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感想

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感想

2024-08-02 阅读 6198

我们的大运河――参观运河博物馆有感

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他们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京杭大运河最早开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到了隋炀帝杨广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控制南方经济中心会稽,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400千米。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这就是现在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早期的运河是因军事与经济目的开凿,而随着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形成,运河的漕运功能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使运河成为了历代王朝建都和稳定政权必须考虑的因素。大运河便捷的交通还极大地活跃了沿岸的经济,使这些地区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繁荣、文化最昌盛的地方。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像戏曲等文化气象蓬勃发展起来,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著作和具有地方风味的作品。

有人说,大运河和长城是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沙锅内写下的一个巨大“人”字,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物转星移,沧海桑田,当我们进入新的文明,大运河的功能衰落了。但它所体现的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精神,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依然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精神生活永不枯竭的源泉。

篇2:大庆铁人中学参观感想: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

大庆铁人中学参观感想: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

20**年10月13日,我随同z市教育系统文明创建学习考察团来到了全国文明城市大庆,参观了这座石油之城的城市面貌,并走进大庆市铁人中学,近距离观察了这所以时代英雄“铁人”王进喜同志的英雄称号命名的寄宿制省级重点高中,有感于这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收获了许多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大庆铁人中学筹建于1986年,1987年开始招生,1993年晋升为黑龙江省重点中学,2000年10月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年被确定为省首批理科实验基地。20**年被中国教育网评选为“中国百强中学”,20**年获得全国十所风头正劲的高中称号。截至20**年,考入清华、北大学生已有321人。学校现有个54教学班,2472名在校生。走进这所美名远扬的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时代的英雄--铁人王进喜的铜像,他手捧书卷,专心阅读,那投入的神情和紧抿的嘴角,让每个将目光落在他身上的人都情不自禁静下心来,想到在那个中国贫油论的年代,铁人为祖国石油钻探事业振臂高呼舍生忘死的丰功伟绩,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带着这份敬仰,我们走向位于校园正中心的铁人中学教学楼主体,它简洁而庄重,映衬在北方特有的蓝天下,愈发显得朴实大气。在铁人中学领导们的带领下,我们行走在教学楼中,发现这所学校布局独具匠心,细处彰显风格。林荫丛中鸟语花香,铁人塑像俯仰可见,名言警语遍布廊中,草坪音乐高雅悦耳。“铁人精神”是学校文化主旋律,校园环境的设计中随时随地将“铁人精神”融入其中。与整个大庆市一样,强调的是实用、简单和整洁大方,空气中仿佛都飘散着读书求学的气息。

铁人中学是这样诠释“铁人精神”的: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经得起子孙万代检验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而在学校这块特殊的大油田上,“铁人精神”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学校对教育者提出了“五高一美”的师德境界:献身教育,思想境界高;挚爱学生,师德风尚高;理念超前,学术水平高;勇于创新,教育质量高;业绩非凡,社会评价高;为人师表形象美。这样的师德建设,这样的教师队伍,自会紧紧围绕“铁人精神”作为德育核心理念,教育育人,结出累累硕果。

在交流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学校在追求高品位、高层次的办学目标方面卓有成效,他们注重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倡导让师生享受文明、高雅、愉悦的校园生活,在文化熏陶、艺术氤氲的氛围中,尽情享受生命的色彩和生活的快乐。在学校大厅,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第一、学生为本、关爱生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具体诠释为:

教师第一:教师发展第一,教师地位第一,实现人生价值第一,创造辉煌业绩第一。学校把教师的生命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为教师的人生幸福搭建平台。

学生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教师的一切言行都要有利于学生成长与终身发展。教师把学生生命成长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关爱生命:学校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教师在工作*度美好的生命历程。教师充分认识到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尊重并爱护每一名学生。

和谐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发展,学校和谐发展。

看到这样的办学理念,我们很容易理解到学校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和谐有序的人文环境,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主动发展,从而形成勤奋学风、严谨教风和纯正校风。

办学理念是这样说的,学校也是实实在在这样做的。行走在校园,随处可见其人文特色与人文关怀,那些寄语、榜样、书画和人物,目光流转之间,皆为书香雅韵。

经过一番行走参观,大庆中学的领导们带我们来到了一间三十来平方的休息室。这里有个小小的吧台,笑容可掬的阿姨为我倒上一杯热腾腾的咖啡,中间的圆桌上摆着各色小点心,周围是摆放成一圈的宽大沙发,金色的鱼儿游荡在硕大的鱼缸里,那一抹亮色令人心情愉快。大家或坐或站,谈笑风生,有的到书架边看看整齐摆放的书,有的欣赏一下窗台上秀气的盆栽,整个休息室一派轻松惬意。可以想象,当紧张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铁人中学的教师们是怎样在这里找到一片闲暇,放松一天疲劳,重新焕发精神,走上三尺讲台。教师第一,这个理念在这间小小休息室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印证。

另一个特色之处,是有关对教师用语的规范。在铁人中学的文化手册上,有专门的篇幅列出教师语言的忌语与课堂用语。“教师忌语”中列举了许多教师以消极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语句,如:“你们不爱学,我还不爱教呢!”“看你就来气”“只要不捣乱,你上课睡觉都行”“我再也不管你了,以后随便吧”“再不好好学,就找你家长”“对我有意见,你找领导去”。而“教师课堂用语”中则有这样的一些积极鼓励的语言:“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再给你一次机会,一定要把握住!”“老师如有说得不妥的地方,请同学们原谅。”这些生动具体的范例,很好地引导着教师学会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一位教育者的身份对待学生,也充分体现出这所中学是如何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负责,真正做到关爱生命的。我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教师都会感受到自己的职业崇高、责任重大;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尊严、未来充满希望。

一个城市,一所学校,要实现文明和谐,必先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无论是城市的文明创建还是学校的文明教育,都应该首先定位并挖掘自己的文化核心,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树立一个丰碑,倡导一种精神,营造一片天地。那么,铁人精神可以注入铁人中学,山麓校训也能融入山麓校园,让这些精神营养滋润教育沃土,共同培育祖国未来的栋梁!

篇3:疾病防控中心参观感想

参观天津市疾病防治与控制中心

观后感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地区性疾病、教育人们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务力量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并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维护身体健康的生活水准。

从20世纪人类健康的进步的贡献和20**年非典危机的爆发,都反映了公共卫生的作用,公共卫生投入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及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贡献。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历史。从夏商时期,卫生管理的萌芽和卫生保健思想就已经形成。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西洋医学传入,太平天国时期发起卫生新政。建国后,我国的卫生事业分为三个阶段:

1.1949-1977年市场改革前的医疗卫生状况;

2.1978-1992年市场改革下的医疗卫生系统;

3.1992~20**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再掀波澜。

在第一阶段中,新中国以医疗卫生体系为目标,为有效解决人民当前迫在眉睫的健康问题。当时中国主要依靠经过很短时间就可培训出来的较低技能医护工作者;发展了劳力密集而不是资本密集的医疗技术;强调预防和初级保健;集中精力实施公共卫生计划,而不是单纯关注个体健康。

革命后很短的时间内,新中国提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四项指导方针。这些指导方针确定了接下来30年时间内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框架。这四项指导方针是:

(1)医疗卫生体系为工农兵服务;

(2)预防为主;

(3)中西医相结合;

(4)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在第二阶段中,中国的经济政策的改变影响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变化。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改向,变成个人保健导向的、高科技导向的、医院导向的、资本密集的、商品化的、和偏向城市的西方模式:

1.重心从公共卫生移向医疗服务;

2.合作医疗体系的瓦解;

3.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

4.从中西医结合到以西医为主;

5.重点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6.市场改革对医疗保健投入及其状况的影响。

在第三阶段中,卫生部根据国务院意见,提出医院要“以工助医”、“以副补主”;

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触及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医改的矛盾与困惑日益增多,随着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断下降。在“十一五”规划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目标,这给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预防为主”是我们国家卫生工作的四大原则之一,是发动群众作好卫生工作、保护广大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准则。几年来,各地卫生部门和全国卫生工作者,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展开了广泛的群众性的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实践,不仅证明了这一原则的正确性,而且亦在卫生政策的原则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就以当前的一些卫生中心工作来加以分析,可以看出预防为主的重要性。随着医学的发展前进,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含义更加强调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医学的发展促使医学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医学教育的模式必须发生转变。重新认识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确定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地位是新世纪医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与大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卫生服务要求的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大使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为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抓住医学教育的工作重心,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教育研究,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政策。