本功,而“率先垂范”尤为重要,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呢?我认为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的范读对学生准确快速地把握语文的语言情感起到决定性作用。农村的小学生阅历较浅,视野不广阔,知识面狭窄,对于句子中语感的表达缺乏,感悟理解能力不够强,因此,学生很难体会到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的范读却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内容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减少朗读的盲目性,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一夜的工作》这课时,在授课过程中,我用多媒体出示文章的第六自然段:“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然后点名朗读。设计这处环节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周总理的崇高、可敬的品质。可是当学生站起来读后,却读不出这种感觉。这时,我巧妙地范读了这句话,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在范读中把后一小句的语调稍微提高了,而我们读的都是一个低调,效果就不一样了。”于是,同学们纷纷在练习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到周总理珍惜时间,把时间看得比生命还重,真切感受到了新中国总理的可敬可亲。之后,我对朗读好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学生的这种进步是对老师范读的最好肯定。在这浓厚的朗读氛围中,我问及谁想向老师挑战,同学们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心情,课堂上的读书兴趣也随之高涨起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朗读中激发了兴趣,在朗读中领悟到了感受。

二、范读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灵活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及语速进行表情范读,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习朗读的要领,及时做好课后的朗读训练,这显得格外重要。文本中的插图、彩色的画片,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学习新课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当读到“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教学这句话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彩图,结合自己的朗读来感受小女孩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同学们通过朗读都认为小女孩很可怜,应该悲伤、沉重地读。看着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读得低沉、伤感且入情入境,有些同学在读到结尾的一小句中还稍微把语调提高一些,我听后,心里颇为欣慰。而后,我对这句子用了渴盼的语调情感给学生进行了示范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插图了解了小女孩的内心渴望。最后,我让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这简短的四句内心独白,引导学生细细体会,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内心感受。

在18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范读教学带来的益处:通过范读、朗读训练,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作者写作意图、语言情感、语速的抑扬顿挫的理解,更好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的训练及朗读能力的提高。我深信,教师的范读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会提升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技巧,学生在口语交际表达中更会受益颇深,这样一来,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