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永远在路上》几点启示

观《永远在路上》几点启示

2024-08-01 阅读 6193

观《永远在路上》几点启示

中纪委、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八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于10月17日起于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各地都在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自行观看,以此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我看了第一节《人心向背》,很受启发,觉得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认真思考怎样坚持永远守法守纪,做到一生清白、一生清廉。党员干部必须随时保持清醒,警钟长鸣在耳边。因为作风建设是大事,律人律己要加鞭。

得民心者得天下。观看《永远在路上》,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意志,是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是有为国为民谋良策的良苦用心的。要使红色江山永远巩固,风清气正并持之以恒,必须要明白民心向背是关键。制作和播放八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根本目的是拒腐防变,是为了让普天之下的党员领导干部都引以为戒、牢记教训、警钟长鸣、遵规守纪保平安。只有政通人和、风清气正才能实现国泰民安。当年黄炎培和*的著名的“窑洞对”,就指明了“全民监督促清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起“窑洞对”,我们不由得忆起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诸葛亮关于治国理政方略的著名的《隆中对》和《出师表》,其中关于政治清明、管理官吏、担当责任、发展经济等很多道理至今仍然值得借鉴。

那么,如何做到遵纪守法和清正廉洁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如今,中国共产党以压倒一切的态势和“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反腐,要求党员干部在严以修身和律己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也必须要严以执纪和严以用权,要求全党上线都务必践行“三严三实”、“四讲四有”争当“四铁干部”,严守中央八项规定以及章程等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宣传和教育,巡查惩戒不手软,“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显党纪国法的威严。因此,党员干部要管好自己戒贪欲,管好家人和身边人;管好下属和亲朋好友,必须依规依矩立身处世。必须坚持正别人先正己,才能实现令行禁止。公正无私传美名,根正苗红留美谈。青松高洁人敬仰,便是核心价值观。岂不闻中国名言警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吗?还有“心中无冷病,哪怕吃西瓜!”“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日影斜!”心中如果没有鬼,何必“求神”“摆香案”!那些落马贪官们以为整日烧香拜佛来掩盖和“减轻”自己的罪过,那兼职还是痴人说梦和痴心妄想,真的缺乏智慧哦!这样的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拯救灵魂只能靠自己,只有自身的廉洁公正和一心为民才能保平安。

利欲熏心终会迷失自我。警钟长鸣在耳边,需要党员干部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不迷失自我、不利欲熏心,不疏忽放纵酿祸患。正如曾经是高官因贪欲膨胀而落马的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说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无法回头和重返。”必须要算好政治自由帐,如入“铁窗”则悔之晚也,任何人都无法拯救他了。无论高官和小官,只有把为民宗旨牢记在心间,珍惜亲情名誉和一生清白,才能受人陈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前车之辙是后车之鉴,我们党引以为戒。

做人要守住底线和红线。为官为民都需要讲诚信,要弘扬和传承传中华美德,要以艰苦奋斗为政治本色和作风,以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做人处世守住底线和红线,才能名垂青史。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个“丹心”运用到如今的时代,就是指为国为民、爱党护党、遵纪守法、大公无私、伸张正义、敬业奉献、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嫉恶如仇、清正廉洁。只有如此才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否则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反腐倡廉顺民心。反腐倡廉是一件顺应民心民意的事,党风廉政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作行动指南,以接受监督为幸福,以廉洁为立身之本,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和一生勤俭赢得名节荣誉和尊重称赞。要赢得太平盛世万民安,就要不惧任重和道远,严查违规和违纪,严执法纪和制度,严惩贪污和腐败。

篇2:教研随笔狄德罗效应对教学启示

也许“狄德罗效应”你不知道,没关系,我也是在读心理学书籍中才知道,但相关的事件似乎我们却常遇到,不信,你瞧:

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它在家里找感觉。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越想越觉得不舒服了,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

在生活中和教学中我们是不是也经常遇到,有时候经过之后,不觉莞尔,觉得自己如此傻帽,削足适履,竟然因为一些不理智的冲动,忘记了自己的需要,次要和重要。

就像有些人所说,对于一件怦然心动物品,买回去后尽管觉得似乎不必要,但已经上了套,瞻前顾后,最后弄得自己左不是右不是,最后恍然还是本色,简单的好。

这就像我们上课,谁都想上的耳目一新,特别出色,特别是课件制作,既要注重内容的完善,还要注重形式的美好,不知不觉,特别是众多朋友的帮扶中,不经意间超越了自己可以把握的那一套,课也就显得不伦不类,花哨的背后少了一些教育本真的味道。上课的人多少也有些表演,魂不附体的味道。

因为学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甚至教师的不同,种种“不同”是教育教学复杂的最大变量。同时教育教学的复杂还更多地来自外加的形式,例如:本可以用板书与动手演示就能轻松解决问题的偏偏使用多媒体教学,以示现代化手段;本可以用思考或想象就能清楚理解教学内容的偏偏使用操作或游戏,以示活动化过程;本可以从知识内部就能自然延伸的偏偏还要回到生活,以示生活化情境;本可以用语言、眼神或手势就能激励学生的地方偏偏还要使用纸质或物质奖励,以示过程性评价……种种附加的外在形式,人为地让教育教学更加复杂,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同时也让教学组织者遇到更多难以掌控的难料。

所以,当我们为教学的精彩而拼命“添砖加瓦”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对于我们,对于学生是否有效,有效的教学往往很简单,就是必需的一点不少,没用的一点不多。洗去一些无关的东西,舍得和留白中也许正是“至于德,合乎道。”

篇3:尼采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吴小平

【摘要】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视创造、超越为生命意义和幸福的核心力量。在城市化水平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里,人类价值观形态各异。面对这般情景,我们应做何种选择。而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恰好给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生存以审美启示。

【关键词】悲剧人生观积极自由性审美教育

一、当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命样态

当代人普遍生活在无信仰和信仰泛滥的双向轨迹上,随着城市文明的高调演进,许多以前可以作为信仰与真理的东西都被抛弃,几乎湮灭在城市文明的浪潮中,留给当代人的也仅仅是些简单的记忆和历史的描述。面对信仰危机,人类必须选择一条道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样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文明、城市化演进的作用和异化的本质的分析,对于正确对待和把握异化的规律和原因,清楚地认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和掌握尼采“悲剧人生观”有重要的意义。马尔库塞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机制的观点,联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加以发展和深化。他认为“文明对人的压抑并没有消除,反而有增无减,深入到人生存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存在方式和心理机制更加异化,更具有压抑的性质。”[1].马尔库塞认为,现代技术世界中,除了为数不多的真正艺术活动外,绝大多数是异化的。那么便有了以下三种生存异化。

(一)被宗教异化

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统治阶级利用各种形式对人民进行管理和统治。在现代工业化社会里异化现象不断深化,而且还表现在统治领域以及现代多元文化的传播和理念的众相繁生,但是人类社会永远不能没有信仰,那么宗教就成为了一部分当代人的选择。然而信仰宗教是人类最虚无飘渺和充满幻想的选择,人类在虚无中抓住神这一难以触摸的偶像进行顶礼膜拜,并且诉说苦衷和寄予美好愿望。遵照神的旨意安排生活和生命诉求,以至于大多数信仰者成为失去自我愿望和主观能动性的机动的人群、羞于表达、怯于前进,失去了和完全不理会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严重的被宗教神性信仰异化。

(二)、被理性异化

人类在宗教信仰面前无法得到和实现愿景之后,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开始回归到人体本身,考虑人类自身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过于猛烈,有演变成理性的奴隶。理性对人性的压抑,绝不次于宗教对人类的压抑。现代人不像以前人们那样,反抗机器,逃避自由,而是可以忍受枯燥的工作,并在劳动之外平息被压抑的力比多。“在操作原则统治下,人的身心都成了异化的劳动工具,而只有当人的身心抛弃了人类有机体原先所具有并追求的力比多主客体自由时,才会成为这样的工具。”[2]在劳动异化的普遍化和统治力量非人格化的统治下,使人们真正成为失去自我意识与批判意识的人,而社会在其理性的统治下成了有意识的社会。

在理性主义的统治下,人们开始注重自我创造,相信科学万能,热衷于追求知识,而忽视了人的内心生活。“一切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3]过分强调理性的作用忽视人类内心生活的本真。于是,“生命被贬值,本能受压抑,法则统治一切,人类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乐趣”,[4]失去意义的人生也即收到理性迫害的人生,而那些被理性异化了的忘却了人生还有乐趣的人们依旧在不知道有无价值的情况下工作和生活着。

(三)、消费主义文化对人的吞噬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信仰神和相信科学及追求理性的尝试之后,又一次在城市化得冲击下忘却了自己以往的信仰,面对大千世界的物质诱惑和周围人群的生存实际状况要求,人类进入消费社会时代,消费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形态,其基本特征就是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了社会的主题。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消费所诉求的价值、意义当然也包括审美价值、审美意义。不仅如此,消费社会消费活动的审美品格、消费活动对人的审美需求的满足,还被视为了根本品格和主导价值。消费活动中审美需求本质化、本位化,扼杀了人的多向度、综合性需要。人类又一次不得不选择属于当代人类的虚无价值观即追逐消费,从而毫无疑问地成为消费主义的吞噬和奴役对象。就此而言,消费社会审美失据、失范的时尚消费,在追新鹜奇过程中阻拒、剥夺了人们合理、有效、真实的审美需求及其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