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情分析

2024-08-02 阅读 1396

该班学生总人数24人,男生8人,女生16人.为了在该班有效地开展研究活动,我觉得有必要对该班在不同的研究阶段进行学情分析:

一、问题研究前的现状分析

1、几年来由于我重视双基的落实,所以我所带的实验班里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阶段性检测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个别同学由于智商问除外。

2、该班学生从低年级上来,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教科书的课文作最好的示范阅读文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所以班里的优生在课堂上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刻、透彻,对老师提的问题回答的很到位,并能灵活地将在课文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日记或作文中去。中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但不能自觉地应用。中下的学生阅读、理解都比较困难,就谈不上主动积累了,甚至连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都成问题。

二、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要求更高了,重视学生的写作指导非常重要。自从参加了课题研究以来,我注意:(一)做细课堂教学。1、重视课内阅读;2、适当的说话指导;3、加强背诵;4、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二)做足课外积累。1、培养课外积累的兴趣;2、拓展课外积累的空间;3、教给学生课外积累的方法。(三)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如:摘录好词好句,多阅读课外书籍,多背诵古诗词、多写读后感,带学生参观厂矿、各种自然景观,调查家乡的变化等。每个单元的教材安排有口语交际和单元教材相吻合的习作。每次课后的小练笔,我都认真地加以指导。每周要求学生灵活得应用课内外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观察日记。暑假里还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以手抄报的形式将好词好句、名言警句摘录下来。

三、问题研究后的分析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现在我所带的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会自觉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了更多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功底得到了培养,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用词更准确,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直抒胸意、畅所欲言。他们还能将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但也有5、6个学生,由于平时积累知识很少,写作基础较差,写话短短几句,且语句不通顺,事情说不清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想象力较差。

四、得出的结论和观点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当然了,在实际教学中,以上的做法不是孤立存在,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环境,不断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掌握小学生作文心理,以作文情感为动力,以材料的积累为内容,以写作的技巧为准绳。有了这些,相信学生的作文内容定会丰盈起来,写作水平定会不断提高。

篇2:老师做好学情分析要注意几个问题

教研资料1、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备课,要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时候,要进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力争做到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因此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分数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二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2、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调整及课后反思相结合。学情分析不仅是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课后的教学反思、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整加教学后的反思。备课的精华在于教学中的记录、调整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重点做好反思的有效性,从三方面去反思:生成与预设的差异以及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活动中的精彩片断,理性思考……从反恩人手,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篇3: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实施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如何实施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陆廷军前郭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

新课程教育改革认为教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发展。教育的任务是挖掘潜能,让学生思考。教育使每个人观念得到发展!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具有主动求知的意识,“人人被关注,人人有收获”,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有差异,其途径也并不是单一的,也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实现教学目的,单一地依靠知识和能力这一途径,常常是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配合。

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实施新课改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那必然要与课堂问题相联系。教师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不断设疑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随时能提出问题,整个课堂充满问题。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上的新要求。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突出参与,体现合作。学生学习态度能够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激情饱满,充满自信,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对问题不断产生联想,发表多种见解发现新的问题。能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师生共同在研究探讨中获取知识,师生是在走一条学习与创造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

高位信息学情分析,因材施教问题设计,由浅入深任务分配,各取所需展示测评,形成激励

作者简介:

陆廷军是前郭县第二高级中学生物学教师,中学高级职称,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有创新精神和较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潜心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教学,受到师生好评。在教学中能够积极推进新课改,吸取经验,积累素材,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充满教育智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新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以知识为本位。新课程是为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服务,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上的新要求。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求知的意识,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教育改革认为教育不是传授知识,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教育的任务是挖掘潜能,让学生思考。教育使每个人观念得到发展!

一、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聪明的方式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有差异,其途径也并不是单一的,也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实现教学目的,单一地依靠知识和能力这一途径,常常是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配合。如情感、观念、思维、心理、习惯、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调动这些因素,综合这些因素,使学生的学习越过以前难以过的高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认知方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个性和完善的人格,坚持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统一。坚持普及教育与英才教育的统一。承认人的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质量不是高分数,我们要的质量不是单一在课堂上追求的分数,而是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学会创新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