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上半年第二学期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上半年第二学期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2024-08-01 阅读 9404

20**年上半年第二学期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校科技教育工作再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综合科组全体同仁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这个原则,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扎扎实实做了一些事情,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十项主要工作

1、组织参加在*二中举行的*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该比赛时由*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等几家部门联合举办的,在众多的比赛中最具权威性。比赛成绩也创*区历史。

2、组织参加在*科学中心举办的*省第十届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该活动我们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有15件作品入围现场展评活动。所有参赛的学生和家长大力支持,全部参与。共有26位家长和学生参与了本次现场活动。

3、应*市教育局和*市科协的邀请,*老师应邀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机器人比赛活动裁判工作,其在裁判工作的表现得到了市教育局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4、应*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邀请,*老师代表*区在*中学初中部承办的*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年会上做了《*》的经验交流,教育局局长杨靖波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

5、在*八中举办的*市科技创新论坛上,*老师做了《*略》的交流,并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孙心若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6、作为*区科技教育中心组组长,*老师协助东晖小学成功举办了首届*市*子弟学校航空模型邀请赛,协助星河学校成功举办*区“七巧科技”大赛。

7、承办了*市教育局教研室在*区进行了小学科学视导活动。*老师的视导课《大气压力》得到了市教育局教研室何建东老师和区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8、积极申报20***市科技教育活动经费,从市文件出台,到递交申报材料,*老师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晚,搜集整理资料。其整理的资料得到了区科技办和市科协相关领导认可。

9、坚持每周二和周五下午的七巧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家长大力支持。在培训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区七巧科技竞赛成绩喜人。

10、成立了*市学校少年宫。整理出单独的办公室,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活动方案。下半年计划在区级活动经费的资助下,进一步规范,确保办成*区示范性的少年宫。

取得的成绩

1、在20***区校园科技周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老师被评为优秀组织工作者,罗*主任被评为积极组织工作者。

2、在20***区七巧科技竞赛活动中,我校共获得五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李*老师,*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一等奖。被推荐到省里比赛,又获得二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李冬梅老师,*老师被评为省级“七巧科技”优秀辅导教师,学校集体获得优秀组织奖。

3、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的科技发明《*》喜获二等奖同时,*同学还荣获*实验中学校长创新奖(全省10个),获得今年9月入读*实验中学资格。*科教方案《和谐创新成长

篇2:总结:科技教育实施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总结:浅谈科技教育的实施

内容摘要:科技教育是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乐学、会学这种长远教育价值,在充分挖掘幼儿潜能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形成自主、自信、独立、创造的精神。

蒙台梭利曾经强调,要在充分挖掘儿童潜能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形成自主、自信、独立、创造的精神,经过一年的实践,我本人认为,这种精神在科技教育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新《纲要》中第二部分内容与要求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的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而是成为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乐学、会学这种长远教育价值。那么,怎样开展这项教育活动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中点点滴滴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环境

环境分为自然和人为创设的环境,我们生活的周围,从地上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到天空的太阳月亮、风雨雷电等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都是幼儿感兴趣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现象,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例如:雨后组织幼儿去捉蜗牛,观察蜗牛活动的地方及爬行方式:再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颜色、身体有几部分,有没有眼睛?嘴是怎样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什么用?用手触摸蜗牛的壳和身体,让幼儿直接感知壳很硬,身体很软。并讨论:蜗牛为什么爬得很慢?最后,比较蜗牛喜欢哪一种环境,分别将蜗牛装在四种不同的瓶子里,即装有水的瓶子,铺有干沙的瓶子,铺有湿沙的瓶子、空瓶子,带回活动室,继续观察。孩子学起来无拘无束,自然而有趣,大自然是幼儿科学教育最好的课堂和材料,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对幼儿充满魅力,为幼儿科技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

又如:硬币游戏。为了认识5分、1角、1元,在科技教育实验角投放各类硬币,幼儿随意地玩,于是有的让硬币站起来,有的让硬币转起来,有的让硬币走起来,方法多样,在玩中发现这些硬币是不一样的,从而认识硬币,让幼儿边玩边发现边认识边找,面值越大的硬币越容易站起来;转起来也有多种方法,用尺子引着硬币转,用硬币带着硬币转,用手带动硬币转,而且小面值硬币转得又快又久,走起来可用尺子推、嘴吹、拍着走等,让幼儿融入到这个人为创设的环境当中,创设科技教育实验角,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实验工具、实验方式,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认识在“小天地”里大胆操作,大胆尝试,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如:玩磁铁时,不急于将磁铁能吸铁这一特性直接告诉孩子,而是提供纸张、木头、石子、塑料、铁片、回形针、小鸡、小兔等材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最终了解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起,什么东西不能被磁铁吸起。以至活动的延伸,怎样使小鸡会走,小兔会跳?孩子在愉快地探索中兴致盎然,虽然还不懂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不论自然环境还是为人为创设的环境,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在活动过程中,始终贯彻“四前四后”原则,即“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而后三个都是为第一个原则而展开的

记得在《有趣的螺旋桨》一课中,通过比较直升飞机与其他飞机的不同,引出主题螺旋桨,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范例螺旋桨,思考制作的材料,并说说是怎样做成的?幼儿根据操作材料,以及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螺旋桨,教师在适当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处处体现“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指导思想,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让幼儿想办法使螺桨转动起来,幼儿边玩边想,有的让叶片在同一平面上,去试试能否转动;有的让叶片一个前一个后的方向去试;有让叶片同时朝前或同时朝后的方向去试,最后大家一起来讨论:螺旋桨什么时候转动最快?通过活动,幼儿获得了知识体验,即一边的叶片向前,一边的叶片向后时,螺旋桨转动得最快,从而使“活动在前,讨论在后”原则得到了体现。又如“不同路面的汽车赛”中,教师引导幼儿提问:汽车在怎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引起幼儿的兴趣,有的说下坡时跑得快,有的说在高速公路上跑得快,有的说在桥面上跑得快,为了找到答案,请幼儿用自带的小汽车试验,教师事先准备了不同质地的斜坡面,如地毯、木板、玻璃、橡胶等多种材料,幼儿在玩汽车比赛中就发现了汽车下滑的速度与斜坡面,以及斜坡面的质地有关,从而体验到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在积极地玩耍、主动地探索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设法思考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在玩中学,玩中发展。

在《会变色的萝卜》中,先认识紫的萝卜,观察其外部和内部特征,切开萝卜,发现里面是紫色的“与众不同”,然后动手试一试,将开水倒入装有紫心萝卜碎块的杯子中,萝卜水变成了紫色。紫色的萝卜水倒入装有白醋的杯子中,由紫→红;倒入装有碱的杯子中,由紫→绿,两杯水合在一起,即红+绿→紫色,如在“怎样使笔和纸立起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大小、轻重不同的积木、纸盒、沙等大量可供操作的材料,操作前,教师只提了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做的?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选材进行实验,他们有的把笔靠着积木,有的把笔插进橡皮泥,有的将彩笔的大头朝下,笔就立起来了,相反则倒了。将彩笔插进酸奶瓶里,容易倒,放进装有沙的瓶里则站稳了。使“操作在前,结论在后”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有后,才能不断激发幼儿尝试、探索、发现,习得的兴趣;幼儿的自信、自主、自立,创造才得以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创造性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三、提供丰富可供选择的活动材料

在科技活动中,幼儿只有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才能获得相关的认知,所以我说活动材料犹如科技教育活动的左膀右臂,密不可分,紧密相关,如:为了引导幼儿探索“摩擦起电”现象,我提供了纸屑、塑料笔杆、竹筷、玻璃棒、不锈钢勺子、布等材料,又如:“找空气”活动中,除了提供纸片、塑料袋、吸管、瓦片、手绢、气球,还提供电吹风、扇子、气筒等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探索充气的方法,使幼儿的创新思维更活跃。在科技实验区投入了棉花、弹簧、泡沫、木头等各种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认识弹性的功能和用途,同时还提供了装有醋、水、牛奶、药水、酱油等能发出较浓气味的小瓶,各种装有米、黄豆、沙、小石子、纸屑等发出不同的声音的小罐子,训练他们的嗅觉、听觉。提供制作放大镜的材料:薄膜、皮筋、纸杯、水,通过不同的方法制作“放大镜”,并与平面镜、凸凹镜、三棱镜、万花筒进行比较,探索他们的奥秘。总之,材料的投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中自发学习,主动探索,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科技活动的延伸在区角活动中得以继续,满足幼儿的个别需要在区角活动中得以落实

在科技活动中,集体教育和个别教学活动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实际上都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表现、自由学习、自由探索的教学活动,但区角活动则更灵活、多样,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活动,即活动的延伸与幼儿的个别需要能得以更好的继续发展。

“神奇的变化”这一集体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了红+兰→紫,红+黄→橙,黄+兰→绿,红+黄+兰→黑,课后,少数幼儿还意犹未尽,想了解颜色的秘密,于是将所有操作材料留在区角活动中,留给幼儿一个解谜的环境和条件,使活动的延伸得以继续,也满足了还留有强烈探索欲望的孩子,给他们一扇开启奥秘之门的钥匙。

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将先进的教育观念落实到教育行为中,我在科技活动中处处以幼儿为主体,创设一个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使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一个合作者、学习者和欣赏者,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3:总结:优化探索过程加强科技教育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总结:优化探索过程,加强科技教育

内容提要:幼儿科技教育中的探究性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亲身经历和发现并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情认识及经验过程。本文就如何优化探索过程,加强科技教育,提出了引导幼儿探索活动的四个策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观点;支持幼儿的想法与做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为幼儿创设和提供探究的条件和机会;教师作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动力,应积极发挥作用。

幼儿科技教育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并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及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和传授给幼儿,而是幼儿自己通过与材料的作用,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而获得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探索,在探索中求发现、求发展的过程。向幼儿进行科技教育,是激发、培养和巩固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尝试的精神,塑造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锻炼幼儿与人合作的情感和意识,为幼儿健康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探索过程和目标

1、观察和探索。要求幼儿做到:①能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事物,能提出有关的问题,表现出好奇心;②能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大胆操作、尝试、寻找与问题有关的信息;③敢于进行有关的猜测,预想可能发生的事情;④能对所观察探索的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变化简单的联系。

2、记录有关的信息。①用简单的图画或图表方法记录所观察的事物和有关信息,并做出统计;②用绘画的形式描绘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过程;③用简单的计算、测量、推理等方法,总结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3、解释与交流。①描述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新发现;②整理自己的记录,用结果证实当初的预想;③将结论与预想进行简单的比较。

上述目标给幼儿的探索过程指明方向,使老师更清楚探索过程的具体要求,从而更有目的地指导幼儿,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探索过程的指导培养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观点。幼儿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好奇、感兴趣,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他们常常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天上的云彩是怎样形成的”、“彩虹是云彩变的吗”、“天为什么会下雨”、“公鸡为什么不下蛋”、“蚂蚁为什么成群结队走”等等。在生活中我们还常常发现,越是禁止让幼儿知道的或触摸的东西,孩子们就越想探个究竟,越想动手试试。要知道,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爱因斯坦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他指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从对人、对客观事物的爱和热诚产生的。”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感兴趣的事能使人们不知疲倦地、愉快地去追求,去探索,能使人们有毅力去克服困难,从而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幼儿这些好奇和好试的现象,我们要用新的观点和新的教育方法去认识它、对待它。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就要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和好问,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要耐心地回答幼儿的种种疑问,经常给幼儿讲一些有关科学知识的小故事,设计与科学有关的小问题、小实验,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要顺应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满足幼儿求知的渴望,拓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范围,引导幼儿更广泛地接触科学,及早为幼儿播下爱科学的种子,使幼儿在科学的感召下,得到启示和发展。

2、为幼儿探索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真正的探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引发支持、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就必须为幼儿创造和得供有关探索的条件和机会。如:创设科学实验室、科学游戏室、实验角、观察角、自然角等,为幼儿提供一个再现生活的科学场所。让幼儿在这些环境中,动手摸一摸,摇一摇,转一转,敲一敲,晃一晃,试一试,通过动用操作和实验,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寻求答案。如:幼儿在玩磁铁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发现被磁铁吸起来的回形针又能吸别的回形针,一个吸一个,带起一大串,通过反复实践,幼儿还发现凡是被磁铁吸过的铁制品都能互相吸附,经过分析思考,终于发现了磁铁的吸力能传给铁制品的道理。有的幼儿还在玩磁铁时,发现磁铁与磁铁之间有的能吸,有的不能吸,这是什么原因?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幼儿终于知道了磁铁有同性和异性之分,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科学道理。很多例子证明: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作用下而得到发挥和发展的,尤其是科学教育环境和有关操作材料,更能让幼儿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和提供科学教育的实验场所和实验材料、实验工具和实验方法,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断扩展内容,增加材料,要给幼儿充足的实验时间,让幼儿在反复多次的实践中,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去充分体验科学的乐趣。

3、支持幼儿的想法与做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对儿童而言,其探索过程显然与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分不开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也就是说,幼儿时期的思维结构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一方面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摆弄实物、发现问题、亲身体验,通过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去观察、感知、认识事物的同时,在知识经验所及的范围内,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即: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寻求、发现、求知等,由当初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后来的逻辑抽象思维,这一过程是幼儿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来认识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和相互关系,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索和学习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索才进入了真正的准备状态。由于幼儿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所限,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具有很大的试探性。他们对事物的特点认识和对事物之间关系变化的发展,需要尝试多次。例如“玩鸡蛋的游戏”,老师给每组幼儿准备一盘熟鸡蛋和生鸡蛋,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盐水和淡水来实验哪是熟的,哪是生的。可是有几个幼儿实验还没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将鸡蛋一个一个打破,并高声喊:“我知道了,哪是生的,哪是熟的。”这几个幼儿的举动,虽然违反了游戏的原则,但这种敢想敢做,大胆尝试精神,不是一般幼儿能做得到的,需要勇气和胆量,敢于冒险,敢于求新,这种精神也正是创新教育所提倡的。幼儿习惯于用原有的经验观察事物,解释事物。老师说多喝开水好,幼儿就会用开水去浇花;老师说种子泡在水里会发牙、长大,他就会把落在地上的花瓣捡起来泡在水里让它发芽长大;认识蚯蚓后,偷偷藏几条蚯蚓在口袋里或床底下;下雨后要踩几下水坑的水,试试深浅;下雪后抓一把雪放进口里试试是甜是咸;玩镜子时把镜子砸破看看里面有什么?等等。这些看来似乎都是些非常的举动,可对幼儿来说,这些幼稚、天真的想法和做法,说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感兴趣,是一种尝试,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发现。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扼杀幼儿任何一种好奇的举动,更不能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我们要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所遇到的事物和现象,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要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支持他们的各种想法和做法,要让幼儿尝试着自己决定,自己行动,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自尊、自立、自信。

4、教师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动力。在幼儿进行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检查者”的身份指导幼儿活动的做法,把关注物品是否破坏了,东西是否搞乱了,幼儿是否违反了规则,幼儿之间是否发生了矛盾等,转移到指导和关注幼儿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本身,转移到判断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水平上来。例:当幼儿在操作“灯泡手拉手”活动时,幼儿很难一次性把几根线和多个灯泡连接成功,甚至怎么连接灯泡也不会亮,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启发和指导,与幼儿一起操作,共同完成活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增强信心,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变化,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情绪,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及时给予帮助,以免幼儿不能顺利进行活动而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对于在活动中遇到难题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点,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得到正确的答案。当幼儿在活动中有了新的发现,哪怕是很小一点也要及时捕捉到,用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同时引导幼儿探索的方向,辅助他们探索成功。总之,教师在活动中不能代替幼儿进行探索,要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主动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