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2024-08-01 阅读 4728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1号)精神,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6号),确保全省普通高中从*年秋季起始年级开始,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立足实际,借鉴先期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市区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莲山课件>认真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课程管理和建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以校为本、区域联片开发与共建共享机制,建立课程资源交流平台;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制定实施与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形成与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激励机制与问责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工作重点。

(一)组织开展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全体高中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人员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实现“全员、全面、全程”培训的目标。要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培训的作用,积极开展市州级、县市区级培训和校本级培训。要优化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部门资源,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培训、咨询、指导等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快教研、培训网络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步伐,逐步形成面向全省所有普通高中的现代化教研培训网络,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市州及县市区要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统筹协调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配合学校为新课程实验提供资源保障。各级教育部门要与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制定并实施普通高中实验室建设规划,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争取学校所在地的工厂、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要联合高校、教科研机构等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形成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省教育厅要采取分区域、分类指导方法,加强对实验教材选用的指导与管理,统筹安排全省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

(四)推进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发挥评价对新课程实验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建立符合新课程实验要求的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机制,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五)提高新课程实验的指导与管理水平。各级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要求实验新课程。要因地制宜地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课程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保障活动课程的安全有效。要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要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使学分管理成为体现学生学业发展过程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课程有效实施的专业咨询、指导和研修机制。

(六)加大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各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努力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新课程实验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要建立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制度,重点在制度建设、课程开设、课程管理、评价改革、校本教研、师资建设、设备配置、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形成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为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积累成功经验。

(七)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省教育厅要组织力量对实施新课程背景下高校招生及考试制度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制定《甘肃省*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要求与方向,努力形成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甘肃省*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须报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备案后公布施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政策。各市州及县市区要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机制,全面组织和协调宣传、编办、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力量,在舆论宣传、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条件改善、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要制定出台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相适应的教师编制、经费投入、教学管理、督导评估、招生考试、设施装备等配套政策。同时,要成立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对新课程实验的决策、实施、监控提供咨询和科研支持,对课程管理、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市州及县市区要加强普通高中学校标准化、特色化、多样化建设,<莲山课件>切实加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投入力度,对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省财政在*年至*年每年安排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专项经费60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地方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课改示范实验基地建设、课改样本校建设、经验交流与推广等各项工作。各市州及县市区也要根据实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新课程资源开发、跟进培训、专项研究、设施装备等,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校本教研,促进专业发展。各级教育部门要把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纳入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建立促进校本教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解决学校和教师教研活动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校本教研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和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要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形成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实验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要重视和加强学校教研组(学科组)建设,积极开展同伴互助式校本教研,鼓励教师自觉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各级政府督导部门要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纳入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普通高中学校督导评估范围,完善督导评估方案。要组织开展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专项检查和阶段评估,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进行。

(五)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工作实效。省内各有关高校要积极进行教师、师范生教育改革,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相适应,为普通高中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合格师资。鼓励和支持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为基础教育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合格人才。要加强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配齐配全高素质学科教研人员,明确新时期教研员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教研机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作用。教研机构要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组织力量深入教学第一线,切实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六)加强区域交流,总结推广经验。要以省及市级示范性高中或样本校为基地组建区域协作体,充分挖掘区域内教研机构与学校的优质资源,实现区域内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要探索建立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加强教师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开展咨询答疑、在线研讨等活动,展示精品课程,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传播先进经验,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要根据新课程实验工作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开展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和总结表彰等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先进,促进新课程实验工作深入开展。

(七)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在主流媒体开设宣传专栏等形式,向社会介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目标任务和基本内容,宣传新课程改革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社会氛围,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实施。

篇2: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张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第一、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化学教师们都很清楚化学实验的仪器比较小,对于较大的班级,老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后面的学生根木不看讲台也不看老师的演示,究其原因是孩子们离讲台太远,根木看不清实验的过程与现象,教师的演示实验只是前排学生。

第二、现在的学生长时间的面对着课本,缺少实际生活经验,又不勤于动手,所以对这样一门学科,缺少实质上的认识,在实验课上表现出胆怯或是不知如何处理的迷茫状态。

第三、现在的农村教育大多还只是灌输式,老师讲,学生记,然后将记得东西背下来,就是完成。但是化学实验讲求的是同理分析,活学活用,所以在明白原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如何更好地的解决学生在实验课上“热闹”,在课下迷茫的状态,就是我想研究的问题。

二、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通过对实验课教改的研究,我认为对当前及今后的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1.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逐步改变原有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主体性体现不明显等问题。

2.教师方面: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2)解决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封闭,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新模式。

(3)为其他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有效帮助。

三、研究内容

(一)实验课教学形式的设计

(二)学生如何更多参与实验的各个步骤,更好的完成实验

(三)实验课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

2、放开受束缚的思维,从准备到实验教给学生

3、重视结果,同样重视过程

重点:通过化学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教师课堂形式改变的发散性和主题性。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

篇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落实这些要求,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保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资源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素质人才、实验教学、教学问题、教学要求、教学效率

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基础,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在于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理论,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基本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更显突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优化曾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在考试制度的指挥棒下,以用笔“做实验”为主

目前的实验教学,在评价方法上没有彻底的改变,还是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不难发现在现在的考试当中,越来越多的试题与生活实际有联系,考察学生的能力,但实验所考察的内容还是按照旧模式,一如既往的计算、推理,考察形式单一。因此教师可通过编制大量的实验试题给学生做,使学生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机械的记忆了考试的内容,从而出现了教师重实验理论轻实验操作的思想,进而大大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1.2教学模式过于规范,抑制学生创新思维

目前的实验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材是限制学生思考的条条框框,过于教条化、规范化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实验前教师把实验所用的仪器、原理、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等作详细的讲解,讲解后并把实验完整演示,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就是按照老师的过程走一遍,根本体会不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1.3滥用多媒体,降低实验操作地位

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来演示一些无法实现的实验,不可否认多媒体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怎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实验和观察,只剩下抽象的思考,拗口的概念,枯燥乏味的公式、定律,大量的习题和教学知识的应用,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为了解决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教学,探究式教学势必对物理实验提出更高的要求。

2.1侧重学生参与,明确实验意义

过去的实验教学,我们更注重于应试,现在则侧重于学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真正明确实验的意义,学会做物理实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

2.2必做与选做实验相结合,更有利于不同地区实验教学的发展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对实验要求的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对于必做、选做的演示和分组实验,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而《课程标准》则是以不同的行为动词对实验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课程标准》必学的内容中设置许多选做的实验,而所罗列的必做实验,是国家对高中教学的保底要求,是实验教学要求的下限。实际教学中应尽量往高要求靠,即在完成必做实验基础上,尽量多做些选做实验。对于《课程标准》中未明确规定是学生分组还是演示实验的,应尽量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课程标准》对实验的弹性要求,更有利于不同地区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灵活把握。

2.3明确实验要求,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在《课程标准》中对实验的要求更加明确,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对实验器材不作统一要求,体验教师自主性

新教材中的实验比以前多了,但每一个实验的呈现上,却与以前有所不同,它没有指明具体用什么器材来完成某个实验,这样给学校和老师的实验教学带来更大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