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秋季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战战兢兢做事兢兢业业教学

秋季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战战兢兢做事兢兢业业教学

2024-08-01 阅读 1121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年秋季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战战兢兢做事,兢兢业业教学

本人虽属“老二中”,但这学期初来云林,亲身感受到云林校区的紧张有序的教学气氛,亲眼目睹云林老师的敬业用心,心里甚为震撼,就怕与人家差距太大。于是乎,工作中也就战战兢兢,做事小心谨慎。

课前备课更用心了。再熟悉的课文也得认真阅读分析,用心揣摩着学生心里,分析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确立教学目标。导学好案,可不只是做答案,而是精心的筛选问题,或曾或删或调;关注学生的认知心里,用心设计教学流程,选用学习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重视课堂教学效益。二次备课做得好,还不等于课堂效果好。我尽可能着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课堂上的第一个环节都力争落到实处。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学习过程的科学性,重视学生学习行为的高效性。

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班班通这类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提高课堂效果,毋庸置疑是有益的,不会用是不行的。对于来自西门的我来说,这可是稀罕之物,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只能学着用了。做课件,用投影,用着用着也就不陌生了。

精选批改课后作业。初三学生,学习的科目多,作业多,课后时间就显得更少,更珍贵了。而学生的预习、练习作业,都必须在课后完成。精心选用作业,也就更显重要了。我通常以学生半小时能完成为标准,挑选作业。但学生毕竟是有惰性的,只布置作业而不批改是不行了,所以每次作业后一定会用个反馈程序,或批改或检查,确保作业实效。

认真完成教学常规。教务处教科处下达的教学常规,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每月的教学常规,我尽可能是认认真真对待,以期有效。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优质课教学设计反思:鱼我所欲也(初中语文九年级教案)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人教版)

所在班级及学生学情分析:九年级〈2〉班,共有学生45名。作为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两年半的文言文学习经历,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淀,有一定的文言语感。所以本节课将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探索,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对话探究,共享成果;

教学内容分析: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其论证方法,学生不易掌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读,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体现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作者情况介绍,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查找的资料来完成,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向大家展示。

孟子(约前372

篇3: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作文少年生活教学案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少年生活教学案指导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抓住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体裁特点,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

(3)了解社会背景,把握小说主题。

(4)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阅读小说的水平。

(5)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2.写作

(1)学会心理描写。

(2)发挥想像力,进行探究,改写原文情节。

3.口语交际

(1)抓住文中富有哲理的话,结合社会和人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针对课文提到的某些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这里所说的写少年生活,并不是都像《孤独之旅》《心声》这样,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故乡》写故乡人物的变化,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

《孤独之旅》写一个孩子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弟弟的无情寡义,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人间悲剧,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对社会的某种认识。

《心声》所触及的是当前的一些教育问题。

2.阅读建议

(1)阅读小说,先要抓住故事情节。由分析故事情节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

(2)抓住典型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典型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的要素,是社会现实的具体体现,因此,由典型环境可以推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

(3)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典型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从而分析出人物性格。典型人物形象是一类人的代表,又有独特的个性。应分析他与同类人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尤其注意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思想,还要由此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挖掘主题思想。

(4)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来推理出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5)品味关键语句。

3.相关知识

(1)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99年去南京求学,1902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弃医从文。立志通过文学影响,改变国民精神,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1906年在日本东京从事文学活动,翻译俄国、东欧等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1909年回国,先后在绍兴、杭州任教。辛亥革命后,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官员,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18年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5月,发表了《狂人日己》。从此,他一直走在新文化的前列,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作品。1926年8月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x当局通缉,以后相继到厦门大学、广州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回到上海,1936年10月在上海逝世,全部作品收集在《鲁迅全集》中。

“鲁迅”的笔名是1918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五月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启用的。从此以后,“鲁迅”的名字扬名四海,尽人皆知。鲁迅为何取这样的名字呢?1920年底鲁迅跟许寿棠见面时对此作了解答,他说:“因为《新青年》编辑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思鲁而迅速之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取名“鲁迅”充分表达了他对母亲、祖国的热爱,以及时刻不忘奋力前行的严格要求。

(2)小说简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小说中的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既可以概括介绍,也可以具体描写;既可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也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描写人物的行动和语言,也可以插入适当的议论;既可以正面着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把高潮、结局提到文章的开头,这种写法叫倒叙。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并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的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主题思想服务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描写更为重要。

情节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人物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生活,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